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佔有改定

民法佔有改定

發布時間: 2022-02-01 21:48:40

A. 法律:民法:物權:觀念交付的方式: 誰能給我舉三個例子,什麼叫指示交付佔有改定簡易交付

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式。動產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變動頻繁,不適宜採用登記方式。因此,我國物權法規定動產的公示方式是交付。
理論將交付區分為現實交付和觀念交付。所謂現實交付,僅指一方將物的佔有移轉給另一方的事實。這是通常意義的交付。需要注意的是,現實交付也可藉手他人實現。如甲委託乙將書交給丙,同樣是現實交付。
觀念交付,這是法律為交易便捷而規定的一些變通方式,包括簡易交付、指示交付、佔有改定等。觀念交付是替代現實交付的,也稱替代交付。即不是在現實中移轉物的佔有,只是在觀念中完成交付過程,以求迅捷。觀念交付有以下幾種方式:
(1)簡易交付:是指動產早就為受讓人佔有,出讓人與受讓人確認動產已交付。例如:甲先借用了乙的手機,而後甲和乙同意變借為買。若必須現實交付,得先由甲將手機返還給乙,再由乙交付於甲,未免繁瑣。現在只需要甲和乙確認交付,不必將手機拿來拿去。簡易交付可以簡化程序,減少交易費用和風險。
(2)指示交付,是指在動產被第三人合法佔有的條件下,出讓人與買受人約定,由第三人直接將動產交給買受人。例如:甲將手機出借給丙,而後又將手機賣給乙,甲可指示丙把手機交給乙,乙也有權要求丙交來手機,以代替現實交付。這同樣是為了便捷交易、減少風險和費用。
(3)佔有改定,是指動產交易中雙方約定,該動產所有權移轉給受讓人,但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例如:甲出售手機給乙,但仍需使用,故與乙訂立借用契約,約定由甲繼續使用手機。佔有改定實際上是混合性交易的結果:當出賣人出賣動產給買受人,而買受人又同時將該動產出租、出借給出賣人時,佔有改定可以滿足買受人和出賣人的各自需要。
另外,觀念交付還包括擬制交付,即以交付某項動產的物權憑證代替交付動產本身,如倉單、提單的交付。此類物權憑證的交付一般與交付物品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
在所有權取得中,交付具有重要意義。
1、交付的時間。所有權轉移時間在民法中很重要,一般說來都以交付作為所有權轉移的時間。民法通則第七十二條規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財產的,財產所有權從財產交付時起轉移,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2、交付的形式。交付的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1)當面交付;(2)托運交付;(3)需辦理登記過戶手續的交付;(4)需交出證明文本的交付。

B. 日語民法問題求翻譯

指図による佔有移転(民法184條) 倉庫業者に預けてある寶石をyの承諾の上專で、aが倉庫業者に対屬して、以後yのために寶石を佔有しなさいと命じるケース。佔有改定(民法183條) aが、今後はyのために寶石を所持擦るという意思を表示したケース。
指示的佔有轉移(民法第184條)倉庫業者上預繼續有寶石y的承諾上,a倉庫業者對以後的寶石,y為了佔有命令的情況吧。佔有調整(民法第183條)a,今後為了持有y的寶石擦的意思表示的情況。

佔有權的轉讓佔有的目的物対外形的支配的遷移惟有通過生效。答:x簡易交貨,佔有修改,指示的佔有轉移都是外形的支配的轉移轉移不伴隨佔有的方法。

C. 佔有改定是民事法律關系嗎

  1. 現在的新民法已經沒有民事法律關系這一概念,這是舊民法里的

  2. 現在所有的民事行為(包括有效無效可撤銷)都叫民事關系,佔有改定是民事關系

D. 跪求,民法上佔有改定和簡易交付的區別!!!

簡易交付和佔有改定的區別:

1、生效時間不同:簡易交付是買賣合同生效後,所有權轉移。佔有改定是買賣合同生效後,雙方又成立了允許出賣人繼續佔有該物的另一個合同,則另一個合同生效時,視為所有權轉移。

