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人大監督司法

人大監督司法

發布時間: 2022-01-31 19:55:24

『壹』 人大司法個案監督是什麼意思...

個案監督權是人大對法律實施監督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具體內容,人大完全有權對司法機關辦理的個案實施監督。離開了個案監督權,法律實施監督權就會虛化。至於地方各級人大在行使個案監督權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那是如何改進和加以完善的問題,不能因噎廢食。

人大對法院的個案監督必須明確監督范圍,實行重點監督。不宜把一般性質違法違紀和實體程序處理存在輕微問題的案件或向人大來信來訪的普通案件,不分輕重一概納入個案監督范圍。

(1)人大監督司法擴展閱讀:

在個案監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個別地方人大對法院的個案監督沒有建立健全科學合理並公正的程序,個案監督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加以規范,個案監督存在散而亂現象。個案監督變成了人大內部工作機構甚至個人的監督。

當事人對法院裁判不服,上訪到人大某部門或個人,該部門或個人僅當事人一面之詞,既不立案調查,也未進行集體研究,一張轉辦單甚至一個電話到法院,就啟動了個案監督工作。這種沒有科學合理程序的個案監督,既降低了人大個案監督質量,損害了人大監督權威,又增加了法院工作量,降低了司法為民的效率。

『貳』 人大是否可以或者監督司法機關的工作

人大當然可以監督司法機關的工作。
人大的這一權利來源於我國的憲法。內憲法是我國的母法,容根本法,任何法律都不得與其基本精神相違背。
根據我國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條第三款之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司法機關的工作向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是毫無疑問的。

『叄』 人大對行政和司法監督的區別與要求

望採納,謝謝!
①在監督對象上,層級高的人大機關,對同級「一府兩院」監督少,對「一府兩院」下屬部門執法活動監督多;對政府工作監督少,對「兩院」執法活動監督多。由於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習慣於將「公、檢、法」稱為執法機關,將它們行使職權叫做執法,而把政府視作例外,直至八十年代,特別是行政訴訟法實施後才逐漸改變這種認識偏見,但其對人大監督產生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②在監督內容上,對重大決策的監督少,對一般性行政、司法行為監督較多。例如,各級人大對政府預算的監督過於簡單、流於形式。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法律的不健全,人大要不要對政府預算外的收入與支出進行審查,目前還缺乏明確規定。這就為一些地方和部門私設小金庫提供了方便,也使「市長基金」、「縣長基金」一類的收支帳游離於人大的監督之外。③在監督形式上,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對行政的監督和對司法的監督、宏觀監督和微觀(個案)監督不加區別,習慣於用一個模式、一套方法。④在監督主體上,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人大常委會的監督、主任會議的監督、專門委員會或工作委員會的監督、人大代表的監督甚至個人的監督,往往都混為一談,統稱為人大監督。

『肆』 人大監督法院的是哪些部門

人大法工委(法制工作委員會)

主要職責:
負責同本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政府內務司法部門的聯系;檢查督促對口部門認真實施法律、法規及上級和本級國家權力機關的決議、決定,提出執法檢查方案,總結執法檢查的經驗,對存在的問題督促落實,為常委會開展執法檢查提供情況和依據;參與調查研究活動,為常委會決策提供資料,組織法律、法規知識培訓;接待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來信來訪,督促辦理人民群眾的申訴控告案件;完成上級交辦的法律、法規草案徵求意見任務。

『伍』 人大的法律監督與檢察院的法律監督的區別

人大的監督是立法監督,檢察院是司法監督。
人大除了監督憲法的實施,也監督立法的合憲性。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審查並改變或撤銷違反憲法法律的立法行為和文件

『陸』 人大對司法普法宣傳是否有監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06

『柒』 什麼是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

監督權是我國憲法、組織法和監督法賦予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一項重要職權。憲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這充分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是我國監督體系中最高層次、最具權威、最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是人民行使國家管理的權力、實現國家機構之間相互制約、保證國家機關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人大監督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大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是不可替代的。人大監督的實質,就是以權力制約權力,從制度上確保憲法和法律得到正確實施,確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人大監督其特點是具有法律性、事後性、間接性、權威性,人大對一府兩院的監督,是代表國家和人民進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人大與一府兩院的關系既有監督,又有支持;既要依法監督,又不代行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人大依法搞好監督,有利於推動一府兩院改進工作;一府兩院依法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有利於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人大監督包括法律監督、工作監督等方面。
法律監督。人大法律監督是指對一府兩院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主要內容可分為:一是立法監督,即對上述機關制定的被認為同憲法、法律相抵觸的規范性文件進行監督;二是執法監督,即對被監督對象遵守執行憲法法律情況、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進行監督。
人大法律監督的主要方式:1.聽取和審議執法工作匯報;2.提出詢問、質詢和罷免案;3.執法檢查;4.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審查;5.改變或撤銷不適當的決議、決定和命令;6.受理人民群眾的申訴和意見。
工作監督。人大工作監督是指對一府兩院的工作是否正確執行憲法法律、是否正確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以及一府兩院的組成人員是否盡職盡責的情況進行監督。一是全面的工作監督。就是對一府兩院貫徹執行憲法和法律以及黨和國家路線、方針和政策的全面工作進行的監督;二是計劃和預算監督。就是審查和批准國家或地方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及其執行情況,審查或批准國家或地方的預算及其執行情況;三是人事監督。就是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的監督。

