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民商法熱點問題
① 中國政法大學2014年考研民商法復習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法考研經驗,一、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關鍵
考研之路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漫長而艱難的,只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助你一路拼殺到復試結束。在備考的幾個月里,你可能會周期性地感覺學習效率低下、精神狀態不佳,以致失去自信,這在考研一族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能不能克服這種現象正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憑經驗來說,當你陷入這種低彌期時應當及時分析原因。如果確定是過度疲勞引起的,那麼給自己放一天假,好好睡上一覺是最佳的選擇。一定要切記,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只是心理上的反復,那麼不要認為效率不高不如休息,等到狀態好了再學,這樣不但浪費寶貴的光陰,還最容易導致中途放棄。一定要強迫自己繼續學習,保持好學習的習慣,同時要通過心理暗示恢復自信。
參加考試的時候更是要拿出所有的勇氣,准備面對任何困難。不管自己准備得到底如何,考試前一定要充滿信心的走進考場,而且告訴自己不論結果如何都要盡到全力,千萬不要想:我今年准備得不充分,這次就當練練手,撞一下運氣,考不上明年再來,這樣你就百分之百失敗了。當看到試卷上有好幾道大分值的題不會做時,更要沉著,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難題絕對不是只難住我一個人,大家都不會做的話等於此題未出。這種時刻發揚一下阿Q精神還是有好處的。
二、合理分配時間,有計劃地復習
備考的幾個月是十分寶貴的,只有合理地安排復習計劃才能使時間的價值最大化,尤其對於像我一樣著手較晚的人來說。外語是考研的一大障礙,也是最能拉開分數檔次的科目,對文科專業更是如此。而且,外語的工夫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因此,外語基礎不太好的考生一定要及早入手。法學專業的考試特色就是要看的書很多,其中很多知識點還要熟記,所以專業課的復習時間也不能太省。如果實在來不及,可以在政治的復習時間上省一些。因為政治難度不大,記憶的成分多,過早復習只會重復記憶,浪費時間。當然,我不是反對大家好好復習政治,上述只是在時間有限的前提下的無奈之舉。另外,我所說的"外語--專業課--政治"的順序只是我個人的安排,每個人都應當根據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作出適合於自己的復習計劃。但無論如何,要有一個詳細的計劃,將自己需要看的書和分配的時間列成表格貼在醒目的地方,每天激勵自己努力學習,朋友們還可以互相監督。考研貴在堅持,只要能根據自己的實際作出合理的計劃並能切實地履行,相信你的一隻腳已經跨入名校的大門了。
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刻苦努力是考研成功的基礎,但合理的學習方法是成功的"催化劑"。不要以為,考法律的東西就是死讀書,若是不會活學活用,背再多東西也無用武之地。由於各學校的命題風格和難度不同,復習法學專業課的方法也大不一樣。有些學校著重考察法學基礎知識,因此題目范圍很廣但難度不大,考生只要熟讀教材就差不多了。但也有像中國政法大學這樣的學校,其考題中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多放在簡答題的水平,真正拉開分數的是一些很專業、很前沿的論述題和案例題。要考這樣的學校,千萬不要只盯著教材看,挑選一兩本精闢的專著看看,再關注一下本專業的研究熱點會使你受益頗多。不過也不要被那些高水平的題目嚇到了,其實命題老師對本科生的普遍水平也是了解的,在評分時自然不會以學者或研究生的水平來評判你的答案,只要他認為你尚且對學術問題有所關注,有培養價值就行了。所以,在學習空閑多翻翻法學雜志,對熱點問題了解一些也就夠了。
至於英語和政治的復習,我想個人方法的差異性就更大了,在此就不多說了,只是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盲目相信某些知名人士所寫的所謂命中率很高的模擬題。親自做過後你就會發現很多都與真題的難度和考察的知識點有很大差異,根本是垃圾!真題是最權威的輔導資料,挑選一本講解詳盡的真題解析,按照考試時間測試一下自己,並根據解析分析自己的問題,認真總結,會比花大筆錢買大量的"垃圾"回來做實用得多。當然,有餘力的同學也可以挑上幾套模擬題來練練手,但一定要向同學或考研前輩討教一下哪本書是經過實踐考驗的,不要盲目購買。畢竟,我們的復習時間是最寶貴的。
② 想考西南政法2014法學民商法系研究生,請問專業課部分怎麼復習,求高人指點。
先搞清楚西政13年的考試科目和用書,找到西政近幾年民商法的考試題目,摸清出題方向,開始進行第一輪細致復習,每章每節都應該看透,以3——6月為限,從7月開始進行第二輪復習,可以適當閱讀一些西政民商法導師近年在CSSIC上發表的文章,適當了解他們的學術觀點,同時開始做題練習。
