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受害人民法

受害人民法

發布時間: 2022-02-05 08:19:19

A. 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有什麼規定

根據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的規定,附帶民事訴訟的請求權人有:

(1)被害人,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在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情況下可作為請求權人,這是2012年《刑事訴訟法》增補的。

(3)人民檢察院,在國家、集體財產遭受損失,受損失的單位未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前提下,也可以作為請求權人。

(4)已被執行死刑的罪犯的遺產繼承人。

(5)共同犯罪案件中,案件審結前已死亡的被告人的遺產繼承人。在(4)和(5)情形下,遺產繼承人是附帶民事訴訟的被告,但是如果繼承人聲明放棄繼承的,則不能將其列為被告。如果繼承人不放棄繼承,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賠償數額應當以其繼承的遺產數額為限。

(6)其他對刑事被告人的犯罪行為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單位和個人。這種情形主要是指被告人被取保候審時的保證人,與被告人串通,協助其逃匿以及明知藏匿地點而拒絕向司法機關提供的,保證人應當和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7)附帶民事訴訟成年被告人的自願代為承擔賠償責任的親屬,注意這里附帶民事訴訟的成年被告人的親屬並非附帶民事訴訟中依法負有賠償責任的人。

提起賠償的范圍,主要是被害人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的物質損失,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的物質損失。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為已經遭受的實際損失和必然遭受的損失。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精神損失不屬於賠償范圍。

B. 民法典1239條中受害人與被侵權人是同一人嗎

想要弄清1239條受害人和被侵權人,首先需要知道什麼是侵權行為!侵權責任構成要件有四個:行為、過錯、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此處所說受害人既包括不可抗力造成的損害,也包括侵權行為造成的損害!不可抗力造成損害的受害人並不是被侵權人!因為對方不具有過錯,不符合侵權構成要件,所以不是侵權人!所以此處將受害人與被侵權人進行區分!

C. 民法典交通事故受害人理賠有效期是多久

對交通事故受害人理賠的期限沒有時間限制,但是提起交通事故民事賠償訴訟是有訴訟時效的規定的,訴訟時效為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可以延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D. 在刑事案件中,被害人民事利益的內容是什麼

可以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訴訟,要求民事賠償。
縱橫法律網-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顏傑律師

