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司法公證實例

司法公證實例

發布時間: 2022-02-04 09:37:05

1.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例子

張釋之嚴格執法

封建社會,可以用金錢買官。張釋之年輕時,他二哥出錢為他捐了個保衛皇宮的小官。張釋之整整幹了十年,覺得沒有什麼盼頭,想辭職回家幫哥哥分擔家務。當時朝廷有個官員叫袁盎,覺得張釋之這個人不錯,有才幹,就在皇帝面前竭力推薦他。

漢文帝便破格召見了張釋之,讓他談談天下大事。張釋之平時聰明好學,關心政事,對事物的分析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向漢文帝一一道來,具體而不空洞,說得漢文帝頻頻點頭。不久,文帝就封他為公車令。

張釋之當上公車令後,有一天,見到太子和他的弟弟梁王同乘一輛車入朝,眼見到了宮門口,也不下車,竟想長驅直入。張釋之連忙追上去攔截,不讓他倆進宮,判定他倆犯了過宮門不下車的「不敬」罪,上奏皇帝。

太子和梁王是薄太後的掌上明珠,他們的舉動把皇上也嚇了一跳,在薄太後的追問下,漢文帝只能自我檢討道:「都是我的錯,我沒有把兒子教育好。」最後由太後出面,宣布赦免太子、梁王之罪,他們二人才獲准可以進宮。

當時的張釋之只是一個小小的公車令,官職很低微,卻敢於彈劾太子與梁王,這無疑是太歲頭上動土。好在漢文帝是很開明的君主,他並沒有因此而心懷不快,反而認為張釋之的敢作敢為是好樣的,對朝廷有利,下令提升他為中大夫。

一次,張釋之跟隨漢文帝出城巡視,來到城北中謂橋。不知怎麼橋下突然鑽出一個人來,驚嚇了給皇帝拉車的馬匹,馬高聲嘶鳴起來,那個人嚇得拔腿就跑。衛隊緊緊追趕,抓住了那個人。皇帝命令交給張釋之處理。因為那時張釋之已經擔任了廷尉,掌管全國的司法工作,是最高的司法官

張釋之親自審問那個沖撞皇帝車駕的人,那人從實稟告說:「小的是路過這里,聽見皇上車駕過來的吆喝聲,急忙迴避,就躲到了橋下面。後來聽聽沒有聲音了,以為車駕已經過去,就鑽了出來。想不到車駕還未過去,正好給小的撞上,小人實在是無意沖撞,望大人查明真相,饒恕我吧。」

張釋之聽了那人的申訴後,仔細地調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了真相,覺得那人說的都是實話,便罰了那人四兩罰金。漢文帝知道後十分生氣地說:「你判得太輕了吧,幸虧朕的馬比較馴服溫和,不然的話,還不把朕摔傷了?」

張釋之見漢文帝不高興,便從容地解釋說:「陛下,我認為對於法律來說,不管是皇上還是老百姓,都是平等的。本朝的法律對於無意驚駕的處罰就是處以罰款,所以我就遵照這條法則判刑。如果陛下要加重刑罰,就顯得有些隨心所欲,那麼,今後的法律,叫老百姓怎麼遵守呢? 請陛下再考慮一下吧。」

漢文帝聽了張釋之的話,沉思了一下說:「就照此辦理吧。」

沒多久,又發生了一樁案子。有人偷盜先帝廟中座位前的一塊玉環。文帝大動肝火,命張釋之判偷竊犯滅族之罪,張釋之根據刑律的規定,奏請判為殺死竊犯一個人,並把屍體拋在街上示眾。文帝聽了很不滿意,說:「你怎麼老是用一些刑罰條律來跟我作對,神聖的宗廟竟然有人敢進去偷竊,這個國家還成什麼樣子? 我這么重用你,可不是叫你去庇護罪犯呀。」

張釋之嚴肅地取下頭上的烏紗帽,對文帝說:「作為一個最高司法官,我從未庇護過任何一個犯人。如果有人偷盜宗廟里的東西就判滅族,那麼萬一有人盜掘先祖的陵墓,又該怎麼加刑呢?」

