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641
1. 民事訴訟法學的圖書信息
作者: 譚兵 主編,肖建華 副主編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4-12-1
字數: 763000
版次: 1
頁數: 641
印刷時間: 2004-12-1
開本: 16開
印次: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3652769
定價:¥46.00 本書對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概念和重點內容做了翔實和豐富的闡述,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資料性和學術性。本書共分二十四章,依據具體內容的性質不同,可以分為總論、原則制度論和程序論三部分。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的一種,總論和原則制度論在全書中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程序論則是本書以大部分的篇幅進行詳細闡述的主體內容。
本書的主要特點和有點是對該學科資料和知識點介紹的完備,可以說該書囊括了與民事訴訟法相關的全部訴訟程序制度,包括民事訴訟普通程序、民事訴訟法特別程序、民商事仲裁、海事訴訟和海事仲裁製度。另外,本書還比較適當地將理論和法律地實際規定進行結合,讓學生在學習民事訴訟法律學科地同時,領略民事訴訟具體制度地運作。 第一章 導 論
第一節 民事爭議和民事訴訟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
第三節 民事訴訟法學
第四節 民事訴訟法律關系
第二章 民事訴訟中的訴權、訴和反訴
第一節 民事訴訟中的訴權
第二節 民事訴訟中的訴
第三節 民事訴訟中的反訴
第三章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和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第一節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概說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基本原則的種類
第三節 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
第四章 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轄
第一節 民事案件的-主管
第二節 民事案件管轄概說
第三節 級別管轄
第四節 地域管轄
第五節 裁定管轄
第六節 管轄權異議
第五章 民事訴訟當事人概說
第一節 當事人的界定
第二節 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力和訴訟行為能力
第三節 正當當事人
第四節 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訴訟義務
第五節 當事人的更換和訴訟承擔
第六章 多數當事人訴訟
第一節 共同訴訟
第二節 第三人訴訟
第三節 代表人訴訟
第七章 民事訴訟代理人
第一節 民事訴訟代理制度概說
第二節 法定訴訟代理人
第三節 委託訴訟代理人
第八章 民事訴訟證據
第一節 民事訴訟證據制度概說
第二節 民事訴訟證據的學理分類
第三節 我國民事訴訟證據的法定形式一
第四節 證據能力和證明力
第九章 民事訴訟證明
第一節 證明對象
第二節 證明責任
第三節 證明標准
第四節 法院的舉證指導義務、證據調查和證據保全
第五節 法院對證據的審核判斷
第十章 民事訴訟保障制度
第一節 期間和期日
第二節 送達
第三節 財產保全
第四節 先予執行
第五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六節 訴訟費用
第七節 訴訟救助
第十一章 普通程序
第一節 普通程序概說
第二節 起訴和受理
第三節 審前准備程序
第四節 開庭審理
第五節 撤訴、缺席判決和延期審理
第六節 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
第十二章 簡易程序
第一節 簡易程序概說
第二節 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
第三節 簡易程序的特點
第四節 簡易程序中的幾個特殊問題
第五節 我國民事訴訟簡易程序的改革和完善
第十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概說
第二節 上訴的提起和受理
第三節 上訴案件的審理
第四節 上訴案件的裁判
第十四章 再審程序
第一節 再審程序概說
第二節 當事人申請再審
第三節 人民法院決定再審
第四節 人民檢察院抗訴引起再審
第五節 再審案件的審理和裁判
第十五章 民事訴訟中的法院調解
第一節 法院調解概說
第二節 法院調解的原則和程序
第三節 法院調解書的製作和法院調解協議的效力
第十六章 民事訴訟中的法院裁判
第一節 民事判決
第二節 民事裁定
第三節 民事決定
第十七章 特別程序
第一節 特別程序概說
第二節 宣告公民失蹤和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三節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四節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五節 宣告婚姻無效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六節 選民資格案件的審理程序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
第一節 督促程序概說
第二節 支付令的申請和受理
第三節 人民法院對支付令申請的審查和處理
