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挪用資金
❶ 挪用資金罪除了刑事責任有沒有民事責任
因挪用公款被判刑的,只是承擔了刑事責任,但承擔刑事責任後並不表示免除了應負的民事責任。在服刑期滿後,仍然要承擔歸還被挪用公款的民事責任,仍有還款義務的。
❷ 新民法典對挪用資金如何判定
民法典不涉及挪用資金這樣的事,挪用資金屬於刑法中的犯罪行為,由刑法規范。刑法中對挪用資金是根據挪用資金的數額定罪量刑的。
❸ 是挪用資金罪,還是民事糾紛
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的規定,該罪的犯罪主體為特殊主體,即只能是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的規定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則是指上述兩種公司以外的任何依法從事營利性活動的經濟組織,如工廠、商店、賓館、飯店等;「其他單位」則是指既不是公司和企業,也不是國有單位。縱觀本案的情況,被告人李正山是個農民,不是燈具廠里的正式職工,也不享受該廠的其他福利,而是臨時接受委託為燈具廠代為簽訂供貨合同,且雙方亦沒有形成勞動合同關系,被告人李正山與燈具廠之間簽訂的協議,是對業務費結算問題作出的約定,對於這份協議可視為是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被告人李正山與燈具廠之間存在委託關系,這是客觀事實,但這種委託關系不能等同於刑法第九十三條中所規定的「委派」,這里所說的「委派」是針對國家工作人員犯罪而言的,而「委派」的前提條件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到「非國有公司、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很顯然,被告人李正山不符合法律所規定的「委派」條件。因此,不能將刑法第九十三條中的「委派」規定,用來套用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挪用資金罪的主體確定;修訂後的刑法廢除了類推制度,實行了徹底的罪行法定原則,當法律沒有對某一犯罪構成作出立法或司法解釋前,是不能隨意地進行擴張解釋的,如果我們將刑法第九十三條的「委派」規定擴張到挪用資金罪中,則違背了罪行法定原則,擴大了懲治范圍;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這類行為,他不僅嚴重地損害了企業的經濟利益,而且也具有社會危害性,這個問題可能是立法上的缺陷,但法律是不能包容這個缺陷的。因此,我們不能把法律還沒有規定的東西包容進去,並作為犯罪來進行懲處。
❹ 挪用資金該怎麼走法律程序
一、兩種不同性質的挪用資金
(一)、構成犯罪挪用資金
刑法對挪用資金做了相應的規定。刑法第272條第1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該行為對社會危害較大,由國家公權力機關依刑事訴訟法走法律程序。
該行為的追責人通常是國家,是國家對犯罪行為的懲罰,被害人表示諒解,不影響國家對其刑事責任的追究。
(二)、違法違紀挪用資金
民法也對挪用資金做了一定的規定。公司法明文規定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不得挪用公司資金。
有些部門法中雖未明文規定不得挪用資金,例如《合夥企業法》,但挪用資金屬於侵權行為,雖未構成犯罪,給被侵權人帶來損失的,也需要承擔相應責任,比如賠償損失,該種行為稱之為違法違紀挪用資金。
違法違紀挪用資金,一般由被侵權人依民事訴訟法走法律程序,被侵權人也可以予以諒解,不予追究。
對於發回原審法院重審的案件,原審法院仍將按照一審程序進行審理。因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不服的,仍然可以上訴。
(三)、執行
第二審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判決,具有強制執行力。如果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拒不履行,對方當事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四)、再審
法院、檢察院均有權對生效判決提起審判監督程序,實踐中,當事人申請再審程序更具可操作性。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法院應當再審:
1、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2、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3、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4、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5、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6、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7、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8、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9、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10、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11、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12、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13、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特別提示:法律是很浩瀚的領域,司法是極其專業的活動,建議通過對本回答,了解一般訴訟的程序,做到心中有數即可,具體訴訟的時還是應該由專業的人士來具體操辦。
❺ 挪用資金罪和職務侵佔罪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嗎
可以提起;但在司法實踐中,卻是沒有必要的。
對於提問中的這二個罪名的犯罪,在法院的刑事判決書中,對於挪用的資金或職務侵佔的資金,一般會直接責令其退賠;沒有退賠到位的,強制追繳;受害單位可以據此要求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而不必另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❻ 挪用資金使用人犯罪么
法律分析:
挪用資金使用人是犯罪的,涉嫌挪用資金罪。根據刑法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五條 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國有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國有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前款規定中的非國有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❼ 挪用資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挪用資金罪34萬判多少年
具體什麼情況?看你歸還與否,歸還挪用資金,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不歸還就是3年以上10年以下。還要看構成要件里的是否挪用超過三個月!不超過不構成犯罪的。另外,我國民法實行不告不理原則,如果你工作做的好,刑事變民事,那豈不更好?錢可以掙,人進去了什麼都毀了!好律師能幫到你的,個人見解,希望能幫到你!
❽ 挪用資金是民事還是刑事
法律分析:挪用資金是刑事犯罪。挪用資金罪是指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3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行為。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二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額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有第一款行為,在提起公訴前將挪用的資金退還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❾ 員工挪用公司的錢可以民事起訴嗎
1、公司員工挪用單位資金在構成挪用資金罪的情況下,應當向警方報警,通過司法機關對資金進行追繳。
2、如果構不成犯罪,可以按民事案件起訴。
3、各省市對此罪立案量刑標准不同,請再查詢犯罪所在地標准為准。
法律規定:
一、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佔、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6.12.25 法發[1995]23號)
根據《決定》》第十一條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職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資金罪。
實施《決定》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挪用本單位資金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為進行非法活動,挪用本單位資金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追究刑事責任。
挪用本單位資金案發後,人民檢察院起訴前不退還的,依照《決定》第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❿ 挪用資金罪法院已判刑一年,民事也已判決,出獄一年沒錢還,對方說追訴我怎麼辦
你只能想辦法還錢了 民事判決應還的部分 你是躲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