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商法律

民商法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8:49:03

⑴ 傳統的民商法律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差異

討論傳統的民商法律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差異需從以下幾個回角度來論述:
1.從保答護范圍方面來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適用范圍為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而傳統民商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依據合同規定的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不僅僅局限於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范圍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顯得更加寬廣。
2.從立法目的來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為了保護消費者權利義務和為了維護社會經濟秩序而訂立,是屬於保護在交易過程中屬於弱勢群體消費者一方的利益而專門制定的法律。而傳統民商法保護的合同當事人雙方權利義務平等、且在訂立合同過程中公平、誠實信用,調整的是平等主體的人身和財產關系。
3.從法律效力等級方面來說: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特殊法,傳統民商法是普通法。當二者發生競合時,對消費者群益的保護優先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祝你好運!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屬於民商法么

物權是因物的歸屬和利用產生的民事關系,因此物權法歸屬於我國法律體系中的民專商法律部門。屬
根據我國2011年發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其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包括憲法及憲法相關法、民商法、經濟法刑法行政法社會法、訴訟與非訴訟程序法等七個部分構成,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三個層次。

⑶ 誰知道華東政法大學大一民商法律專業的課程都有哪些

華東政法大學大一民商法律專業主要專業課程:
法學基礎、中國法制史回、外答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學(含行政訴訟法)、民法學總論(含民事責任、人身權法)、物權法學、債權法學(含合同法)、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商法學總論、經濟法學、刑法學總論、刑法學分論、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司法文書、社會學概論。

⑷ 中國有哪些民商法律

中國目前沒有民法典,都單行法律
民法:《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物回權法》、《擔保法答》、《合同法》、《侵權責任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等
商法:《公司法》、《合夥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企業破產法》、《保險法》、《票據法》、《海商法》、《證券法》(現在可能歸在經濟法里了)等
還有好多相關司法解釋

⑸ 我國為什麼採取民商合一主義

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之實質探究
摘 要: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之爭其實質是立法模式之爭,「法律部門說」和「法律制度說」都是這一問題的錯誤演繹。「民商完全融合論」、「民商分立論」及「大融合、小分立論」都有其固有的缺陷,在現實立法中難以從理論變為實踐。以民法典之外另立《商事通例》為標志的「民商實質合一、形式適當分立」的三級層次立法體例是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立法模式合作與博弈的結果。

關鍵詞:民商合一;民商分立;立法模式;三級層次

當前,我國正在制訂民法典,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就法工委提交的民法典草案進行過了一次討論。為制訂一部完善的、理想的民法典,各種意見、主張進行了激烈的爭論與交鋒。其中,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這個20世紀上半期中國學界廣泛關注的問題,在20世紀下半期和21世紀初期再次成為理論界爭論的焦點。在20世紀上半期,由於現代意義上民法典的編篡,人們開始對民法與商法的關系展開爭論。在這場爭論中,出現了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觀點。到了20世紀下半期,人們又重新拾起這個話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爭論。有趣的是,現在人們提出的理由與20世紀上半期學者提出的理由幾乎一致。將這種現象簡單地歸結於中國學術發展的停滯不前似乎有些不妥,但它確實說明在我國有些問題的討論似乎沒有擺脫歷史的局限。在我國民法典出台之前,站在新的歷史高度,對民商的合一與分立這一老話題予以重新探索,作出民商立法模式的理性選擇,對於我國民法的繁榮與商法的勃興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民法與商法關系的實質

