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二十條是
⑴ 我國《刑法》第20條的規定是什麼
根據《刑法》第20條規定,正當防衛就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採取的制止其不法侵害的行為。
正當防衛必須具備的要件為:其一,必須有危害社會的不法侵害行為的發生。其二,不法侵害正在進行。其三,防衛行為必須是使合法權益免受不法侵害。其四,防衛行為必須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其五,正當防衛除對正在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外,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損害。只有符合上述條件時,才能成立正當防衛。
⑵ 《刑法》第20條第3款是什麼
《刑法》第條第3款是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20 條第 3 款是對特殊防衛權的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根據此款,正當防衛應該符合下列條件:
一、正當防衛所針對的,必須是不法侵害;
二、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
三、正當防衛不能超越一定限度。
(2)刑法二十條是擴展閱讀:
別需要指出的是,大致有以下10種行為不屬於正當防衛:
1.打架斗毆中,任何一方對他人實施的暴力侵害行為。兩人及多人打架斗毆,一方先動手,後動手的一方實施的所謂反擊他人侵害行為的行為,不屬於正當防衛。
2.對假想中的不法侵害實施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不法侵害必須是在客觀上確實存在,而不是主觀想像的或者推測的。
3.對尚未開始不法侵害行為的行為人實施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
4.對自動停止,或者已經實施終了的不法侵害的行為人實施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
5.不是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者本人,而是無關的第三者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
6.不法侵害者已被制伏,或者已經喪失繼續侵害能力時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
7.防衛挑撥式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即為了侵害對方,故意挑逗他人向自己進攻,然後借口正當防衛加害對方。
8.對精神病人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侵害行為實施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
9.對合法行為採取的所謂「正當防衛」行為。公安人員依法逮捕、拘留犯罪嫌疑人等合法行為,嫌疑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實行所謂的「正當防衛」。對緊急避險行為也不能實行正當防衛。
10.起先是正當防衛,但後來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此種行為,法律稱為「防衛過當」,不屬正當防衛的范疇(出現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的情況例外)。
⑶ 刑法第20條第三款是什麼
刑法第20條第三款是: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參考《刑法》
第二十條 正當防衛
1,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2,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3,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3)刑法二十條是擴展閱讀:
刑法規定,刑事責任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1,強制性。
刑事責任是一種由犯罪行為所引起的法律效應,是一種強制犯罪人向國家承擔的法律責任。
2,嚴厲性。
刑事責任是一種性質最為嚴重、否定評價最為強烈、制裁後果最為嚴厲的法律責任。
3,專屬性。
刑事責任只能由犯罪的個人和單位承擔,具有專屬性,不可轉嫁,不能替代。
4,准據性。
刑事責任是犯罪案情事實的綜合反映,也是刑法規范的現實化。刑事責任為人民法院判處刑罰提供根據和衡量標准。刑事責任一經確定,犯罪人和被害人均不能自行變更,也不容許「私了」。
⑷ 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是否有相關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4)刑法二十條是擴展閱讀:
人民警察執行職務中實行正當防衛,可以按照1980年7月5日國務院批準的《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定》,使用警械直至開槍射擊(人民警察應謹慎使用開槍射擊這一防衛方式。
即使對於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人民警察也不能隨意開槍射擊;此時採取其他防衛方式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為的,應當採取其他防衛方式——編者說明)。
遇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當停止防衛行為:
(―)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
(二)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
(三)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或者已經喪失侵害能力。
人民警察在必須實行正當防衛行為的時候,放棄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嚴重損失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後果輕微的,由主管部門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人民警察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人民警察在使用武器或者其他警械實施防衛時,必須注意避免傷害其他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正當防衛
⑸ 《中國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0條
屬於正當防衛,不用負刑事和民事責任.對方的行為構成強迫交易罪內.
