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局全宗

司法局全宗

發布時間: 2022-02-01 22:17:29

Ⅰ 請問國民政府的除行政院外的立法司法,監察,考試四院各有哪些從屬機構。

法院內分成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科技及資訊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經濟及能源委員會、財政委員會、預算及決算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等12個常設委員會,負責審查各領域的政策法規。此外另有紀律、程序、修憲以及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

司法院為憲法明文規定的司法最高機關,但現在實務上司法院除大法官會議解釋外,並不職司審判,而是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和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的主管機關,實質上是一個司法行政機關而已。因此目前司法院正擬修改組織落實憲法規定,著手修改包括司法院大法官案件審理法等,希望能將司法院法庭化,以符合憲法規定。

監察院由委員二十九人組織而成,監察委員之中一人任院長,一人任副院長,審計部是監察院下級機關,負責審核全國各機關之財務與總決算

考試院,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保障、撫恤、退休;及公務人員任免、考績、級俸、升遷、褒獎之法制事項。 上述職權由考選部、銓敘部、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及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分別掌理。

Ⅱ 什麼是檔案學

檔案學:

遠在五千多年前,當人類發明了文字,並用以記言記事時,檔案就出現了。檔案是人類由野蠻時代過渡到文明時代的產物,並伴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

從古老的石刻、泥板、紙草、甲骨等檔案,到紙質檔案的產生,再到近現代照片、影片、錄音、錄像、機讀等檔案形式的出現,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檔案財富,記錄著人類歷史的每一步足跡。

自古以來,人類就重視檔案的保存和利用,設置館庫、選派專人進行管理。近代,特別是現代,各種檔案的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社會各個領域對檔案信息的需求也普遍增長,檔案工作也由簡單的、封閉的、經驗性的管理方式,發展到復雜的、開放的、科學的管理系統,並成為一項專門的事業。

檔案學就是探索檔案、檔案工作的發展規律,研究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開發的理論、原則與方法的學科。它的應用有助於提高檔案事業管理和檔案管理的科學水平,更有效地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為人類社會的進步服務。

檔案學的產生和發展

檔案和檔案工作的歷史可上溯數千年,但檔案學則形成於18世紀末歐洲實行檔案改革之後,此前經歷了漫長的孕育過程。

檔案學的萌芽時期 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檔案工作不斷地發展,積累了許多經驗,但主要是整理與編目的經驗。

在歐洲,古羅馬人把檔案按發文和收文進行分類保管;公元5~11世紀,封建庄園檔案館和教會檔案館把檔案分為「開式」(一般性文件)和「閉式」(機密或人事任命文件)兩類;11~15世紀,一些檔案館把檔案按業務部門序列、時間序列、文件種類序列進行分類保管;16~17世紀出現了按君主、臣民、外交三大類別整理檔案的方法,按地區、事由、時間順序整理檔案的方法,以及按中央機關的分支機構劃分為教會統治、政治領導、司法事務、財政管理等類別的整理方法等。

檔案編目在檔案整理的基礎上也發展起來,如古代羅馬人按時間順序編制了發文謄錄簿,那不勒斯王國從1284年起編制了檔案目錄,法國憲典寶庫從1318年起編制了檔案目錄等。

16世紀中期,出現了早期的檔案工作著作,如拉明根著的《綜合報告—怎樣才算一個完美的登記室》和《登記室及其機構和管理》。

在中國,商代採用穿紮成冊的方法保管甲骨檔案;唐代實行「每三年一揀除」的檔案鑒定製度;宋代採用「置冊分門編錄」、按年月次序整理檔案的方法;元代將入庫的檔案進行編類、立號、封題;明代整理黃冊採用年代-地區分類標准;清代嘉慶年間,內閣典籍廳編制的《清理東大庫分類目錄》採用按文件名稱和問題進行分類的方法。中國古代學者很重視總結檔案文獻編纂的經驗,提出了「述而不作」(即尊重原文)和「多聞闕疑(即不妄加校改)的編纂原則。

古代社會出現的檔案學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斷的、經驗性的知識,尚未形成科學的知識體系,但為檔案學的形成准備了條件。

歐美檔案學的形成和發展 18世紀末以後,歐洲一些國家在資產階級革命推動下,對檔案工作進行了改革,建立國家檔案館,頒布檔案館條例和其他規章制度,提出檔案「公開原則」,將檔案館的檔案向公眾開放,興辦檔案學校,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等等,發展成一項國家事業。這種檔案工作實踐的變化和發展以及檔案事業的興起,不僅對檔案學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且也為檔案學的創建提供了條件。

19世紀初葉,「檔案學」概念首先在德國出現。1804年奧格寫的《一種檔案學理論思想》和1834年創辦的《檔案學、古文書學、歷史》雜志,都使用了檔案學的概念。1885年法國學者朗格盧瓦在巴黎出版的《國際檔案館、圖書館和博物館》雜志第一期發表了《關於檔案館的科學》一文,首次提出檔案學是一門科學的見解。

19世紀,歐洲許多檔案學者對檔案館性質、地位、作用以及檔案的整理、鑒定、編目、利用、公布等作了廣泛的探討,涉及到檔案工作各個環節的基本內容。檔案的整理理論是歐洲檔案學形成時期所探討的核心問題,檔案學家們先後提出了事由原則、尊重全宗原則和來源原則,並對這些原則的優缺點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進行了論證。

1898年出版的荷蘭檔案學家繆勒、斐斯和福羅英合著的《檔案整理和編目手冊》,總結了歐洲檔案工作經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研究成果,系統地闡述了檔案整理與編目的理論、原則與方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對全宗理論的深刻論述,提出檔案全宗的有機聯系和不可分散的原則。

進入20世紀,檔案學著作隨著檔案工作實踐發展而增多,代表作有英國詹金森著的《檔案管理手冊》、義大利卡薩諾瓦著的《檔案學》、和法國檔案工作者協會編寫的《檔案學手冊》、美國謝倫伯格著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技術》和《檔案的管理》等。

中國檔案學的形成和發展 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封建帝制,一向秘藏清宮的明清檔案不再為皇家所專有。20年代初,由於大內檔案流散到社會,引起學術界關注,並開展了收集整理明清檔案的活動。30年代,史學界人士沈兼士、徐中舒、吳晗、鄭天挺等,撰寫了不少論文,對明清檔案的史料價值和檔案整理與編目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

國民黨政府機關為提高行政效率發起文書檔案改革運動,一些行政工作者和檔案工作者,以現行機關檔案室為研究對象,對檔案管理進行了研究,出版了一批檔案管理著作。

20世紀40年代中國開始興辦檔案專業教育,在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立檔案管理專科,在重慶創辦私立崇實檔案學校,開設檔案管理課程,研究檔案學,並介紹歐洲一些國家的檔案學思想和管理經驗。

民國時期的檔案學研究,是由史學界、行政界和檔案教育界各自分別進行的,從各自需要的角度研究檔案管理問題,對建設和發展中國檔案學有一定的貢獻。但受當時檔案工作實踐發展水平的限制,檔案學研究還停留在對明清檔案管理和現行機關檔案管理的經驗總結方面,側重具體業務研究,缺乏理論概括。

新中國成立後,建立了具有國家規模的檔案事業,為檔案學研究開辟了廣闊道路。中國重視檔案學學科體系的建設,50~60年代中期,創建了文書學、中國檔案事業史、外國檔案事業史、等諸多學科。80年代,建立了檔案學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技術並重的檔案學學科體系,各門學科有了進一步提高和發展。

國際檔案理事會的學術活動 自1950年國際檔案理事會成立以來,在組織國際檔案學術交流與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組織作用。為了便於在國際間交流業務經驗,出版有《檔案》(年刊)、《國際檔案理事會通報》(半年刊)、《國際檔案雜志》(半年刊)等多種刊物。1979年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檔案理事會在全世界范圍內有計劃地開展檔案業務專題調查研究和專項試點工作。

檔案學的內容

檔案學以檔案和檔案工作為研究對象。其基本任務是:在研究檔案和檔案工作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檔案工作的科學理論、原則與方法,指導檔案工作實踐,提高檔案管理的科學水平,以便充分實現檔案的價值,為各項社會實踐服務。

檔案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檔案基礎理論、檔案史、檔案管理、檔案資源開發、檔案應用五個方面。

檔案學基礎理論研究,即研究檔案的起源與發展、檔案的本質屬性與一般屬性、檔案種類的劃分、檔案價值及其實現的規律性、國家檔案全宗的實質與結構;檔案工作系統的結構、功能與社會環境,檔案工作的性質與基本原則,檔案工作與文書、圖書、情報工作的關系;國家檔案事業系統的結構、功能及其與國家建設的關系,檔案法規體系結構與功能;檔案學產生的條件與標志、檔案學的研究對象與任務、檔案學的體系結構、檔案學與相關學科的關系、檔案學的研究方法等。

檔案專業史研究,即以歷史時期為序,運用具體史料研究檔案、檔案工作和檔案學的產生、發展過程及其規律。其任務是闡明各個社會形態的檔案、檔案工作的發展特點,及其與當時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諸方面的關系和產生的社會效果,尋求對今天可以借鑒的歷史經驗;在分析、總結前人檔案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探索檔案學思想的源流、派別和發展規律,以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檔案學思想、理論、原則的形成過程,提高檔案學理論水平。

檔案事業管理研究,即研究檔案事業管理工作的產生與發展,檔案事業管理的指導思想原則和體制,檔案事業管理的決策、計劃、組織、協調、檢查、監督、指導的功能,檔案事業管理的行政手段、政策手段、法律手段、計劃手段、經濟手段、教育手段等。其任務是提高檔案管理的科學水平,促進檔案事業整體協調發展,為檔案信息資源的管理與開發創造一切有利條件,更好地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檔案資源管理與開發的研究,即對檔案實體管理系統、檔案信息開發系統及其反饋系統整個過程的研究。檔案實體管理研究包括對檔案原件的收集、整理、保管、鑒定的研究;檔案信息開發研究包括對檔案信息的選擇、加工編輯和輸出的研究,也就是對檔案的編目、編研與提供利用的研究;檔案管理反饋的研究包括檔案統計工作、檔案用戶調查的研究等。其任務是不斷提高檔案管理的科學水平,及時、准確、廣泛地組織檔案信息交流,為檔案用戶提供高效率服務。

檔案工作應用技術研究。包括檔案保護技術研究,如對檔案存儲環境控制技術、有害生物防治技術和修復技術的研究;檔案縮微復制技術研究,如對檔案的攝影、沖洗、加工、拷貝、還原、存儲、檢索等技術過程的研究;計算機輔助檔案管理研究,包括輸入前的檔案數據的收集和前處理工作,計算機對檔案數據的錄入、存儲和加工,計算機對檔案信息輸出的整個過程的研究,其任務是逐步實現檔案管理技術現代化,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效率。

學科體系 檔案學產生初期,學科是單一的,主要是研究檔案的整理與編目問題。隨著各種類型檔案的大量增長和檔案工作實踐、檔案事業建設的發展,檔案學分化和發展出多門分支學科,分別擔負著某一方面的研究任務。

20世紀50~60年代,中國把檔案學分為檔案學概論、檔案管理學、科學技術檔案管理學、檔案保護技術學、中國檔案事業史、外國檔案事業史等分支學科。80年代,中國檔案學界對檔案學的體系結構進行了研討,代表性觀點有:

把檔案學劃分為理論檔案學與應用檔案學兩個部分,然後再下分學科;把檔案學劃分為基礎理論、管理學科和應用技術三個部分,或分為理論檔案學、應用檔案學和檔案管理技術三個部分,然後再下分學科;把檔案學劃分為基礎理論、檔案專業史、檔案事業管理學、檔案管理學、檔案人才學、檔案利用與效益學、外國檔案工作和檔案學研究七個部分,然後再下分學科。

理論檔案學是從整體上把握檔案學各門分支學科研究對象之間的聯系,在應用檔案學基礎上進行高層次的理論概括,揭示檔案、檔案工作、檔案事業和檔案學自身的本質和一般規律,為檔案工作實踐和國家檔案事業建設提供一般性理論依據。

應用檔案學是檔案事業管理、檔案資源管理與開發、檔案工作應用技術研究的總稱。所屬學科有:檔案事業管理學、檔案管理學、科技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統計學、檔案目錄學、檔案保護技術學、計算機輔助檔案管理、檔案縮微復制技術等。