第四節 債務人異議和督促程序的終結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節 公示催告程序概說
第二節 公示催告程序的適用范圍
第三節 公示催告案件的審理
第二十章 破產程序
第一節 破產程序概說
第二節 破產案件的申請和受理
第三節 債權人會議
第四節 和解和整頓
第五節 破產宣告、破產清算和破產終結
第六節 破產違法責任和破產責任的追究
第二十一章 民事執行總論
第一節 民事執行概說
第二節 執行主體和執行參與人
第三節 執行標的
第四節 執行根據和執行管轄
第五節 執行程序通則
第六節 執行程序的合並和執行競合
第七節 參與分配
第八節 委託執行和協助執行
第九節 執行救濟
第十節 對妨害執行的強制措施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二章 民事執行分論
第一節 各類執行措施概說
第二節 金錢債權的執行
第三節 非金錢債權的執行
第二十三章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第一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概說
第二節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
第三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特殊規定
第四節 相互承認、執行外國法院裁判和外國仲裁裁決
第五節 我國涉外仲裁的司法支持和監督
第六節 涉港澳台民事訴訟
第二十四章 海事訴訟特別程序
第一節 海事訴訟概說
第二節 我國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圍和海事訴訟管轄
第三節 海事請求保全、海事強制令、海事證據保全和海事擔保
第四節 海事審判程序
第五節 關於幾種海事非訴程序的規定
2. 怎樣運用百度知道進行負面的壓制
高 手 Q:319 754 839
百 度 知 道 所 有 负 面 处 理,15 分 钟 内 快 速 搞 定,快 照 清 除!
,
,
,
,
,
,
,
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是以個人權益為本位的。民法以權益為中心,以尊重、維護市民的私人利益、自在意志為其動身點,更多的依託契約自在分配權益義務,依託個人的慎重留意防止損傷。民法一切的規制都旨在保證個人利益的充沛完成,強調人的個性的充沛發揮。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是分歧的,個人利益是社會利益的根底。經濟法是調整在國度調和本國經濟運轉過程中發作的經濟關系的法律標準的總稱。經濟法以社會整體利益為本位,一切規制都以社會整體利益為動身點。經濟法著重於以社會利益為導向,調和個體的利益的矛盾與抵觸,完成利益平衡,促進社會共同價值目的的完成。
民法和經濟法的基本區別在於民法採取對等、自願、等價有償的准繩調整對等主體之間的橫向財富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性質上屬於私法;而經濟規律採取國度干預經濟的准繩調整國度機關與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之間的縱向經濟關系,其目的在於抑止市場本身的弱點和消極作用,維護公平的競爭次序,增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在性質上屬於私法。民法與經濟法的價值差別的本質在於二者追求的利益不同。民法注重個體利益,經濟規律注重社會整體利益。
2 民法和經濟法價值差別的細致表現
2. 1 正義價值上的差別
法學家烏爾比安以為:正義是使每個人取得其應得的東西的永世不變的意志。正義是一個相對的、歷史的概念。正義是不時與法律相隨同的根本價值,正義包含了自在、對等、平安等根本要素,法必需滿足最低限度的正義規范。
民法的正義價值屬於個人正義,它與民法的意志自在和權益本位是分不開的。傳統民法以自在競爭為根底,其正義觀中自在佔領了重要的位置,個人利益的最大化是完成民法正義價值的理想狀態。在市民社會的民法上,個人只在一定條件下對社會擔任,這種義務普通來源於他的差錯所構成的損傷。經濟法的社會本位決議經濟法的正義價值是社會正義,這源於經濟法對現代人類社會給予普遍關心的現代思潮。經濟法完成社會正義的目的是完成群體利益的最大化,它將對等觀念引入民法的自在正義觀。經濟法增強了個人對社會的義務,同時注重社會對個人的關心。民法上的正義價值是一種方式正義,這是一種細致存在於細致的人、行為或事情中的具有理論內容的正義。民法央求社會主體一概對等,對一切人普遍對等地執行法律。民法上的對等只需求對等的看待,而無法抵達本質結果的公正。經濟法追求的是本質正義,這是社會根本構造的正義,是社會的正義。經濟法以完成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幸福、利益和展開為目的。
2. 2 次序價值上的差別
次序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展開變化的規律性現象。次序意味著在自然界和社會中存在某種水平的穩定性、連續性、肯定性戰爭安性。次序是法的根底價值和前提條件,次序是人類生存和展開的條件。
任何部門法從某種意義上講,都追求並堅持一定的社會次序。民法維護的是一種自然經濟次序。民法的次序價值表往常它為市場提供普通規則及市場活動的行為標准。民法的一切規制都是為了讓市場機制自在發揮作用,以期完成經濟運轉的理想狀態。經濟法維護的是一種制定經濟次序。凱恩斯的國度干預經濟運轉的經濟理論被公以為是經濟法產生的經濟學觀念根底,經濟法一切的規制旨在限制、修正市場機製造用的發揮, 以使市場經濟依照人類設計的理想狀態運轉。民法排擠國度權益,主張以經濟自律為根底。經濟法表現國度權益對現代市場經濟社會關系的干預,濟法不只觸及宏觀市場主體、調控范疇,還觸及微觀的市場主體、市場次序規制等民商事關系范疇。
因而能夠說,民法是調整對等主體之間的財富關系和人身關系所構成的「平位」次序;經濟法樹立和維護的是一種「平面」次序
3. 關於合同法268條
定作人對承攬合同的隨時解除權
