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司法公務
㈠ 妨害公務罪
妨害公務罪的構成特徵
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或者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故意阻礙國家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雖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本罪具有如下構成特徵: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紅十字會等正常的公務活動。
(2)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人大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或者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或者故意阻礙國家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雖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但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首先,妨害公務行為,除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以外,必須是採用暴力、威脅的方法實施。「暴力」,一般是指對侵犯對象的身體實行打擊或進行其他人身強制,如捆綁、拘禁、毆打等,但也並非僅限於此。「威脅」,是指以加害本罪對象或其親屬的人身、破壞其名譽或毀損其財產相恐嚇,從而迫使本罪對象不能執行職務或者履行職責。其次,行為對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工作任務的阻礙,既可以表現為迫使本罪對象不能或不敢實施其正常的公務活動,也可以表現為強迫其違背職責,實施依法不應當實施的行為。最後,行為發生的場合是上述人員正在依法執行職務、工作任務或者履行職責期間,特別是當行為對象是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時,必須是發生在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
在採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人大代表依法執行職務的活動,或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活動時,本罪屬於行為犯;在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公安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時,本罪屬於結果犯,即本罪的成立要求有嚴重後果。
(3)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已年滿16周歲並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4)本罪在主觀方面是故意,即行為人明知前述四種人員正在依法執行任務或履行職責而有意對其進行阻礙。
[刑法條文]
第二百七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 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一款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 人員解救被收買的婦女、兒童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的規定定 罪處罰。
[法律法規]
《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 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 比照刑法第一百五十七條的規定處罰;情節較輕的,由國家安全機關 處十五日以下拘留。
《國家安全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 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 家安全工作任務時,公民和組織依法有義務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拒不提供或者拒不協助、構成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依照《國家安全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事業編制人員依法 執行行政執法職務是否可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論處的批復》 (200.4.24 高檢發釋字〔2000〕2號〕
對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事業單位人員依照法律、行政法 規的規定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 中受委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事業編制人員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 可以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㈡ 妨害公務罪的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事業編制人員依法執行行政執法職務是否可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論處的批復》(2000.4.24 高檢發釋字[2000〕2號)
對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事業單位人員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中受委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事業編制人員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可以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㈢ 妨害公務罪能判緩刑嗎
你好
1、《刑法》第277條妨害公務罪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由此可知,妨害公務罪理論上可以適用緩刑;
2、司法實踐中,為維護司法機關的尊嚴,確保國家司法秩序,對涉嫌妨害司法機關執行公務的,一般極少有判緩刑的;
3、司法實踐中,涉嫌妨害其他行政機關執行公務的,如果情節輕微的,一般會判緩刑,否則也是實刑。
㈣ 公務員妨礙司法公正怎麼辦
這種事我也碰到過,如果你能有證據證明他們在干擾司法,你可以向同級檢察院舉報。 要不然,就在判決後上訴到中級法院。這種案子,早晚都要審結的。不過經濟上吃不吃虧難說。
㈤ 妨害公務罪判多長時間會判緩刑
妨害公務罪要根據實際情況判處,具體如下:
1、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妨礙公務,即以暴力、威脅方式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2、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㈥ 妨害公務罪司法解釋
妨害公務罪最新司法解釋如下:對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事業單位人員依照法律、行政法 規的規定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 中受委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事業編制人員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 可以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事業編制人員依法 執行行政執法職務是否可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論處的批復》 (2000.4.24 高檢發釋字[2000〕2號)
對於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有事業單位人員依照法律、行政法 規的規定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或者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 中受委託從事行政執法活動的事業編制人員執行行政執法職務的, 可以對侵害人以妨害公務罪追究刑事責任。
㈦ 妨礙司法公務一般怎麼處罰
法律分析: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七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依法執行代表職務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暴力襲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使用槍支、管制刀具,或者以駕駛機動車撞擊等手段,嚴重危及其人身安全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㈧ 被執行局的人帶走了,說是妨礙司法公務,怎麽
被執行局的人帶走了,涉嫌妨礙公務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罰金。
㈨ 什麼叫妨礙公務
妨礙公務是指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行為。
妨害公務罪侵犯了國家的正常管理活動。任何一個國家欲求得穩定有序的存在與發展,都必須享有一系列的管理職能,進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動,而這些管理活動通常是通過國家機關等組織機構中的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履行職責來實現的。
因此,妨害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紅十字會依法執行公務的犯罪行為,必然是對國家正常管理活動的干擾和破壞。這是本罪社會危害性的重心所在,也是本罪區別於單純侵害公務人員人身、財產的犯罪行為的關鍵所在。
(9)妨害司法公務擴展閱讀:
妨害公務罪通常還侵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以及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人身權利。本罪之構成必須以行為人使用暴力、威脅手段為要件。
而在行為人以暴力、威脅手段妨害職務時,其所造成的危害結果除了能使被妨害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受到干擾無法正常進行,從而給國家的正常管理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外,也必然會給上述公務人員的身體健康或者其他人身權利造成侵害。本條第4款規定,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的,即使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只要造成嚴重後果的,也構成本罪。
㈩ 妨礙公務和妨害公務有什麼區別
妨礙公務罪和妨害公務罪的區別:
1、犯罪的直接客體不同;
2、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
3、犯罪的主觀方面不同;
4、犯罪主體不同。
拓展資料:
一、二者的定義
1、妨礙公務罪之構成應以公務適法為前提。從行政法角度分析,行政行為具有效力公定力,對有重大且明顯瑕疵的無效行政行為,相對人才可予以適當方式抵抗。公務行為之成立要件和無效行政行為之抵抗權問題有待立法完善。
2、妨害公務罪,是指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人民代表及在一定條件下的紅十字會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或履行職 責,或者以暴力、威脅以外的方法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 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後果的行為。
二、二者的區別
(一)犯罪的直接客體不同。前者侵害的主要客體是國家的正常管理活動;後者則是國家安全。
(二)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首先在行為指向上,前者的行為指嚮往往具有特定性,即是某個具體的正在依法執行公務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或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後者的行為指向則是整個國家政權,就具體的侵害對象而言,通常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在犯罪方法上,前者通常必須以暴力、威脅方法實施;後者則不限於此,以和平演變等方式危害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也構成犯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除外)。
最後,從犯罪的危害結看,前者系刑法理論中的抽象危險犯或實害犯,對於後一情形,必須以造成實際危害後果且達嚴重之程度為必要;後者則系行為犯,即一經實施即達既遂,並不要求發生現實的危害結果,也不需要考察行為是否已引致危害國家安全的危險。
(三)從犯罪主體來看,二者雖都可由任何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構成,但在實踐中,後者的主體特別是其中的首要分子多是那些竊據國家重要職位,具有較大政治影響力的人;而前者的主體多見為普通公民。
(四)犯罪的主觀方面不同。這是二者最本質、最關鍵的區別。前者在主觀方面既可以表現為直接故意也可以表現間接故意,行為人通常有妨害公務執行的目的,但不限於此;後者則只能出自直接故意,且行為人必須具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
三、參考資料
《國家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