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委託
『壹』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委託代理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但是委託書授權不明時對第三人承擔的責任應當是
授權復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制理人應當對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授權不明,是指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授權表示不明確,這種不明確可能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從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中難以判斷其是否授權;從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中難以判斷向誰授權;從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中難以判斷其授權的具體事項、范圍或許可權;從被代理人的意思表示中難以判斷其授權的有效期限。
不管被代理人採取何種授權方式,不管是書面方式還是口頭方式,意思表示的內容應該具體、明確。特別是採用書面形式的授權委託書應當寫明代理人的姓名或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限,並由被代理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授權委託書對上述事項表達不明確,按照我國《民法通則》第65條第5款規定:「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之所以這樣規定,是因為授權不明主要是由於被代理人的過錯造成的,因而不能僅因為授權不明對抗善意第三人。同時,被代理人授權不明,代理人應拒絕接受委託,接受授權不明的委託,代理人也有一定的過錯。因此,法律規定,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承擔連帶責任。
『貳』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的代理人為()
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的代理人為指定代理人。
依據:《民法通則》第內六十容四條,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叄』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行為是什麼關系,有什麼區別
《民法通則》中的委託代理與《合同法》中的委託合同都屬於委託法版律關系。
兩部法律權關於委託的規定區別大概有:
《民法通則》主要規定了代理的含義、代理權授予方式、代理類型、無權代理、代理中各方當事人的責任等等。《合同法》總則部分規定了無權代理(48條)和表見代理(49條);分則部分主要體現在「委託合同」與「行紀合同」中,委託合同部分,規定了委託合同的含義、委託合同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過錯歸責原則、轉委託等,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有關間接代理的規定,包括委託人的介入權和第三人的選擇權;行紀合同中,規定了行紀合同的定義、費用承擔、如何合理的處理事務、自己代理、責任承擔等等規定。
《民法通則》只承認直接代理,並且表明代理權的授予屬於一種單方法律行為,可以通過口頭或書面授予,不以書面授權委託書為必要。但在《合同法》委託合同第402、403條規定了間接代理制度。
『肆』 依照《民法通則》規定,委託代理可以採用書面形式,但是委託書授權不明時對第三人承擔的責任應當是()
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委託代理形式】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
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
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伍』 《民法通則》規定,有哪些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民法通則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
(一) 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
(二) 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
(三) 代理人死亡;
(四)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
(五) 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
『陸』 《民法通則》《合同法》對委託權的規定有哪些
《民法通則》第63-69條是關於委託代理的條款,《合同法》第21章是關於委託合同的條款。
『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權委託書授權不明的,應當由如何處理
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權委託書授權不明,可以由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對授權委託進行補充協議,內如果代理人的越權行容為造成了第三方損失,被代理人與代理人共同承擔連帶責任。
《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 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者蓋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捌』 《民法通則》《合同法》對委託權的法則有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六十四條 【代理種類】代理包括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委託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託行使代理權,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規定行使代理權,指定代理人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單位的指定行使代理權。
第六十五條 【委託形式】民事法律行為的委託代理,可以用書面形式,也可以用口頭形式。法律規定用書面形式的,應當用書面形式。書面委託代理的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稱、代理事項、許可權和期間,並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委託書授權不明的,被代理人應當向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六條 【無權、越權代理的責任】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後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代理人不履行職責而給被代理人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負連帶責任。第三人知道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已終止還與行為人實施民事行為給他人造成損害的,由第三人和行為人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七條 【違法代理的責任】代理人知道被委託代理的事項違法仍然進行代理活動的,或者被代理人知道代理人的代理行為違法不表示反對的,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負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83.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對已實施的民事行為負連帶責任的,在民事訴訟中,可以列為共同訴訟人。
第六十八條 【轉委託】委託代理人為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轉托他人代理的,應當事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事先沒有取得被代理人同意的,應當在事後及時告訴被代理人,如果被代理人不同意,由代理人對自己所轉托的人的行為負民事責任,但在緊急情況下,為了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而轉托他人代理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80.由於急病、通訊聯絡中斷等特殊原因,委託代理人自己不能辦理代理事項,又不能與被代理人及時取得聯系,如不及時轉托他人代理,會給被代理人的利益造成損失或者擴大損失的,屬於民法通則第六十八條中的'緊急情況'。81.委託代理人轉托他人代理的,比照民法通則第六十五條規定的條件辦理轉托手續。因委託代理人轉托不明,給第三人造成損失的,第三人可以直接要求被代理人賠償損失;被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後,可以要求委託代理人賠償損失,轉托代理人有過錯的,應當負連帶責任。
第六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託代理終止:(一) 代理期間屆滿或者代理事務完成;(二) 被代理人取消委託或者代理人辭去委託;(三) 代理人死亡;(四) 代理人喪失民事行為能力;(五) 作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終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82.被代理人死亡後有下列情況之一的,委託代理人實施的代理行為有效:(1)代理人不知道被代理人死亡的;(2)被代理人的繼承人均予承認的;(3)被代理人與代理人約定到代理事項完成時代理權終止的;(4)在被代理人死亡前已經進行、而在被代理人死亡後為了被代理人的繼承人的利益繼續完成的。
『玖』 民法通則中不屬於委託的是
法定代理。
『拾』 《民法通則》中各種代理的含義
代理是指以他人的名義,在授權范圍內進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為。核心內容: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為民事法律行為,從而對被代理人直接發生權利義務的行為。
分類:代理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其中最重要的分類方法是根據代理權產生的原因的不同,將代理分為委託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託代理:委託代理是指基於被代理人的委託授權而發生代理權的代理,由於它是依據本人意思而產生代理權的代理,本人意思表示是發生委託代理的前提條件,因此又稱為意定代理。委託授權行為是被代理人以委託的意思表示將代理權授予代理人的行為。它是委託代理產生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有關委託代理的規定,明確使用了「授權委託書」、「委託書授權」等術語,可見,我國《民法通則》也把授權行為作為委託代理發生的根據。
(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依照法律的規定發生代理權的代理。這種法律規定,即法定授權行為,是國家立法機關基於保護公民和維護交易秩序的特別需要,而作出的關於具有特定身份的民事主體有權代理他人為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取得法定代理人的資格既不需要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也不需要人民法院的指定,這是法定代理的一個顯著特徵。
(3)指定代理:依據人民法院或者有關單位的指定行為而發生的代理,稱為指定代理。這里所謂的「有關單位」,是指依法對被代理人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組織。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為那些因特殊原因不能親自處理自己事務,又不能通過法定代理人或委託代理人處理其事務的公民指定代理人。如為失蹤人指定財產代管人,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諉代理責任的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指定訴訟代理人。在不能由法院指定代理人的情況下,應由依法對他的合法權益負有保護義務的單位為其指定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