文帝把這件事跟太後商量,太後覺得應當依法辦事,於是文帝只好同意了張釋之的奏請。

2. 求我國的司法或執法不公的案例,謝謝

改成求我國司法或執法公正的案例,或許比較好回答

3. 有哪些體現公平公正的事例

1、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為奪取天下大業,於公元228年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在討論人選時,諸葛亮不顧眾議,決定提拔談起軍事頭頭是道的馬謖為鎮守戰略要地街亭的最高指揮官。

馬謖出兵街亭之前,曾立下軍令狀,表示若有差失,則乞斬全家。但是,馬謖率兵到達街亭之後,沒有聽從諸葛亮「在山上扎營太冒險」的囑咐,自以為熟讀兵書,更不聽副將王平的勸告,屯兵於山頭。他自信地說,兵法有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後生。

最終,馬謖被曹魏名將張郃圍困在山頭,斷了水糧,馬謖兵敗而回。馬謖失守街亭,戰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諸葛亮北伐曹魏的計劃也隨之流產。為此,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斬首之時,全軍落淚,諸葛亮亦失聲痛哭。

2、包拯大義滅親鍘包勉

包拯做廬州知縣時,一個老大娘來報案,被告人是包勉,告其打死了老大娘的兒子,摔死了她的孫子,強奸了她的兒媳婦,這是一起重大案件,2條人命一條強奸罪,這在現代社會是要判處死刑的。包拯接到報案後立即下命令抓嫌疑人。

但是嫌疑人久久沒有被逮捕歸案,包拯被這起案件折磨的心力交瘁,道德與法律一直在包拯腦子里盤旋。回到家後,看見妻子手裡拿著一個撥浪鼓問包拯,這個撥浪鼓是否要扔掉。

這個撥浪鼓承載著包拯兒童時期的滿滿記憶,看見這個撥浪鼓記憶也湧上了心頭。這就要回到包拯的童年故事,而這個故事裡面有被告人包勉和他的母親,也就是包拯的嫂嫂。長兄如父,長嫂如母,這句話在包拯身上完整的驗證了。

包拯是最小的兒子,包拯的母親為了生包拯在包拯未滿月的時候去世了,那時候的包拯還是襁褓里的嬰兒。嫂嫂心疼包拯,就把包拯帶回來自己養。那時候的嫂嫂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包勉。嫂嫂同時養育著包拯和包勉,奶不夠喝時都是先讓包拯喝然後讓自己的兒子喝米粥,這是怎麼樣的一份真情真意。

包拯兩歲的時候,包拯長兄買來一個撥浪鼓給自己的兒子包勉玩,小時候的孩子都不懂事,包拯和包勉搶撥浪鼓玩包拯沒搶到大哭不止,嫂嫂從包勉手裡奪過撥浪鼓給包拯玩,自己的孩子其實嫂嫂心裡也是痛。

撥浪鼓還不小心劃傷了包勉的手,這件事讓包拯深深的記在了自己的腦子里。包拯的老婆拿出撥浪鼓就是要提醒包拯嫂嫂的這份心這份情,讓他對包勉網開一面看在嫂嫂的份上。

嫂嫂年事已高,膝下無子這對於這個老人家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打擊,道理包拯何嘗不懂,但國法難容,最終還是選擇將侄子緝拿歸案。經過開庭審理,證據確鑿。包拯開啟了狗頭鍘,將包勉處以死刑。

最後包拯抱著侄兒的頭顱痛哭。

3、達爾文在完成物種起源的著作之後,聽聞有一年輕人也完成了類似學說欲發表。

這是達爾文已有一定的名氣,但他沒有依靠自己的名聲而大肆宣傳或優先聯系相關組織,而是欲放棄發表,後來也是在眾多人的勸說下與那個年輕人共同發表,公平競爭。

4、賀龍當過鎮守使,當過國民黨軍隊的軍長。但他尋求真理,不要榮華富貴,投身革命。

一個親戚對他說:「你脫下將軍服穿粗布衣,脫下皮鞋穿草鞋,你圖的是什麼?」另一個親戚說:「你在國民黨里大官當得好好的,國民黨勢力又強大,你為什麼要當『紅腦殼』呢?」

