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中的不作為

民法中的不作為

發布時間: 2022-02-03 13:31:12

A. 民法合同法中,哪些不作為被視為拒絕!

在合同法中,在邀約期限內沒有給出明確的答復,就算是拒絕邀約。

B.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包括不作為

民事法律關系的客體是指與民事法律關系的產生的對象-來由(因),比如:物,行為,智力成果,人身利益,有價證券。可簡單的理解為:主體間雙方要求分配或者爭奪的對象(在債權類中則理解為結果)。
其中行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客體的行為是專指為滿足他人利益而進行的活動,主要是提供勞務、提供服務一類行為(如運送貨物、完成工作等)。保管、運輸、加工承攬、演出等合同關系的客體是行為。

C. 作為不作為民法刑法有區別嗎

你好,當然有的,民法中的作為不作為是合同約定的,比較寬泛,是承擔民事責任的依據,而刑法中的作為不作為必須是法定的,比較嚴格,即罪刑法定原則。望採納

D. 民法不作為行為

民法上的不作為很多,比如債務人不履行債務,受邀約人既不承諾,也不做任何錶示等等。

E. 各位,民法中的作為與不作為和刑法中的作為與不作為是同一個意思嗎如果不是,怎麼區分呢

F. 法律上不作為的默示有哪些

當事人為意思表復示的方式有二種,即制明示方式和默示方式。明示方式因當事人直接、明確、主動地將其內在意思以口頭或書面形式表示於外部而清楚、明確,一般不會引起太大的爭議。而默示方式由於是根據當事人的某種行為按照邏輯推理的方法或按照生活習慣推斷出當事人(行為人)的內在意思表示。法律上不作為的默示有:
《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代理而不作否認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171條:試用買賣中試用期滿,買受人的沉默視為購買。

《擔保法解釋》第54條第2款:共同共有人明知個別共有人擅自將共有財產抵押而沒有表示異議的,視為同意。

《合同法》第47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合同法》第48條第2款:第三人催告後,無權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沉默的,視為拒絕。

《繼承法》第25條: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
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G. 在什麼情況下才構成不作為侵權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由此可見,構成侵犯公民肖像權的行為,通常應具備兩個要件:一是未經本人同意;二是以營利為目的。

H. 法律中的作為和不作為的定義是什麼

作為,即積極的行為,是指以積極的身體舉動實施刑法所禁止的行為。作為是危害行為版的主要形式,在我權國刑法中絕大部分犯罪以作為的形式實施,如故意殺人罪、放火罪等;許多犯罪只能以作為形式實施,如搶劫罪、盜竊罪、強奸罪等。作為不僅指利用自己身體實施的積極舉動,還包括利用他人、利用物質工具、利用動物乃至利用自然力實施的舉動

不作為,即消極的行為,是指不實施其依法有義務實施的行為。在我國刑法中有的犯罪只能由不作為構成,如遺棄罪,這種犯罪稱為純正不作為犯;還有的犯罪既可由作為形式實施,也可以由不作為形式實施,這種犯罪稱為不純正不作為犯。需要注意的是,不作為犯並不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任何積極的舉動,而只是指行為人沒有實施法律要求其實施的積極舉動。因此行為人通過實施一些積極的舉動而逃避法律要求其履行的特定義務時,並不影響不作為犯的構成。

I. 民法上不作為侵權的概念

民事侵權包括有作為侵權和不作為侵權兩種,但是對於明確的不作為侵權的概念,現在沒找到准確的定義。

J. 了解一下民法中所指的作為與不作為是什麼意思

不作為實質就是不負責任的意思,一般用於政府部門、領導

熱點內容
成都共享單車法規 發布:2025-02-08 16:34:16 瀏覽:102
新婚姻法沒有證據能離婚嗎 發布:2025-02-08 15:54:51 瀏覽:46
刑法分論案例 發布:2025-02-08 15:36:42 瀏覽:562
江都法院拍賣 發布:2025-02-08 15:09:01 瀏覽:689
申請勞動法律援助要錢的嗎 發布:2025-02-08 14:57:08 瀏覽:817
婚前合同如何寫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8 14:48:29 瀏覽:162
崑山市司法 發布:2025-02-08 14:48:28 瀏覽:396
王萬熊律師 發布:2025-02-08 14:47:46 瀏覽:419
刑法國有公司 發布:2025-02-08 14:47:44 瀏覽:54
lol皮城執法官怎麼加點 發布:2025-02-08 14:24:21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