E. 受害人以污辱污辱踐踏人格方式引誘加害人打人 受害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

受害人以一種不得當的行為來誘導,所以要承擔賠償責任的。

F. 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侵害人承擔民事責任嗎

根據法律規定,受害人對於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

G. 受害者是否應獲得民事賠償,應以什麼為前提

對此類案件的處理,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是附帶民事損害賠償應當充分吸收單純民事賠償中衡平原則的合理內容,在確定侵權賠償范圍時,必須充分考慮被告人賠償能力,以已經查明的被告人現有的財產份額為限,並以此作為判決依據之一,恰當下判。如果被告人有全部賠償能力,就判全部賠償,如果僅有部分賠償能力,就判處部分賠償,如果確無賠償能力,則判不予賠償。另一種觀點認為,在解決附帶民事訴訟賠償問題時,應適用全部賠償原則,被告人承擔賠償責任的范圍,應當與侵權行為造成實際經濟損失的范圍對等,不能因被告人賠償能力有限或沒有賠償能力而少賠或不賠。 理論上的分歧,帶來了審判實踐中的做法不一。據調查,當前對被告人確無賠償能力的附帶民事訴訟案件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一是按實際損害賠償原則,判決賠償;二是判決不予賠償;三是裁定駁回起訴;四是在裁判文書的主文部分不予判決或裁定,只是在判決的「本院認為」部分,闡明不予賠償的理由。 筆者主張對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害或財產被犯罪分子毀壞的附帶民事訴訟應同普通民事訴訟一樣,不論被告人有無經濟賠償能力,應根據被害人的實際損害全額判賠。 首先,應明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設立的宗旨。我國設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根本在於依法、公正、高效地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利。一方面在程序上利於當事人訴訟,免遭訟累;另一方面在實體上使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不法侵害能在經濟上、物質上得到及時的補償。如果在附帶民事訴訟中查明目前被告人無賠償能力,不按實際損害判決賠償,以後,被害人發現被告人有賠償能力,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又超過了訴訟時效,被害人的損失追償就得不到保證。 其次,關於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演變。關於附帶民事訴訟的司法解釋主要體現在三個司法解釋之中,一是最高法院《關於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定》(以下簡稱《具體規定》),二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三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明確了在受理附帶民事訴訟時應考慮當事人的賠償能力,如果被害人不能提供證據證實被告確有財產可供賠償的,人民法院應裁定駁回。但《解釋》和《規定》均取消了類似的規定,而是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附帶民事訴訟案件,依法判決後,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應當裁定中止或終結執行。該立法的旨意是對被害人不能提供證據證實被告人確有財產可供賠償的,或被告人確無賠償能力的,人民法院仍應受理並依法判決。進入執行程序後,如查明被告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的,再裁定中止或終結執行。按照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現在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應以《解釋》和《規定》為准。 第三,從《規定》的內容來看,被害人因犯罪行為遭受的物質損失主要有兩種:一是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或者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二是犯罪分子非法佔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的物質損失。以上二種損失,在《規定》實施之前,均是可通過附帶民事訴訟的途徑解決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試行)》(以下簡稱《解釋(試行)》)第八十六條規定:「因犯罪行為遭受物質損失,依照刑法有關規定,已經得到退賠而仍不能彌補損失的被害人,也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解釋(試行)》下發後,對因盜竊、詐騙等財產犯罪遭受的物質損失也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各法院普遍感到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過寬,影響刑事案件的及時審結。正基於此,《規定》才將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限定於賠償第一種損失,而將第二種損失排出附帶民事訴訟之外,規定以民事訴訟方式解決。《規定》的立法精神是,對這兩種損失,受害人均應受償,只是可選擇不同的途徑。同是犯罪行為造成的物質損失,如果按附帶民事訴訟起訴要考慮被告人的賠償能力,而以民事訴訟解決即不考慮被告人的賠償能力顯然與立法精神不符。而且第一種損失,被害人並非僅可以通過附帶民事訴訟追償,按照《解釋》第八十九條規定,被害人如果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也可在刑事審判生效後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倘若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依被告人的賠償能力而判決,而另行提起的民事訴訟又按實際損害賠償原則判決,勢必出現一事出兩果的尷尬局面。 第四,民事責任與民事責任能力不同。前者解決的是違法行為的責任性質,是一個審判階段的問題,而後者則是履行能力問題,是一個執行階段的問題。

H. 民法典受害人有重大過錯侵權人如何賠償

民法典受害人有重大過錯侵權人的賠償問題是在侵權行為中侵權人可以因為受害人又過錯而減輕侵權的責任,依據雙方過錯情況進行賠償。被侵權人和侵權人就賠償數額協商不一致,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賠償數額。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條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計算。

I. 民法典受害人的親屬是否有權利要求賠償

受害人的親屬有權利要求賠償但只限於被侵權人死亡的情形。被侵權人死亡的,支付被侵權人醫療費、喪葬費等合理費用的人,一般為死者近親屬,有權請求侵權人賠償費用,但侵權人已支付該費用的除外。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條
行為人因過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依照法律規定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其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條
侵害自然人人身權益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J. 刑法中的罰金,會給被害人嗎民法中的罰金呢

罰金都不會給受害人,給受害人的是民事賠償部分,兩碼事。

熱點內容
網約車中的行政法問題 發布:2025-02-08 08:26:50 瀏覽:263
貴州計生條例2017 發布:2025-02-08 08:06:35 瀏覽:8
公司大股東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8 08:02:52 瀏覽:202
遺囑律師咨詢電話 發布:2025-02-08 07:45:20 瀏覽:178
勞工道德風險評估表 發布:2025-02-08 07:38:32 瀏覽:821
人大最高立法權包括 發布:2025-02-08 07:25:34 瀏覽:485
今年是民法典 發布:2025-02-08 07:25:33 瀏覽: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釋 發布:2025-02-08 07:14:26 瀏覽:93
道德基礎測試 發布:2025-02-08 06:53:40 瀏覽:79
重慶大學法律碩士難不難 發布:2025-02-08 06:48:09 瀏覽: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