賀龍筆著說:「我賀龍找真理,找個好領導,找了半輩子,現在總算打到了。

賀龍參加革命以後,忠於黨忠於人民,英勇善戰。是一位功勛卓著,無產隊級革命家、軍事家。

5、秦孝公已經任命了衛鞅,衛鞅想要實施變法圖強政策,唯恐天下人對自己產生非議。

法令已經完備,但沒有公布,(衛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於是在國都市場南門立下一根三丈長的木桿,招募百姓有能夠搬到北門的就賞給十鎰黃金。百姓對此感到驚訝,沒有人敢去搬木桿。

(衛鞅)就又宣布命令說:「有能夠搬過去的就賞給五十鎰黃金。」有一個人搬木桿到北門,立即賞給他五十鎰黃金,以表明沒有欺詐。終於頒布(變法的)法令。

4. 近年來有哪些典型的關於司法公正的案例

年過六旬的老大娘三年前存款寫錯了自己的名字,三年後孫子看病著急用錢專,大娘干著急卻取不出錢來屬,多虧聲明書公證給她幫了大忙。
三年前,大娘在銀行存了一筆2萬元的定期存款,在寫存摺的時候,本來是文盲的大娘沒在意,就把自己的名字「李淑萍」按平時的習慣簡化寫成了「李樹平」。沒想到,今年小孫子患病要動手術,大娘想把錢取出來給孫子看病,卻被銀行拒絕了。
「錢是我存的,名兒也是我寫的,上俺村裡打聽打聽去,誰不知道李樹平就是我?你們咋恁較真呢?我這錢是給我孫子看病的!」大娘在銀行吵吵了半天,還是不好使。在銀行員工的指引下,她只好到公證處來辦理公證。
看到大娘急得滿頭大汗,公證員立即為大娘辦理聲明書公證。在核對了大娘的身份證、戶口本、存摺等均無誤之後,公證員為大娘起草了聲明書,然後與銀行取得了聯系。在確定了聲明書內容是銀行認可的之後,為大娘辦理了聲明書公證。隨後,大娘拿著聲明書和身份證順利地從銀行取走了存款。

5. 結合司法審判實例論如何實現司法公正

中國要想實現真正的司法公正,除了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實現司法獨立之外,別無他法。
司法機關獨立了,就不會在法律問題上因人而異了
其它說什麼都沒有

6. 公平與正義的案例

見義勇為引發賠償,適用公平原則還是無因管理?

2003年3月19日下午,強某和妻子在湖邊等人時,見到一名兒童在湖邊玩耍時突然落水,在湖裡拚命掙扎。強某見狀,立即沖過去跳入湖中搶救該落水兒童,落水兒童終於被救。然而,由於強某救人後體力不支,雙腿不聽使喚,沉入水中被聞訊趕來的群眾救起。強某由於筋骨受凍,下肢癱瘓,不能行走。兩年來一直接受治療,花去醫葯費數近三萬元。強某和妻子向被救兒童家長王某索要醫葯費(已付過5000元)遭拒後,即訴至法院,要求王某支付醫療費、誤工費等合計四萬五千餘元。

此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該案如何適用法律產生了兩種不同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公平原則處理。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該條即是關於公平責任原則的規定,其一,該原則不是從行為人主觀心理狀態上的過錯來確定賠償責任,而是依據公平和團結的原則以及社會共同生活規則的要求,公平地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分擔損失。其二,該原則並不主張無過錯的行為人對無過錯的受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必須負全部責任,而是根據雙方當事人的具體財產狀況或其他情況,公平地分擔損失。其三,公平責任原則的適用是有嚴格前提條件的,它必須是加害人、受害人均無過錯,缺少這個條件,就不能適用這一原則。從本案來分析,原、被告(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行為均無主觀過錯,而原告遭受的損害與其見義勇為行為具有因果關系,故原告損害的補償可以適用公平原則,由當事人適當分擔。