③ 關於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課程等問題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課程有法學引論,思想道德修養,寫作,憲法,邏輯學,民法總論。全國各大法學院來說,西北政法的民商法專業是首屈一指的。
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是以從事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教學和科研為主要任務的二級學院,是我國民商事法律研究和教學中規模較大、學科門類齊全、民商事實體法學和程序法學相結合的專門學院。
學院設有一個法學(民商法學方向)本科專業,民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兩個碩士學位點。現有在校本科生1938名,碩士研究生216名,共2154名學生。學院現有教職工70名。55名專任教師中五分之四以上具有高級職稱,其中教授16名,博士研究生導師2名,碩士研究生導師33名,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讀博士的教師29名,有15名教師分別在全國性的學術研究會擔任副會長、常務理事、理事等學術職務。
學院所轄的民商法學科和民事訴訟法學科均為陝西省重點學科,並設有兩個省級重點學科建設基地和陝西省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學院設有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親屬法學等教學研究機構,設有民商事法律科學研究基地、9個研究所和6個研究中心。民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等主幹課程均為省級精品課程,民法學教學團隊為省級教學團隊。
經過多年建設和發展,民商法學科在民法基礎理論、商法基礎理論、物權法理論、債權法理論、公司與證券法理論和婚姻家庭法理論方面,民事訴訟法學科在民事訴訟法理論、仲裁法學、公證律師法學、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民事強制執行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初步形成了私法文化與法典化、物權法與土地制度、商法基礎理論與公司制度、婚姻家事制度、侵權法律制度、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民事司法制度改革等領域的研究特色,在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
④ 涉及電子代理人的法律問題 可不可以直接使用民商法中有關代理的法律規定
可以的。
目前的電子代理,只要屬於民事行為,民商法中的代理規定是適用的。
望採納。
⑤ 民間借貸問題屬於民商法領域還是經濟法領域
民商法與經濟法是復兩個相互有涵蓋制但不相同的兩個大類別。
民商法一般是指涉及民事與商事的法律。例如民法通則、婚姻法、繼承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經濟法一般是指涉及經濟類的法律。例如合同法、公司法、對外經濟貿易法等與社會經濟關系比較接近的法律。
法碩研究生一般是針對某領域的法律及其法律體系等進行研究。如果沒有一定的法理基礎,可能真正研究起來比較累。因為對於研究法律,應從法理分析方面開始。
⑥ 民商法方面的幾個法律問題請教
1,甲與妻的共同財產平均分割,然後由甲妻,父,母,平均分配。
這個應該屬於經濟法范疇:2,根據相關法律,商品房質量問題需鑒定,由開發商賠付。
3,合同違約。
4,「法律不保護在權力上睡覺的人」維護民事關系穩定,加快民事活動。時間過久不利於發現真實。但是物權關系存在學術爭議,最新法釋,時效意見確定時效不適用於物權法律關系。
5,拘留屬於行政拘留,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權,凡有權利必有救濟。但是是否得到法院支持要看情況。
⑦ 民商法和經濟法哪個好,民商法和經濟法哪個好帖子問答
這樣的問題沒有意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對於學得好的人來說,民商法和經濟法都好,對於不感興趣的人來說或學得不好的人來說,這兩個專業都不好。
⑧ 2014年中國政法大學的民商法碩士,希望找一個在中國政法大學的人能指點我。
呵呵,中政法很好啊。我有朋友是那裡面的學生。如果你需要可以留下聯系方式。我把他QQ給你。我今年也是考民商法,不過我考的是北大民商。你考中政法么,要多看司法考試真題。法大考題形式跟思考很像的。而且每年好多真題直接就是司法考試真題。一句話,用准備考司法考試的方法復習政法沒有問題。你多給我加點分啊。民商法復習中我們可以交流。
⑨ 關於南京大學民商法與東南大學民商法研究生的問題
法學不是東大的強項,東大的強項是工科,既然要考研究生,那就是慎重考慮後得內到的結果。像法學這種競爭殘酷,容就業糟糕的專業,上東大真沒什麼意義。上研究生還抱有211或985這種情節,說明樓主還太年輕,專業才是王道。另外,考研看的不是參考書目的多少,看的是考試的難度和深度,還有復試的通過率。南大這種學校,不付出相當的努力,是很難考上的。
⑩ 2014民商法熱點問題或熱點事件
1.論我國民法典的體例結構
2.論中國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3.論我國合同法的完善
4.論房地產轉讓
5.論著作權制度
6.論期貨的法律調整
7.論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制度的發育和完善