合同一經訂立,就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內不能擅自變更解除,這是合容同法確定的一項重要原則。但是,由於承攬合同是一種與人身有密切關聯的特殊合同,合同法第268條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這體現了承攬合同與一般合同的區別,是合同法確立的一項新制度,符合了現代民法的立法潮流。各國民法典基本上均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
定作人行使對承攬合同的隨時解除權,應否受到限制?對此,合同法沒有任何具體規定。實踐中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認為,不應予以限制;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予以限制。從國外立法看,許多國家或地區的民法典雖在賦予定作人的法定解除權的同時,對這種解除權的行使作了必要的限制。如德國民法典第649條規定:「承攬人未完成工作前,定作人得隨時解除契約。」日本民法典第641條規定:「在承攬人未完成工作時期,定作人,無論何時,都得賠償損害而解除契約。」我國台灣地區民法典第511條也規定:「工作未完成前,定作人得隨時終止契約,但應賠償承攬人因契約終止而生之損害。」
4. 我妻榮的主要著作
近代法中債權的優越地位(1953年ISBN:4-641-03251-3)
民法大意
民法講義
民法案內
民法研究
民法和五十年
民法
5. 關於專升本(廣東)
各省份的考試形式不一,分為統考和校考兩種。
統考
.考試科目:考試科目分文、理科,具體為:錄取類別由專科階段所學專業決定。
藝術、體育專業經省教育考試院同意,可由招生院校組織專業加試,並在報名工作開始前完成。專業加試合格考生才能填報相應院校、專業志願。
6. 民法(第3版)第三版(王利明 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與第二版的區別
第二版圖書目錄
第一編 民法總論
第一章民法概述………………………………………………………………(3)
第一節民法的概念…………………………………………………………(4)
第二節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7)
第三節民法的特點…………………………………………………………(10)
第四節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的區別………………………………………(14)
第五節民法的體系…………………………………………………………(17)
第六節民法的淵源…………………………………………………………(21)
第七節民法的適用范圍……………………………………………………(23)
第八節我國民法的歷史發展………………………………………………(25)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則………………………………………………………(30)
第一節民法基本原則概述…………………………………………………(30)
第二節平等原則……………………………………………………………(32)
第三節私法自治原則………………………………………………………(35)
第四節公平原則……………………………………………………………(37)
第五節誠實信用原則………………………………………………………(40)
第六節公序良俗原則………………………………………………………(41)
第三章民事法律關系…………………………………………………………(45)
第一節民事法律關系概述…………………………………………………(45)
第二節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48)
第三節民事法律事實………………………………………………………(51)
第四章自然人…………………………………………………………………(55)
第一節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55)
第二節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59)
第三節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62)
第四節監護………………………………………………………………(64)
第五節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戶籍和身份證………………………………(68)
第六節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69)
第七節個體工商戶與農村承包經營戶……………………………………(73)
第五章合夥…………………………………………………………………(77)
第六章法人…………………………………………………………………(88)
第一節法人制度概述………………………………………………………(89)
第二節法人的成立…………………………………………………………(94)
第三節法人的民事能力……………………………………………………(96)
第四節法人的機關及法人分支機構………………………………………(100)
第五節法人的變更和終止…………………………………………………(102)
第七章民事權利………………………………………………………………(108)
第一節民事權利的概念……………………………………………………(109)
第二節民事權利的分類……………………………………………………(110)
第三節民事權利的行使和保護……………………………………………(117)
第八章物………………………………………………………………………(122)
第一節物……………………………………………………………………(122)
第二節貨幣和有價證券……………………………………………………(126)
第九章民事行為……………………………………………………………(130)
第一節概說………………………………………………………………(131)
