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裡面都有哪些民法
㈠ 民法典有哪些內容
民法典是指在採用成文法的國家中,用以規范平等主體之間私法關系的法典。
民法典以條文的方式,以抽象的規則來規范各式法律行為、身份行為。
我國《民法典》(簡稱)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㈡ 民法典有哪些
第一編物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專節 不動產登記。屬
第二編合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合同的訂立。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合同的保全。
截至2016年9月,中國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民法典。現有民事立法存在主體多元化、法律淵源眾多等問題,並未形成系統。民法典有上千個條文,涉及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多且復雜。如何將這些已有的法律法規串在一起。
(2)民法典裡面都有哪些民法擴展閱讀:
2016年6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十次委員長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委員長主持會議。會議決定,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6月27日至7月2日在北京舉行。
委員長會議建議,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民法總則草案的議案。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
㈢ 民法典有哪些新法律
1、 第一百九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
2、 第一百九十一條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
3、第一百九十六條下列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一)請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
(二)不動產物權和登記的動產物權的權利人請求返還財產;
(三)請求支付撫養費、贍養費或者扶養費;
(四)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的其他請求權。
本條規定了部分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僅規定了部分債權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
《時效規定》第一條 當事人可以對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但對下列債權請求權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請求權;
(二)兌付國債、金融債券以及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企業債券本息請求權;(三)基於投資關系產生的繳付出資請求權;
(四)其他依法不適用訴訟時效規定的債權請求權。
4、第一百九十七條訴訟時效的期間、計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斷的事由由法律規定,當事人約定無效。
當事人對訴訟時效利益的預先放棄無效。
5、第一百九十八條法律對仲裁時效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沒有規定的,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6、第一百九十九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的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的存續期間,除法律另有規定外,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產生之日起計算,不適用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存續期間屆滿,撤銷權、解除權等權利消滅。
㈣ 什麼是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
第一編總則
第一章基本規定
第一條【立法目的】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
心價值觀,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目錄
第二條【調整范圍】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
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民事主體的人
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平等原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自願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第六條【公平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第七條【誠信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第八條【守法與公序良俗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目錄
第九條【綠色原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
第十條【法律適用】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第十一條【優先適用特別法】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十二條【效力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的民事活動,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節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十三條【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第十四條【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條【自然人出生和死亡時間的判斷標准】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 目錄 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准: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記載的時間為准。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准。
第十六條【胎兒利益的特殊保護】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法律依據】
《民法典》
㈤ 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
民法典的內容是非常多的,包括七大篇章,分別是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和侵權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
第三條 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
第四條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第五條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二、公民民事權利內容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
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
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㈥ 民法典有哪些
1.第一編物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第一節 不動產登記
第二節動產交付第三節 其他規定
第三章物權的保護
第四章所有權一般規定