應用檔案學的特點:一是實踐性強,它所闡明的理論、制度、原則與方法,直接應用於檔案事業管理實踐和檔案業務工作實踐,具體原則和方法在學科知識中占很大比重。二是技術性強,它研究現代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解決檔案保護技術現代化、檔案管理自動化、檔案復制縮微化、檔案信息傳遞網路化等問題。

當代檔案管理和國家檔案事業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包括宏觀管理與微觀管理,因此要求檔案學也必須進行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理論檔案學是應用檔案學的高層次理論概括,對應用檔案學起指導作用;應用檔案學的研究成果或提出的問題將推動理論檔案學的發展。兩者相互協調,同步發展,有利於提高檔案學的整體水平。

檔案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

檔案學是一門社會科學,或者說基本上屬於社會科學,這是由檔案學研究對象的性質決定的。檔案工作是管理檔案和提供檔案信息為社會實踐服務的一項社會活動。檔案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即研究檔案、檔案工作運動規律及其與人們社會實踐關系的學科,因此屬於社會科學范疇。

學科特點 檔案學的研究對象決定檔案學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檔案學的重要理論、原則受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另一個特點是它的實踐性很強。檔案工作實踐發展水平,決定著檔案學的發展水平。檔案學提供的知識,不僅是有關檔案、檔案工作和檔案學自身的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包括大量的從事檔案工作的具體原則、方法與技術。

檔案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檔案學與文書學是關系最為密切的姊妹學科。從兩門學科的研究對象來看,文書是檔案的前身,檔案是文書的轉化,文書工作是檔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檔案學與歷史學 檔案與歷史不可分割的關系決定了檔案學與歷史學的密切關系。檔案是歷史文化財富,如何收藏、整理、編輯和利用檔案史料,是檔案學者和歷史學者共同關心的問題。研究歷史離不開歷史資料,檔案是歷史的原始記錄,對研究歷史尤為重要。

檔案學與圖書館學、情報學 三者是各自獨立而又密切聯系的相關學科。由於各自研究對象具有它的特殊性, 因此在管理制度、 原則和方法上各有特點。檔案大部分是原稿、原本,或稱「抓本」,因此有特殊的利用制度,一般不外借出館;檔案在一定時間內具有較強的機密性,要建立保密制度和開放制度等等。所有這些與圖書管理、情報管理都有明顯的差別。

檔案與圖書都屬文獻,都是知識的載體,都是信息資源,圖書的手稿是檔案,檔案文獻匯編可以轉化為圖書。檔案與圖書都是文字信息,情報是針對性的知識信息,檔案與圖書載有的知識信息都可以轉化為情報……。

總之,由於檔案、圖書、情報工作有許多共同之處,決定了檔案學、圖書館學、情報學的密切關系,這三門學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相互借鑒和參考,相互從對方吸取適合本學科需要的知識。

此外,研究檔案學尚與其他一些學科發生密切關系,諸如採用數學的定量分析方法,運用系統科學、社會學、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以及利用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的知識等等。

檔案學的發展已有將近兩個世紀的歷史,但還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斷完善和提高。當代世界新的技術革命也正在向檔案工作提出挑戰,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將向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方式轉變。

Ⅲ 清代檔案是什麼

清代檔案是清代歷朝中央及地方各種機構,在處理日常公務活動中形成的文書、圖籍及檔冊等,是清代政務活動的原始記錄。包括清官內閣大庫檔案、國史館(清史館)、方略館及宮中各處庋藏的「大內檔案」以及宮外其他中央機構和地方機構的檔案,還包括部分個人檔案。

清代檔案的內容極其豐富,涉及清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宗教、教育、司法、民族、風俗、天文、地理、氣象、水利、地震、災異、外國侵華、農民戰爭以及宮廷生活、皇族事務、典章制度等各個方面。

清代檔案的發現。

清光緒二十四、五年(1898、1899年)間,內閣大庫因年久失修,雨水滲漏,需要加以修繕。為便於施工,將庫內所存檔案移出一部分,暫存於大庫北面的文華殿中,其餘仍露積於大庫垣內。後醇親王攝政需查閱清初多爾袞攝政典禮舊檔,檢之不得,遂認為庫內所存檔案無用者太多,奏請焚毀,並獲批准。時張之洞以大學士管理學部事務,奏請將大庫所藏書籍撥交學部,設立學部圖書館,學部參事羅振玉參與交接之事。羅振玉「見庭中堆積紅本題本,高若丘阜,皆依年月順序,結束整齊」,偶抽閱其中兩件,其中一件為乾隆時漕運總督管幹珍督漕時之奏摺;另一件為乾隆時軍機大臣阿桂征金川時之奏摺,兩者次第銜接。羅振玉「詢何以積庭中。始知即奏請焚毀物也,私意此皆重要史稿,不應毀棄」,亟建議張之洞奏請停止焚毀,並將擬焚之件撥交學部,存於國子監南學和學部大堂兩處。

民國成立後,教育部接管了清學部所存檔案。1913年教育部在國子監設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負責保管清代檔案。1916年該處遷往午門,將原存國子監及學部的檔案搬至午門和端門門洞中。但這批珍貴的檔案並未得到妥善保管,只是將其中較為完整的挑出,放在午門門樓上,其餘的則裝入麻袋置於端門門洞中。1921年政府財政困難,教育部竟將存於端門門洞中的八千麻袋(約十五萬斤)檔案,以四千元價格賣給北京西單同懋增紙店作造紙原料。羅振玉得知此事,以三倍於原價的價錢,即一萬二千元將檔案購回,這批珍貴的清代檔案才得以留存至今。這就是檔案史上著名的「八千麻袋事件」。

清代檔案的整理。

清代檔案卷帙浩繁、種類繁多、內容復雜、形式多樣,雜亂堆積在一起,不利於保管和利用,必須進行系統整理。

首先將檔案區分全宗。全宗是指一個獨立的機關、組織或著名人物在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全部檔案。全宗原則是當今世界檔案學界所公認的檔案整理原則。整理檔案必須以全宗為單位,同一全宗的檔案不得分散,不同全宗的檔案不得混雜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便於管理和提供利用。

區分全宗後,還要對檔案進行分類,即將每個全宗的檔案按照不同的標准分成不同的類,每類之下再分成不同的項,每項之下再分目。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按文件名稱(文種)分類、按問題分類、按機構分類、按年代分類、按朝年分類等。

全宗內檔案分類後,還要根據檔案的不同情況進行立卷,即按照檔案文件的事由、名稱、作者、收發文機關、時間、地區等特徵,將單份文件組成案卷。案卷是檔案最基本的保管、統計和檢索單位。清代檔案的立卷分為詳細立卷和簡單立卷兩種。詳細立卷需將卷內文件逐件摘由、排列、編號,並填寫「卷內文件目錄」和「卷末備考表」。簡單立卷則不需逐件摘由,僅排列順序,並附上備考表。

經過上述整理後,還要編制案卷目錄、人名卡片等檢索工具,以做到有規可循、有目可查。

清代檔案的收藏。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清代檔案約九百餘萬件(冊)。包括清入關前天命前九年(1607年)及入關後順治元年(164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以及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居住在紫禁城和寄居天津張園、靜園時期(1912—1934年)的檔案。包括內閣、軍機處、宮中等七十三個全宗。除漢文檔案外,還有滿、蒙、藏等少數民族文字的檔案以及英、日、俄、拉丁等外國文字的檔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清代檔案,幾乎涉及清代歷史的各個方面:內政方面,包括職官、官制、保警、禮儀、宮廷、陵寢、戊戌變法、、預備立憲等內容;軍務方面,包括營制、武職官員之升遷調補、軍事訓練、軍事工程等內容;外交方面,包括疆界訂約、開埠通商、交聘往來等內容;鎮壓人民反抗方面,包括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及其他反清斗爭和秘密結社等內容;民族事務方麵包括清入關前直至宣統末年為止,瑤、黎、蒙、回、藏、維、傣、高山、哈薩克等三十多個民族的情況;財政方面,包括賦稅、鹽務、捐輸、庫儲、倉儲、漕糧、經費、貨幣金融等內容;文教方面,包括有關科舉、國子監、修書各館、清末舉辦的各種學堂、文字獄等情況的檔案以及少量戲曲檔案;工業交通方面,包括驛站、台站、清末修建鐵路、開辦郵電業務等內容;司法方面,包括土地房屋糾紛、錢財債務糾紛、盜竊詐騙案、家庭婚姻糾紛、貪污受賄等刑事、民事案件的檔案材料;天文地理方面,包括編纂、公布歷書(時憲書)、記載日月星辰的變化以及日食、月蝕、地震等內容。

位於台灣省台北市郊外雙溪的台灣故宮博物院是清代檔案的另一集中保存中心。該院藏有清代檔案二百零四箱。其中,宮中檔三十一箱,軍機處檔四十七箱,清史館檔六十一箱,起居注冊五十箱,本紀九箱,實錄二箱,詔書一箱,圖書,舊滿洲檔一箱,雜項檔二箱,共計四十多萬件。宮中檔的內容,主要是滿、漢文硃批奏摺及其附件;軍機處檔主要是月折包和檔冊兩大類;國史館檔包括清代國史館及民國初年清史館的檔案,主要是紀、志、表、傳的各種稿本及其有關資料。

四川省檔案館所藏清代檔案共計十一萬五千餘卷,包括巴縣、重慶府、川東道、建昌道等九個全宗。其中,巴縣檔案是迄今發現的我國年代最早、數量最多的清代地方政府檔案,共十一萬三千餘卷,從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歷史。

遼寧省檔案館存有清代檔案二十餘萬卷。自天命、天聰(1616~1635年)至光緒、宣統(1875—1911年)的各朝文件都有保存,一部分為原存於沈陽故宮崇謨閣的玉牒、實錄、滿文老檔、盛京內務府檔和戶口冊等;一部分為偽滿洲國時期「國立奉天圖書館」保存的奉天交涉總司、盛京將軍和一些縣的檔案。

此外,山東省曲阜孔府藏有順治至宣統年間的檔案六千五百二十七卷。西藏自治區檔案館保存有大量的清代藏文檔案。北京、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青海等地方檔案館都收藏有數量不等的清代檔案。

值得一提的是,至今尚有不少珍貴的清代檔案流散於國外,散落世界各地。這部分檔案主要存在於以下機構:英國公共檔案館、大不列顛博物館、倫敦大學;美國國家檔案局、國會圖書館、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日本東洋文庫;原蘇聯科學院以及法國、荷蘭等國家的一些檔案館和圖書館。

清代檔案的公布。

青花雲龍紋瓶匯編公布檔案史料是開放利用清代檔案的重要方式。清代檔案匯編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需要出發將檔案史料編纂成書,出版發行。具有專題性強、內容集中、使用方便等優點,可使利用者不到檔案館即可閱讀到所需檔案史料,並有利於檔案的長久、廣泛流傳。大多數檔案文獻匯編都經過編者的考證、加工、標點,有的還加有注釋、按語、序言、插圖、年表、凡例等,對讀者有一定的指導和參考作用。許多檔案文獻匯編陸續出版發行,如《籌辦夷務始末》、《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清三藩史料》、《清代外交史料》、《中法戰爭》、《辛亥革命》、《天地會》、《義和團檔案史料》、《洋務運動》、《康熙起居注》、《戊戌變法檔案史料》、《清末籌備立憲檔案史料》、《清代中俄關系檔案史料選編》、《第二次鴉片戰爭》等以及台灣出版的《宮中檔·康熙朝奏摺》、《宮中檔·雍正朝奏摺》、《宮中檔·乾隆朝奏摺》、《宮中檔·光緒朝奏摺》等等。

自1981年起發行的《歷史檔案》(季刊)雜志,是以公布明、清檔案為主的資料性、學術性刊物,主要公布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檔案,並辟有「檔案史話」、「檔案館介紹」、「檔案介紹」、「檔案書刊評價」等欄目。

台灣省故宮博物院自1969年起發行《故宮檔案》(季刊),定期公布清代檔案史料。

清代檔案的史料價值。

保存至今的這些清代檔案,是十七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初,三百多年歷史的真實記錄,是我國保存下來的數量最多、最為集中的古代檔案,是研究清代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清代學者章學誠曾高度評價檔案的史料價值。檔案是最真實、可靠的第一手史料,它能夠「補史之缺,參史之錯,詳史之略,續史之無」。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利用檔案編史修志的優良傳統,通常存放檔案之處即是編史修志之所。乾隆三十年十二月的起居注(漢文草本)就徵引檔案近二十種之多。清代學者龔自珍曾利用檔案編纂《蒙古圖志》;阮葵生每遇夜值之期,就「推長蠟三枝,竟夕披覽(檔案)不倦」,並藉以寫成《茶餘客話》一書。