第二種意見認為,本案應適用無因管理原則處理。根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的規定,無因管理是指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損失,自願管理他人事務或者為他人服務的行為。其構成要件為:行為人沒有法定或約定義務,主觀上有管理或服務意思,即為他人謀利益的主觀願望,客觀上已實施了幫助他人或管理他人人身、財產事務的行為。從本案強某實施見義勇為行為的整個過程看,他跳水救助落水兒童的行為,既不存在法定義務,也無約定義務,且強某的主觀心態是對落水兒童施行救助,客觀上確已施救成功。無論從主觀心態還是從客觀行為上分析,強某的行為都符合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故應適用無因管理原則處理本案。

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即本案因見義勇為行為引發的賠償宜適用無因管理原則,由落水兒童家長王某償付強某必要費用。其理由如下:

首先,見義勇為是指為了使國家的、集體的或者他人的利益避免或者減少損害而作出的合乎正義的舉動。其主客觀要件應具備:行為人主體是自然人;行為人主觀上具備為他人的人身或財產權益避免或減少損失的意思;客觀上必須實施了保護他人人身、財產利益的具體行為,這種行為應不違反法律規定或社會道德;行為人無法定或約定義務;該行為一般在危急情況下作出。無因管理與見義勇為之間存在較多相容性,行為人均有為他人謀利的意思,客觀上已實施了為他人管理或服務的行為,實施的行為均無法定或約定的義務。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有關實施無因管理的形式是「管理或服務」。而見義勇為行為一般發生在高度危急的狀態下,實施的行為主要是「救助」之類,似乎不屬「管理」或「服務」。但是,法律上規定的「管理與服務」只是概括性的,從立法角度也不可能對行為人實施無因管理作出更高要求,從無因管理規則所倡導之行為的外延分析,理應包括見義勇為行為,見義勇為行為應是無因管理中較高層次的「管理與服務」。

其次,從見義勇為行為被提倡的角度分析,適用無因管理處理更能體現立法的正義性。公平原則雖然也是對當事人均不存在過錯造成的損害而適用的原則,但是該原則的立法意圖及價值取向是從社會公平與團結的生活規則出發的,對造成的損失在當事人之間作出一種分擔,強調的是當事人主觀上無過錯而對損失的衡平。而無因管理的適用雖也強調當事人無過錯,但從該原則的立法意圖及價值取向上分析,其側重點則是對社會公共道德的倡導,及對維護公共道德所支付必要費用的保護上,其社會意義比公平原則更能體現社會正義性。

第三,從損害補償角度分析,適用無因管理更能保護受害人(見義勇為人)的合法權益。公平原則是根據當事人具體財產狀況或其他情況,公平地分擔損失。而無因管理則「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出的必要費用」。最高法院有關司法解釋規定,必要費用包括在管理或服務活動中直接支出的費用,以及該活動中受到的實際損失,這里的必要費用一般包括:1,直接支出;2,必要的勞務報酬;3,管理人因此所受的損失;4,一般應以不超過受益人所得利益的總額為限。它規定對損失、費用不是分擔,而是全額負擔。公平原則是從公平角度對損失、費用進行分擔,無因管理原則是從提倡角度要求損失、費用全額償付。顯然,無因管理原則的適用范圍比公平原則狹窄得多,但具體保護強度則要比公平原則有力得多,對權利人更有利。

綜上所述,公平原則與無因管理原則雖都以當事人無過錯為適用前提,但見義勇為的民法要件能相容於無因管理之中,且從法律的價值取向分析,公平原則適用時對造成損害只是予以分擔,而無因管理則是全額償付。本案原告實施的見義勇為行為是社會所提倡的風尚,應適用無因管理原則,以更好地體現對原告行為的提倡和權益的保護。

