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歷代刑法考序

歷代刑法考序

發布時間: 2022-01-31 21:09:55

⑴ 法考備考各科的順序是什麼

一般來說,建議先實體後程序。先學習民刑;再學習民訴刑訴;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商經在2018年法考「C位出道」考查分值較以往大幅提高,必須要重視;三國和理論法重在記憶可放到後期學不易遺忘。

法考考查科目有八大科,約16科目,我們復習每門科目所花費的時間不可能是平均的,應當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分配到「必考點」「常考點」「分值佔比大」的科目和知識點上。

法考注意事項

報名人員在報名時,上傳的照片必須清晰完整,顯示雙肩、雙耳,露雙眉,衣著端莊。不得佩戴粗框眼鏡遮擋眼睛或佩戴首飾,不得著制式服裝,不得上傳全身照、半身照、風景照、生活照、背帶(吊帶)衫照、藝術照、側面照、手機自拍照等,不得對照片內容進行拉伸等PS製作。

上傳的照片將作為考生准考證、考試成績通知單、法律職業資格申請表、法律職業資格證書唯一使用照片。考試期間,照片將與考生進行人像比對,上傳不符合要求的電子照片會影響身份核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考

⑵ 古代的刑法有哪些最好舉些例子

1、《 剝皮》2、《腰 斬》 明成祖殺方孝孺就是用腰斬,傳說一刀下去之後,方孝孺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篡」字,一共寫了十二個半才斷氣。
3、《車 裂》商鞅就是受五馬分屍之刑。4、《凌 遲》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大太監劉謹,聽說一共割了三天才讓他斷氣……5、《縊 首》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6、《宮 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才會寫出史記7、《刖 刑》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還有《活 埋》,《鋸 割》《灌 鉛》等等。

⑶ 簡述我國的刑法體系

刑罰體系,共有五種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內同時規定了罰金、剝奪容政治權利與沒收財產三種附加刑;還有一種特殊的附加刑,適用於犯罪的外國人的驅逐出境刑。

《刑法》第三章刑罰

第一節刑罰的種類

第三十二條【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條【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條【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3)歷代刑法考序擴展閱讀

期限的區別

1)管制規定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3年;

2)拘役的期限為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1年;

3) 有期徒刑的期限為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罪並罰最高不超過20年;無期徒刑的期限是終身,但以後根據條件可能獲得減刑、假釋。

所以刑罰的期限從短到長是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無期徒刑。

⑷ 古代的刑法

我國古代的法律制度重刑輕民,因此刑法就成為了體系最為完整的部門法。作為刑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刑罰在我國古代更是種類繁多。不過,我國古代的刑罰大致可以歸入五大類。隋以前的五刑為:墨刑、劓(yì)刑、刖(yùe)刑、宮刑、大辟(pì),前四種為肉刑。漢文帝始議除肉刑,至隋文章制《開皇律》,基本上以五刑——笞(chī)刑、杖別、徒刑、流刑、死刑取代了舊五刑,以身體刑(又稱痛苦刑)取代了肉刑。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提到的自由刑、身體刑,基本上屬於法律規定的正刑,而實際上法外施刑的情況非常普遍,施刑有著極大的隨意性,五花八門,十分殘酷。
l、湯鑊:死刑的一種,也作「烹」,是把人放過大鼎或大鑊,用滾湯將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2、黥:又稱墨刑,其法是以刀刻鑿人面(體)再用墨塗在刀傷創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漢以前,墨刑主要施於犯人面、額之上,適用於較輕罪犯;以後,墨刑間或有之,主要用於選奴、竊盜和輔助刑。
3、斬:死刑的一種。古時分腰斬和斬首,腰斬用鐵鑕(今鍘刀),斬首用刀刃。隋以後新刑告皆指斬首之刑。此處即為斬首。
4、刖:斷腳之刑。刖刑系以臏刑演變而來。臏刑是去掉犯人的膝蓋骨,犯人受臏刑後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斷足後,裝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刊輕於臏刑。
5、刺配:臉上刺了字,發放送往遠地充軍。刺:即上文的黥刑,在罪犯額面或肌膚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顏色。配;流刑,發往遠地充軍。
6、笞:古代新五刑的一種,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自十至於五十下。敲撲,刑具,短的叫敲,長的叫撲,這里指用嚴酷的刑罰來奴役天下的百姓。
7、謫戍:流刑,將有罪的人流放到邊遠地區防守。課本注為「被征發戍守邊遠地區」是不準確的。
8、菹醢: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剁成肉泥,製成肉醬。
9、杖:自隋起定為五刑之一。用大荊條、大竹板或棍棒抽擊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自五十至於一百下。
10、宮刑:又稱腐刑,是僅次於死刑之刑。男子閹割生殖器,女子幽閉。因犯人閹割後畏風須暖,要在蓄火如蠶室之宮刑獄中將養百日,所以宮刑也叫做隱宮、下蠶室。