檔案作為一種史料,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即不完整性。就反映某一復雜的歷史過程而言,對於某一具體過程,檔案可能反映得很具體、細致、生動。但對於全過程,則常由於年代久遠、天災人禍以及自然損毀等原因,所反映的史實,或缺起始,或無結果,或缺少其中某一過程或環節,不像系統的歷史著作能系統地反映歷史事件的本末和全貌。此外,就整體而言,檔案是原始的歷史記錄,是真實可信的。但並非每一份檔案都可信,或其本身為贗品,或雖為真品,但由於種種復雜因素,其記載已嚴重失實。「盡信檔不如無檔」,因此,有時也需要利用圖書等其他文獻來補充檔案的不足。

Ⅳ 發文字型大小中為什麼要用六角括弧「〔〕」

1、公文發文字型大小中的年份,是用六角括弧括起來的。這在國家標准《黨政機關公文格式》(GB/T9704—2012)中有明確的規定:「(發文字型大小)編排在發文機關標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發文順序號用阿拉伯數字標注;年份應標全稱,用六角括弧『〔〕』括入」。

2、年份要用全稱,不應簡化,如「87」、「93」 等均屬標識不正確。年份應用六角括弧「〔〕」括起。注意六角括弧不是數學公式的中括弧,因為當引用公文時,標題後面的發文字型大小要用圓括弧「()」括起,如果年份用中括弧括起,就違反了低級符號中不得包含高級符號的原則。因此稱之為「六角括弧」是基於與數學的中括弧相區別。另外,二者形狀也略有不同。有的文件把年份用圓括弧括起,今後也要按本標準的規定使用六角括弧。

3、序號是發文的流水號。一般都是按文件的形式統一編,即是哪個部門主辦的,只要是同一發文形式,就要統一按順序編號。有的機關按主辦部門或按文件內容劃分編序號,是一種較繁瑣的辦法。本標准規定序號不編虛位,不加「第」(有的單位加「字」)等虛字,主要是講究實用,盡量減少公文的字數。

4、發文字型大小的位置,本標准規定在發文機關標識下空2行,規定在發文字型大小之下4mm處印一條與版心同寬的紅色反線,這樣就明確了發文機關標識與紅色反線之間的距離是3行位置,發文字型大小應標在第3行,並且不要緊貼紅色反線,空出約4mm的距離(實際掌握只要不貼紅色反線即可)。發文字型大小應居中。

(4)司法局全宗擴展閱讀

按照《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以下簡稱《格式國標》)的規定,結合辦文實際,應該正確規范地使用發文字型大小。

一、發文字型大小的作用與構成

(一)發文字型大小及其作用

發文字型大小是發出文件的代號,是由發文機關單位對其所制發的公文依次編排的順序號碼。一件公文只有一個發文字型大小,其作用在於為檢索和引用公文提供專指性較強的代號,為管理和統計公文提供依據。

(二)發文字型大小的構成

《條例》規定:公文的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發文順序號組成。」

1.發文機關單位代字(以下簡稱發文機關代字)

這是發文字型大小的組成要素,指機關、單位全稱的簡縮語,但決不是機關單位的簡稱。

機關代字一般由三個層次組成。第一個層次是地域代字,第二個層次是發文機關代字,第三個層次是發文機關職能代字。如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的機關代字有「川發改投資」「川發改高技」「川發改經貿」「川發改價格」「川發改政策」等。有的也可以只要兩個層次,不要地域代字或者職能代字。四川省教育廳文件的機關代字則是「川教」「 川教函」「 川教廳辦」「 川教廳辦函」等。

發文機關代字應能代表發文機關單位的特徵,如中共中央的代字為「中」,國務院的代字為「國」,中共四川省委的代字為「川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代字為「川府」。

機關代字文字要簡潔,一般在兩、三個字以內,但也不能因過於簡單而與其它單位代字混同。專指性要強,在一個市、縣范圍內不能有重復的機關代字,例如「×文」指當地文化局,當地文化館就不能用「×文」而要用「×文館」以示區別了。而黨組文件一般要標明「×黨組」,因為用「×黨」「×組」指代都不夠明確。機關代字後一般都可不加「發」或「字」,因其無實在意義,不用反顯得簡明。不能將機關代字分列在年份兩邊,如「川發改高技〔2012〕28號」不能寫為「川發改〔2012〕高技28號」。若將文件、函件版頭分開的,則將函件(包括函及處理一般事務的通知、批復等)單獨編發文字型大小,如「川府辦函〔2012〕16號」。讀懂機關代字很重要,知道了文件的主辦部門,可以比較准確地對文件進行分辦、查詢和保存歸檔。

2.年份

用阿拉伯數字寫全稱,寫為「2018」之類。年份置於六角括弧〔 〕中,不能再標示為方括弧[ ]和圓括弧( )。年份位於機關代字與序號之間。

3.發文順序號(序號)

這是一個發文機關單位一年內制發文件的統一流水號。每年從1號開始,按先後順序編到當年最後一份文件為止。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以下簡稱《格式國標》)規定,序號不編虛位,不用「0」占空位,(即1不編為01),序號前也不寫「第」,以顯簡明。

機關單位的發文序號,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多數機關、單位為便於公文登記、管理、統計、檢索和查找,統一編序號,即大流水號。(這類機關單位文件就沒有職能代字。)二是有的機關、單位因其職能、業務部門多、發文多,也採用了分類流水號即小流水號的編排法,分職能或者部門編發文序號。這類機關單位文件就有職能代字。如四川省財政廳的發文序號就分為按「川財預」「川財農」「川財稅」「川財教」「川財建」等等各自編號。但多使用大流水編號,以利於發文的管理和數量的控制。

二、發文字型大小要盡可能規范簡明穩定

發文字型大小要規范簡明。規范是指三要素齊全,排序正確。簡明要求減少沒有實在內容的空信息,例如下列發文字型大小:

×人培發〔2018〕第005號

×人培〔2018〕5號

×人培字〔2018〕第05號

三種標示方法意思完全一樣,其中「發」「字」「第」「00」「0」要和不要均同義,顯然第二種標志方式最簡明。又如份數序號(份號),標示為「000013」與「013」意思完全一樣,當然以後者標志方式更為簡明為好。

上世紀後期我提出強化公文實信息減少杜絕公文空信息的觀點後,中辦、國辦、省委辦、省政府辦有關領導和同志表示贊成我的公文信息經濟觀。但考慮用「中」「國」單音節詞語作發文字型大小似有不足,因此沿用「中發」「國發」作發文字型大小。而四川省委、省政府兩辦為區分上下行文,把上行文發文字型大小規定為「川委」「川府」,下行文則用「川委發」「川府發」。這種區分也未嘗不可,但「發」更多的指「發出」而非「下發」之意,即發文都可用。因此,領導機關可用上行文、下行文的不同代字,但領導機關和一般機關單位也可不必區別上下行文代字而使用統一代字。

發文字型大小要相對穩定,確定了的機關代字就長期連續使用,不輕易變更。

三、聯合行文的發文字型大小

《條例》規定,「聯合行文時,使用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有的專家學者說聯合行文使用牽頭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這是不確切的。因為有的牽頭機構是主辦機關,而有的牽頭機關不是主辦機關。例如《四川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司法廳關於公布2017年四川省依法治校示範學校認定結果的通知》中,牽頭機關是「四川省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而主辦機關是「四川省教育廳」,因此使用了主辦機關的發文字型大小「川教函〔2017〕835號」。

按照慣例,聯合行文辦文過程中形成的全宗檔案材料應保存在主辦機關,其他聯署機關只保存該文的正本文件。若要保存辦文過程中形成的全宗檔案材料,則只保存復製件。

四、發文字型大小的排列位置

不同類型的行文,發文字型大小的位置是不同的。

按照《格式國標》的規定,平行文、下行文發文字型大小位於發文機關標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一行。上行文發文字型大小居左空1字,與最後一個簽發人姓名處在同一行。函件式公文的發文字型大小位於上端紅色雙線(武文線)下,與該線的距離為3號漢字高度的7/8(約1行),與版心右邊緣空1字距頂格標識。