第二節民事行為的分類……………………………………………………(132)
第三節民事行為的成立……………………………………………………(136)
第四節意思表示……………………………………………………………(137)
第五節民事行為的生效條件………………………………………………(143)
第六節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行為…………………………………………(149)
第七節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行為………………………………………(159)
第十章代理…………………………………………………………………(167)
第一節概述………………………………………………………………(167)
第二節代理權………………………………………………………………(172)
第三節無權代理……………………………………………………………(176)
第四節代理關系的消滅……………………………………………………(179)
第十一章期限與訴訟時效……………………………………………………(183)
第一節期限…………………………………………………………(183)
第二節訴訟時效制度概述…………………………………………………(186)
第三節訴訟時效期間………………………………………………………(188)
第四節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法律效果……………………………………(193)
第二編 物 權
第十二章物權慨述……………………………………………………………(199)
第一節物權的概念和特徵…………………………………………………(200)
第二節物權的種類…………………………………………………………(203)
第三節物權法的基本原則…………………………………………………(205)
第四節物權的民法保護……………………………………………………(208)
第十三章財產所有權…………………………………………………………(212)
第一節財產所有權的概念和特徵…………………………………………(213)
第二節財產所有權的權能…………………………………………………(215)
第三節財產所有權的取得…………………………………………………(218)
第四節財產所有權的行使…………………………………………………(220)
第五節善意取得制度………………………………………………………(220)
第六節財產所有權的移轉…………………………………………………(223)
第七節財產所有權的消滅…………………………………………………(225)
第八節財產所有權的種類…………………………………………………(226)
第九節財產所有權的民法保護……………………………………………(235)
第十四章財產共有……………………………………………………………(241)
第一節共有的概念和特徵…………………………………………………(242)
第二節按份共有……………………………………………………………(243)
第三節共同共有……………………………………………………………(245)
第四節共有財產的分割……………………………………………………(248)
第十五章建築物區分所有制度……………………………………………(252)
第一節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客體………………………………………(253)
第二節專有部分、共有部分的所有權……………………………………(254)
第三節基地的使用權………………………………………………………(256)
第四節團體關系……………………………………………………………(258)
第十六章相鄰關系……………………………………………………………(261)
第一節相鄰關系的概念和特徵………………………………………(261)
第二節相鄰關系的種類…………………………………………………(262)
第三節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265)
第十七章用益物權……………………………………………………………(267)
第一節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268)
第二節國有自然資源的使用經營權………………………………………(269)
第三節國有土地使用權……………………………………………………(271)
第四節承包經營權…………………………………………………………(273)
第五節采礦權………………………………………………………………(275)
第六節宅基地使用權………………………………………………………(276)
第七節房屋典權……………………………………………………………(277)
第十八章擔保物權……………………………………………………………(282)
第一節抵押權………………………………………………………………(283)
第二節質押………………………………………………………………(290)
第三節留置權………………………………………………………………(296)
第三編 債權總論
第十九章債的概述……………………………………………………………(305)
第一節債的概念和特徵……………………………………………………(305)
第二節債的要素……………………………………………………………(308)
第三節債的發生原因………………………………………………………(312)
第四節債的分類……………………………………………………………(315)
第二十章債的履行……………………………………………………………(325)
第一節債的履行概述………………………………………………………(325)
第二節債的適當履行………………………………………………………(332)
第三節雙務合同履行中的抗辯權…………………………………………(334)
第二十一章債的保全和擔保…………………………………………………(342)
第一節債的保全……………………………………………………………(343)
第二節債的擔保……………………………………………………………(350)
第二十二章債的移轉和消滅…………………………………………………(365)