8.土地隱形市場的法律調整
9.試論「四蕪」拍賣與土地使用權
10.典權研究
11.商品房預售的法律調整
12.房地產權屬登記研究
13.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抵押權研究
14.最高額抵押
15.動產質押研究
16.權利質押研究
17.我國違約金制度的改革
18.論我國擔保法上的保證
19.我國合同法與債的保全制度研究
20.論不安抗辯權
21.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2.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23.論知識產權法的完善
24.論我國物權法的體例結構
1.論合夥的法律地位
2.論自然人的民事責任
3.論我國民法的調整對象
4.論我國宣告失蹤制度的完善
5.論一般人格權
6.論財團法人制度的完善
7.論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8.論我國的民事主體制度
9.論誠實信用原則
10.論法人制度對於我國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制度意義
11.論合夥財產的法律性質
12.論法人內部治理制度
13.論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權
14.論有限合夥
15.論隱名合夥
16.論民事法律行為的構成要件
17.論意思表示
18.論表見代理
19.論代理中的連帶責任
20.論代理權的取得與行使
21.論無權代理
22.論民事權利體系
23.論人身權體系
24.論商法與民法的關系
25.論侵害法人人格權的民事責任
26.論損害賠償范圍與因果關系
27.論商法的獨立性
28.論隱私權的法律保護
29.論效力待定的民事行為
30.論取得時效
31.論佔有
32.論善意取得
33.論質權
34.論物權行為的獨立性
35.論所有權的取得方式
36.論我國農業土地物權制度的完善
37.論地役權
38.論我國典權制度
39.論抵押權的設定與效力
40.論相鄰關系與地役權的比較
41.論共有
42.論佔有制度的意義
43.論物權的效力
44.論物權的支配效力
45.論物權的追及效力
46.論物上請求權
47.論物權法定原則
48.論一物一權原則
49.論物權的公示公信原則
50.論債的相對性
51.論債權的相對性
52.論債權的效力
53.論債權的履行原則
54.論債的轉移制度
55.論債權人的代位權
56.論債權人的撤銷權
57.論不安抗辯權
#/論同時履行抗辯權
#/論債權人代位權的行使范圍
58.論合同自由原則
59.論締約過失責任
60.論違約責任制度的特徵與功能
61.論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的競合
62.論繼續履行
63.論情勢變更原則
64.論合同中的第三人
65.論合同的解釋
66.論預期違約
67.論買賣合同中的瑕疵擔保責任
#/論違約損害賠償范圍
68.從責任保險看侵權法之嬗變內
#/論合同履行中的誠信義務
69.論精神損害賠償的責任方式
70.醫療事故賠償問題研究
71.懲罰性損害賠償與消費者保護
72.論環境侵權民事責任
73.論連帶侵權責任與內部求償關系
74.過錯責任與過錯推定
75.公平原則與自願原則
76.論特殊侵權責任
77.侵權責任中的精神損害賠償
78.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與協調
1.論無權處分行為。
2.論不動產善意取得制度。
3.論居住權。
4.商品房預售合同中買受人利益的保護。
5.論保證期限。
6.物的擔保與人的擔保關系論。
7.論債權人代位權。
8.學生傷害事故中侵權責任研究。
9.論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10.論物權法基本原則(之一)。
11.論合同自由。
12.論懸賞合同(或遺失物返還法律問題分析)
13.論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14.論無因管理
15.論私權神聖
16.論損害的認定
18.論合同法的情勢變更原則
1.論「小產權房」的法律保護
2.論不動產物權登記的性質
3.精神撫慰金的確定
4.名譽侵權案件中如何確定社會評價的降低
5.一房二賣的法律適用
6.不動產預告登記的意義
7.房屋過戶登記程序的合法性
8.論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實現形式
9.論農村集體土地權利的流轉
10.論訴訟時效制度的價值
11.論不動產租賃權的性質
12.論非婚生子女的監護問題
13.論民事登記——以婚姻.不動產物權.法人設立登記為例
14.淺論第三人履行與債務承擔
15.論善意取得制度在民法中的適用
16.論民法中的優先購買權
17.合同解除後,當事人應承擔的到底是違約責任還是締約過失責任
18.淺論物權法定原則
19.淺談精神損害賠償
20.論擔保物權的競合
21.論損害賠償與違約的關系
22.農村人口在人身損害賠償中賠償標準的適用問題
23.論商品房一房多賣的法律效力及後果
24.論締約過失責任的構成要件
25.試論我國現行訴訟時效制度的利與弊
26.論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與過錯
27.高空墜物致人損害民事責任的認定
28.見義勇為的民法定性
29.侵權責任中行為違法性的判斷
30.論物權法上車庫權屬的判斷標准
31.隱私權的界定