發文字型大小均用3號仿宋體字。

Ⅳ 莒南縣國土資源局的主要機構

國土局設辦公室、財務科、法規監察科、用地管理科、地籍管理科、礦產管理科、規劃測繪管理科、審計科、安監科、人事科、紀檢監察室、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正科級事業單位)、土地整理中心(副科級事業單位)、國土執法監察大隊(副科級事業單位)、檔案室、國土交易中心、地租徵收所、礦產資源開發站、國土測繪大隊、信息中心、後勤服務中心、測繪辦公室、地價評估所、國土資源服務大廳等 24個科室和9處鄉鎮國土資源管理中心所。設黨組、機關黨支部和老幹部黨支部。 莒南縣國土資源局內設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法規監察科、規劃科、耕地保護科、地籍管理科、土地利用管理科、礦產管理科、地質環境管理科、紀檢監察室等11個行政科室。其主要職責如下:
(一)辦公室(莒南政辦發〔2003〕37號)
組織協調局機關日常工作,督促檢查落實各項行政管理制度;負責有關文件的起草、重要會議的組織,文電處理、秘書事務、信息綜合、通訊報道、機要、保密、值班、接待等工作。
(二)人事科
負責局機關、鄉鎮所及所屬單位的人事、勞動工資和老幹部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和局屬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教育培訓和計劃生育工作;負責事業單位技術職務資格評審、聘任和勞動技能鑒定工作。
(三)財務科(掛審計科牌子)(莒南政辦發〔2003〕37號)
貫徹實施財務會計管理制度,負責財務預決算,擬定並組織實施財務管理規定,管理國家、省、市、縣財政撥給的地質勘查、耕地開墾、基礎測繪經費和其他經費;負責局機關財務及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管下屬事業單位和鄉鎮國土所的財務及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局機關及下屬單位內部的審計工作。
(四) 法規監察科 (掛信訪室牌子)(莒南政辦發〔2003〕37號)
擬定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測繪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組織開展國土資源及有關法律法規的新聞宣傳、咨詢工作;指導本系統幹部職工的業務培訓;負責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測繪管理的綜合性政策調研;負責組織行政處罰案件的聽證工作;承擔司法部門司法協助事項的受理工作。組織指導全縣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負責全縣土地資源、礦產資源和測繪管理的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負責土地、礦產、測繪案件的立案和組織查處重大土地、礦產、測繪違法案件;承辦有關行政復議事宜和行政訴訟案件的應訴工作;依法組織查辦國土資源信訪案件和信訪案件的轉辦、督辦、匯總、上報工作。
(五)規劃科
研究擬定全縣國土資源綜合整治的政策措施,編制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規劃並監督實施;編制基本農田保護、土地復墾、土地開發整理規劃等專項規劃,參與農業綜合開發等有關的區域性規劃;擬定全縣土地供應政策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建設項目用地的預審;參與城鎮規劃的審核;指導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編制。
(六)耕地保護科
擬定全縣耕地保護、農地用途管制、農地開發、土地徵收、土地整理和復墾政策;組織實施基本農田保護工作;承辦農用地轉用、征地的審查、匯總、報批工作及各類建設項目佔用耕地的占補平衡措施的審核和監督檢查工作;負責「無地農民農轉非」的土地審核工作;負責耕地開墾費、征地管理費和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的收繳和審核。
(七)地籍管理科(莒南政辦發〔2003〕37號)
統一管理全縣城鄉地籍和地政工作。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地籍管理辦法;組織制訂全縣地籍管理工作計劃;組織實施土地資源現狀調查、動態監測、地籍權屬調查、變更土地調查及統計;擬定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和權屬糾紛調處規則及權屬管理辦法;承辦調處城鄉土地權屬糾紛;負責全縣土地確權、土地登記、發證管理工作;開展土地證書年檢工作;負責建設用地供應情況匯總、上報備案工作;負責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
(八)土地利用管理科
組織實施土地使用權出讓和土地市場、土地資源管理的法規、規章;貫徹省、市有關鄉(鎮)村用地管理辦法;指導農村集體建設土地利用管理;負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審查、審批管理;負責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審查、審批管理;組織實施全縣土地定級、基準地價、標定地價、出讓底價和地價指數的評定和監測;負責土地評估等土地市場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資格審查;負責土地評估報告的備案工作。
(九)礦產管理科(掛安全生產監督科牌子)(莒南政辦發〔2003〕37號)
負責礦區范圍的劃定;負責采礦登記發證的審查審批和采礦權轉讓登記;負責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協調處理有關采礦權爭議糾紛;負責組織對礦山企業的年度檢查和「三率」指標審核工作;負責礦山企業的安全監督管理;指導礦山督察工作;負責獨立選礦廠的審查、備案工作;依法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和采礦權使用費。
(十)地質環境科
貫徹實施地質遺跡、地質地貌景觀等地質環境保護工作;指導地質災害和地下水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負責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地貌景觀保護區管理工作;組織實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辦法、標准、規程、規范;負責礦產資料儲量管理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組織實施地質勘查工作標准、規程、規范;負責地勘項目的申報和批復項目的監督管理;負責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協助上級搞好勘查審批登記發證和探礦權轉讓審批登記工作;負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
(十一)紀檢監察室
履行行政監察法賦予的職責,負責全縣國土系統的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及執法監察工作;負責工作人員行政過錯的追究;處理舉報、控告、申訴案件,組織查辦違法違紀案件;負責廉政法規制度的組織實施及其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負責局科室和鄉鎮國土所及其工作人員的日常考核工作。 莒南縣國土資源局下屬13個事業單位,其中土地儲備交易中心為正科級事業單位,國土執法大隊、土地整理中心為副科級事業單位,國土交易中心、地租徵收所、農房管理站、檔案室、礦產資源開發站、測繪辦公室、測繪大隊、信息中心、機關服務中心、評估所為股級事業單位。
1、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莒南編發(2005)18號)
負責全縣范圍內土地供求狀況調查,擬定土地儲備規劃、計劃;根據年度儲備計劃,對應納入儲備庫的土地,依法實施收購、收回;對入庫土地及時做好前期開發;承辦已儲備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工作;負責企業改制中的土地產權管理;協同有關科室辦理縣城規劃區內無地農民「農轉非」的有關工作;定期向縣管委會報告業務動作情況。
土地收購儲備交易中心為正科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
下設兩個科室:
(1)收儲科:負責全縣范圍內土地供求狀況調查,擬定土地儲備規劃、計劃;根據年度儲備計劃,對應納入儲備庫的土地,依法實施收購、收回;協同有關科室辦理縣城規劃區內無地農民「農轉非」的有關工作;負責劃撥土地報批工作。
(2)開發經營科:對納入儲備庫的土地及時做好前期開發;承辦國有土地使用權協議、招標、拍賣、掛牌等有償出讓工作;負責企業改制中的土地產權管理。
2、土地整理中心(莒南編發(2005)11號)
參與制定全縣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擬定並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計劃;負責項目的規劃設計;承擔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在全縣范圍內選擇和實施土地開發整理示範項目;負責國家、省、市級開發整理項目的材料整理上報工作;承擔縣級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立項、鑒定、驗收;配合縣財政局和局財務科使用土地開發整理專項基金;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投資、引資工作;開展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咨詢、服務和評價;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技術研究和經驗推廣、技術培訓指導。
土地整理中心為副科級全額事業單位。
下設兩個科室:
(1)項目技術科:參與制定全縣土地開發、整理、復墾規劃;擬定並組織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計劃;負責項目的立項和規劃設計編制;承擔項目的竣工驗收工作。
(2)項目實施科:負責項目的招標、監理;配合縣財政局和局財務科使用土地開發整理專項基金;實施項目中期檢查。
3、國土執法監察大隊(莒南編發(2005)19號)
依據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及有關政策,行使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職能;對全縣土地利用管理和礦業秩序進行巡迴檢查,預防和制止國土資源違法行為;依法查處各類國土資源違法案件;負責土地和礦產資源批後監管工作。
國土執法監察大隊為副科級全額事業單位。
4、國土交易中心(原窗口辦文服務大廳)(莒南編發(2003)15號)
負責土地礦產交易和費用結算的審查、受理、協調和辦結文件的發放工作;協助有關科室辦理土地使用權和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工作;檢查、督促、協調承辦業務的運作,按時通知當事人領取結果;提供土地礦產交易信息、咨詢服務;負責土地有形市場的管理工作;為地價評估、測繪等中介服務機構提供服務「窗口」。
國土交易中心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5、地租徵收所(莒南編發(2003)15號)
負責《莒南縣地租徵收管理辦法》的具體組織實施,負責全縣國有、集體土地租賃使用費和分年、分期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徵收、管理和上繳工作;負責辦理地租徵收登記手續,建立地租徵收檔案;會同有關部門負責以縣局名義代縣政府擬定地租徵收實施細則和調整徵收標准;對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需要實施行政處罰的,會同有關科室代縣局擬定行政處罰決定書,並負責實施。
地租徵收所為全額撥款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6、農房管理站
負責全縣農房建設用地管理工作,制定並實施農房建設用地管理政策;負責全縣農房建設用地的批前審查,批後監督驗收等工作;負責指導各鄉鎮實施舊村改造;協助有關科室調查處理農房權屬糾紛、農房違法佔地和信訪案件。
農房管理站為全額撥款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7、檔案室(莒南編發(2003)15號)
按照國家有關全宗檔案管理規定,負責建立統一、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制度;負責全局各類檔案的分類、整理、交換、保管;負責全局各科室、鄉鎮國土所兼職檔案員的專業培訓和業務指導;負責全局國土資源檔案資料管理並提供查詢服務。
檔案室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8、礦產資源開發站(莒南編發(2003)15號)
負責礦產開發利用方案的制定、審查和報批並組織實施;負責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監督管理;負責礦山企業礦產資源利用的動態管理和礦產開發統計報表工作;組織實施采礦權的招標、拍賣和掛牌;提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
礦產資源開發站為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9、測繪辦公室(莒南編發(2003)15號)
負責全縣測繪管理工作,編制基礎測繪規劃,制定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貫徹實施國家及省、市有關測繪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管理全縣基礎測繪成果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組織指導基礎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的社會化服務工作;管理全縣測量標志和重要測繪基礎設施;負責公開出版展示地圖的編制初審和國家版圖意識宣傳教育以及全縣地圖市場的日常管理工作;審核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負責國土測繪技術的推廣;負責測繪成果的質量監督、匯交和保密工作;調處測繪爭議糾紛。
測繪辦公室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10、國土測繪大隊(莒南編發(2003)15號)
承辦土地勘測定界、國土資源調查勘界和地形、地籍、礦產、礦山的測繪;承辦土地徵收、劃撥、出讓、轉讓、出租、抵押、開發整理等所需圖件資料的測繪工作。
國土測繪大隊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11、信息中心(莒南編發(2003)15號)
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的管理辦法、工作規范和技術標准;負責編制全縣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規劃;負責局機關及鄉鎮國土所辦公自動化網路系統的建設、運行、維護和技術服務;承擔全縣國土資源信息網路與國家、省、市網路的連接,建立全縣國土資源動態監測信息網路;按照信息發布程序及有關保密原則,及時發布國土動態及相關信息。
信息中心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12、後勤服務中心(莒南編發(2003)15號)
負責辦公用品購置;車輛管理與維修;安全保衛、材料印刷;負責水、電、暖、電話等管理與維護;負責全局後勤服務工作。
後勤服務中心為股級全額事業單位。
13、地價評估所
指導全縣基準地價、標定地價評測;負責出讓土地使用權價格的評估;負責土地評估等土地市場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資格及質級的上報評審。

Ⅵ 如何整理司法所各類檔案

會博通檔案管理解決方案:

完善檔案管理信息系統,實現檔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編研的信息化、網路化管理,並實現以下目標:

一個平台:

採用會博通檔案管理系統平台,集中管理多全宗的檔案數據,全面實現檔案從收集、管理、利用、編研、鑒定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

兩個統一:

採用會博通檔案管理系統平台,建成統一用戶管理機制和統一檔案管理門戶框架,為日後的信息化建設與拓展提供基礎平台以及互聯介面。

三個實現:

①實現檔案多全宗管理

全面還原歷史面貌,集中統一管理多個檔案全宗,並為日後集成實體檔案與數字化檔案的統一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②實現檔案的規范化管理

在分布式檔案管理工作流程基礎上,開放檔案管理系統到各個部門應用,採用電子化的檔案錄入方法,拒絕再使用純人工的工作流程,擁抱信息化帶來的便利。

③實現檔案的標准化借還管理

全面實現檔案的純線上、純線下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借還申請、登記、統計的管理

Ⅶ 檔案和戶口關系都在省人才中心,如何辦理本省轉出

1、「現在欲將戶口關系轉回農村老家。怎麼辦?」:
(1)先到你老家派出所開一張戶口准予遷入證明。
(2)再帶上你的身份證、畢業證、准予遷入證明等,到省人才中心開一張戶口遷出證。
(3)憑遷出證在有效期內回你原籍辦理落戶。
(4)如果你的戶口只是在省人才中心暫時管理而沒有登記:可以不要你原籍的准予遷入證明,直接到省人才中心開一張遷出證即可。
(5)是否需要先開遷入證:請電話咨詢省人才中心,查看一下你戶口的性質。

2、「(本省的)轉回後是農村戶口嗎? 」:
(1)你的戶口現在已經是非農業戶口了。
(2)你轉回老家後:也還是非農業戶口、而不是直接轉為農業戶口。所以:你在將戶口轉回老家時,不能將戶口直接落到你家原來的戶口本上,而應落到縣人才中心的集體戶口,或者有非農業戶口的親戚的可以掛靠在他家,如果自己在城鎮有住房:也可以你自己單獨立戶,只是不轉回到你家原來的戶口中,因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不能混同登記。
(3)但是:現在有的省有規定,即:大學畢業後一直在農村勞動、沒有在城鎮就業的,可以將非農業戶口轉為農業戶口、落回原籍,但這要求在農村勞動XX年限以上:這也僅是少數省有此規定,比如四川。黑龍江是否有這規定我不太清楚,請你直接找電話到你老家的派出所咨詢。

3、「需要的證件如何辦理?」:需要什麼證件?即使需要先開遷入證,你帶上的身份證、畢業證等到你老家派出所就行了。不過,開戶口遷入證有時很麻煩。

4、如果想將檔案也一同轉回:到你老家縣人才中心先開一張調檔函,憑調檔函到省人才中心就可以提檔、轉回了。

Ⅷ 政府檔案管理規定

檔案管理規定:

為加強辦公室檔案工作,全面提高辦公室檔案管理水平,以更好地為辦公室各項工作服務,特製訂本制度。

一、檔案管理體制和職責范圍

1.檔案管理體制

(1)辦公室的檔案管理按分級管理的方法進行,在辦公室主任的領導下,由分管副主任、機要檔案室、各科室組成檔案管理網路。

(2)辦公室建立科學的檔案管理網路,各科室須明確相對穩定的兼職檔案人員。業務上接受檔案室的指導。

(3)檔案室成員應努力提高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

2.職責范圍

(1)機要檔案室是辦公室負責檔案管理的專門科室,職責與許可權按照辦公室檔案工作崗位職責執行。

(2)辦公室由分管副主任具體負責檔案工作,機要檔案室必須定期向分管副主任匯報工作。

(3)各科室要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歸檔工作,確保歸檔文件的完整、准確。

二、歸檔制度

1.歸檔范圍的保管期限

(1)辦公室辦理完畢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件材料,包括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縣長專題辦公會議紀要、政府工作簡報、政務信息、大事記等文件材料及牌匾等實物檔案,均屬歸檔范圍。

(2)辦公室檔案的保管期限的種類分為永久和定期,定期分長期(三十年)和短期(十年)兩種;會計檔案保管期限的種類也分為永久和定期,定期有暫存、十五年和二十五年。

(3)凡對辦公室有長遠保存利用價值的檔案列為永久,對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有利用價值的檔案列為長期和短期。

2.歸檔時間

實行年度歸檔制度:辦公室在工作中形成的政府常務會議紀要、縣長專題辦公會議紀要、政府工作簡報、大事記、政務信息一律在次年第一季度內,由相關科室負責人審定後,向機要檔案室移交。

