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保險
㈠ 保險法與保險司法解釋
一、保險司法解釋具體內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保險人將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情形作為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免責事由,保險人對該條款作出提示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險人未履行明確說明義務為由主張該條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以上禁止性規定在交通事故中主要涉及三種情況
(一)、無證駕駛,《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九條明確規定:「駕駛機動車,應當依法取得機動車駕駛證;法律條款明文規定未取得駕駛資格證的是絕對不允許駕駛機動車輛,且不管大人也好,小孩也好,基本也都知道這個規定,哪那些情況是屬於無證駕駛,在行政、司法實踐中有以下七種情況
一是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
二是機動車駕駛證被吊銷;
三是機動車駕駛證被暫扣期間;
四是通過非法程序取得駕駛證的;
五是使用失效的駕駛證駕駛機動車的;
六是在某段時間內喪失駕駛營運機動車資格的駕駛人駕駛營運機動車的;
七是駕駛機動車時未隨身攜帶機動車駕駛證的。
在以上七種情況的是否屬於無證駕駛,1、2、4、6基本爭議不大,3、5和7存在一定的爭議
(二)酒後駕車: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八)對酒後駕車做出入刑規: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追逐競駛,情節惡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的,處拘役,並處罰金。」自此次修改以來,刑法對酒駕做出了強制性禁止規定
(三)肇事逃逸,《刑法》規定,交通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三種是屬於涉及保險方面比較容易遇到的幾種禁止性規定的情況,司法解釋對此作出規定的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保險公司的利益(當然不是說不保障),主要是為了讓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受到懲處,以法律強制性規定威懾違法犯罪行為,減少此類行為的發生,是處於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㈡ 保險司法案件的報告採取哪些方式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保險司法案件的報告主要採取專報和季報兩種方式,其中專報要求單獨及時報送發生的案件,季報要求報送季度內各類司法案件的有關情況。
㈢ 保險法第57條司法解釋
法律的效力當然高於司法解釋的效力。法律是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制定的,司法解釋是最高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釋是對法律條文的理解、以及實務過程中的操作細節等作出的解釋,因此,法律的效力更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㈣ 保險法 司法解釋二
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第十條保險人將法律、行政法規中的禁止性規定情形作為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免責事由,保險人對該條款作出提示後,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險人未履行明確說明義務為由主張該條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比如無證駕駛、醉酒駕駛、肇事逃逸、車輛行駛證、駕駛證年檢過期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㈤ 保險司法案件包括什麼
您好!保險司法案件的報告主要採取專報和季報兩種方式,其中專報要求單獨及時報送發生的案件,季報要求報送季度內各類司法案件的有關情況。專報的主要內容包括:發案機構、涉案人員、案件性質、涉案金額、基本案情及危害程度、立案調查的機關及所採取的措施,以及發案機構的應對措施等。相關部門收到專報後,可視案情要求發案機構隨時補充報告案件的處理進展情況。季報主要內容包括:各類司法案件的數量、涉案金額、立案情況、訴訟情況、判決情況或撤案情況(具體格式及填報說明見附件2、3),以及報告期內各類案件的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防範的措施和建議等。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㈥ 被司法查詢,年金保險受影響嗎
如果被司法查詢,年金保險是不會受影響的。根據保險法第24條規定,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非法干預受益人取得保險金的權利。並且根據《合同法》第73條規定,保險受益金不用於抵債。所以年金型保險不會被法院查封,但若資金已經領取,則領取部分的資金就會被凍結。
年金險需要買嗎?
年金險是否需要投保是需要根據自己情況來確定的,如果健康型保障已經配置全面,手上有餘錢,為了孩子教育或未來養老進行儲備,是可以考慮年金險的。年金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生存為給付保險金條件,並按約定的時間間隔給付生存保險金的人身保險。年金險是按照年度周期來給付一定數額的保險金,他的收益在一定周期內是百分百安全的。當前的年金險通常搭配有萬能賬戶,可以實現資金保值增值,也兼顧一定的資金靈活性。但我們需要注意年金險並不是必須的。
年金保險有什麼優勢?
1、本金安全:相比股票、銀行理財產品、P2P產品來說,理財保險自然更加安全。本金一般不會損失。就算保險公司破產,保監會也會指定有實力的保險公司來接盤,因此客戶的保單基本不會失效。2、解決資金周轉問題:年金保險的保單可以用來貸款,貸款額度一般為保單現金價值的80%,可幫客戶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且貸款期間保單依舊有效。3、可做養老補充以及子女教育資金:在特定的階段,消費者需要一筆費用當做養老補充或者子女教育資金,這就是所謂的剛需。年金保險的收益是正收益,可用來滿足未來需求。
年金保險有什麼缺點?