新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條規容定:以暴力、威脅手段強買強賣商品,強迫他人提供服務或者強迫他人接受服務,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單處罰金。這是一條新增加的罪名。
⑹ 刑法第二十條確定了什麼概念,定義,成立條件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出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97修訂)第20條(相關資料:最高法公報案例1篇裁判文書178篇相關論文105篇)
【釋義】本條是關於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的規定。
為了制止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1979年刑法對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一規定對於遏制犯罪,鼓勵公民同不法侵害作斗爭起了重大作用。但實踐中已發現在正當防衛運用中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難以掌握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界限,這一問題的出現,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公民採取正當防衛措施制止不法侵害的積極性,甚至出現了對不法侵害,由於害怕掌握不好界限,不敢防衛的情況。1997年修訂刑法,針對這一問題,對正當防衛的規定作了重要修改,主要是:(1)修改了防衛過當的規定,進一步明確了什麼是防衛過當的行為;(2)增加了對正在實施的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不存在防衛過當的規定,以鼓勵人民群眾勇於同犯罪作斗爭。
本條分為三款。第一款是關於什麼是正當防衛和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的規定。本款規定了兩層意思:(1)什麼是正當防衛行為。根據本款的規定,實行正當防衛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①實施防衛行為必須是出於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的正當動機,針對不法侵害者及其不法侵害行為,維護受法律保護的合法權益。對依法執行職務的合法行為,如依法拘留、逮捕、依法沒收財產等,不能實行正當防衛;②防衛行為所針對的不法侵害必須是正在進行的,對尚未開始實施或者已經停止或結束不法侵害的不法侵害人,不能採取正當防衛行為;③實行防衛行為的直接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因此,正當防衛的行為應當是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即實行防衛以制止住不法侵害行為為限,不法侵害的行為被制止後,不能繼續採取防衛行為。(2)採取上述防衛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由於正當防衛是出於維護合法利益,制止不法侵害的正當目的,是對國家和人民有益的行為,因此本款規定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以鼓勵群眾見義勇為,積極同犯罪作斗爭。本款規定的「不法侵害」是指對受國家法律保護的國家、公民一切合法權益的違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主要是指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人身損害的。
第二款是關於防衛過當及其刑事責任的規定。本款規定了三層意思:(1)什麼是防衛過當行為。1979年刑法規定,防衛過當是「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行為。但什麼叫「超過必要限度」,什麼叫「不應有的危害」,法律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實踐中,這種認識很不一致,執法中有隨意性,難以操作,不利於正確認定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行為,不利於鼓勵群眾與犯罪作斗爭。因此,1997年修訂刑法時,對防衛過當行為的表述作了修改,即在「超過必要限度」之前加上了「明顯」二字,將原規定的「不應有的危害的」改為「重大損害的」,力求劃清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根據本款規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以下特徵:①「防衛過當」必須是明顯地超過必要限度。所謂「必要限度」是指為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衛的強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是指一般人都能夠認識到其防衛強度已經超過了正當防衛所必需的強度。②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損害。1979年刑法規定的「不應有的危害」,實踐中很難掌握。因此,1997年修訂刑法時,改成「重大損害」。「重大損害」是指由於防衛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人身傷亡及其他能夠避免的嚴重的損害。(2)防衛過當的行為應當負刑事責任。由於防衛過當的行為所造成的損害,是超出正當防衛所必需的防衛強度造成的,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因此法律規定,應當負刑事責任。(3)對防衛過當的行為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防衛過當的行為雖然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動機是出於正當防衛,其主觀惡性較小,社會危害也小於其他故意犯罪。社會危害程度不同,處罰也應當有所區別。因此,本款規定,對防衛過當的行為,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第三款是關於一些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不存在防衛過當問題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負刑事責任。這樣規定主要有兩點考慮:一是考慮了社會治安的實際狀況。各種暴力犯罪不僅嚴重破壞社會治安秩序,也嚴重威脅公民的人身安全,對上述嚴重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作出特殊規定,對鼓勵群眾勇於同犯罪作斗爭,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具有重要意義。二是考慮了上述暴力犯罪的特點。這些犯罪都是嚴重威脅人身安全的,被侵害人面臨正在進行的暴力侵害,很難辨認侵害人的目的和侵害的程度,也很難掌握實行防衛行為的強度,如果對此規定得太嚴,就會束縛被侵害人的手腳,妨礙其與犯罪作斗爭的勇氣,不利於公民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因此,修訂刑法時,對一些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危及公民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作了不存在防衛過當的特殊規定。
執行本條規定,主要應當注意以下兩點:(1)認定正當防衛時,應當注意劃清正當防衛與防衛挑撥的界限。前者是為了維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益,被迫實施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而後者是為了加害他人,故意挑逗對方先向自己進行侵害,然後以正當防衛為借口損害對方。二者是有本質區別的,防衛挑撥的行為,不能認定為正當防衛。(2)認定防衛過當,應當注意進行全面調查研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防止簡單從事。
⑺ 刑法第20條第3款是什麼
第三款: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7)刑法二十條是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的起因必須是具有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許的,其侵害行為構成犯罪為條件。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才能對合法權益造成威脅性和緊迫性,因此才可以使防衛行為具有合法性。不法侵害的開始時間,一般認為以不法侵害人開始著手實施侵害行為時開始,但是在不法侵害的現實威脅十分明顯緊迫,且待其實施後將造成不可彌補的危害時,可以認為侵害行為已經開始。
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於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夥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
防衛行為必須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內進行,否則就構成防衛過當。例如,甲欲對乙進行猥褻,乙的同伴丙見狀將甲打倒在地,之後又用重物將甲打死。這就明顯超過了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
⑻ 刑法第二十條確定了什麼概念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第二款
第二款: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9)刑法二十條是擴展閱讀
正當防衛的對象條件
針對侵害人防衛:正當防衛只能針對侵害人本人防衛。由於侵害是由侵害人本人造成的,因此只有針對其本身進行防衛,才能保護合法權益。
正當防衛的起因必須是具有客觀存在的不法侵害。「不法」指法令所不允許的,其侵害行為構成犯罪為條件。對於精神病人所為的侵害行為,一般認為可實施正當防衛。
即使在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也只能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進行防衛,而不能對其沒有實行侵害行為的同夥進行防衛。如針對第三人進行防衛,則有可能構成故意犯罪或者假想防衛亦或是緊急避險。
也可以是對侵害人所帶協助其傷害的對象實施。
⑽ 中國刑事法第20條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抄刑法》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