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商法中的船舶
Ⅰ 下面哪些屬於海商法里調整的船舶~
2 3 4 5 7
軍船不屬於。。。
你如果需要,我把海商法的適用范圍的那章的解釋掃描成PDF給你發郵箱。
第六個如果發生爭議,看爭議情況,有時候也適用海商法。
Ⅱ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所稱船舶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3條第1款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海商法以商業和民用為目的,軍事和政府公務船舶不適用。20噸以下的小船不適用,只適用於大船。
德國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用於海上及與海相通的水域的航行工具及浮動和固定的設施」。日本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以進行商業行為為目的,供航海使用的船舶」;原蘇聯海商法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機動或非機動的浮動裝置」,但「不適用懸掛海軍旗的船舶」,狹義的船舶與廣義的船舶相比,概念的內涵相同,在外延上作了某些限制。
海商法所規定的船舶定義的范圍
1、可航性,即在海上及與海相通水面或水中,具有自航能力的海船或海上移動裝置。
2、總噸位在20噸以上的船舶;總噸位是指船上所有圍蔽空間以100立方英尺為一個噸位的丈量總和。
3、該船舶為商業或民用目的,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不適用。
Ⅲ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多少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規定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是一種主要在地理水中運行的人造交通工具。民用船舶一般分為運輸船、工程船、漁船、港務船等。船體一般用於布置動力裝置、裝載貨物、儲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種艙室。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第三條
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前款所稱船舶,包括船舶屬具。第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由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船舶經營。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非經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批准,外國籍船舶不得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之間的海上運輸和拖航。第五條
船舶經依法登記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有權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船舶非法懸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航行的,由有關機關予以制止,處以罰款。
Ⅳ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所稱船舶是什麼
海商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動式裝置,但是用於軍事的、政府公務的船舶和20總噸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Ⅳ 1我國海商法中,漁網是否屬於船舶屬具
漁網是漁船的捕撈設施,不是船舶屬具。
Ⅵ 關於海商法中船舶留置權的效力和行使條件
《海商法》第二十五條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前款所稱船舶留置權,是指造船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時,可以留置所佔有的船舶,以保證造船費用或者修船費用得以償還的權利。船舶留置權在造船人、修船人不再佔有所造或者所修的船舶時消滅。這方面的案例很多,而且每次留置都能夠成功。請你說說你要留置船舶的具體情況。
Ⅶ 什麼是海商法中船舶碰撞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經過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起草了《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
現公布《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徵求意見稿),以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有關意見或建議可以寄送最高人民法院,也可以直接登錄中國涉外商事海事審判網發表意見。書面意見或建議請寄: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海事海商合議庭(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編:100745)。徵求意見的截止日期為2007年8月15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徵求意見稿)
為正確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本規定所稱船舶碰撞,是指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五條所指的船舶碰撞,內河船舶之間的碰撞不適用本規定。
第二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第三條 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海商法第八章的規定確定碰撞船舶的賠償責任。
非因船舶碰撞導致船舶觸碰引起的侵權糾紛,適用民法通則的規定確定觸碰船舶的賠償責任,但不影響海商法第八章之外其他規定的適用。
第四條 船舶所有人依法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船舶在光船租賃期間並進行登記的,光船承租人對船舶碰撞負賠償責任。
第五條 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第三人的人身傷亡,包括碰撞船舶船上人員的人身傷亡。
第六條 船舶發生碰撞,碰撞船舶互有過失造成船載貨物損失的,船載貨物的權利人有權選擇要求承運貨物的本船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或者選擇要求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不影響承運人援用海商法第四章關於承運人抗辯理由和限制賠償責任的規定。
第七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的權利人因船舶碰撞造成其貨物損失向承運貨物的本船提起訴訟的,承運船舶有權依照海商法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主張按照過失程度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第八條 碰撞船舶船載貨物權利人或者第三人向碰撞船舶一方或者雙方就貨物或其他財產損失提出賠償請求的,由碰撞船舶提供證據證明過失程度的比例。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供證據的,由碰撞船舶一方承擔全部賠償責任或者由雙方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前款規定的證據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對於碰撞船舶提交的國外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和仲裁裁決書,適用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和第二百六十九條規定的程序審查。
第九條 因起浮、清除、回收或者摧毀由船舶碰撞造成的沉船、殘骸、擱淺船、被棄船或者使其無害的費用提出的請求,責任人不能依照海商法第十一章的規定享受海事賠償責任限制。
第十條 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時,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進行證據保全或者向有關部門調查收集的證據,在當事人完成舉證並出具完成舉證說明書後出示。
第十一條 船舶碰撞事故發生後,主管機關依法進行事故調查過程中由事故當事人和有關人員確認的碰撞事實調查材料,可以作為人民法院認定案件事實的證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二條 本規定自年月 日起施行。
Ⅷ 海商法中的」船舶優先權」是什麼概念
船舶優先權是指海事請求人依照《海商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經營人提出海事請求,對產生該海事請求的船舶具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享有優先權的內容是:
一、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遺反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二、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三、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四、海難救助費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五、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船舶優先權先於船舶留置權受償,船舶抵押權後於船舶留置權受償;
船舶優先權的行駛通過法院扣押產生優先權的船舶行使,船舶優先權因海事請求權的轉移而轉移,不因船舶所有權的轉移而消滅,但船舶轉讓時,船舶優先權自法院應受讓人申請予以公告之日起滿60日不行使的除外。
船舶的優先權因下列情況之一而消滅:
一、具有優先權的海事請求,自優先權產生之日滿一年不行使;
二、船舶經法院強制出售;
三、船舶滅失。
Ⅸ 海商法中的船舶
海商法船舶定義在第三條,可海船或海上移動裝置,排除政府公務,軍事,和內20總噸容以下。政府和軍船由行政法和其他法律調整,海商法是調整民商事關系的法律,故不包括。
海上運輸方面,海商法第四章主要是調整國際海上運輸,沒有特別對船舶定義。
海難救助,規定了救助船和被救助船,具體看法條。
船舶碰撞,是必須有一條海商法意義上的船舶,另外一條不準是政府公務,法條很簡單!
Ⅹ 海商法中的船舶優先權,通俗點兒講是個什麼意思
就是在發生事故後分錢時可以優先獲得!
夠通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