⑸ 古代有哪幾種刑法

什麼老師留的作業呀?太病了吧?具體懲罰手段請參考網路百回科。以下是種類:

1。答<剝 皮>
2。<腰 斬>
3。<車 裂>
4。<俱五刑>
5。<凌 遲>
6。<縊 首>
7。<烹 煮>
8。<宮 刑>
9。<刖 刑>
10。<插 針>
11。<活 埋>
12。<鴆 毒>
13。<棍 刑>
14。<鋸 割>
15。<斷 椎>
16。<灌 鉛>
17。<梳 洗>

⑹ 法考備考的順序是什麼

科學的復習順序是:民法—刑法—民訴—刑訴—行政—商經—三國—理論。

第一階段:打基礎(約占總復習時間的二分之一)。打基礎階段,建議考生(即使是法學專業的考生)完整過一遍各學科納入考試大綱的知識點,邊看邊按自己的習慣做好筆記,標記出重點,對於沒有理解的知識點,及時查清弄懂。

第二階段:強化(約占總復習時間的八分之三)。在強化階段,建議考生仔細閱讀、整理自己的筆記,壓縮教材講義,將重要的、高頻的、易錯的知識點再從頭過一遍,強化掌握。

准備方法:

1、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自己來制定。每天制定每天的學習任務和回顧任務,不完成不休息。

2、在復習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原因完成不了制定的工作任務,這時的我們一定要學會取捨,先看那些高頻考點,常考點,不能死板。

3、真題背後的知識點需要背誦記憶。

4、成套的真題是要等到後期復習鞏固用的,到了後期再做真題可能就記住答案,可能直接上手就選出來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考生會。成套真題的作用是查漏補缺。

⑺ 日本刑法歷次修改時間與條文

從1907年到1986年,近80年日本刑法典只被修改了8次。從1987年至今,其刑法典已被修改了9次,其中2001年修改了3次,2003和2005年修改了2次。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嚴格限制入罪行為,一方面是合理配置罪名種類。1.嚴格限制入罪行為,在於秉承謙抑理念,防止刑罰依賴症,避免怠於社會治理,勤於刑罰規制的行為。凡是能夠通過行政、民事手段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沒必要以刑事手段解決,防止刑法的「泛道德化」傾向。在考慮是否增加新罪時,得觀察是否已窮盡了刑法既有規定,是否可以通過靈活解釋條文解決相關問題。尤其是經濟犯罪,更應綜合刑事政策與經濟規律作全盤考量,切忌將所有破壞經濟秩序的行為都賦予刑罰效果,導致經濟刑罰范圍過度擴張。2.合理配置罪名種類,是指即便增加罪名,條文設置也宜追求具體和細化。過度的具體與細化,會讓刑法分則的適應性與穩定性大打折扣。而且,如果只是簡單復制社會現實,必然會令刑法條文數量日益龐雜,刑法典也會變得極其臃腫。比如,既然已經有了詐騙罪,再設置合同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和金融憑證詐騙罪就顯得意義不大。另外,與其對挪用型犯罪、掏空上市公司犯罪進行頻繁修改,還不如直接設立公司、企業人員背信罪,以保持立法的穩定性、概括性。 你要的內容太多太長 又不給分 這些概括的你基本能用.

