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知識題庫
A. 法律知識競賽題
到網路就可以找到的
B. 民法學2試題及答案
出題人是司法部命題人委員會的委員,(錢明星、劉凱湘、溫世揚等各自每年按司法部的要求往題庫裡面出題);近2年的拼題人是北大的錢明星教授(負責在題庫裡面抽取試題組成試卷)
C. 法律題庫和答案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屬於共同犯罪的是:
A 甲欲殺乙,故意將裝好子彈的槍支給丙,並騙丙說是空槍,叫丙向乙瞄準恐嚇乙,結果乙中彈身亡。甲與丙構成共同犯罪
B 趙某之妻提出離婚,趙堅決反對,並與其好友高某商量對策。高某說,想辦法把她臉弄傷,讓她不能再嫁人。於是兩人合謀買了一瓶強酸裝入噴霧器內,並約定某晚一起去趙妻娘家,毀其妻的容貌。當晚,高某的小孩患急性痢疾,高失約未去,趙獨自一人毀了其妻的容貌。趙某與高某構成共同犯罪
C 甲將其依法持有的獵槍寄存乙處,某日甲至乙處。對乙講明,要用該獵槍殺丙,請乙交還獵槍,甲遂持槍殺丙。甲乙構成共同犯罪
D 張某、李某經共謀後於深夜蒙面攜帶管制刀具進入一狹窄街巷搶劫。張叫李把住街口,防止他人進來,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搶劫了一婦女現金3000元。張欲獨吞此款,對李講該婦女身上一分錢都沒有,李信以為真。張、李的行為屬於共同犯罪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准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為。根據以上定義,下列行為中,甲的行為屬於犯罪預備的是:
A.甲、乙、丙、丁四人預謀某晚去某超市盜竊,由甲提供一輛三輪車。屆時甲因害未去,由乙、丙、丁三人用甲提供的三輪車盜走超市的大批名貴手錶。
B.乙有仇,遂尋機報復。一天甲得知乙一人在家,便攜帶匕首向乙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
C.於某日攜帶匕首前往乙家,准備殺乙泄憤,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
D.甲在樹叢中向仇人乙射擊,連開了兩槍未擊中乙,乙因害怕而求饒,甲在能繼續開槍的情況下不再開槍
這兩道題是公務員考試的真題,當時給的答案是:
第一題D 【解析】由定義可知共同犯罪必須是二人(或二人以上)在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在客觀上有共同的犯罪行為。A項沒有共同的犯罪故意,B、C項沒有共同的犯罪行為。故答案為D。
第二題A 【解析】由定義可知犯罪預備的特徵是犯罪行為尚未實施。B、C、D項全為已經著手實施的犯罪,故可排除。而A項中的犯罪雖然也已經實施,但甲在其中只是起到了准備的作用,並沒有參與犯罪的實施過程。由此可知正確答案為A。
但是從法律的角度講,這個答案有待商榷。
個人認為應該是:
第一題:BD
第二題:C
A項中四人構成共同犯罪,因乙、丙、丁三人構成犯罪既遂,甲不單獨成立其他犯罪形態,即甲與其他三人一起構成犯罪既遂;B項中,甲是因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而中止了犯罪,所以構成犯罪未遂;C項中,甲中止犯罪的主要原因是「深感害怕」,而不是「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即「途中遇聯防人員巡邏」並不足以阻止其繼續犯罪,所以,甲不構成犯罪未遂,而是構成犯罪預備,或者說是犯罪預備階段的犯罪中止;D項中甲已實施了犯罪行為,構成犯罪過程中的犯罪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