http://..com/question/7991303.html

7. 幫忙找找網路監督與司法公正的關系案例

海淀法院白軍平
最近有一個執行案子,非常棘手,北京海淀區執行法官白軍平執行的非常非常利索漂亮,應該表揚,雖然不是監督錯誤,但是洪揚司法公正,也是應該的。

8. 辯論賽,我方觀點是: 圍觀有利於司法公正 求立論和實例

【辯論賽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論辯理論中屬於強攻,它要求辯手勇於接招,勇於反擊,因而它也是一種難度較大、對抗性很高。說服力極強的論辯技巧。誠然,實際臨場上雄辯滔滔,風雲變幻,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辯手對對方當時的觀點和我方立場進行精當的歸納或演繹。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並在推導中根據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論。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與論題的關聯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范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鑽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於"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於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當然,辯場上的實際情況十分復雜,要想在論辯中變被動為主動,掌握一些反客為主的技巧還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為主還需要仰仗於非常到位的即興發揮,而這一點卻是無章可循的。
(六)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後,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 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如「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要害是 :在不溫飽的狀況下,是否能談道德?在辯論中只有始終抓住這個要害問題,才能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說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甚至可能鬧笑話。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另外找對方的弱點攻過去。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於在基本的、 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迴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於敏銳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乃是辯論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由於辯論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矛盾,即使是同一 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於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矛盾。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就應當 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比如,在與劍橋隊辯論時 ,劍橋隊的三辯認為法律不是道德,二辯則認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這兩種見解顯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機擴大對方兩位辯手之間的觀點裂痕,迫使對方陷入窘境。又如對方一辯起先把「溫飽」看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後來在我方的凌厲攻勢下,又大談「飢寒」狀態 ,這就是與先前的見解發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對方於急切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八)「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膠著狀態: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採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盡快調整進攻手段,採取迂迴的方法,從看來並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九)「李代桃僵」
當我們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採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 「李代桃僵」這一戰術之意義就在於引入一個新概念與對方周旋,從而確保我方立論中 的某些關鍵概念隱在後面,不直接受到對方的攻擊。
辯論是一個非常靈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施展的技巧的一些比較重要的技巧。 經驗告訴我們,只有使知識積累和辯論技巧珠聯璧合,才可能在辯論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十)緩兵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如下情況:當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時,常會用慢條斯理的口氣來回答,這種和緩的語氣,是為了穩定說話者的情緒,以便對方能正確地說明情況。

【辯論賽流程】

1.正方一辯陳述立論 (3分鍾)
2.反方一辯陳述立論 (3分鍾)
3.正方二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1分30秒)
4.反方二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1分30秒)
5.正方三辯選擇反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 (1分30 秒)
6.反方三辯選擇正方二辯或三辯進行一對一攻辯 (1分30秒)
7.正方一辯進行攻辯小結 (1分30秒)
8.反方一辯進行攻辯小結 (1分30秒)
9.自由辯論(雙方各5分鍾)
10.反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鍾)
11.正方四辯總結陳詞(4分鍾)
12.觀眾提問(雙方各回答兩個觀眾提問,每個問題1分30秒)

9. 結合教學視屏案例《為了公平正義-開啟司改徵程》談談你對公正司法的理解

我的理解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 法律監督的實例

輿論監督,最近的媒體審判記得么,某些案件媒體的原因導致小小的案件被媒體審判,當事人得不到公正的審判,往往不該死罪的定死罪,一般的罪名判輕了。
法律監督,如再審、檢察院抗訴、當事人申訴都是法律監督,還有檢察院立案監督,是針對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案例很多,自己找找吧。

熱點內容
初級經濟法法律關系要素舉例 發布:2025-02-08 12:27:34 瀏覽:618
經濟補償金新勞動法 發布:2025-02-08 12:01:47 瀏覽:184
上海徐匯法院地址 發布:2025-02-08 11:59:39 瀏覽:296
2017勞動法辭職違約金 發布:2025-02-08 11:42:14 瀏覽:347
重慶電動車管理條例 發布:2025-02-08 11:25:45 瀏覽:203
商務談判合同法 發布:2025-02-08 11:03:21 瀏覽:619
行政法3大塊 發布:2025-02-08 10:09:47 瀏覽:333
遼寧大學法律碩士排名 發布:2025-02-08 09:38:54 瀏覽:8
應寶市法律援助志願者章程 發布:2025-02-08 09:30:28 瀏覽:259
法治是制度嗎 發布:2025-02-08 09:16:40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