第一節債的移轉……………………………………………………………(366)
第二節債的消滅……………………………………………………………(373)
第四編 債權分論
第二十三章合同概述…………………………………………………………(385)
第一節合同的概念和特徵…………………………………………………(385)
第二節合同與債……………………………………………………………(388)
第三節合同關系……………………………………………………………(389)
第四節合同的分類…………………………………………………………(392)
第二十四章合同的訂立………………………………………………………(399)
第一節合同成立的概念和要件……………………………………………(399)
第二節要約………………………………………………………………(401)
第三節承諾………………………………………………………………(410)
第二十五章合同的內容與形式………………………………………………(420)
第一節合同的條款…………………………………………………………(420)
第二節合同權利與合同義務………………………………………………(424)
第三節合同的形式…………………………………………………………(428)
第二十六章合同的變更和解除………………………………………………(434)
第一節合同的變更…………………………………………………………(434)
第二節合同解除概述………………………………………………………(437)
第三節合同解除的條件……………………………………………………(442)
第四節合同解除的程序……………………………………………………(444)
第五節合同解除的效力……………………………………………………(446)
第二十七章合同分則…………………………………………………………(453)
第一節買賣合同……………………………………………………………(453)
第二節供用電、水、氣、熱力合同…………………………………………(477)
第三節贈與合同……………………………………………………………(481)
第四節借款合同……………………………………………………………(484)
第五節租賃合同…………………………………………………………(489)
第六節融資租賃合同………………………………………………………(498)
第七節承攬合同……………………………………………………………(502)
第八節建設工程合同………………………………………………………(512)
第九節運輸合同……………………………………………………………(520)
第十節技術合同……………………………………………………………(528)
第十一節保管合同…………………………………………………………(544)
第十二節倉儲合同…………………………………………………………(548)
第十三節委託合同…………………………………………………………(551)
第十四節行紀合同…………………………………………………………(556)
第十五節居間合同…………………………………………………………(558)
第二十八章不當得利之債……………………………………………………(563)
第一節不當得利制度概述…………………………………………………(563)
第二節不當得利的效力……………………………………………………(567)
第二十九章無因管理之債……………………………………………………(570)
第一節無因管理的概念和性質……………………………………………(570)
第二節無因管理的構成要件………………………………………………(572)
第三節無因管理的效力……………………………………………………(574)
第五編人身權
第三十章人身權概述…………………………………………………………(579)
第一節人身權的概念和特徵………………………………………………(579)
第二節確立人身權法律制度的意義………………………………………(581)
第三節人身權的分類………………………………………………………(582)
第三十一章具體人格權………………………………………………………(588)
第一節身體權………………………………………………………………(588)
第二節生命權………………………………………………………………(589)
第三節健康權………………………………………………………………(590)
第四節 自由權………………………………………………………………(591)
第五節隱私權………………………………………………………………(592)
第六節姓名權和名稱權……………………………………………………(594)
第七節肖像權………………………………………………………………(596)
第八節名譽權………………………………………………………………(599)
第九節榮譽權………………………………………………………………(601)
第六編 民事責任
第三十二章民事責任概述……………………………………………………(607)
第一節民事責任的概念和特徵……………………………………………(607)
第二節民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的區別…………………………………(609)
第三節民事責任的分類……………………………………………………(609)
第三十三章締約過失責任與違約責任……………………………………(613)
第一節締約過失責任………………………………………………………(613)
第二節違約責任……………………………………………………………(616)
第三十四章侵權的民事責任…………………………………………………(621)
第一節侵權的民事責任概述………………………………………………(622)
第二節侵權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623)
第三節免責事由……………………………………………………………(625)
第四節侵權行為的歸責原則………………………………………………(628)
第五節特殊侵權行為………………………………………………………(630)
第六節共同侵權行為………………………………………………………(634)
第三十五章民事責任的承擔…………………………………………………(639)
第一節民事責任競合概述…………………………………………………(640)