第五章國家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私人所有權第六章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第七章相鄰關系第八章 共 有
第九章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第十章 用益物權一般規定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經營權第十二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十五章地役 權
第十六章擔保物權一般規定第十七章 抵押 權
第一節一般抵押權 第二節 最高額抵押權
第十八章質 權 第一節 動產質權第二節 權利質權
第十九章留置 權第二十章 占 有
第二編合 同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 合同的訂立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合同的變更和轉讓 第七章 合同的權利義務終止第八章 違約責任
第九章買賣合同
第十章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第十一章 贈與合同
第十二章借款合同第十三章 保證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保證責任
第十四章租賃合同
第十五章融資租賃合同第十六章 承攬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第二節 客運合同第三節 貨運合同
第四節多式聯運合同第十九章 技術合同
第一節一般規定
第二節技術開發合同第三節 技術轉讓合同
第四節技術咨詢合同和技術服務合同第二十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一章倉儲合同
第二十二章委託合同
第二十三章物業服務合同第二十四章 行紀合同
第三編人格 權
第一章一般規定
第二章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第三章 姓名權和名稱權
第四章肖像權6
第五章名譽權和榮譽權 第六章 隱私權和個人信息
第四編婚姻家庭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 二 章 結 婚第三章 家庭關系
第一節夫妻關系
第二節父母子女關系和其他近親屬關系第四章 離 婚
第五 章 收 養
第三節收養關系的解除第五編 繼 承
第六編侵權責任
第一章一般規定第二章 責任承擔
第三章關於責任主體的特殊規定第四章 產品責任
第七章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第八章 高度危險責任
第九章飼養動物損害責任
第十章建築物和物件損害責任
二、民法總則誕生,民法典時代即將到來
中國民事法律制度從此開啟「民法典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根據黨中央決策部署,十二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將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作為立法工作的重點任務。民法典將由總則編和各分編組成,立法機關目前考慮分編為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等。
民法總則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理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等;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總則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實現公民權利保障法治化和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的要求,加強對民事權利的保護,進一步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為民法典各分編和民商事特別法律具體規定民事權利提供依據。
民法總則表決通過,標志著民法典編纂工作第一步已經完成。第二步將編纂民法典各分編,擬於整體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分階段審議後,爭取於2020年將民法典各分編一並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審議通過,從而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㈦ 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
您好,民法典主要內容包括總則篇、物權篇、人格篇、婚姻家庭、繼承篇以及侵權行為等,國家根據有關法律規定,並對相關情況進行符合實際的修改和完善,而形成了民法典的相關內容,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一、民法典主要內容包括哪些?
民法典主要內容包括總則、物權、合同、人格、婚姻家庭、繼承和侵版權責任權,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之間的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二、公民民事權利內容
1、根據民事權利是否以財產利益為內容,民事權利可分為財產權和人身權。財產權,是指以財產利益為內容,直接體現財產利益的民事權利。財產權既包括物權、債權、繼承權,也包括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利。
人身權,是指不直接具有財產內容,與主體人身不可分離的權利。包括人格權和身份權。
2、根據權利的作用,民事權利可分為支配權、請求權、抗辯權和形成權。
支配權,是指主體對權利客體可直接加以支配並享受其利益的權利。物權、人身權、知識產權都屬於支配權。
請求權,是指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權利。
抗辯權,廣義上是指抗辯請求權或否認他人的權利主張的權利,有的稱為異議權;狹義上是指對抗請求權的權利。
形成權,是指權利人得以自己一方的意思表示而使法律關系發生變化的權利。
3、根據民事權利的效力范圍,民事權利可分為絕對權和相對權。
絕對權,又稱對世權,是指其效力及於一切人,即義務人為不特定的任何人的權利。物權、知識產權、人身權都為絕對權。
相對權,又稱對人權,是指其效力及於特定人的權利,即義務人為特定人的權利。債權為典型的相對權。
4、根據兩項相互關聯的權利之間的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主權利與從權利。
主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不依賴另一權利可獨立存在的權利
從權利,是指兩項有關聯的權利中其效力受另一權利制約的權利。
5、根據相互間是否有派生關系,民事權利可分為原權利與救濟權。
原權利為基礎權利,是權利性民事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救濟權是由原權派生的,為在原權受到侵害或有受侵害的現實危險而發生的權利,是保護性法律關系中的權利。
6、根據權利有無移轉性,民事權利可分為專屬權與非專屬權。
專屬權,是指無移轉性,權利人一般不能轉讓,也不能依繼承程序轉移的權利。人身權就屬於專屬權。
非專屬權,是指具有轉移性,權利人可以轉讓,也可依繼承程序移轉的權利。財產權多為非專屬權。
民法典中涉及到的類型和范圍是非常多的,基本上來說公民的所有民事行為和相關矛盾糾紛都是可以按照上述法律規定來進行適用和處理,另外對於不同的違法事實也需要根據實際造成的犯罪事實後果來進行適用和判決處理。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㈧ 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包括哪些內容呢
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又包括哪些內容呢?
什麼是《民法典》?《民法典》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它是由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效力級別上屬於法律,法規類別則屬於民法。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在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僅次於憲法。《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市民生活的基本行為准則,法官裁判民商事案件的基本依據。
可以說,《民法典》囊括了一個人的一生。
㈨ 民法典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回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