3.歸檔要求

(1)歸檔的文件必須系統、齊全、完整。

(2)歸檔的文件必須准確地反映辦公室活動的真實情況和歷史過程。

(3)歸檔的文件材料必須紙質優良、字跡耐久、書寫工整清晰。

(4)各科室要把歸檔文件材料,經整理後向機要檔案室移交。

4.歸檔手續

(1)凡屬移交檔案室的文件均應按照要求進行收集、整理、移交檔案一律移交原件。

(2)向機要檔案室移交時,必須做好交接手續。

三、檔案的利用

1.檔案信息工作重點服務於辦公室的各項工作。

2.非辦公室人員或其他單位查閱檔案時,需經領導同意方可查閱。並不得擅自擴大查閱范圍。

3.查閱密級文件必須經本單位領導批准,密級文件不得擅自復印。

4.閱檔人員必須愛護檔案,不得損壞污穢,不準在檔案上塗改、圈劃、批註;不準剪裁檔案。

四、檔案保管制度

1、機要檔案室實行專人管理,確保檔案完整與安全。

2、檔案室應該保持整潔、並配備防盜、防火、防高溫、防霉、防潮、防蟲等設施。

3、檔案室嚴禁吸煙,不存放與檔案無關的物品,檔案室周圍嚴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五、檔案保密制度

1、檔案人員要嚴格遵守黨和國家的保密制度,認真做好檔案保密工作。

2、查閱密級文件必須經本單位領導批准,密級文件不得擅自復印。

3、查閱機要文件、會議記錄等檔案,須經本單位領導批准,不得擅自擴大查閱范圍。

4、凡案卷內容涉及保密問題的,一律不得外借和泄密。

六、檔案鑒定銷毀制度

1、檔案鑒定必須有組織、有領導按規定進行,不準由個人隨意鑒定、銷毀。

2、銷毀失去保存價值的檔案,必須嚴格審批手續,未經批准,不得銷毀。

3、銷毀檔案必須定由兩人以上負責,並在銷毀清冊上註明銷毀日期和簽名。

七、檔案人員崗位職責

1、服從主任的領導,接受上級部門的指導,按時、按質、按量地完成本崗位工作任務及主任交辦的其他任務。

2、 機要檔案員負責做好機要文件的整理、分類,做好收文登記、分發文件、領導傳閱和借閱等管理工作。

3、通訊員要積極配合檔案人員的工作,把需要領導批閱的文件及時、准確的送到領導辦公室,待領導批閱完畢後及時交由機要檔案人員保管,不得隨意亂放、丟棄文件。在傳送文件過程中,要增強保密意識,高度負責,保證不丟失、不損壞文件。

4、督促各科室有關人員做好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整理、歸檔工作。

5、 各科室兼職檔案人員負責根據歸檔的范圍和要求,制訂、整理本科室各類檔案材料,按規定向機要檔案室移交歸檔,並辦好交接手續,做到職責分明、手續齊全。

6、各科室兼職檔案人員接受機要檔案室的指導和監督,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本崗位任務。

(8)司法局全宗擴展閱讀:

檔案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健全和加強鄉鎮檔案工作,促進鄉鎮檔案的規范管理,更好地為鄉鎮工作和農民服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鄉鎮檔案工作試行辦法》及有關規定,並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鄉鎮檔案是指鄉鎮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在工作、業務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

第三條
鄉鎮檔案工作的行政管理和檔案管理是鄉鎮黨委、政府工作必不可少的環節,是鄉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應切實加強領導,明確一位領導分管,配備檔案人員,把檔案工作列入鄉鎮工作計劃和發展規劃,檔案部門所需經費列入鄉鎮財政預算,納入分管領導目標管理責任制。

切實解決好檔案庫房、裝具和防火、防盜、防潮、防蟲、防鼠、防塵、防光、防高溫等設施。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應有檔案人員辦公室、閱檔室,配置標准鐵皮櫃、木製櫥和復印機、計算機、攝像機等現代技術設備。

第四條 鄉鎮檔案工作在鄉鎮黨委、政府領導下設立綜合檔案室或檔案館,集中管理本鄉鎮機關檔案;鄉鎮檔案工作業務上接受縣(市、區)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指導。 鄉鎮檔案室(館)應對鄉鎮企業、事業單位及村民委員會的檔案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

各類檔案按下列方法排列編目:

1、文書檔案的排列與編目。卷內文件排列按時間的先後順序排列,一分文件做到正本在前底稿在後,批復在前請示在後,正件在前附件在後。在一個全宗內,首先分年度,然後分保管期限排列,先排永久卷,後排長期、短期卷。在同一種保管期限內,按黨委類、政府類、人大政協類、工青婦、協會類進行排列,每一類目內,先排本級,再排上級、後排下級的案卷。

2、會計檔案的排列與編目。會計檔案按憑證、帳簿、財務報告和其他四個屬類分年度排列、編號。也可先分年度,再按屬類排列、編號。但在一個鄉鎮內只能採用一種方法。

3、科技檔案的排列與編目。科技檔案分為產品、科學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基本建設、設備儀器檔案四大類。每個大類內按單個項目(即一個產品、一個課題、一項工程、一台設備儀器)的順序排列編目。並保持其文件材料的系統和完整性,便於滿足用戶利用的要求。

