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條突破
『壹』 民法法條評析怎麼寫呢我剛剛開始學習民法,所以很基礎的東西都不清楚。謝謝了
1 解釋法條含義,裡面特殊名詞都要拿出來解釋
2 說明法條背後的立法意義專
3 相關問題(這里其實很屬好說,每一個拿出來讓你分析的法條必定都是民法里很重要的一個制度,就這個制度肯定有些內容活著特殊性是不能夠歸到上兩類的,這里就這樣寫)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法條在敘述一個民法裡面的制度,就這個制度你所知道的所有相關內容列到草稿紙上,然後自己分析怎麼列提綱分析出來就OK了。學習需要自己總結,這就是我做法條分析的總結。也不是絕對的。但是每道題都讓我有話可說。
『貳』 民法通則全文司法解釋一共多少條
全文共八章200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專見》屬
第一章 公民
第一節 關於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問題
第二節 關於監護問題
第三節 關於宣告失蹤、宣告死亡問題
第四節 關於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個人合夥問題
第二章 法 人
第三章 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
第四章 民事權利
第一節 關於財產所有權和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財產權問題
第二節 關於債權問題
第三節 關於知識產權、人身權問題
第五章 民事責任
第六章 訴訟時效
第七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八章 其 他
200、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的有關規定,與民法通則和本意見抵觸的,各級人民法院今後在審理一、二審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中不再適用。
『叄』 民法總則第75條的法律規定的內容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第75條規定抄的內容如下:
第七十五條設立人為設立法人從事的民事活動,其法律後果由法人承受;法人未成立的,其法律後果由設立人承受,設立人為二人以上的,享有連帶債權,承擔連帶債務。
設立人為設立法人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產生的民事責任,第三人有權選擇請求法人或者設立人承擔。
『肆』 民法的法條
問題也太模糊了吧?
我國沒有統一的民法典,只有個簡略的《民法通則》。此外就是一些單行法,如合同法、擔保法等。
『伍』 民法通則106條最新司法解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
公民、法人違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
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5)民法法條突破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侵害對方人身、財產權益的,受損害方有權選擇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擔侵權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條:
當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應當及時通知對方,以減輕可能給對方造成的損失,並應當在合理期限內提供證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九條:
當事人一方違約後,對方應當採取適當措施防止損失的擴大;沒有採取適當措施致使損失擴大的,不得就擴大的損失要求賠償。
當事人因防止損失擴大而支出的合理費用,由違約方承擔。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條:
當事人雙方都違反合同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
『陸』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法條是怎樣規定的
在民法總則中有關見義勇為的法條:
一、《民法總則》第183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二、《民法總則》第184條:
因自願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6)民法法條突破擴展閱讀:
見義勇為的法律特徵主要有:
1、見義勇為的主體是非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自然人。負有法定職責或者義務的主體,在履行法定職責或者義務時,不能成為見義勇為的主體。
2、見義勇為所保護的客體,是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公民為保護本人生命、財產安全而與違法犯罪做斗爭的行為,不能認定為見義勇為。
3、見義勇為的主觀方面在於積極主動、不顧個人安危。
4、見義勇為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國家、集體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遭受正在進行的侵害的時候,義無反顧地與危害行為或者自然災害進行斗爭的行為。
民法總則中見義勇為的規定:
1、因見義勇為受損害,由加害人負責,沒有加害人的,誰得好處誰補償,這與緊急避險的有關條款中的法律原則一致。這是針對當前我國見義勇為引發糾紛的案例實際,在法律上對見義勇為者賦予一種請求權。
2、條文特別強調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這是對以往相關法律規定的一種突破。「可以」並不是強制性的義務,是任性的規定,是道德上的鼓勵。很多見義勇為者所受的是人身傷害,得了好處的人對見義勇為者酌情進行補償,體現出法律提倡對見義勇為者進行獎勵的道德導向。
3、「可以」還可以理解為,不管見義勇為者受損害的責任是否已被侵權人承擔,只要受益人自願給見義勇為者補償了,就不能反悔再要回去。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除有重大過失外,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民法總則,為見義勇為者「護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柒』 民法法條是什麼
、民法的概念在民法慈母般地眼神下,每一個公民就是整個國家。——孟德斯鳩
1、定義: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含義:
2.1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2.2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
2.3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3.1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3.2民法為文明法;
3.3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
3.4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3.5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3.6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3.7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4、分類: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4.1實質意義的民法
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作為部門法的民法。實質意義的民法又有廣義民法與狹義民法之分。
4.1.1廣義民法是指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也就是私法的全部。因此,凡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不論其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均屬於民法的范疇。
4.1.2狹義的民法,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指商法以外的私法。
在我國由於采民商合一的立法例,商法並非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因此,實質意義的民法是指廣義的民法。
4.2形式意義的民法
形式意義的民法是指以一定體例編纂的並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由於我國民法典尚未編纂,所以嚴格地說,我國還沒有形式意義的民法。但因我國《民法通則》是一部民事基本法,規范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因此,也可以說《民法通則》就是形式意義上的民法。
『捌』 有什麼好的民法重點法條書籍推薦
元照法律研究室編的 學習式分類教學法規 民法 北京大學出版社
『玖』 民法通則第92條,全部內容
《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 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