第二節民事責任競合的表現形式………………………………………(641)
第三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645)
第四節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的適用………………………………………(649)
主要參考書目……………………………………………………………………(651)
共625頁
圖書內容簡介
《民法》一書是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教材之一,它是根據國
家教育部審定的《民法教學基本要求》編寫的。我們編寫的基本指導
思想是:遵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尤其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
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和發展的實際,
努力反映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反映民事立法和
運用民事法律規范調整社會生活的成果,借鑒和吸收國內外民法學研
究的思想和觀點,注重闡明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制度,使之符合
本科民法學教學的需要。
本書共六編三十三章,第一編民法總論,第二編物權,第三編債
權總論,第四編債權分論,第五編人身權,第六編民事責任。
第三版圖書目錄
第一編民法總論
民法概述………………………………………………3
第一節 民法的概念…………………………………………………5
第二節 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9
第三節 民法的特點…………………………………………12
第四節 民法與鄰近法律部門的區別………………………16
第五節 民法的體系…………………………………………19
第六節 民法的淵源…………………………………………23
第七節 民法的適用范圍……………………………………26
第八節 我國民法的歷史發展………………………………28
民法的基本原則……………………………………33
第一節 民法基本原則概述…………………………………34
第二節平等原則……………………………………………36
第三節 私法自治原則……………………………………………………39
第四節 公平原則…………………………………………………………4l
第五節 誠實信用原則……………………………………………………44
第六節 公序良俗原則……………………………………………………46
民事法律關系……………………………………………………49
第一節 民事法律關系概述………………………………………………50
第二節 民事法律關系的要素……………………………………………53
第三節 民事法律事實……………………………………………………56
自然人……………………………………………………………60
第一節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62
第二節 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65
第三節 自然人的民事責任能力…………………………………………69
第四節監護………………………………………………………………7l
第五節 自然人的姓名、住所、戶籍和身份證…………………………75
第六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77
第七節 個體工商產與農村承包經營戶…………………………………81
合夥………………………………………………………………84
法人………………………………………………………………95
第一節 法人制度概述……………………………………………………97
第二節 法人的成立…………………………………………………………102
第三節 法人的民事能力………………………………………………105
第四節 法人的機關及法人分支機構…………………………………109
第五節 法人的變更和終止……………………………………………ul
民事權利………………………………………………………116
第一節 民事權利的概念………………………………………………117
第二節 民事權利的分類………………………………………………119
第三節 民事權利的行使和保護………………………………………126
物………………………………………………………………13l
第一節物………………………………………………………………132
第二節 貨幣和有價證券………………………………………………136
民事行為………………………………………………………140
第一節 概說……………………………………………………………142
第二節 民事行為的分類………………………………………………144
第三節 民事行為的成立………………………………………………148
第四節 意思表示………………………………………………………149
第五節 民事行為的生效條件…………………………………………155
第六節 效力存在欠缺的民事行為……………………………………162
第七節 附條件與附期限的民事行為…………………………………173
代理……………………………………………………………179
第一節 概述……………………………………………………………180
第二節代理權…………………………………………………………185
第三節無權代理………………………………………………………190
第四節 代理關系的消滅………………………………………………193
期限與訴訟時效………………………………………………196
第一節 期限……………………………………………………………197
第二節 訴訟時效制度概述……………………………………………201
第三節 訴訟時效期間…………………………………………………202
第四節 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法律效果………………………………205
第二編物權
