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4
A. 《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法律活動應該遵循什麼原則
《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四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B. 民法通則第七條 第17條第4項是怎樣的
第七條 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國家經濟計劃,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C. 我國的民法通則第四節是什麼
民法通則
第一章 基本原則
第二章 公民(自然人)
第一節 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節 監護
第三節 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第四節 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
第五節 個人合夥
第三章 法人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企業法人
第三節 機關、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法人
第四節 聯營
第四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一節 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節 代理
第五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
第二節 債權
第三節 知識產權
第四節 人身權
第六章 民事責任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二節 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
第三節 侵權的民事責任
第四節 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
第七章 訴訟時效
第八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九章 附則
D.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十八條二百零五條
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回
第十八條 監護人應當答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為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
最後一條是第一百五十六條,沒有第二百零五條。
E. 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修訂
1986年4月12日
民法通則制定於1986年(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2009年8月27日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決定:對民法通則中明顯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求的規定作出修改,修改如下:
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修改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刪去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經濟合同違反國家指令性計劃的」。
F. 《民法通則》
《民法通則》來是指《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G. 《民法通則》第四條
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H. 民法通則第四一條
第四十一條 全民所有制企業、集體所有制企業有符合國家規定的資金數額,有組織章程、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經主管機關核准登記,取得法人資格。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具備法人條件的,依法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准登記,取得中國法人資格。
I.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如果你在京東購物用1萬元
購買了1元商品,起訴商家,那麼參照該條法律,該交易存在非公平交易,可以判決京東購物賠償你1萬元損失。
J. 民法通則66條第四款
第六十六條 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
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