2、買受人佔有方式不同:簡易交付是買受人事先直接佔有,佔有改定是買受人間接佔有。

3、簡易交付指的是消滅讓與人的間接佔有,而佔有改定指的是讓與人為受讓人設定間接佔有。

4、適用范圍不同:簡易交付可以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佔有改定只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轉讓,不能適用於動產物權的設立。

相關法律規定:

《物權法》第二十五條:動產物權設立、轉讓前,權利人已經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法律行為生效時發生效力。

《物權法》第二十七條: 動產物權轉讓時,出讓人應當將該動產交付給受讓人,但雙方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4)民法佔有改定擴展閱讀:

根據是否將動產實際交付於受讓人,可將動產交付方式分為直接交付與間接交付。

直接交付,也即現實交付,是指出賣人將標的物直接置於買受人的實際控制之下,是一種將對動產的直接管領力現實地移轉於買受人的物權變動。現實交付、簡易交付、佔有改定、指示交付與擬制交付相對應,是所有交付中的最常態。

間接交付,是指出賣人並未將動產實際交付於受讓人,而是通過其他方式間接交付動產。

間接交付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指示交付,即動產由第三人佔有時,出讓人將其對於第三人的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替交付。例如,甲將其出租的傢具賣給乙,但是由於租賃期限未滿,暫時無法收回,甲可以把其傢具的返還請求權讓與乙,以代替現實交付。

(2)擬制交付,即出讓人將標的物的權利憑證(如倉單、提單)交給受讓人,以代替物的現實交付。這時如果標的物仍由出讓人或第三人佔有時,受讓人則取得對物的間接佔有。

(3)簡易交付,是指即受讓人已經佔有動產,如受讓人已經通過保管、租賃、借用等方式實際佔有了動產,則物權變動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

(4)佔有改定,是指即動產物權的讓與人與受讓人之間特別約定,標的物仍由出讓人繼續佔有,在物權讓與的合意成立時,視為交付。

E. 關於民法中的佔有改定的孳生息歸誰所有啊

沒講明白

F. 佔有改定是什麼意思

佔有改定是觀念交付的一種。財產出讓人將其特定財產讓與他人,同時又與受讓人約定債權關系並依此仍保留對該財產實際佔有的復合法律行為。佔有改定通過讓與財產的物權行為和約定佔有的債權行為形成了雙重佔有:出讓人對物的直接佔有和受讓人對物的間接佔有;同時又意味著完成了兩次擬制交付:基於物權變動的交付和基於債務(如租賃)履行的交付。這一過程雖不含有實際交付內容,但卻具有物權變動和履行交付的雙重法律意義。佔有改定製度源自德國民法,後為許多大陸法國家的民法所確認,它為現代社會民事活動提供了靈活便利的交易形式。

法條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五十八條:基於合同關系等產生的佔有,有關不動產或者動產的使用、收益、違約責任等,按照合同約定;合同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五十九條:佔有人因使用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致使該不動產或者動產受到損害的,惡意佔有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條: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佔有人佔有的,權利人可以請求返還原物及其孳息;但是,應當支付善意佔有人因維護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支出的必要費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一條: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毀損、滅失,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權利人請求賠償的,佔有人應當將因毀損、滅失取得的保險金、賠償金或者補償金等返還給權利人;權利人的損害未得到足夠彌補的,惡意佔有人還應當賠償損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二條:佔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被侵佔的,佔有人有權請求返還原物;對妨害佔有的行為,佔有人有權請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險;因侵佔或者妨害造成損害的,佔有人有權依法請求損害賠償。