⑻ 誰知道中國最早的刑法是哪個時間斷春秋戰國時期哪國最先變法中國的封建時代何時開始

我國刑法成文法典源於夏朝的「禹刑」,以後各代均有刑律。據甲骨文記載,商代不但有了刑法,而且有了司法結構,設置了監獄,使用了刑具,並有了專門的司法人員。《書、泰誓》:「罪人以族。」即一人有罪,刑及其家族。《史記、殷本紀》:「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即炮烙之刑。足見商代刑罰之殘酷。周朝制定了「九刑」。《左傳、昭公六年》:「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杜預註:「周之衰,亦為刑書,謂之《九刑》。」春秋時期,鄭晉等國把刑法條文鑄刻在鼎上,稱之為「鑄刑書」。《左傳、昭公六年》:「三月,鄭人鑄刑書。」杜預註:「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後來鄧析又用竹簡造刑法書,稱為「竹刑」。《左傳、定公九年》:「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杜預註:「鄧析,鄭大夫。欲改鄭所鑄舊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書之於竹簡,故言竹刑。」戰國時期,成文法典進一步增多。魏相李悝集各國法典之大成,制定了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等篇章的《法經》六篇。商鞅在秦變法時,在《法經》的基礎上制定了《秦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秦律》補充修訂,刑法內容相當豐富,刑罰相當殘酷,頒行全國。漢承秦制,成文法典洋洋大觀,總稱《漢律》。程樹德《九朝律考、漢律考序》:「漢蕭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孫通《傍章》十八篇及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為《漢律》。」晉、北齊、北周、梁、隋各朝代都有統一法典,雖原文佚亡,但篇目有史籍為證,斑斑可考。

⑼ 古代刑法中有株連九族,九族具體分別指什麼呢

三字經對九族的說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即"高祖、曾祖、祖父、父親、己身、子、孫、曾孫、玄孫"。從秦代起,"九族"有經學上的今文和古文兩種解說,各有其社會、政治背景,分別從不同方面滿足統治者的需要。

九族"泛指親屬。但"九族"所指,諸說不同。
一說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兒之子(外孫)、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兒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從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法制度有很大關系。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滅"九族",即"株連九族"。隨著時代的變遷,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變化,其親屬之意已經淡出,變成了對與之有關的一切人的泛稱。

歷史出處
古文說
代表人物有孔安國、馬融和鄭玄。他們認為九族僅限於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古文說構成了宗法倫理的基礎。唐、宋以後,九族古文說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定,九族專指父宗。摩爾根《古代社會》第三編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說。《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孔傳:「以睦高祖、玄孫之親。」《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何謂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詩·王風·葛荔序》:「周室道衰,棄其九族焉。」鄭玄箋:「九族者,氫己上至高祖及玄孫之親。」(參閱《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圖》、《明會要》卷一〇二《喪服》之《本宗九族五服圖》、《清律例》卷二《喪服圖》之《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圖》)
今文說
代表人物是許慎等。他們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今文說滿足了封建統治者利用血緣姻親關系實現對本階級及整個社會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封建統治者在賞賜、懲罰、屠殺時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說的。《漢書.高帝紀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齡《箜篌引》詩:「九族分離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無名氏《賺蒯通》第四折:「律法有雲:『一人造反,九族全誅。』」參閱孫星衍《尚書今古文疏》。

熱點內容
太湖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9 05:06:59 瀏覽:748
征稅立法是否要回歸人大 發布:2025-02-09 05:05:29 瀏覽:261
教師職業道德是 發布:2025-02-09 04:57:20 瀏覽:635
不符合建設行政法規的有 發布:2025-02-09 04:43:29 瀏覽:742
西城法院副院長 發布:2025-02-09 04:33:17 瀏覽:54
婚姻法關於家暴 發布:2025-02-09 04:07:44 瀏覽:221
行使國家立法權的國家機關是 發布:2025-02-09 03:55:38 瀏覽:625
婚姻法第11條規定 發布:2025-02-09 03:22:06 瀏覽:936
上海勞動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9 03:15:38 瀏覽:901
佛教道德 發布:2025-02-09 03:15:38 瀏覽: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