對於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這樣一個問題,盡管我們已經爭論了近一個世紀,但人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爭論問題的實質是什麼。中華民國時期,為了編纂民法典,人們自然而然地需要考慮西方傳統上屬於商法的內容是否需要容納到民法典中。在這場爭論中,出現了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觀點。討論的結果是,制訂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全面的民法,但是,在這個民法典性質的文件中,不包括公司法、票據法以及海商法等內容。隨著民法典的頒布,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的爭論暫時告一段落。這場爭論的起因是為立法者起草民法典提供理想的模式,但在爭論中,人們自然提出並分析了民法與商法的異同問題。現在我國已經開始了民法典的起草,並打算在2010年以前完成民法典的編纂工作。於是,圍繞民法典的制訂,在中國掀起了一場是採用「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立法體制的大討論。一時間,專著論文可謂蔚為大觀。但學者提出的觀點和理由與20世紀上半期學者們的意見並無二致。從歷史的發展來看,20世紀上半期學者們提出的關於民法與商法關系的理論對民法與商法自身的發展並無多大幫助。幾十年來,民商法的這種格局在台灣仍然存在,人們並未因這種所謂的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而大感不便或歡欣鼓舞。可以說,立法者一時的決策決定了台灣現行民商法的體系。因此,我們可以說,長達百年的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之爭實質上是「立法模式」之爭,它是民法與商法實踐的產物,而不是一個理論上的重大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問題逐漸異化。這個傳統的問題已經不僅僅是模式問題,而成了「法律部門問題」,「法律制度問題」。民商法關系的這種變化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因為只有我國的學者對「法律部門」和「法律制度」的分類方式如此熱衷,以致於用學術上的分類方法來代替立法上的模式選擇。有的學者認為,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是民法與商法同屬一個法律部門或分屬於兩個法律部門。而法律部門是什麼呢?就是按照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對現行法律規范所作的劃分。由於民法與商法的調整對象不同,所以民法與商法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法律部門。那麼民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商法的調整對象是什麼?學術界並沒有一致的看法,因此,是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目前也不可能有一致的看法。實際上,法律部門是學術界為了研究的方便而對現行法律規范所進行的一種極其含糊的分類。即使同屬於一個法律部門,也未必都放在一個法律文件中,法律文件不等同於法律部門。民法與商法是不是一個法律部門對民商立法沒有多大的指導意義。這種爭論與當初民商合一還是民商分立的爭論沒有直接的聯系。這是典型的「老瓶裝新酒」,將問題的實質進行的替代或更新。很顯然,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我們忘記了討論的終極目的,而陷入了「自己製造題目,自己來解答」的怪圈。

所以,將近一個世紀的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的爭論加以分析,我們發現有「立法模式說」,「法律部門說」,「法律制度說」等觀點。爭論的問題實質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問題的起源來看,「立法模式說」更接近真正的問題,是爭論的實質,而「法律部門說」和「法律制度說」則是這一問題的錯誤演繹。

二、我國當前民商立法模式的論爭及評介

對於我國未來民法典的立法模式,學者們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激烈爭論,形成了「民商完全融合論」,「民商分立論」和「大融合、小分立」三種最具代表性的觀點,筆者試圖從現實立法的角度予以評介。

1.民商完全融合論

我國多數學者持這種立法觀點。他們反對制定商法典或商法總則,主張在私法領域只制定民法典一部基礎性的法律,至於公司、票據、保險、海商等則以單行法的形式加以規定,除此之外,還可以相應的民事、商事特別法輔之。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合同法》的制定,使民法和商法有機結合在一起,提供了民商法完全融合的經典範例。[1]

這種觀點因其合理性而得到了絕大多數民商法學者們的贊同與支持。但是,從現實立法的角度來看,民商完全融合的立法體例卻有其致命的硬傷。其一,全國人大法工委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討論的民法草案除合同法外的其他八篇極少能見到商法的規定,有時連影子也見不到。所謂民商完全融合,法典上卻有民無商。這種做法的結果,必然使人認為法律上只是有民無商而對民商合一產生懷疑,進而反對所謂的民商合一並主張單獨制定商法典。其二,從民法典的立法技術上來講,民法典講求形式的合理性和體系的邏輯性,對諸多商事法律起統率作用的商法一般性規定如商號、商業登記、商業帳簿等內容在民法典中無容身之地,因此民法典無法從綱領上統率諸多商事單行法與特別法,使商事法處於一種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態。

2.民商分立論

在主張民商分立的學者中,由於對民商關系的看法不同,又可分為兩類。一部分堅持民商分立的學者認為,民法與商法應是兩門完全獨立的部門法,在他們看來「沒有一個現代國家會認為商法是民法特別法的觀點是正確的」,其根據主要在於,他們認為民法與商法不僅在指導思想、價值取向等理念方面具有根本的區別,而且在具體法律制度方面,也是格格不入的。另一部分主張民商分立的學者雖然承認商法是民法的特別法,但仍然認為應在民法典之外另立商法典。這部分學者認為只要我們不能完全否認民法和商法的區別,則當然還應採用民商分立的模式。

