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刑法
1、兩者的作用有所不同
刑法是規定什麼是犯罪,對什麼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的法律。
刑法的任務是為維護國家安全,維護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打擊一切刑罰犯罪行為。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公民、法人、公民和法人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比如賠償和債務。它主要是解決民事糾紛,違反刑法是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2、兩者的目的不一樣
民法是一種權利法典,它告訴人們享有哪些權利。
刑法是一部規定義務、告知人們不該做什麼、後果和處罰的法律。
3、兩者的規范對象不一樣
刑法規制的對象主要是嚴重危害社會的各類行為。
而民法則主要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
聯系:
民法是調整作為民事主題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即自然人、法人、其他非法人組織只有以民事主體的面目參與社會活動而產生的社會關系,才由民法調整。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極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其階級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應當負刑事責任,給予犯罪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刑法有廣義刑法與狹義刑法之分。
廣義刑法是指一切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包括刑法典、單行刑法以及非刑事法律中的刑事責任條款。狹義刑法是指刑法典。
(1)性與刑法擴展閱讀
我國刑法作用:
主刑就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於其他刑種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就是作為主刑的補充而附加適用,但也可以獨立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這實際上也屬於附加刑。
我國刑罰就是通過有主有從、互相配合,有輕有重、互相銜接的設計方式,形成了嚴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刑種都有它特定的內容和作用。
刑種的多樣性,是為了適應犯罪性質和情節的多樣性,便於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所以,這些刑種是切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的。
刑罰是對犯罪分子某種利益的剝奪,如剝奪其自由,剝奪其政治權利,剝奪其財產等。所以刑罰對被判刑人必然造成痛苦,造成精神上、心理上的巨大壓力,這是刑罰的屬性。正是這個屬性,使刑罰發揮懲罰、懲治和威懾的作用。
同時,刑罰還包含有譴責的因素,它是對犯罪分子及其行為的否定評價,是國家對於他幹了犯罪這種壞事的一種嚴厲譴責。由於刑罰譴責某種犯罪行為和實施這種行為的人,遂使人們意識到犯罪的事干不得,走犯罪的道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所以這種譴責又是一種教育。
社會主義性質的刑罰是懲罰和教育的辯證統一。懲罰和教育都是我國刑罰的內容屬性。單純的懲罰和脫離懲罰的單純的教育都不是刑罰。
國家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的根本目的是預防犯罪,包括特殊預防和一般預防。而懲罰和教育是達到刑罰目的的手段。
特殊預防就是預防犯罪分子本人再犯罪。人民法院對犯罪分子的判刑,除了極少數罪行極其嚴重非殺不可的依法判處死刑外,對其他犯罪分子,主要是通過懲罰和教育,把他們改造成為去惡從善、悔罪自新、遵守法紀、自食其力的新人,化有害為無害,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我國對罪犯改造工作的實踐證明,多數犯罪分子通過懲罰和教育,是能夠認識到犯罪的危害性以及自己犯罪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
一般預防就是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警戒社會上那些不穩定分子,即有可能犯罪的分子,防止他們以身試法,走上犯罪的道路。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殺一儆百」、「以儆效尤」的意思。
為什麼人民法院有時選擇典型案件,大張旗鼓地公開宣判呢為什麼宣判罪犯死刑立即執行要出布告呢主要就是為了警戒和震懾少數不穩定分子,以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
通過對犯罪分子適用刑罰,也可以使廣大人民群眾增強法制觀念,提高警惕性和同犯罪作斗爭的積極性。司法機關只有充分地、廣泛地依靠群眾,同他們一道展開對犯罪的斗爭,才能夠達到有效地預防犯罪的目的。
刑事責任與其他法律責任的區別是:
第一,基礎不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只能是犯罪行為,其社會危害性比被追究其他法律責任的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大。也就是說,刑事責任只能由實施犯罪的人承擔,而不能由任何其他人承擔。罪責自負、反對株連是我國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原則。
這個原則要求,只有參與實施犯罪的人,才能成為刑事責任的主體,其他沒有參與實施犯罪的人,不論他與犯罪人的關系如何,都不能令他負擔刑事責任。
第二,程序不同。行為人是否承擔刑事責任,只能由國家司法機關按照刑事訴訟程序來決定。其他法律責任,則不是通過刑事訴訟程序決定的。確定是否承擔刑事責任,主要是國家審判機關的任務,但這不是絕對的。