佔有人返還原物的請求權,自侵佔發生之日起一年內未行使的,該請求權消滅。


G. 民法交付的四種方式

一、現實交付
指事實管領力的移轉,即雙方在約定的地點,基於合意轉移直接佔有,使受讓人取得直接佔有,讓與人放棄全部佔有地位。直接佔有是否終局性轉移,須依一般社會觀念定。
二、觀念交付
(一)簡易交付
指動產物權的受讓人已經直接佔有該動產,在讓與人與受讓人就轉移動產所有權或設立動產質權達成合意時,即視為已經完成現實交付。受讓人非法佔有動產的,亦可簡易交付。
(二)指示交付
指讓與人的動產被他人直接佔有期間,讓與人與受讓人合意轉移動產所有權或設立動產質權,且合意對受讓人移轉讓與人對動產直接佔有的返還請求權(債權返還請求權、返還原物請求權或者佔有回復請求權),以代替現實交付。第三人非法佔有動產的,亦可指示交付。
指示交付分兩種情形:
1、讓與人系間接佔有人(如出租人、出借人、寄存人)時,可將他基於佔有媒介關系(租賃、借用、寄存)所生的債權返還請求權讓與受讓人,以代交付。這種返還請求權的讓與同時為間接佔有的轉移。
2、讓與人非間接佔有人時,可對受讓人讓與對直接佔有人的返還原物請求權或者佔有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以代交付。
(三)佔有改定
指動產所有權的讓與人與受讓人通過達成兩個合意的方式完成交付:1、受讓人取得動產所有權的合意;2、讓與人和受讓人成立借用、保管、租賃、委託、承攬等債權合同的合意,依照該債權合同讓與人取得直接佔有,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
以佔有改定方式設立質權的,不能產生質權設立的法律效果,但不因此影響質押合同的生效。

H. 民法中動產交付以佔有改定方式進行時,孳息歸誰所有

已完成現實交付的,所有孳息歸所有權人,未完成現實交付的,法定孳息歸實際佔有人,天然孳息歸所有權人

I. 民法典對動產物權佔有改定是如何規定的

動產物權轉讓時,當事人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動產物權佔有改定必須符合以下三項條件:
1、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移轉動產所有權的合意。
2、讓與人成為佔有媒介人,從而繼續佔有動產。
3、通過特定契約使受讓人獲得間接佔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二十八條,動產物權轉讓時,當事人又約定由出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的,物權自該約定生效時發生效力。