4、聲像檔案的排列與編目。聲像檔案按照片、錄音帶、錄像帶、光碟、磁碟等載體,按時間順序進行排列,每年度各自編一個流水號。

5、實物檔案。實物檔案按照榮譽性實物、廢止印章、題詞書畫、名優產品分類整理,各自按時間順序排列,分別編一個流水號。

6、專門檔案,如計劃生育、婚姻、戶籍、人事、司法、土地、社會保險等專門檔案,按有關規定要求整理、排列、編號。

網路-鄉鎮檔案管理辦法

Ⅸ 銀行機構檔案管理制度是什麼

發布單位:XX銀行辦公廳
文號:銀辦發[2000]329號
發布日期:2000年11月30日
生效日期:2000年11月30日
為了加強人民銀行文書檔案的科學管理,充分發揮檔案在銀行工作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的精神,總行制定了《XX銀行文書檔案管理辦法》,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1988年總行辦公廳制發的《XX銀行文書檔案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XX銀行文書檔案的科學管理,充分發揮檔案在人民銀行工作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的精神,結合人民銀行工作的具體情況,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人民銀行文書檔案是指人民銀行在各項工作中形成的應當歸檔保存的文件材料。它是人民銀行工作活動的歷史記錄,反映人民銀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情況,也反映人民銀行在不同時期的歷史面貌,是進行日常工作、經驗總結、金融研究的依據和必要條件,是國家的寶貴財富。
第三條人民銀行總行及各級分支行按照集中統一管理檔案的原則,對本單位的黨、政、工、團等在工作中形成的文書檔案由檔案部門進行集中統一管理,不得分散保存,確保檔案完整、准確、安全、保密和有效利用。
第二章文書檔案的管理體制和任務
第四條各級行要加強對本單位檔案工作的領導。根據人民銀行的管理體制和國家檔案工作的管理體制,人民銀行各分支行和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同時接受上級人民銀行檔案部門和地方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的監督和指導。
第五條總行辦公廳設立檔案處,各分行、營業管理部,省會(城市)中心支行應在辦公室下設檔案科(室),各地市中心支行設檔案室,配備具有一定檔案業務水平的專職人員,縣支行配備專(兼)職檔案人員。各直屬企事業單位,應設置檔案管理機構或配備專職檔案人員。各單位辦公室有一名領導同志分工主管檔案工作。
第六條文書檔案工作的基本任務:
(一)對本單位各部門形成的各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
(二)集中統一管理本行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檔案,積極提供利用,為各項工作和研究服務。
(三)收集、整理、保管和檔案有關的資料。
(四)掌握利用檔案的情況,總結利用檔案的經驗,提高檔案管理水平。
(五)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下,對所屬單位的檔案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指導和組織經驗交流。
(六)對所保管的全部檔案定期進行鑒定、銷毀工作,並按規定做好向檔案館移交檔案的工作。
(七)嚴格執行黨和國家保密制度,維護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八)辦理領導交辦的其他有關檔案業務的工作。
(九)不斷提高檔案管理水平,做到案卷質量標准化,檔案整理系統化,庫房管理科學化,查找利用現代化,調查統計制度化、准確化。
第七條對檔案幹部的要求:
(一)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認真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二)學習貫徹《檔案法》,認真執行黨和國家制定的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制度和辦法,要具有檔案專業業務知識,能夠刻苦鑽研檔案業務,接受檔案管理業務知識培訓,提高檔案的科學管理水平。
(三)熟悉金融業務,要具有一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能夠適應辦公自動化和檔案科學管理的需要,要了解本單位的歷史情況和現狀,做好服務工作。
(四)熱愛檔案工作,忠於職守,遵守職業道德,以高度的責任感,不斷改進服務態度,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與歸檔
第八條各單位應建立、健全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整理、歸檔制度。
第九條文件材料歸檔與不歸檔的范圍
一、歸檔的文件
(一)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政領導機關關於銀行工作的指示、決定、命令、規定、辦法、通知等。
(二)中共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政部門頒發的非本行主管業務范圍,但要執行的指示、規定、命令、決定、通知等。
(三)人民銀行頒發的命令、制度、辦法、指示、通知等文件。
(四)各單位以黨委或以行政名義向上級黨政領導機關的請示、報告及其批復、指示。
(五)各單位黨委(黨組)會議、行務會議、行長辦公會議記錄、紀要。
(六)各單位大事記、值班日記、電話記錄、周報。
(七)各種會議的通知、報告、總結、典型材料、會議簡報、匯報和領導同志的指示,以及會議討論和參閱的文件。
(八)各單位參加有關會議的文件材料。
(九)各單位下發的各類文件的定稿和主要領導修改的修改稿。各類綜合性報告、專題報告、調研報告、工作總結和轉發的重要經驗材料等。
(十)各類統計報表、財產移交清冊、徵用土地及基本建設項目的文件材料等。
(十一)有特殊保存價值的重要題詞和資料。
(十二)各單位主辦的刊物、簡報和各種匯編材料。
(十三)出國考察、培訓等活動形成的考察報告和其他重要材料。
(十四)各單位內設部門向黨委、行長的請示報告及簽報。
(十五)各單位與有關單位聯合下發的規定、辦法、通知以及聯合向上級的報告、請示及上級機關的批復、指示。
(十六)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頒發的規定、辦法與本行業務有關、需要配合執行的。
(十七)重要的人民來信來訪的文件材料。
(十八)與有關單位簽訂的各種合同、協議書等文件材料。
二、不歸檔的文件
(一)重份文件。
(二)各單位之間互相抄送的文件。
(三)下級單位報送的一般性工作總結和備案文件。
(四)上級及同級機關送來的參考性文件。
(五)一般性文件歷次修改稿。
(六)提出一般性建議的人民來信。
(七)下級單位越級上報的文件(指定報送的材料除外)。
第十條文書檔案歸檔要按照文件材料的自然形成規律,保持它們之間的歷史聯系,區分不同價值,分類歸檔,使案卷正確地反映本行的各項活動,並便於保管和查找利用。
第十一條各類文書檔案應由檔案部門集中歸檔,各單位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在辦理完畢後,應及時整理、完整地交給本單位檔案部門立卷、保管。
第十二條各單位檔案人員,應在每年年度開始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任務,參照上年度的案卷類目,擬定本年度案卷類目,參照本辦法的規定,對具有保存價值的文件及時收集、歸檔。
第十三條歸檔文件整理規則
(一)分類:分類採用年度一機構(或問題、發文文號)—保管期限進行歸檔。
1.分年度
將文件按其形成的年度分開。
2.分機構(或問題、發文文號)
將文件按其形成部門或承辦部門(或按其內容反映的問題、發文文號等)分開。
3.分保管期限
將文件按劃定的不同保管期限分開。
(二)裝訂:歸檔文件應按件裝訂。
1.原則上每份文件單獨計算為一件。文件正本與定稿為一件;正件與附件為一件;報表、名冊、圖冊等,一冊(本)為一件;請示、報告與批復、批示,來文與復文一般分別計算件數。
2.同一文件的不同稿本,正本在前,定稿在後;不同文字的文本,中文本在前,外語本在後;漢文本在前,少數民族文本在後。
(三)排列:歸檔文件應在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排列。
1.不同年度的文件,按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2.不同機構(或問題)的文件,按內設機構序列(或分類時問題間的順序)排列。
3.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按永久、長期、短期的順序排列。
4.分類後最低一級類目中的文件,按事由或時間、重要程度等因素排列。會議文件、非訴訟案件材料、統計報表、簡報、刊物等一般應分別排列在一起。
(四)加蓋歸檔章:歸檔文件應逐件在首頁上端的空白位置加蓋歸檔章。歸檔章應包括以下基本項目:全宗號、年度、期限、盒號、件號、頁數、機構。填寫歸檔章項目時字跡材料應符合存檔要求。
1.全宗號:檔案館給立檔單位編制的代號。
2.年度:填寫文件歸入的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數字標注公元紀年。
3.期限:即保管期限,標注歸檔文件保管期限為「永久」、「長期」、「短期」。
4.盒號:即檔案卷號,以保管期限「永久」、「長期」、「短期」分別用阿拉伯數字標注順序號。
5.件號:每一盒檔案內文件的排列順序號。
6.機構:填寫相應機構名稱。
(五)裝盒:歸檔文件應按件號順序裝入檔案盒。不同年度的文件不應裝入同一盒內。不同保管期限的文件不應裝入同一盒內。按問題分類時,不同問題形成的文件不應裝入同一盒內。
(六)編目:編目包括填寫檔案盒盒脊、編制檔案目錄和備考表。
1.填寫檔案盒盒脊
檔案盒盒脊項目應包括機構、年代,期限、盒號。機構應填寫歸檔單位全稱。年代應填寫歸入檔案的年度,以大寫漢字標注。期限應分別填寫「永久」、「長期」、「短期」。盒號應用阿拉伯數字填寫。填寫檔案盒盒脊項目時,字跡應工整,符合存檔要求。
2.編制檔案目錄
歸檔文件應逐件編入檔案目錄。檔案目錄包括以下基本項目:機構、件號、責任者、文號、題名、日期、頁數、備注。
目錄用紙幅面尺寸採用國際標准a4型。
3.編制檔案目錄封面
檔案目錄應分年度,按不同保管期限裝訂成冊,並編制檔案目錄封面。
4.編制備考表
填寫備考表項目時字跡材料應符合要求。備考表項目包括本盒文件情況說明、責任人和日期,用於填寫本盒內文件缺損、修改、補充、移出、銷毀等需說明的情況。
第四章檔案的整理、保管和利用
第十四條檔案的整理
(一)一個單位在其工作活動中形成的各種門類和載體的檔案為一個全宗。
(二)新成立的單位,一個單位分為兩個以上的單位,幾個單位合並為一個單位,都應分別建立新的全宗。
(三)單位改變領導關系、名稱,但其工作性質和業務范圍未發生變化,仍接續原來的全宗。
(四)單位的內部機構一般不建立單獨全宗。
(五)臨時機構一般不建立單獨全宗,其檔案應納入其主管機關檔案全宗統一管理。
(六)案卷的排列,應以全宗為單位,按不同門類、載體和不同保管期限分別排列。案卷排列方法應統一,前後保持一致,不可任意改動。
(七)按照案卷的排列順序編寫卷號,以固定案卷位置。在同一案卷目錄內不得出現重復的案卷號。
第十五條檔案的保管
(一)各單位檔案部門接收檔案時,應進行審查,根據案卷目錄查點清楚,及時記錄入庫。
(二)各單位檔案全宗應按年代—組織機構排列保管。
(三)各單位應根據保存檔案資料的數量,設置必需的檔案專用庫房和櫃架;新建單位或新建辦公用房,應把檔案部門用房列入基建計劃。庫房要堅固,並有防盜、防光、防高溫、防火、防潮、防塵、防鼠、防蟲等設施。
(四)各單位檔案處、科(室)應根據工作需要,設置溫濕度計、復印機、收錄機、照像機、去濕機、空調設備和電子計算機等。
(五)檔案庫房,應繪制檔案存放的示意圖,以利查找方便。
(六)各單位檔案部門都應建立全宗卷,以積累存儲本單位案卷的立卷說明、分類方案、鑒定報告、交接憑證、銷毀清冊、檢查記錄、全宗介紹等材料。
(七)檔案部門應定期組織人員對檔案保管情況進行全面檢查,並作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向領導匯報,採取有效措施,保護檔案的安全。
(八)各單位檔案管理現代化應納入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同步發展,以提高檔案科學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第十六條檔案的利用
(一)檔案的利用是檔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各單位檔案部門要樹立以利用為中心的思想,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檔案人員要熟悉館藏檔案的情況,主動了解每個時期黨的中心工作和機關工作任務,積極開展檔案的利用工作。
(二)各單位檔案部門要結合工作的需要,編制《檔案目錄》,有條件的還可以編制查找工具書和參考資料(如卡片、目錄、索引等),並有計劃地將庫存檔案信息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滿足各方面利用。
(三)各單位檔案部門應努力開展檔案史料編研工作,積極配合業務部門編寫《全宗介紹》、《組織沿革》、《金融大事記》等文件匯編。
(四)建立和健全檔案借閱制度。根據檔案的機密等級,履行不同的批准手續。借出和歸還檔案時,檔案管理人員應作詳細檢查,保證卷內文件齊全。
(五)為了延長檔案的壽命,檔案管理人員和利用者,必須愛護檔案,不得對檔案進行塗改、勾劃、剪裁和污損。
(六)檔案部門應按規定填寫接收和移交檔案登記簿。
(七)准確編制檔案工作情況統計年報,及時上報上級檔案管理部門。
第五章檔案鑒定、銷毀和移交
第十七條檔案的鑒定與銷毀
(一)各單位可根據總行制定的《XX銀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表》,編制本單位的檔案保管期限表,經領導批准後實行並報上級單位和當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二)定期進行檔案鑒定工作。鑒定工作由檔案部門和有關業務部門組織鑒定小組,在本行辦公廳(室)領導下進行,對超過保管期限的檔案重新進行鑒定,把確已失去利用價值的檔案編制清冊,報經本行主管行長批准銷毀。
(三)銷毀檔案時,應與本行保衛、保密部門取得聯系,指定專人銷毀和監銷。
第十八條檔案的移交
(一)向檔案館移交檔案的范圍和年限,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機關檔案工作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執行,即「省級以上機關應將永久、長期保存的檔案在本機關保存二十年左右;省轄市(州、盟)和縣以下機關將永久、長期保存的檔案在本機關保存十年左右向有關檔案館移交。」
(二)檔案人員調動工作時,必須在辦完檔案移交手續後方能離開崗位。
第六章檔案的管理制度
第十九條檔案庫房管理制度
(一)檔案庫房是保管檔案的重要場所。為使檔案得以安全保管,必須確定專人負責管理,切實遵守保密制度,做好檔案庫房的管理工作。
(二)非檔案管理人員不得進入檔案庫房。
(三)庫房內嚴禁煙火。易燃、導燃、爆炸物品一律不準帶入庫房,亦不準在庫房附近堆放。
(四)庫房內電燈用畢後應即關閉,每日下班切斷電路,並認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五)隨時注意庫房門窗的開關和上鎖,嚴加管理鑰匙。
(六)消防設備經常保持齊備,每半年檢查一次。
(七)庫房內放置殺蟲劑,防止蟲蛀檔案,發現檔案被蟲蛀時,應及時報告領導並進行處理。
(八)庫房內經常保持整齊、清潔,同時根據庫房內溫濕度的變化情況,隨時通風,調整庫內溫濕度。
第二十條檔案資料調閱辦法
(一)凡調閱檔案資料,必須辦理借閱手續。
(二)本單位內各部門人員,調閱本部門的檔案資料,由調卷人在調卷單上簽字即可調閱。調閱涉密檔案資料,須經本部門領導簽字調閱。
(三)調閱黨委檔案資料,調卷人員必須是黨員,須經黨委成員批准;調閱黨委會議記錄或涉密案卷,由黨委書記或副書記簽字後方能調閱,但只限在檔案室查閱。
(四)外單位來借閱、索取、摘抄檔案資料,須持單位介紹信,寫明借閱檔案用途,經辦公廳(室)主任簽字後,方可借閱。
(五)調閱檔案的人員,對檔案應妥善保管,不得遺失,泄密和污損,不準抽換、塗改、勾畫文件,不準拆散案卷。非經檔案部門同意不得復印或轉借。
(六)調閱檔案,用後及時歸還,一般不得超過三天,特殊原因最長不得超過十天。
(七)調閱檔案人員出差或調動工作時,應將所借的檔案資料及時歸還檔案部門,如已調動工作,借閱檔案未歸還檔案部門,由原單位負責追收歸還。
第七章附則
第二十一條各分支行、直屬企事業單位可根據本辦法,制定檔案管理細則,經領導批准後執行。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實行。