事實上在民法典的立法模式上,民法起草工作小組內部的意見是一致的,即繼續堅持民商合一立法體例。[2]從這個意義上說,主張民商分立已經只具有研究上的理論價值,失去了指導現實立法的實踐價值。誠如列寧所言,「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失去實踐價值的理論是不具有生命力的。從世界立法的歷史來看,這種討論也會隨著法典的頒行嘎然而止。當然,我們並不是否認這種主張的學術意義,相反,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3.大融合、小分立

在民法典立法模式的大討論中,個別學者主張用制訂《民商法律總綱》的辦法,實現民商的大融合、小分立。其建議在我國未來的民商事法律完善工作中,放棄試圖制訂一部大而全的或者完整的民法典或民商法典的設想,轉而立足於我國現有的民商事法律規范樣態,一方面制訂一部在功能上總攬民商事活動基本原則和民商法律通則,類似於現行《民法通則》的法律文件,稱之為《中國民商法律總綱》,另一方面則對於現有的各個單行的民商法律進行加工整理,查漏補缺,分別加以完善,使之相互協調,形成民商單行法的系列,從而建立起一個在《中國民商法律總綱》統率下的以各單行民商事法律為支撐的民商法律網路體系。[3]

這種放棄制訂民法典的民商大合一、小分立的立法主張在總體上承認民商合一的歷史發展趨勢,但認為在實踐中民商還需要適當分立。應該說這是對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發展與創新。然而制定民法典已成為受大陸法系熏陶與影響之下的各個國家不約而同的選擇,我國也不例外。在學們者看來,大陸法系的精神即在於以民法為核心的私法體系,民法典則是這種法律精神的象徵,而且它已經演變成為大陸法系存續的一個精神支柱。民法典不僅是一個國家法律文明的象徵,而且已超越法律本身滲入到國民的信仰之中,成為整個社會文明的標尺。在我國,民法典已經正式提交最高立法機構,民法典的制訂已是勢在必行。這種大合一、小分立的立法主張雖然已經不可能由理論變為現實,但對開拓我們視野的啟迪意義卻是巨大的。

三、我國未來民法典中商法規則的設計

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已成為立法者和大多數學者的共識,這已是不可更改的事實。在市場強烈呼喚現行中國的商事立法模式及技術水平的調整和提高的今天,如何在民法典中體現商的含義,尚有可探究之餘地。民商的完全融和論與民商的大融合、小分立的立法主張都有其固有的缺陷,難以在立法上彰顯民法與商法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法律品格。因此,在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之中探求第三條道路,是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之中民法與商法反復合作與博弈後的理性選擇。

1.探求第三條道路的必然性

其一,綜觀我國的立法狀況,商法是在既沒有商法典編篡也沒有商法總則統領的情況下,以單行法聚合形式發展期來的,盡管學者們主張我國民商立法體例上應繼續採用《民法通則》的民商合一模式,但在現行的民法框架中還沒有反應對商法整體原則的抽象與歸納,正在起草的民法典也未給商法未來的發展以切實的關懷。隨著市場經濟向全球化、復雜化方向發展,市場對商法將提出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不能憑著簡陋的商事制度、用民法的基本意識甚至是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來解決商事問題。

其二,法典化是民法的形式理性,大凡法典都具有完整性與統一性,民法典更是以其結構的體系化和邏輯的嚴密性而著稱。我國民法典的制訂極其注重外來資源的移植與利用,由此還形成了羅馬式與潘德克吞式之爭。而無論是羅馬式還是潘德克吞式民法典,其編制結構和體系都無法容納如商號、商業登記、商業帳簿、商法的特殊原則等商法的一般原則性規定。商法特有的規則體系使民法和商法完全融合成為不可能。