32.論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33.社會募捐中捐款余額所有權的歸屬
34.地役權與相鄰權的異同
35.我國現行《合同法》的特徵與完善
36.試論我國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37.談談格式條款
38.合同訂立程序中的幾個問題
39.合同成立與生效的關系
40.試論合同的效力
41.試論締約過失責任
42.合同保證中的若干問題
43.簡論我國《合同法》中的合同保全制度
44.談談合同的轉讓
45.合同的解除及其後果
46.我國《合同法》中違約責任的特點
47.試談我國《合同法》中的買賣合同
48.談談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以遺失物.贓物為例
49.論物權法定原則
50.論物權平等保護原則
51.論國家所有權的行使
52.論法人的所有權
53.論法人的能力
54.談代位權行使的效力問題
55.論締約過失責任的適用
56.談我國的民事主體
57.論贈與合同的撤銷
58.試論我國的物權登記制度
59.試論車庫.車位的權利歸屬
60.優先購買權探析
61.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問題探討
62.淺談保證人資格
63.淺論未登記抵押權的效力
64.權利質權探析
65.最高額抵押幾個問題的探討
66.談談流質契約與代物清償協議
67.淺論土地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68.簡論無名合同的適用
69.簡論合同的解除
70.債務抵銷淺議
71.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若干問題的探討
72.「買賣不破租賃」原則及其適用
7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若干問題的探討
74.淺析營業質權
75.淺析不動產出租人的留置權
76.淺析營業主人的留置權
77.浮動抵押初探
78.論物權登記的法律效力
79.論物權登記制度的完善
80.試論人身損害賠償
81.論名人的隱私權
82.論徵收中的「公共利益」
83.論城市房屋拆遷協議
84.試析「人肉搜索」
85.電子商務合同若干法律問題研究
86.從汶川地震看民法中的不可抗力
87.試論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88.論物權公示原則
89.論承租人的優先購買權
90.論誠實信用原則
91.論表見代理制度
92.淺議物權法對「建築物區分所有權」法律規定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93.試析我國現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保護范圍及其完善
94.論隱私權與知情權的沖突及解決
1.佔有法律制度研究
2.代理制度研究
3.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競合問題研究
4.典權制度研究
5.取得時效制度研究
6.用益物權體系的完善
7.建築物區分所有權若干問題研究
8.民事責任的歸責原則
9.民事法律行為制度研究
10.民法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
11.論公民人身權的法律保護
12.抵押權法律制度研究
13.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14.論合夥制度
15.物權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16.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的研究
17.民事主體制度研究
18.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19.論侵權行為法的功能
20.我國侵權行為法的歸責原則研究
21.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研究
22.名譽權的法律保護制度研究
23.新聞侵權民事責任研究
24.醫療糾紛的民事責任研究
25.論醫療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
26.高危險原因的民事責任研究
27.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法律制度研究
28.我國環境侵權民事責任制度研究
29.論我國污染環境致人損害侵權民事責任
30.產品責任法律制度研究
31.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研究
32.論法人人格權及其民法保護
33.論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
34.懲罰性賠償制度研究
35.論物權的效力
36.論一物一權原則
37.論物權法定原則
38.論物權的公示與公信原則
39.論物權變動模式的選擇
40.論物權請求權
41.論我國的土地權利制度
42.論債權的法律效力
43.論預期違約
44.論「可預見規則」
45.離婚損害賠償的法律適用
46.配偶權探析
47.淺論我國離婚制度
48.關於家庭暴力的法律分析
49.無效婚姻制度之探討
50.我國監護制度的立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