J. 關於民法的佔有改定製度

所謂佔有改定是指在動產交易中,出讓標的物時,出讓人基於生產、生活的需要仍需繼續佔有動產,此時雙方可以通過協議,使受讓人取得動產之間接佔有,以取得現實交付而取得所有權。 如甲將電視轉讓給乙,通常情形下,甲應將電視現實地交付給乙,由乙取得直接佔有,但是因甲還需使用此電視機,便可與甲訂立借用或者租用合同繼續使用。履行借用合同後甲再從乙處取回電視機進而繼續使用。電視機在甲—乙—甲之間的傳遞並無實際意義,因此為簡化程序,只需訂立契約,便可以發生物權變動,此時乙僅取得間接佔有人的地位。佔有改定包括當事人之間轉移所有權的合意和使買受人取得間接佔有的合意。佔有改定是觀念交付的方式之一,實際上是標的物的所有權轉移,但是現實佔有不轉移,只是佔有人的佔有名義發生了變更,是一種變通的交付方法。佔有改定中用來替代交付的法律關系,一般是合同,但也可以是其他法律關系。
佔有改定的要件:
第一,讓與人與受讓人達成移轉動產所有權的合意。一般通過買賣或讓與擔保的設定,使受讓人取得動產的所有權。
第二,讓與人成為佔有媒介人,從而繼續佔有動產。動產所有權雖已轉讓於受讓人,但讓與人仍然是動產的現實直接佔有人,佔有改定的產生在於經濟實踐中經常發生的一種混合交易,所有權人將一項動產出賣給買受人,而買受人同時又將該物出租給出賣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使出賣人既可以獲得賣價,又可以獲得使用該物的權利;而買受人既可以獲得物的所有權,又可以獲得租金。同時滿足雙方當事人的需要,將法律關系簡化,確定為佔有改定製度。可見,受讓人之所以同意以佔有改定方式受讓該動產,在於能使讓與人繼續直接佔有、使用該物;如讓與人以佔有改定方式繼續間接佔有,則此目的難以實現,只能成立指示交付。
第三,通過特定契約使受讓人獲得間接佔有。此處的特定契約並非訂立單純的無法律關系存在的間接佔有契約,而是達成租賃、借用、保管、讓與擔保等特定法律關系的合意,否則,抽象的改定不能使受讓人取得間接佔有,故不能使其取得所有權。特定契約標志著佔有媒介關系的產生,讓與人正是基於特定契約才得以繼續佔有已經出讓的動產。就佔有改定的效力而言,它雖然作為觀念交付的一種,但仍是交付方式之一,應產生與直接交付相同的效果,標明物權的移轉。雖然佔有改定的公示性欠缺難以反映出權利真相,但在與物權移轉相關的風險負擔上卻與直接交付的處理原則相同。雖然讓與人仍然繼續佔有動產,但當動產非因為讓與人的過錯而滅失時,由於受讓人是真正的權利人,此時風險責任應由其承擔。風險責任移轉的時間,應界定在雙方合意達成佔有改定的契約生效之時。假若該契約無效,則不產生佔有改定的效力。
佔有改定的效力:
(一)得以對抗的第三人的范圍
1、出賣人的債權人。包括一般債權人和與出賣人定有買賣契約買受該動產的特定第三人。對於一般債權人言,所有權人能夠根據物權的支配力,排除他們對該物的任何請求。買受人已經取得所有權,此物已經不是出賣人的財產,出賣人的財產不足以清償一般債權人時,該物非為擔保;出賣人破產時,該物不屬於破產財產,所有權人能夠行使取回權。對與出賣人定有買賣契約買受該動產的特定第三人,根據物權的優先效力,在同一物上,同時該物為債權的給付標的物時,物權對於債權具有優先力。所有權人得直接支配該物,在請求標的物的現實交付,債權人不得為異議。但該物已由債權人請求法院扣押時,所有權人能否對抗,則有不同意見。債權人所信賴的是債務人的財產狀況及其清償能力,此時債務人的財產應為債務人的實有財產,債務人佔有他人的物不應該包括在內。而且法院的扣押,不具有替代佔有轉移於債權人的效力,債務人未為交付或替代交付,第三人也未取得直接或間接佔有,不適用善意取得。
2、不法行為人。佔有改定取得該動產的買受人為所有權人,可以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該動產,任何人不得妨害。第三人侵奪該動產時,所有權人可以請求返還該動產。第三人損毀該動產時,所有權人可以請求賠償。第三人妨害該動產時,可以請求妨害的預防。
3、直接佔有人的繼承人。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權利,不得超過被繼承人享有的范圍,被繼承人財產上的負擔也拘束繼承人。因而所有權人如同直接佔有人,不管繼承人是否善意,都可以向繼承人主張物權。在直接佔有人為法人時,法人分立、變更的,所有權人可以向分立、變更後的法人主張物權的效力。