其三,雖然國外多數採用民商合一立法模式的國家,如瑞士、泰國、義大利等,在法典的制訂上只有民法典,沒有商的體現。但我國特有的社會經濟生活背景決定了我國在立法上決不能照搬照套。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或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市場主體缺乏商人氣質和市場觀念,我國急切需要完善統一的商事法律以形成強大的沖擊力,促使市場主體確立全新的現代市場觀念和現代商人意識,快速發展我國的商文化。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民商合一立法模式之中的民商完全融合論不符合市場經濟繁榮要求商事法律發達的時代要求,民法典固有的編制體系也使商法內容難以容身。如果一味在民法典之內尋求民商法的形式合一,只會走入法典編纂的死胡同。因此,在民商合一的大框架下探求立法模式的第三條道路,是民法典編纂中處理民法與商法關系的一個無奈選擇。筆者以為,民商法的精神理念的實質合一與形式的適當分立相結合,是一個解決矛盾的不錯選擇。其基本模式包括如下幾個層次:一是學者們普遍認同的觀點,即在私法領域只制定民法典一部基礎性的法律,公司、票據、保險、海商等則以單行法的形式加以規定;二是商法與民法共有的且易於合並立法的制度寓於民法典之中,如公平、平等、誠實信用、合法性等民商法共有的價值取向,商事代理、行紀、居間等制度;三是在民法典之外就民法典無法融合而又對其他商事單行法有著統率作用的商事一般性規定製訂《商事通例》,《商事通例》主要就制訂《通例》的根據、任務、商法特有的基本原則,商號、商業登記、商業帳簿、商事法律淵源等加以規定。由此就構成了民商法的民法典———民事單行法、商事通例———民事特別法、商事特別法的三級層次。

2.三級層次並非民商分立的變臉

民商立法的這樣一個三級層次由於其在民法典之外另立商事通例,必遭諸多詬病,尤其會被以為是民商分立的又一翻版,但筆者以為這種實質民商合一、形式適當分立的立法體例與民商分立是大異其趣的,而非民商分立的變臉。

首先,民法典之外另立商事通例的三級層次在實質上仍屬民商合一。民商合一的實質是將民事生活和整個市場所適用的共同規則和共同制度集中規定於民法典,而將適用於局部市場或個別市場的規則,規定於各個民事特別法。[4]其實,在三級層次的第一個層次即民法典之中,就已經包含了民事生活和市場活動所共同適用的且在立法技術上易於合並立法的規則和制度。民法典在法律地位上仍處於民事基本法的地位,對商事通例等民事單行法、特別法具有統率、指導作用,對商事通例及其輔助性法律的罅漏仍具有補正的功能。通例的制訂,並沒有使調整平等主體關系的規則人為地被分為兩套,並沒有造成民法與商法內容的沖突與矛盾。相反,不同效力層次的民事法律規范構成了一個結構完整、邏輯嚴密、在廣度與深度上能更好調整平等主體關系的法律群落。

其次,在三級層次中民商的適度分立,對民商合一的原有編制體系並無實質改變。主流學者關於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可稱之為兩級結構:民法典———民事特別法。在此種模式下,所有的商事特別法都可以統一適用民法典總則,主體適用民事主體的規定、行為適用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所謂三級層次實際上在兩級結構的之間加入一個統率公司、破產法、海商法等諸多零散商事特別法的總綱,商事特別法在商事通例無明確規定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適用民法典的規定。這種三級層次並不是板塊式和拼盤式的結合,而是一種立體滲透的構造,本質上對原有兩級結構的深化與細化,是原有結構失衡下的制度創新。

同時,以商事通例為標志的三級層次符合民法和商法各自的特點,順應了時代呼喚商法復興的要求。由於傳統和計劃因素的雙重影響,我國商法無論在觀念層面還是在制度層面均不發達,制度供給與現實需求之間一直存在緊張關系,現實呼喚商法制度的勃興。三級層次的民商立法體例在民商法律制度中凸現了商事法律制度,對於培育市場主體商人氣質、商法意識具有重大啟迪意義;對於維護商事主體合法利益、保障交易繁榮、安全具有重大制度價值,進而必將導致商法的復興。

這種民商實質合一、形式適當分立的三級層次立法體例是民法與商法的關系、民商合一與民商分立兩種立法模式合作與博弈的結果,其合理價值在於解決了民商完全融合與民商分立兩種論爭的矛盾與沖突。應該說,這種立法體例是符合我國現實情況的,是解決我國目前商事法律制度短缺的有效率的制度安排。

參考文獻:

[1] 王利明。論中國民法典的體系[A].徐國棟。中國民法典起草思路論戰[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2] 梁彗星。當前關於民法典編篡的三條思路[A].徐國棟。中國民法典起草思路論戰[C].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3] 余能斌,余立力。制定「民商法律總綱」完善民商法律體系[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

[4] 梁彗星。商法總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⑹ 民法商法法律部門包括

民法:單行民事法律主要有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擔保法、婚姻法版、繼承法、收養法權、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此外還包括一些單行的民事法規,如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商標法實施細則等。

商法:從表現形式看,我國的商法包括公司法、證券法、票據法、保險法、企業破產法、海商法等。商法是一個法律部門,但民法規定的有關民事關系的很多概念、規則和原則也通用於商法。從這一意義講,我國實行「民商合一」的原則。



(6)民商法律擴展閱讀

法律部門劃分的標准有:

1、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法律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准則,任何法律都有其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否則,就不能稱其為法律。

2、法律規范的調整方法。法律規范所調整的的社會關系雖是劃分法律部門的基礎或是最重要的標准,但是僅僅以此為標准還是不夠的,因此還需將法律規范的調整方法作為劃分標准。

法律部門劃分原則:整體性原則;均衡原則;以現行法律為主,兼顧即將制定的法律。

⑺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屬性是什麼是屬於經濟法律部門還是民商法律部門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法律屬性是經濟法,屬於經濟法律部門。
中華人民共回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答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規定》進行第一次修正。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關於修改的決定》第2次修正。
2014年3月15日,由全國人大修訂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新消法」)正式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分總則、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消費者組織、爭議的解決、法律責任、附則8章63條。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中的實體法有哪些

實體法有:憲法、行政法、民法、商法、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法理學在研究法律和法律現象的過程中,依據不同的標准,將法律分為不同的種類。根據法律規定內容的不同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實體法和程序法。

實體法(Substantive Law) 是指規定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如民法、合同法、婚姻法、公司法等等。

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我國的實體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民商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經濟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等。

民商法律:民商法與人民日常活動的關系最直接、最密切。人們的人身、財產等權益受民商法包括民商法保護,買賣、租賃,處理票據、保險、公司業務等活動等都要受到民商法的調整。公民 學習民商法知識,有助於正確處理有關權利義務關系,正確認識並行使權利,依法自覺履行義務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行政法律:在現代社會,行政管理和服務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密切相關。學習行政法只是,了解行政法律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加深對依法行政的認識,有助於增強行政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遵守行政法的自覺性。

經濟法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法在國家監督與協調經濟運行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無論是市場的經營者,還是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其權利和義務關系大都是有經濟法調整而形成的。公民學習經濟法,有助於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觀念,懂得依法從事經濟活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刑事法律:同一切犯罪作斗爭,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我國刑法規定了刑法的使用范圍、犯罪構成和形態、刑罰的種類和使用以及各類具體的犯罪。公民學習刑罰,不僅要了解必要的刑法知識,而且要深入認識運用刑罰懲治犯罪和保護國家利益與公民的合法權益的辯證關系,敢於運用刑法武器同各種犯罪行為作斗爭。

⑼ 中國法律體系的民商法

根據中國法律體系得知
民商法:
1.民法
2.所有權及相關財產權
法律體系研究
3.知識產權
4.債權
5.婚姻家庭繼承
6.市場經濟主體
7.證券、期貨、債券
8.海商
9.保險
10.票據
11.租賃
12.合同法

熱點內容
通遼律師在線咨詢免費熱線 發布:2025-01-23 09:25:08 瀏覽:472
新勞動合同法同工同酬 發布:2025-01-23 09:20:33 瀏覽:898
道德經女門 發布:2025-01-23 08:29:27 瀏覽:651
經濟法練習題董事會的職權 發布:2025-01-23 08:24:19 瀏覽:510
朝陽幾個法院 發布:2025-01-23 07:57:48 瀏覽:475
商標權利人鑒定結論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1-23 07:37:58 瀏覽:408
行政法律關系的不對等性 發布:2025-01-23 07:28:29 瀏覽:228
勞動法團建 發布:2025-01-23 06:38:49 瀏覽:868
公司法律顧問年度總結報告 發布:2025-01-23 06:30:36 瀏覽:143
經濟法合同法提綱 發布:2025-01-23 06:30:27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