在某些情況下,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也可以解決刑事責任問題。例如,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的規定,當出現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情況,或者發生犯罪嫌疑人死亡的情況,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就應當作出不追究刑事責任或不起訴的決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定,對於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第三,後果不同。對負刑事責任的人往往隨之而來的是給予刑罰處罰,這是最嚴厲的國家制裁方法。它不僅可以剝奪被判刑人的財產,還可以剝奪其人身自由、政治權利,甚至可以剝奪其生命。其他法律責任都不會引起刑罰處罰這種嚴厲的法律後果。
B. 刑法的性質與主要任務有什麼
刑法是有關犯罪和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刑法適用於實施了較嚴重的危害社會、觸犯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的犯罪人,刑法所採用的調整方法是最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即刑罰方法。我國目前的刑法規范是1997年八屆人大五次會議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及散見於經濟法規和行政法規中關於追究刑事法律責任的規定等。
刑法的性質及任務
①刑法的性質。
刑法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階級利益和統治秩序,以國家的名義制定的有關什麼行為是犯罪和對犯罪者適用何種刑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②刑法的任務。
我國刑法的任務是同一切犯罪行為作斗爭,以保衛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犯罪的本質、概念及特徵
犯罪是階級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但犯罪的階級性是犯罪的本質屬性,犯罪的社會性從屬於犯罪的階級性。
我國《刑法》等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犯罪具有以下特徵:①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刑事違法性;③應受到刑罰處罰性。
犯罪構成
犯罪構成指我國刑法規定的某種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具備的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的總和。每一個犯罪構成都包括四個方面的共同要件,即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
基本犯罪類型新《刑法》分則將犯罪分為十大類,分別是: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其中,每一類犯罪又包括若干個不同的罪名。
刑罰的種類我國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類,主刑和附加刑又各有多種。屬於主刑的各個刑種只能獨立適用;屬於附加刑的各個刑種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作為主刑的附加刑適用。另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附加適用驅逐出境。
C. 刑法典中的解釋性規定和制定刑法時列入的解釋性條文有什麼區別
體系解釋是將法律條文或法律概念放在整個法律體系中來理解。而補內正解釋是法律文字不完整或有容錯誤時,綜觀法律全文,而以解釋補正的做法
體系解釋,又稱邏輯解釋、系統解釋,是指將被解釋的法律條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個法律體系中,聯系此法條與其他法條的相互關系來解釋法律。
補正解釋,即在刑法文字發生錯誤時,統觀刑法全文加以補正,以闡明刑法真實含義的解釋方法。如認為刑法第63條中的「以下」不包括本數,則是補正解釋。補正解釋必須符合立法目的,符合刑法的整體規定。在刑法解釋中,補正解釋不意味著將刑法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解釋為犯罪。這是罪刑法定原則所決定的。
D. 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謙抑性之間的關系
謙抑,是指縮減或抄壓縮。襲刑法的謙抑性原則,是指「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甚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
論罪刑法定原則與刑法謙抑性之間的關系:罪刑法定原則是刑法的根基,刑法謙抑精神是刑法的靈魂。
謙抑性原則在刑事司法過程中體現為司法機關應在充分遵循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和人人平等原則的前提下,適度可減不必要的犯罪認定或者抑制不必要的重型主義傾向。
E. 民事違法性與刑事違法性的本質區別
簡單總結:
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民法(主要表現為揀到別人的錢不歸還,高空擲物並且傷及他人)主要為侵犯別人的財產權和人身安全權)+
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屬於一般違法行為
刑事違法行為是違反刑法的行為,指犯罪。表現為持刀殺人等。都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具有刑事違法性和刑罰當罰性。+
刑事違法行為屬於嚴重違法行為,就是犯罪。
F. 什麼叫做刑法謙抑性
謙抑性,來又稱必要性。指立法機關只源有在該規范確屬必不可少沒有可以代替刑罰的其他適當方法存在的條件下,才能將某種違反法律秩序的行為設定成犯罪行為。