Ⅹ 請問誰可以告訴我惠來華清村盧族族譜

盧氏譜牒目錄:
《盧氏族譜序》
《盧氏族譜贊》
前兵部《百煉盧公六十一壽序》
《小宗譜序》
《百煉公遺言》
《百煉公述祭祀》
《百煉公述為祖敬宗事》
洪雲蒸祀名宦祠盧百煉祀鄉賢祠各官所上所批之公文:
《陸豐縣知縣王之正上惠州府文》《惠州府知府謝王生批示》《兵部尚書總督兩廣部堂那批》《將軍署理巡撫都院策批》《廣韶學院梁批》《署布政使司納牌》《惠州府正堂謝牌》
《乾隆君御批》《陸豐縣紳耆所上公結》《惠州府謝批示》
《恭祝大邑侯即內擢澤翁盧先生榮壽序》《恭祝大台柱即諫垣澤翁老年父台盧老先生榮壽序》《盧氏大宗祠序》《潮陽峽山周炳星先生論大塘盧氏大宗祠分金水字》《盧氏大宗祠重建吉課》
《前八代輩序》《後三十二代輩序》《明朝歷帝紀元歌》《清朝歷帝元歌》
《大塘盧氏大宗祠龕聯》《大塘篤慶堂(九間樓祠堂)碑記》《建宗祠碑記》
《家約條規碑記》
清兵部主事盧恩《東咸公自傅》
《歷代祖先紀略》《盧氏族譜序》
族之蕃而有房.如龍門之流必敷.扶桑之秀幾由.溯太史而尋源.攬若華而求本.不有譜牒.誰知統系.粵稽我宗支派.肇自莆陽.莆陽故范陽.如金公之苗裔也.唐時建纛閩邦.爵封衛國公.今閩有將軍大臣玉女仙人諸山遺址焉.其子孫始析而居莆陽.莆多望姓.盧氏角立鼎峙.繁衍其間.
而我始祖諱瑗號天潢.行一.二十七歲成進士.秩拜中散大夫.隨宗高宗南渡.出守循州.遂卜居於陸安之石橋.
始祖妣冠夫人林氏.生四子.以次行.其長一傅失紀.惟孟仲季三房分支.啟鹵披荊.以著茲土.
始祖墓葬於三台起龍頂之下.今長老所傅.三台前.三台後.一塊地.平如斗之讖.即其處也.於是支屬洋酒.澎濞葳蕤.不下萬指.
其仕有監場.省元.靖元.監察.司法.迪功.員外.給事.制干.節干.提屬.提干.都巡.京兆.登士.上舍.宣教.宣撫.宣撫.宣慰.宣義.國錄.學錄.國諭.孔目.機學.機宜.致政.洗馬.朝奉.承奉等.
項背相望.
而宗泰寧甫.道立性甫.同行兄弟.一時俱拜學士.
載諸南宋舊譜.年代綿遠.脈望為災.其名仕籍.有剝蝕滅漫不可考.而其存者.猶燁燁若此.澄颶熄炎.元塵閏位.我宗公差池其羽.
是用不飭.朱黻中衰.明興.高皇廿七年.建衛所於始祖墓之陽.詔江夏侯襄.即花葦.系國師花雲長子.伊弟京都司花茂.系花雲次子.並到衛建城.葦先回復命.茂至功完報竣而回.
祖墳改葬系國師花葦.將我祖地遷兆小橋頭.為今之烏龍坑.我子孫世世守之.
君(有四點底)蒿節事.無敢懈弛.所受大宗翻譜.有甲乙丙丁四大房.條委歷歷.如指上螺文可數.夫三房於宋.四房於明.
此於猿狙朝暮何異.得毋兵燹甫脫.流離盪析之餘.世廟荒圮.譜系失序.*成人亦難於稽謀.
第興子姓崢嶸趨義者.立房均貲.廣置宗產.以無廢俎豆.
而始祖曾孫天騮之後.如澄湖傅祖支派者.一房而羨出一房之金.是取部為甲乙.而差次丙丁.雁行至今不紊.蟠桓延(有蟲字底)澳.表海為宗.逖歷熙代.今日雲雷滿盈.宗譜復丁晦蝕之候.失此不修.其子孫必復有亡而不反.佚高曾之規.而棄先疇之畝者.而其中葉.雲乃(有示字旁)彬彬.振青箱之業者.亦將興晉代衣冠.同銷沉於寒煙衰草之間.異日龍興聖主.或轉徵元臣世史.明經子弟.或召蘭台令史.治歷代世家言.又安所考引而求履乎.
從今證宋宗明.自南渡年譜.依孟仲季三房修.
自洪武年譜.依甲乙丙丁四房修.其後具區.其前具揚.
其三煥若.其四瑟若.其可無荒墜厥緒矣.昔狄公不冒認遠祖.千古韙之.茲譜不遠登子家.子笏.升之諸賢.而獨推始祖所自出於衛公.誠不欲鬼(有草頭)譽林.獵華圃.以是鉛色家乘.徒勺(有王字旁)樂(有王字旁)殺青.耀人耳目也.
此興堊鼻傅面.生氣不屬.無益於膚榮.適足為醋者耳.且也鳥(號字左旁)椹竊枝.牛念(有三點水)溷壑.非吾種者.
辟而除之.亦庶乎金柯不食於蟊蝗.玉璜不敗於濁涔也.
而後乃今標正而潤清.萬瀾千英爭流競秀.
方綴牒.而太史之泓如鏡.若木之蕊如珠也.
於乎.尚亦毋忘其本之豐.源之阜也夫.《盧氏族譜贊》.
盧故望族.其先莆陽人.發祥衛公.肇基中散.冠蓋人文.十產之盛.甲諸郡矣.
建炎洪武年譜.房分三.或更四.
詳覆學純君前序.
學純君.予莫逆友也.其為人擇地而蹈.
言語必信.曩遇余在行間.旦夕過從.
肝膽相許已久.
比辛卯春.
航海仝歸.宿其家旬余.
促膝欷虛(有欠字右旁).
時艱之下.乃出其族譜興予視之.
支系條列井井.群宗公之髟(有須字底)眉若掀若動.
余不覺越席而言曰.
鴻儒碩抱之英.遭時則以業進其道.
轟轟烈烈.功勒旅常.名垂竹帛.苟非其遇.卷而懷之.或悲憤流連.或感慨興歌.則一丘一壑.
猶欲以言而見其志.
矧家乘動關全宗.橫天塞地.事至重乎.
閱代二十有一.閱年五百餘紀.風雨晦明.遜志考敘.分其世數.
迭為次第.終而復始.此無他.繇罔極而廣致.神明交之.
愾然如聞其聲.愀然如見其人.著之言斯言矣.
著之象斯象矣.
一氣薰蒸.較仰視榱桷.入廟思哀之念猶為真且摯也.
孝友因心.雖曰天性.然未必人人能而為之.
敢而為之.慈何幸得此於余友學純君哉.聿念爾祖.昭垂來茲.是譜足不朽矣.
施於有政.是亦為政.敦睦九族.協和萬邦.即所雲烈烈轟轟.
旅常勒功.竹帛垂名者.又奚讓焉.
石橋人土風淳.
盧姓多君子.余今日蓋因其慈孝.
而知天將興之.
祚胤永錫.厥後之昌熾蕃衍.固未艾也.
敬出弁言.以示於譜末.
一一一時歲次丙申.原禮部尚書.兼兵部尚書.便宜行事.兼翰林院學士.詹事府正詹掌府事.經筵進講.通家眷弟黃奇遇.頓首拜撰.明兵部主事盧百煉《百煉盧公六十一壽序》百煉盧年翁.治毛氏詩.領袖士林.笙簧藝苑.以故鳳逸龍蟠之士.越境而結交.知.扼腕間.談及文章事業.無不志在千里.當其為弟子員.矯矯逸氣.才乃大常.日月省試.諸有司咸審音而嘆賞焉.未幾.董公曰暹.來督粵東學.奇其文.遂稱既廩.未幾.
分守嶺東道李公曰芬(有木字底).來汛碣石.乍觀許之為驊騮.再見題之為琬琰.其沿海計安便宜.皆欲決於盧生之策.不然萑苻賊艘.揚帆去來.疇建白以疏其治狀乎.
香寇發難.石橋西北隅.雉堞圮毀.岌岌難支.翁則募鄉勇.寢處其間.獨當一面.東門外列屋環居者.懸疣附贅.每為賊犯.翁則出百鏹以償之.仍其地築炮台.以扼盜沖.
郡司馬晉安余公.豫章黃公.欽厥才學.交口推揚.進而器之.予在燕都聞之.竊喜著國名士.冀其歌鹿嗚而來也.乃數奇未第.值大策歲進士.翁以明經廷試.授京秩至兵部主政.旋以薦疏治南安監軍道.予亦晉秩大司馬.薦書歲下.卒用遷去.翁亦白丞相去歸其鄉.以文章訓後進.誡子孫.以疏廣受二子為法.予艤舟錦江.每嘆山靈海若.不肯呵護才人.及造其廬.流覽於名宦鄉賢之遺跡.未始不厚其儲也.乃興翁登高而遠眺.見乎山之踴躍而出者.
翁曰是地大塘.古樹數株.吾先人所手植也.某水某山.吾先人所釣游也.意欲卜築杖履.逍遙其間.先生以為何如.予深許之.居無何.予以仆從東上.翁遂為晝錦之堂於此山之陽.今年秋.石橋親友.謂天泉長日至.翁覽揆初度.具列其狀.乞言於予.予曰.翁之孝友.嘖嘖人口.無庸稱述.其文章事業.予將以牖戶綢繆者.
祝以邦家之基乎.曰然.將以羽儀王國者.祝以邦家之光乎.曰然.將以林下懸車.祝以德音不已乎.曰然.然予更有進焉.
六一居士.依然黑者未星星.則山河之日月偏長.非德音是茂之徵乎.綺筵坐花.常棣色笑.舞袖稱觴.德星有耀.非保艾爾後之徵乎.予縻絆於茲.弗獲躬親躋堂.願諸君子為予進一卮而祝之可乎.是為序.
一一時歲次壬辰原禮部尚書兼兵部尚書便宜行事兼翰林院學士詹事府正詹掌府事經筵進講通家眷弟黃奇遇頓首拜撰《小宗譜序》待傳《百煉公遺言》我始祖於甫.宋中散大夫也.歷仕粵東.覽山海之秀.解綬卜居於石橋之滸.
歷代以來.間有經略顯者.殊不乏人.惟予以寡陋僅博明經.
濫竽兵部主事.奉命監軍南安.
斯時也仕路方殷.猶望寵秩.不意邸報.里居失守.頓有黔皙之思.遂決意謝事歸家.
集諸兒孫等籌謀避地.乃於大塘間.差石橋三十里.
構肇茹椽.課園丁以灌銎.敦兒孫以義教.然而悉索家計.
日覺淡冷.竹徑松陰.覽鏡攤髟(有須字底).俄驚雪侵鬢短.
花入眼界.又未免尤其子孫侍我之日短也.
爰爾卜吉.鳩族長房長將所余遺資.立鬮各授眾兒.
令其克勤克儉.各房認業輸課.
恪守家訓.雞窗篤志.以毋負弓冶之貽.毋蒙鬩牆之誚.
予心其稍慰矣.*屬花朝.書此以垂.爾其勉旃.
一一父煉筆《百煉公述祭祀》待傳。
《百煉公述為祖敬宗事》待傳。
洪雲蒸祀名宦祠盧百煉祀鄉賢祠各官所上所批之公文:
《陸豐縣知縣王之正上惠州府文》 惠州府陸豐縣王.為大節久昭志乘.功德深入人心.敬請制主入祠.以勵風化事.竊照名宦鄉賢二祠.逅年春秋致祭.其典興文廟並垂.誠為表揚前烈.
風勵後來之至意也.卑職因見縣自新分以來.
閱十餘年尚未編成縣志.因不揣冒昧.留心編纂.
綱羅軼事.采輯舊聞.參稽省府志.
見有應入名宦者一人.應入鄉賢者一人.
尚未列入祠內.以至幽光潛德.未盡闡揚.
卑職不敢因從前未經入祠.即壅於上聞.不為陳情也.
明崇禎八年.海寇劉香猖獗海豐境內.有守道洪雲蒸.諭賊就撫.被賊拘留.
軍門熊文爛檄閩帥鄭芝龍統舟師合擊.香劫雲蒸止兵.雲蒸曰.鄭將軍速來勿以我故.其急擊勿遲.
且罵賊不止.遂遇害.香勢窮蹙.追至田尾遠洋伏誅.
考省府縣志.皆為洪公立傳.且經祀於海豐城內.
後祠圮遷主於五坡嶺.但查卑職名宦祠內.尚未置主春秋享祀.尤為有缺.無以慰忠魂於地下.又崇禎七年.
海寇劉香率眾圍攻 縣屬之石橋場土城.有故明兵部主事盧鍛.時為諸生.倡率力御.俠旬之間.賊眾五次環攻.鍛多募打手.銃炮退之.賊夥傷死甚眾.土城民命得以保全.
鍛後以歲貢授兵部主事.府縣志內悉紀其事.居民至今感德.
乾隆三年碣石韓總鎮.偕海防應司馬.
建功德祠於碣石城外祀之.
似此保城禦寇之功.實為至鉅.非置主鄉賢祠內.春秋享祀.不足以酬庸.
卑職仰體聖明.旌揚節烈.
闡發幽潛之至意.用敢據實陳情.
並備抄省府縣志內傳紀之文.
呈送憲電.倘蒙俯准所請.
將故守道洪雲蒸制主入名宦祠內.
故兵部主事盧鍛制主入鄉賢祠內.
則百餘未邀之俎豆.得蒙禋祀.百餘載共仰之幽光.得以益闡矣.除詳備憲外.
為此備由另繕書冊.
並該故官各事實冊一本申赴.
伏乞照詳施行.《惠州府知府謝王生批示》待傳《兵部尚書總督兩廣部堂那批》
據陸豐縣申詳.將明故守道洪雲蒸.故兵部主事盧鍛.各制主分送入名宦鄉賢祠內.春秋享祀.仰廣東布政司秉正查議.據實詳奪.仍候署撫都院學院批示.繳冊存.《將軍署理巡撫都院策批》
據陸豐縣申詳.請將明故守道洪雲蒸.
故兵部主事盧鍛.各制主分送入名宦鄉賢祠內.
春秋享祀.仰布政司查議通詳敫奪.
仍俟督部堂暨廣韶學院.繳冊並發學院.《廣韶學院梁批》
據陸豐縣申詳.請將明故守道洪雲蒸.
故兵部主事盧鍛.各制主分送入名宦鄉賢祠內.
春秋享祀.仰布政司經歷呈堂.確查妥議.通詳會奪.仍候督撫二院批示.
繳冊存.《署布政使司納牌》
仰府照依事實.即將陸豐縣詳請.將明故守道洪雲蒸.
故兵部主事盧鍛.各制主入祠享祀之處是否允協.
刻日確查妥議.取其事實冊.並通邑紳士里民公結.
該縣府加印結.各一樣五本連將縣府志書.
一並詳繳付司.以馮敫奪轉詳毋違.《惠州府正堂謝牌》