物權概述………………………………………………………213
第一節 物權的概念和特徵……………………………………………214
第二節 物權的分類……………………………………………………217
第三節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219
第四節 物權的保護……………………………………………………223
物權變動………………………………………………………227
第一節 不動產物權變動模式…………………………………………228
第二節 動產物權的變動………………………………………………230
第三節 非基於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232
第四節 不動產登記制度…………………………………………………234
所有權…………………………………………………………237
第一節 所有權的概念和特徵…………………………………………239
第二節 所有權的權能…………………………………………………240
第三節 所有權的取得…………………………………………………243
第四節 所有權的行使…………………………………………………249
第五節 所有權的消滅…………………………………………………250
第六節 所有權的種類…………………………………………………251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261
第一節 業主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的概念……………………………262
第二節專有權…………………………………………………………263
第三節共有權…………………………………………………………265
第四節管理權…………………………………………………………268
第五節 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27l
相鄰關系………………………………………………………275
第一節 相鄰關系的概念和特徵………………………………………276
第二節 相鄰關系的種類………………………………………………277
第三節 處理相鄰關系的原則…………………………………………282
共有……………………………………………………………284
第一節 共有的概念和特徵……………………………………………285
第二節按份共有………………………………………………………287
第三節 共同共有………………………………………………………290
第四節 因共有財產而產生的共同債務………………………………293
第五節 准共有…………………………………………………………295
第六節 共有財產的分割………………………………………………295
用益物權………………………………………………………300
第一節 用益物權概述…………………………………………………302
第二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308
第三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321
第四節 宅基地使用權…………………………………………………334
第五節地役權……………………………………………………………339
擔保物權………………………………………………………350
第一
7. 貸款風險點及防範措施有哪些
1.注意了解對方的銀行帳號.所在地點及公司規模等基本實際情況,以防空頭公司,有時簽訂金額巨大的合同,必要時可請律師對該公司作預先資信調查。
A.審查合同條款是否完整.合法有效,自身合法利益是否得到體現。
B.注意合同違約條款的簽訂,簡單舉例如下:根據《民法典》第641條:當事人可以在買賣合同中約定買受人未履行支付價款或者其他義務的,標的物的所有權屬於出賣人。出賣人對標的物保留的所有權,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此外可通過違約罰則,即逾期付款時間越長,要承擔更高的違約金,督促對方盡快支付貨款。盡量約定本公司所在地法院為糾紛管轄法院,避免糾紛發生時要到外地打官司,多花財力又恐地方保護主義。
C.建立合同層遞報批,審核制,重大合同聘請律師或由企業常年法律顧問參與談判.審核。
D.建立合同的檔案管理制度,以便合同的跟蹤.總結,也為今後的訴訟工作打好基礎,否則若需訴訟,連最基本的合同證據都沒有,就要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根據《最高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對舉證期限.舉證責任等有關證據的規定,證據是否充分.及時提交給法院對案件的成敗有重大影響)
拓展資料:
1.事中控制措施:
即合同履行中一旦發現對方有逾期付款或其他違約行為,就應及時採取對應措施,以免延誤時機 ,在下列情形下可通知對方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8. 內蒙古大學法碩非法學復試時專業課考的是641法學綜合一嗎,具體包括什麼科目,需要什麼參考書,
初試時專業課一和專業課二都看什麼參考書--你到底是問復試還是初試?初試的版專業課一就是刑法權民法、專業課二就是法理憲法法制史!
至於內蒙古大學的法碩復試內容,要以該校將發布的2013法碩【復試通知】為准(一般變化不大,另外,【招生簡章中】可能已規定了復試要求,如復試內容、方式、計分等)。請認真閱讀永平法碩網站政策專欄的指導專文【永平法碩復試政策經驗技巧一本通(6.0版)】,我在該文會全方位指導您如何應對各種法碩復試模式。其實大多數院校包括內蒙古大學都是常規復試型,淘汰比例不高,專業課以法碩基礎知識為主,外語也不是很難,關鍵,復試的心態平和特別重要,之前您只要按部就班地看書和准備即可。
9. 定作人可否解除合同