1、保費較貴:年金保險每期需要的保費較多,動不動就是上萬元,對於一般家庭來說還是吃不消的。2、利率不高:很多年金保險在宣傳時,會存在誇大利率的情況,從而吸引消費者進行購買。但實際計算下來收益並沒有宣傳資料上說的那麼高。3、容易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年金保險難以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且我國的通貨膨脹率仍在不斷上升,這可能會導致貨幣貶值。
㈦ 什麼是保險司法案件
保險糾紛案件的管轄,民事訴訟法有原則的規定,即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六條:「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為了進一步明確涉及運輸工具和貨物運輸的保險糾紛的管轄,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司法解釋中第二十五條規定:「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如果保險標的物是運輸工具或者運輸中的貨物,由被告住所地或者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運輸目的地、保險事故發生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司法實踐證明,法律和司法解釋的這兩條規定是合適的,並沒有引起爭議。倒是由於保險公司的架構復雜而涉及的訴訟主體問題,經常會引起管轄爭議。對於此類問題,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保險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徵求意見稿)第五十八條第二款中作了明確:「保險公司依法成立的各級分支機構享有獨立的訴訟主體資格。人民法院在審理保險糾紛案件時不得將簽定保險合同的分支機構的上級公司或者總公司列為共同被告。」這是一個必要的有針對性的規定。但是徵求意見稿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需要重新斟酌,該條款規定:「(管轄法院及訴訟主體問題)保險糾紛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就目前現實而言,通常保險合同會有仲裁或訴訟的選擇條款,但選擇仲裁的極少,而另行約定訴訟管轄法院的更少,只限於個別大的保單。就普遍而言,如果按徵求意見稿的規定將被告住所地作為惟一的法定管轄法院,在實踐中會有問題:筆者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件:華南某市的葯品銷售公司向華北某地的一家葯廠購買葯品,並委託該葯廠安排貨運和購買貨運保險,當裝滿葯品的大卡車行至南京附近時,車輛起火燃燒,葯品大部分被燒毀,車輛也損壞嚴重並殃及現場的其他財產,當地消防機關趕來滅火後,公安交警就把該卡車和貨物扣押。而由於承運人是一個個體運輸戶,遇到這次事故已經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再對葯品公司進行賠償。葯品公司又與保險公司在賠償數額上與殘余物資的作價上相持不下,只得通過訴訟解決。最後原告按最高院司法解釋的規定選擇了在事故發生地(也是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這個選擇應該是合適的,它方便了人民法院的取證、鑒定(公估)機構實施鑒定、確定損失的范圍和數額。有利於人民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並作出相應處理。但是如果按照徵求意見稿的規定,那就別無選擇,只能到被告(保險公司)住所地也就是華北某地去訴訟了。而為了查明案件事實,華北某地法院的承辦法官和鑒定機構人員(法院通常是指定法院所在地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的)都要到南京附近來取證辦案,這非常不利於案件的審理。當然如果本案原告選擇了運輸目的地的法院管轄,也會產生類似的問題。但是針對在海運、航空運輸中發生的保險糾紛的一些狀況,規定運輸工具登記注冊地和運輸目的地作為管轄法院是有必要的。而單純以被告住所地為管轄法院,也照顧不到大型商業保險中的異地承保和統括保單業務的復雜情況。因此,徵求意見稿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涉及到幾個問題:一、司法解釋能否限制、改變法律本身的規定,這是一個立法許可權和法理的問題。二、新的司法解釋和原來的司法解釋如何平衡銜接,這是一個避免准立法沖突的問題。三、確定民事訴訟管轄應優先考慮的是便於當事人參加訴訟、便於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和查明案件事實。這又是一個訴訟成本和審判效率的問題。當然,允許保險合同的當事人約定選擇管轄法院是民事立法尊重當事人的意思自治的表現,但應當綜合考察我國已有的民事訴訟法律規范和司法實踐的客觀需要。在此,建議將徵求意見稿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修改為:「(管轄法院及訴訟主體問題)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但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或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另有約定的除外。」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保險司法案件管理辦法
1、侵佔類案件。
包括職務侵佔案件和貪污類案件。其中,職務侵佔是指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的財物非法佔為己有的行為。貪污是指國有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2、挪用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本單位的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的行為。
3、詐騙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及其他單位或個人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保險資金的行為。其中,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內詐騙填列其他單位或個人進行騙保、騙賠的按業外詐騙填列。為了區分重點,保險機構及從業人員利用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進行非法集資的詐騙不列入此類。單獨統計。
4、商業賄賂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以排斥競爭對手為目的,給予或許諾給予交易對手的有關人員、或者能夠影響交易的其他相關人員以財物或者其他好處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5、非法集資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未經批准,以保險合同或保險單證為載體,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並承諾在一定時期內還本付息的行為。
6、傳銷類案件。指各保險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營銷人員以保險營銷為掩護通過發展人員並以其直接發展人員的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或認購保險單證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的行為。
7、非法經營類案件。是指未經保險監管機構的批准,擅自設立保險機構、非法從事保險業務的行為。
8、其他類案件。指除侵佔、挪用、詐騙、商業賄賂、非法集資、傳銷以外的案件。當一個案件涉及多個罪名時按照「主罪優先」、「特殊優於普通」的原則予以分類。不重復統計。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