4、惡意從出賣人處受讓該動產者,包括受讓所有權和取得質權的第三人。惡意從直接佔有人受讓物權並取得物的佔有者,該轉讓未取得所有權人同意,為無權轉讓,該第三人不得對所有權人主張取得所有權。根據物權變動的公示要求,在於使第三人知曉該物權的變動,因而謹慎交易,避免受到物權的支配力、排他效力、優先效力的不當侵害。使外人知曉的方式,動產的交付是其中的一種。但是其於因交付公示之外,使人知曉物權的變動者,即使沒有物的現實轉移,也已具有公示所應有的功效--使第三人知曉物權的變動,足以警醒第三人,使其為正常的交易。因而此時第三人沒有保護的正當理由,不得取得該動產的所有權。
(二)不得對抗第三人
不得對抗第三人即為善意取得動產的第三人,包括取得所有權及質權的人。取得所有權的人所有權在第三人善意取得時歸於該第三人而消滅,取得質權的人該所有權負有負擔,該第三人行使質權變賣該動產時,所有人不得提出異議。
在佔有改定的情況下,轉讓行為發生後,轉讓人繼續佔有該動產,而受讓人只是取得對動產的間接佔有。因此受讓人只是一種觀念交付的佔有,而不是現實的佔有,這就使這種佔有欠缺一種外部表象,人們很難從佔有這一表象確認誰是真正的物權人,即這種佔有不具有公示性。換言之,當事人達成的佔有改定的約定,僅在當事人彼此之間產生效力,動產物權的變動也只能在當事人之間生效,不能對抗第三人。
(三)出賣人以佔有改定為二重買賣對第一買受人的效力
出賣人對第一買受人以佔有改定轉移所有權後,也對善意的第二買受人以佔有改定方式出讓所有權,假設出賣人為甲,第一買受人為乙,第二買受人為丙,則丙是否受善意取得的保護,有不同的學說。主要有肯定說,否定說,折衷說和共同損失說。
肯定說為通說,認為善意取得所強調者在於保護善意受讓人,以確保交易安全,且佔有是善意取得本來的要件,是取得一般動產物權的生效要件,因此佔有改定能夠善意取得所有權。
否定說認為佔有改定不能適用於善意取得,丙不能取得所有權。其理由為:一是丙雖然以佔有改定方式取得動產的佔有,真正權利人乙對出賣人甲的信賴關系已經被否定,但此項否定在動產未為現實交付之前仍未實現,乙的權利仍應視為繼續存在。在乙取得該動產之後,丙對乙請求返還時,乙可以自己的佔有是基於固有的權利為由加以拒絕。二是乙和丙都對甲寄予同樣的信賴,不應厚此薄彼,而且法律應盡量保護交易的安全,對於善意取得,是法律不得已而求其次的例外規定。在同等保護的情況下,應盡量遵守法律的一般原則,而不是創設例外,所以應優先保護乙的權利。三是若肯定有善意取得,則甲對丙為無權處分後,完全可以再對其他人為無權處分,易產生非正當利益的變動,採取否定說有利於防止此不正當利益的重復發生。
折衷說認為丙雖然能夠以佔有改定善意取得所有權,但這種權利並不確定,具有相對性,在丙取得現實佔有之後才能確定。乙在甲對丙為現實交付之前也有所有權,此所有權以甲對丙以佔有改定出讓後,現實交付前也有相對性,在取得現實佔有後得到確定。即誰先取得現實佔有,誰就具有確定的所有權,同時消滅另一買受人的相對的所有權。
共同損失說就乙與丙誰取得所有權的問題採用折衷說的觀點,但是其認為採用單純的折衷說將導致先下手為強的不公平結果,因而雖然以先下手者取得所有權,但因此喪失權利的另一買受人可以向其取得該物一半價格的損失賠償。
以上諸說各有道理,但我認為肯定說更為可取。理由為動產佔有的受讓並不是善意取得制度的本來要件,而不過是動產物權變動的成立要件,佔有改定本來就是佔有轉移的方式之一,不能排除,而且善意取得制度本身就是基於對轉讓人佔有的信賴,而保護善意受讓人,以實現對交易的安全保護,不能因受讓人佔有時佔有轉移方式的不同,使善意受讓人面對不同的法律後果。肯定說能夠充分保護交易安全,有利於物的流通,是更為合理的學說。善意取得制度的價值在於保護善意的第三人對物權外觀的信賴。而乙在甲對丙為無權處分之前是所有權人,之後,乙的所有權歸於消滅,丙是所有權人。在乙不知甲已為無權處分人而從甲處取回動產時,若肯定丙可以行使物上請求權取回該物,和生活的觀念相違背。此時可以適用善意取得,使乙重新取得所有權。因為甲乙之間有使乙取得間接佔有的契約,乙取回時對甲的佔有的信賴比善意取得人的信賴更為強烈,在其重新取得對動產的直接或間接佔有時,應當適用善意取得。
(四)預定的佔有改定
在德國的實務上,對於讓與之際,出賣人尚未取得標的物的所有權,而先依佔有改定的方式出讓標的物的所有權的,判例也認可其效力,在學說上稱為先行的佔有改定。 因此,佔有改定對將來取得的財產也存在著進行佔有改定的可能性。台灣學者稱之為預定的佔有改定,如以佔有改定方法取得倉庫的貨物的所有權讓與,當事人之間得約定,受讓人對於讓與人將來取得的貨物也保有其所有權,則當讓與人將該項貨物存放於倉庫時,即受讓人取得所有權之時。

熱點內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
刑事訴訟法的公民代理 發布:2025-02-08 23:28:23 瀏覽:731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