本條是關於定作人解除權的規定。 根據本條的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解除合同是指在合同成立後,因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關系消滅的行為。根據本法總則第六章的規定,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只限於兩種情況,一是在發生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二是對方當事人嚴重違約,包括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對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行為表明不履行其主要債務;對方當事人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後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的;對方當事人遲延履行債務或者其他違約行為致使嚴重影響訂立合同所期望的經濟利益的。除這些法定解除權外,當事人擅自解除合同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但在承攬合同中,定作人除了享有本法總則規定的解除權外,他可以享有隨時解除合同的權利,這是承攬合同的一大特點,也是由於承攬合同性質所決定的。承攬合同是定作人為了滿足其特殊需求而訂立的,承攬人根據定作人的指示進行工作,如果定作人於合同成立後由於各種原因不再需要承攬人完成工作,則應當允許定作人解除合同。定作人解除合同的前提是賠償承攬人的損失。這樣處理,既可以避免給定作人造成更大的浪費,也不會給承攬人造成不利。許多國家的民法中都賦予了定作人隨時解除合同的權利。如日本民法典第641條規定,在承攬人未完成工作時期,定作人,無論何時都得賠償損害而解除契約。德國民法典第649條也規定,承攬人未完成工作前,定作人得隨時告知解除契約。本條根據承攬合同的特點,參照國外有關立法例,也作了同樣的規定,賦予定作人隨時解除合同的權利。 根據本條和本法有關規定,定作人行使隨時解除權的,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1.定作人應當在合同有效期內提出解除合同。雖然本條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合同,但「隨時」實際是指合同成立生效後,合同履行完畢前的任何時間。根據解除的含義,解除是當事人在合同效力存續期間,提前終止合同效力的行為。如果承攬人已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已支付報酬等費用,合同已終止,定作人此時如果不需要工作成果的,不能提出解除合同。 2.定作人根據本條解除的,應當通知承攬人。解除通知到達承攬人時,解除生效,合同終止,承攬人可以不再進行承攬工作。 3.定作人根據本條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這些損失主要包括承攬人已完成的工作部分所應當獲得的報酬、承攬人為完成這部分工作所支出的材料費以及承攬人因合同解除而受到的其他損失。 合同解除後,承攬人應當將已完成的部分工作交付定作人。定作人提供材料的,如有剩餘,也應當返還定作人。定作人預先支付報酬的,在扣除已完成部分的報酬外,承攬人也應當將剩餘價款返還定作人.延伸閱讀:承攬合同的一般判斷標准承攬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注意事項 如何解除承攬合同 當事人可以約定承攬合同的期限,期限屆至時合同當然終止。當事人雙方也可以協議解除合同,合同因當事人達成協議而解除。這是合同中意思自治原則的當然體現。不過合同的終止不得以損害他人利益為目的。當事人行使合同解除權的終止,實際上有兩種不同情況: (一)定作人的隨時解除合同權的行使標准 《合同法》第268條規定:「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日本民法第641條也有同樣的規定:「在承攬人未完成工作期間,定作人,無論何時,均得賠償損害而解除合同。」這些規定允許承攬人以賠償損失為代價隨時解除合同,不需要提出任何理由。這類似於原《加工承攬合同條例》第22條中的有關規定:「中途廢止合同,屬承攬方提供原材料的,償付承攬方的未履行部分價款總值10%—30%的違約金;不屬承攬方提供原材料的,償付承攬方未履行部分酬金總額20%—60%的違約金。」不過這種合同解除與一般的合同解除還是不同的。在一般的合同解除權行使時,要求有對方嚴重違約。合同目的落空等等情況的發生,從而非違約方可以無代價地解除合同,並可以請求對方負違約責任等等。而在這種以賠償損害為代價的合同解除場合則不要求對方違約,也不要求對方承擔責任,而是解除權人自己承擔責任。比較前述日本民法的規定和我國《合同法》的規定,還可以看出日本民法對這種定作人的隨時解除權有時間的限制,即定作人只能在承攬人未完成工作的期間解除合同,而不能承攬人完成工作之後解除合同。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則沒有這一時間限制,我們認為在解釋上應當作出這種限制。因為承攬人在完成工作後合同義務已基本履行完畢,定作人拒不接受工作成果的,則構成受領遲延的問題,況且承攬人工作既已完成也就不存在解除合同的問題了。這種合同解除權的規定,對於定作人於合同成立後因各種原因或情事變更不再需要承攬人繼續完成工作的,或是承攬人繼續工作對於他已經沒有意義時,允許定作人及時以賠償承攬人的損失為代價而解除合同,避免更多浪費,有其必要性。 (二)承攬合同因當事人一方嚴重違約而解除的裁判標准 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承攬人未依約定按時完成合同工作義務而使其工作於定作人已無意義時;承攬人未經定作人同意將承攬合同的主要工作轉由第三人完成的;定作人在檢驗監督中發現承攬人工作中存在問題,經向承攬人提出,而承攬人拒不更改的;定作人提供的材料或圖紙、技術要求存在問題,並不依承攬人通知及時修改、更換的;定作人未盡到協助義務,經承攬人通知仍不履行的,等等。以上各種情況出現時,當事人均可因對方的違約行為行使合同解除權,有損害存在的還可同時請求損害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