『捌』 司法局長如何接受人大監督

你好:
1、司法局長一般由上級黨委或政府提名,經人大任命。
2、司法局長在年終專要向人大做述職屬報告,由人大討論其工作合格不合格。
3、人大閉會期間,由人大常委會或人大代表監督其工作,人大認為其行為不當,有權向人大會提請罷免案或其他事項。
4、與此同時,司法局長要向上級黨委政府提交述職報告、述廉報告。
最後我想說,在現階段的實務中,人大的監督還不是很到位,還有許多不到位的地方。

『玖』 人大代表怎樣監督司法案件

關於人大代表監督權的行使方式,我國《代表法》第二十七條明確規定:「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有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有關機關、組織必須研究處理並負責答復。」也就是說,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可以通過人大常委會向有關機關、組織提出,也可以自行向有關機關、組織提出。但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提出,都具有監督的性質和效力。

我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這就是說,公民有權利對司法機關以批評和建議的方式進行監督,每位公民都有監督司法機關的權利,監督主體中當然也包括人大代表。但是這種建議和批評應以干涉司法機關行使司法權為限。鑒於有時個別代表反映的具體案件,是基於個人或單位、組織反映的意見,所以代表這時所代表的是個人或單位、組織。法律沒有賦予人大代表可以要求司法機關必須如何辦理案件的權利。如果代表提出的建議和批評強烈地要求或指令司法機關如何辦理案件,顯然不是正確的監督方式,是對司法機關行使權利的一種干擾。

在實際中,有的人大代表可能沒有司法方面的專業知識,並不精通法律,往往也不了解案情,但是他接受委託,對案件一方當事人表示堅決支持,並為他多方奔走,積極呼籲,這就會造成誤導,會使當事人誤認為自己的要求絕對合法,於是強化了他對司法機關的不信任感,增強他不服司法機關生效決定的決心也增加了司法機關堅決依法作出的處理決定做通當事人的思想工作和息訴工作的難度。這實際不利於維護司法機關工作的權威,也不利於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更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法律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但因為人大代表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和神聖的職權,也許還因為人大代表手中還握有對司法機關工作報告的審議、批准權,所以司法機關處理案件時對人大代表就案件提出的要求會產生較多的顧慮。這種顧慮形成的壓力有時會使司法機關無所適從,要採納意見,與公正原則不符,不採納意見,可能被認為是不接受監督,這樣的壓力,對案件的公正處理不利,是不應該存在的。

在辦理案件時,司法機關應該堅持以法律為准繩,堅決地服從法律。如果不這樣,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就成為空話,法律要得到統一正確的實施就無從談起。人大代表在對司法機關的工作進行監督時,也應該理性思考,並正確地開展活動,防止不妥當的做法造成不良的社會效果,既影響司法機關獨立行使司法權,也影響人大代表正確行使監督權。

目前在各級人大代表中,並不是個個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依法秉公辦事,難免有個別的自律不嚴,從個人和親友的利益出發,以監督為名對司法機關的辦案工作施加壓力,這既不符合現代的法治精神,更玷污了人大代表的神聖和尊嚴。

『拾』 人大是法律監督機關嗎

法律分析:人大不是法律監督機關。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檢察權,追訴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通過行使檢察權,追訴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熱點內容
優質司法服務 發布:2025-02-09 05:10:53 瀏覽:558
太湖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9 05:06:59 瀏覽:748
征稅立法是否要回歸人大 發布:2025-02-09 05:05:29 瀏覽:261
教師職業道德是 發布:2025-02-09 04:57:20 瀏覽:635
不符合建設行政法規的有 發布:2025-02-09 04:43:29 瀏覽:742
西城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2-09 04:33:17 瀏覽:54
婚姻法關於家暴 發布:2025-02-09 04:07:44 瀏覽:221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 發布:2025-02-09 03:55:38 瀏覽:625
婚姻法第11條規定 發布:2025-02-09 03:22:06 瀏覽:936
上海勞動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9 03:15:38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