該縣官吏照依事理.即將詳請故守道洪雲蒸.
故兵部主事盧鍛.各制主入祠享祀之處是否允協.
刻日確查妥議.取其事實冊並通邑紳士里民公結.
該縣加具印結粘鈐.一樣六套連縣志一並詳繳赴府.
以馮察敫.須加轉詳.毋得遲廷速速.《乾隆君御批》該臣等議得廣東巡撫准疏稱.前明故守道洪雲蒸.
孤忠凜若.大義巍然.平寇息氛.偉略丕昭於志乘.
捐軀殺賊.丹心炳耀於炎方.洵為亮節名臣.不愧千秋俎豆.
又前明兵部主事盧鍛,負經濟之才.抱安邦之策.破家禦寇.一方咸賴安全.
殫力庇民.群賊凶鋒盡折.且捐租而和族黨.出谷以賑孤寒.此皆實行炳著於生前.
亨祀宜膺於身後等因.具題前來.查各省名宦鄉賢.凡有呈請入祀者.奉旨著舉地之地方官.
令其確查出結保送.日後倘查出冒濫.將出結之員從重議處在案.今廣東名宦一名.前明守道洪雲蒸.
鄉賢一名.前明兵部主事盧鍛.既據該撫臣查敫明確.開其事實清冊.據結保題.應俱准其入祀.候命下之日.
臣部行文.該撫臣照例遵行可也.《陸豐縣紳耆所上公結》等傳《惠州府批示》
敬閱事實冊.二公洵有功於民社者.洪公雖已崇祀於府名宦.今請於縣名宦祠內.一並置主.
俾身被其澤者均得展其誠敬.洵為允協.至盧鍛以書生而力衛生民.其功甚鉅.允宜請旌以昭**.
並候各憲批示.繳冊存.《恭祝大邑侯即內擢澤翁盧先生榮壽序》等傳《恭祝大台柱即諫垣澤翁老年父台盧老先生榮壽序》等傳《盧氏大宗祠序》等傳 《潮陽峽山周炳星先生論大塘盧氏大宗祠分金水字》等傳《盧氏大宗祠重建吉課》待傳
《前八代輩序》學子秉懷
軒畹洲岡
或作:世位朝特
軒郁克明。《後三十二代輩序》蓋聞奕葉鍾祥.光開世胄.盛德啟後.積久彌昌.
我始祖天潢公.諱瑗.自莆陽成進士.秩中散大夫.出守循州.致仕後卜居碣石.迄今閱年七百有餘.閱世二十有七.宗族蕃衍.丁幾萬計.近則分居大塘華清蕉田橋頭等鄉.遠則派分北京江西巴蜀諸省.固巨族也.
其科甲之蟬聯.官秩之榮顯.或祀鄉賢.或登史策.載之郡邑籍志者.昭昭在人耳目間矣.
祖生之西川.長宦南閩.先人之廬墓僅得之傅聞.至親骨肉覿面尤稀.壬辰春解組歸里.稽其全譜遺失.而輩序尚未續編.吁乎欲循源而溯本.既宗譜之無存.敦九族於世系.惟命名之定一.是以族人公議三十二字.泐石於祠之側.俾世世子孫有所遵循.而囑敘於祖.祖一行作吏.筆硯久荒.固不敢以不能諉謝.實慚立言之無章.勉成數語共襄(有力字右旁)盛事.願子孫永遠遵循.無相紊亂.庶輩序列而尊卑定.伯叔兄弟嘹如指掌.其亦周家親親之遺意興(有欠字右旁).是為序.
二十六代起:
肇承元本
立教維良
式敦愛敬
以篤倫常
象賢濟美
顯達聲揚
允興廣盛
遂爾綿長
議凡所取之字悉為上字輩序而書名族號下字再不可濫此數字致相紊亂.
時道光十三年癸巳春月吉立.
特加通判銜福建福州府福清縣知縣歷署福防同知福安縣事廿四代孫盧繼祖盥手敬書.《明朝歷帝紀元歌》待傳《清朝歷帝元歌》待傳《大塘盧氏大宗祠龕聯》 陸豐大塘盧氏大宗祠楹聯:
衍莆陽之一脈源遠流長自南宋以來六百餘年綿俎豆.
鍾英氣於五峰地靈人傑繼夏官而起萬千後裔煥文明.
一一清泰盤鄔士煌撰《大塘篤慶堂(九間樓祠堂)碑記》待傳《建宗祠碑記》待傳《家約條規碑記》一.祠內祭產共租斗粟伍百餘石.二房輪收以供祀事.值年之人若辦祭失期及品物苟簡.不照規約簿者.罰銀拾兩存公.仍令補祭.
一.祠內積貯共租斗粟伍百餘石以備公費.亦二房輪收.值年者收谷若干石.糶(有翟字右旁)谷若干銀.造明一簿交下手清算.其銀當面票封即付下手收入.每歲上下相承互察.率以為常.倘有人稱貸或買業.必二房長公擬妥當.無得擅自假借私利肥己.違者不許其興收.
一.祠內值年之人時加照顧關防.每夜必點油燈.每月朔望清酒潔凈.清晨即開大門上燈焚香.以便諸子孫禮拜.怠玩者責板二十.
一.祠內神主擬安置三代崇奉.以下不得混請入.每遇祭祀時.子孫有前程者.十五歲以上者.不著衣冠來拜.俱責板二十.
一.祠宇歷年久遠.恐有風雨損漏.宜即擇吉支公貯銀修整.勿得怠緩.若堂之內外不許堆積私貨雜物污穢.違者責板二十.
一.祠內子孫延師授業.遞年就公貯支出伍拾金為束.若多請業師.即此伍拾兩分派.有無意讀書課督者.不得藉公.照房分私取.
一.祠內子孫有能進泮者.不論文武各給粟鄉正斗柒拾石以贍用.限現年一次為准.至歲考科考各贍費銀伍兩.童生不興.鄉試大場費各贍銀拾兩.捐納貢監不興.若恩拔歲副貢赴大場.其贍費俱各拾兩.又有能發科發甲者.亦不論文武舉人.各給粟鄉正斗壹百石.進士各給鄉正斗貳百石.以贍用.其有銓官者亦各給贍費興進士同.統限現年一次為准.每科舉人上京會試.各贍分車銀陸拾兩.如有拔貢廷試贍京費肆拾兩.諸項悉就公貯處支出.
一.祠內子孫有不事生業好賭博者.責板三十.遇祭時令坐下席示辱.無論前程年齡.至若奸倫犯義肆凶為盜者.公革不許入祠堂.
一.祠內子孫有要拆分祭產積貯之田者.即以不肖論.不許入祠堂.
一.祠內子孫或有乏嗣者.必取本支昭穆相當以繼.無得螟蛉匪我族類以紊世系.若抱養異姓興昭穆失序者.俱不許輪租辦祭.
以上數條俱緊要大綱.余諸瑣務節日難以枚勒.備載規約簿內.我兩房子孫須小心詳閱.照簿辦理輪流.勿致有違干咎.
癸酉春二月望日化鰲,化麟仝立.清兵部主事盧恩《東咸公自傅》待傳《歷代祖先紀略》簡略上傳宋始祖考天潢公,諱瑗,謚誠愨.
原籍福建莆田人.
生於北神宗元豐七年甲子,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三十年庚辰,(1084-1160)享壽七十七歲.
公27歲成進士,秩拜中散大夫,出任惠州刺史,任滿回京(臨安,今杭州),
旋隨高宗南渡,而後不仕,效先賢游學粵東.
乖舟欲歸故里,揚帆過石橋場(今碣石),適遇颶風之阻,因避風浪,遂卜居於石橋場.
開基創業,子孫蕃衍,門閭昌大.
公初葬碣石三台起龍頂之下,即較武場.
迨明洪武廿七年甲戌碣石設衛,都指揮花茂奉詔親督建城,遂將祖墓遷至烏龍坑(今湖坑).
……
《宋始祖中散大夫天潢盧公墓》.
……
地形稱"金獅戲球".
1996年陸豐市文化局將祖墓列為文物保護對象,勒碑立於墓道之右.其文告雲:《宋中散大夫盧天潢墓定為市文物保護對象.在文物保護對象周圍不得挖取沙土,不得私自建造構築物,不得破壞古墓自然環境風貌》.
碑北面刻《名城文物保護點》,系碣石鎮人民政府所署.祖妣林氏冠帔夫人,謚賢淑,西河人氏,
生於北宋哲宗元佑二年丁卯,卒於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三年癸酉(1087-1153).享壽六十七歲.
墓葬遺失不能尋見,相傳從少子往下涌(惠來華清).
墓葬恐不在陸豐境內.
永曆三年己丑,即順治六年,四月,在祖墓左側安葬林氏夫人墓,系大塘鄉可賓公等主持築造.坐向分金興公相同.
祖妣生四子:長璣公,派下衍於陸豐碣石,支派復衍於大塘等處;
次璩公,派下衍於汕尾新地,惠陽蕉田,白芒花,陸豐盧厝鄉等處;三橘(此字系王字旁)公,派下衍於碣石橋頭,打石廟,錦江思源堂等處; 四珺公,派下衍於惠來華清等處.各房復有支衍者難以盡載。墓無法尋獲。二世祖考諱璣公,謚正肅,官司法.系天潢公之長子.生卒失考,墓葬不獲.
祖妣李氏恭人,謚端淑.生三子:長唐俊公;
次唐豪(有單人旁)公;
尊(有單人旁)公.三世神考唐俊公,謚明達,官省元.系璣公之長子.
祖妣鄭氏恭人,謚貞懿.生二子:長天騮公;次天驥公.四世祖考天騮公,謚明敏,官翰林洗馬.系唐俊公之長子.
祖妣宋氏夫人,謚庄順,生四子:長漢第公;
次漢籍公;
三漢簡公;
四漢篪公.五世祖考漢第公,謚敦質,舉孝廉,系天騮公之長子.
祖妣陳氏安人,謚慈厚.生三子:長農(有禾字旁)子公;
次穆子公;
三稷子公.六世祖考穠子公,謚耿介,官上舍.系漢第公之長子.
祖妣施氏安人,謚孝德.生一子:寧父公。七世祖考寧父公,謚廉能,官二甲龍圖學士.系禾農子公之長子.
祖妣葉氏夫人,謚寬惠.生四子:長大寶公;
次大貲公;
三大質公;
四大贇公.元朝:八世祖考大寶公,謚敦雅,官學錄.糸寧父公之長子.祖妣蕭氏恭人,謚勤篤,生二子:長振童公;
次振人公.以上七代祖考妣墓葬均失祀,生卒也失載. 1943年連同失祀之七代祖考妣,一起勒碑安葬於十世祖澄湖祖墓前.九世祖考振童公,謚誠睦,官國諭.系大寶公之長子.生卒失載.墳墓後在下塘下鄉後被發現.1804年重修此墳.
祖妣黃氏安人,謚溫睦.墓葬難尋.生一子:澄湖公.振童公塋墓發現記:
1.自二世祖考妣至九世祖考妣,墳墓俱遺失.
而九世祖振童公,於清嘉慶九年十二月方重修此墳墓碑記,其修祖墳之前即十一月,族中請碣石元山上帝佛祖到大塘鄉,演平安戲.我族紳耆長老,會議在帝爺前,求擇修墳,琢明碑記等日時,註明時族譜寫此盧童字,而舊祖碑則書此盧潼二字.
蓋聞有大德者必有大福,有仁人者必有後基.以德若彼,行仁若此,雖曠世之遙,其跡終難沉汩而弗彰也.
吾九世祖考諱振童公,官國諭,生於有元間.當順帝二十七年,國 祚改除,四方擾亂,公之生年卒葬日月,以及葬墓所在,記譜失傅矣.
殆至有明崇禎十年丁丑,餘十八世祖考諱百煉公重修族序,按查世系,先公之墓竟不獲見.斯時也,雖有孝子慈孫志存宗祀,誰不歡我先人諸墓冢之荒遺乎?
然吾*聞耆老輩謂乾隆三十餘載間,覓得九世祖考之墓於下塘下鄉後.
而懷端公即以碑記《蘆潼》二字,按對族記,其間字畫稍有詳田(有各字底),遂置而未敢修.
嗟哉!
誰想彼時,下塘村林姓之人,竟將碑記毀滅字跡,以開園圃於墓旁.自是以後,我族之人,不敢有志以更此墳者矣.
慈幸嘉慶三年戊午春,族兄克松,鳩諸紳衿長老,議欲重修此墳,以帛(有系字右邊)享祀.的於是年三月十三日丁丑,始具五牲全副,酒席成張,紳衿長老群然到山奉祭永遠莫忘.
嗚呼!
公之墳墓曩日失所,幾成失祀之悲,而今故域尚在,轉得祭祀之隆,非公生前仁德之至,固未必有若斯之盛也.吾所謂其跡彌久而彌新者,其在斯乎,其在斯乎!

熱點內容
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電話地址 發布:2025-02-08 23:51:49 瀏覽:696
網路安全立法過程 發布:2025-02-08 23:40:38 瀏覽:552
詐騙罪立法目的 發布:2025-02-08 23:39:25 瀏覽:820
司法三效果 發布:2025-02-08 23:33:26 瀏覽:534
刑事訴訟法的公民代理 發布:2025-02-08 23:28:23 瀏覽:731
與道德有關的詩 發布:2025-02-08 23:08:55 瀏覽:973
廣州天河法院招聘 發布:2025-02-08 23:03:48 瀏覽:675
東方市的律師 發布:2025-02-08 22:54:46 瀏覽:977
全國法律碩士報名人數 發布:2025-02-08 22:46:13 瀏覽:23
勞動法休息休假的案例 發布:2025-02-08 22:39:05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