刑法的謙抑性主要發生當出現刑罰無效果、可以他法替代、無效益等情況時才會使用。
(6)性與刑法擴展閱讀
下列情況沒有設置刑事立法的必要:
第一,刑罰無效果。就是說,假如某種行為設定為犯罪行為後,仍然不能達到預防與控制該項犯罪行為的效果,則該項立法無可行性。
其二,可以他法替代。如果某項刑法規范的禁止性內容,可以用民事、商事、經濟或其他行政處分手段來有效控制和防範,則該項刑事立法可謂無必要性。
英國哲學家邊沁有一句名言,稱「溫和的法律能使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具有人性;政府的精神會在公民中間得到尊重。」這句話可謂刑法所以要奉行「謙抑性」原則的法哲學依據。故而,那種將群眾的違法行為動輒規定為犯罪的立法法不可取。
其三,無效益。指立法、司法與執法的耗出要大於其所得收益。
G. 刑法發動的補充性和保障性是什麼意思
刑法發動的抄補充性和保障襲性。
正因為刑罰制裁的嚴厲性,決定了刑法需要遵循明確性和謙抑性原則、罪刑法定原則,要求適用刑罰的前提(構成要件)具體化、明確化,盡量限制刑罰的適用。刑罰僅留作保護社會的「最後手段」,只有當其他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調整。所以,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
H. 刑法中與性侵害有關的規定有哪些
刑法中與性侵害的有關的罪名有強奸罪、強制猥褻、侮辱罪、猥褻兒童罪等。
1、《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婦女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姦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
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強奸婦女、姦淫幼女情節惡劣的。
(2)強奸婦女、姦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場所當眾強奸婦女的。
(4)二人以上輪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2、《刑法》第二二百三十七條:
【強制猥褻、侮辱罪、猥褻兒童罪】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聚眾或者在公共場所當眾犯前款罪的,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8)性與刑法擴展閱讀:
性侵害防範:
(1)築起思想防線,提高識別能力。女大學生特別應當消除貪圖小便宜的心理--對一般異性的饋贈和邀請應婉言拒絕,以免因小失大。謹慎待人處事--對於不相識的異性,不要隨便說出自己的真實情況 ,對自己特別熱情的異性,不管是否相識都要倍加註意。
(2)一旦發現某異性對自己不懷好意,甚至動手動腳或有越軌行為,一定要嚴厲拒絕、大膽反抗,並及時向學校有關領導和保衛部門報告,以便及時加以制止。
(3)行為端正,態度明朗。如果自己行為端正,壞人便無機可乘。如果自己態度明朗,對方則會打消念頭,不再有任何企圖。若自己態度暖昧,模稜兩可,對方就會增加幻想、繼續幻想,繼續糾纏。在拒絕對方的要求時,要講明道理,耐心說服,一般不宜嘲笑挖苦。
(4)中止戀愛關系後,若對方仍然是同學、同事,不能結怨成仇人,在節制不必要往來的同時仍可保持一般正常往來關系。參加社交活動與男性單獨交往時,要理智地有節制地把握好自己,尤其應注意不能過量飲酒。
(5)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對於那些失去理智、糾纏不清的無賴或違法犯罪分子,女大學生千萬不要懼怕他們的要挾和訛詐,也不要怕他們打擊報復。要大膽揭發其陰謀或罪行,及時向領導和老師報告,學會依靠組織和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千萬注意不能"私了","私了"的結果常會使犯罪分子得寸進尺,沒完沒了。
(6)學點防身術,提高自我防範的有效性。一般女性的體力均弱於男性,防身時要把握時機,出奇制勝,狠准快地出擊其要害部位,即使不能制服對方,也可製造逃離險境的機會。
(7)人的身體各部位都可以用來進行自衛反擊,頭的前部和後部可用來頂撞,拳頭、手指可進行攻擊,肘朝背部猛擊是最強有力的反抗,用膝蓋對臉和腹股溝猛擊相當有效果,用腳前掌飛快踢對方脛骨、膝蓋和陰部常非常有效……同時,要注意設法在案犯身上留下印記或痕跡,以備追查、辨認案犯時做證據。
性侵害-網路
I. 關於刑法的特徵
刑法具有區別於其他法律的特有屬性,這主要表現在:
(1)刑法是規定犯罪及其法律後果的法律規范,而其他法律規定的都是一般違法行為及其法律後果。
(2)一般部門法都只是調整和保護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而刑法所調整和保護的社會關系相當廣泛。
(3)一般部門法對一般違法行為也適用強制方法,但其嚴厲程度輕於刑法所規定的刑罰。
(4)刑法具有補充性,即只有當一般部門法不能充分保護某種社會關系時,才由刑法保護;只有當一般部門法還不足以抑制某種危害行為時,才能適用刑法。
(5)刑法是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即其他法律調整的社會關系和保護的合法權益,也都藉助於刑法的調整和保護。
(9)性與刑法擴展閱讀
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附加刑。
主刑就是只能獨立適用,不能附加於其他刑種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就是作為主刑的補充而附加適用但也可以獨立適用的刑罰。我國刑法規定的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此外,對於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逐出境,這實際上也屬於附加刑。
我國刑罰就是通過有主有從、互相配合,有輕有重、互相銜接的設計方式,形成了嚴整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每個刑種都有它特定的內容和作用。刑種的多樣性,是為了適應犯罪性質和情節的多樣性,便於體現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實行區別對待的原則。所以,這些刑種是切合我國同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