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最早刑法法典

最早刑法法典

發布時間: 2022-02-06 18:21:56

❶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典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封建法典是
——《法經》.《法經》由魏文侯之相李悝集當
時各國的法律編制而成,約成書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
已失傳.據《晉書
刑法志》記載,《法經》分《盜》,《賊》,《網》,
《捕》,《雜》,《具》6篇
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過不太完善。《法經》成為以後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
《法經》作為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國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首先,《法經》是戰國時期政治變革的重要成果,也是這一時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總結。《法經》作為李悝變法的重要內容,也是對這一時期社會變革的肯定。
其次,《法經》的體例和內容,為後世成文法典的編纂奠定了重要基礎。從體例上看,《法經》六篇為秦、漢直接繼承,成為秦、漢律的主要篇目,魏、晉以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了以《名例》為統率,以各篇為分則的完善的法典體例。在內容上,《法經》中「盜」、「賊」、「囚」、「捕」、「雜」、「具」各篇的主要內容也大都為後世法典所繼承與發展。
第三、《法經》是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秩序,保護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後來商鞅在秦國的變法,以及漢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極大影響,它為歷代封建法典所宗。
詳情鏈接《法經》http://ke..com/view/58670.htm
《唐律疏議》東亞最早的成文法之一http://ke..com/view/58711.htm?fromId=257203

❷ 最早的法典是什麼法典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典--「漢穆拉比法典」1901年12月,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一支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進行發掘工作。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石,幾天以後又發現了兩塊,將三塊拼合起來,恰好是一個橢圓柱形的石碑。
這塊石碑高2.25米,底部圓周1.9米,頂部圓周1.65米。在石碑上半段那幅精緻的浮雕中,古巴比倫人崇拜的太陽神沙馬什,端坐在寶坐上,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穆拉比,恭謹地站在它的面前,沙馬什正在將一把象徵帝王權力標志的權標,授予漢穆拉比。石碑的下半段,刻著漢穆拉比制定的一部法典,是用楔形文字書寫的。其中有少數文字已被磨光。這個石碑就是著名的「漢穆拉比法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系統的法典。它把我們帶到了近4000年前的古巴比倫社會。
古巴比倫王國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體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公元前1792年,漢穆拉比成為古巴比倫國王。漢穆拉比是一位很有才乾的國王。他勤於朝政,關心農業、商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他也關心稅收,處理各種案件。他在位40年,使巴比倫成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漢穆拉比每天要處理的申訴案件太多,簡直應付不了。他就讓臣下把過去的一些法律條文收集起來,再加上社會上已形成的習慣,編成了一部法典。漢穆拉比命令把法典刻在石柱上,豎立在巴比倫馬都克大神殿里。
這部法典一共有282條,刻在圓柱上共52欄4000行,約8000字。圓柱挖掘出來的時候,正面7欄(35條)已經損壞,其餘的基本完整。上面的字跡優美,是一種只有王室才使用的楔形字體。
漢穆拉比法典分為序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條,其中包括訴訟手續、盜竊處理、租佃、僱傭、商業高利貸和債務、婚姻、遺產繼承、奴隸地位等條文。漢穆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
在巴比倫社會中,除了奴隸主和奴隸,還有自由民。這部法典的很多條文是用來處理自由民的內部關系的。處理的原則就是「以牙抵牙,以眼還眼」。比如,兩個自由民打架,一個人被打瞎了一隻眼睛,對方就要同樣被打瞎一隻眼睛作為賠償;被人打斷了腿,也要把對方的腿打斷;被人打掉牙齒,就要敲掉對方的牙齒。甚至有這樣的規定:如果房屋倒塌,壓死了房主的兒子。那末,建造這所房屋的人得拿自己的兒子抵命。
漢穆拉比法典對奴隸主、自由民、奴隸有著不同的規定:如果奴隸主把一個自由民的眼睛弄瞎,只要拿出一定數量的銀子就可了事。如果被弄瞎眼睛的是奴隸,就不用任何賠償。奴隸如果不承認他的主人,只要主人拿出他是自己奴隸的證明,這個奴隸就要被割去雙耳。法典甚至規定奴隸打了自由民的嘴巴也要處以割耳的刑法。屬於自由民的醫生給奴隸主治病,也是膽戰心驚的。因為,如果奴隸主在開刀的時候死了,醫生就要被剁掉雙手。
為了鞏固奴隸主的統治,法典還規定了一些更嚴厲的條款:逃避兵役的人一律處死;破壞橋梁水利的人將受到嚴厲處罰直到處死;幫助奴隸逃跑或藏匿逃亡奴隸,都要處死;如果違法的人在酒店進行密謀,店主如果不把這些人捉起來,賣酒人也要被處死。
巴比倫社會里自由民還包括租種土地的小農。他們也受著奴隸主的沉重剝削,他們每年要把收獲量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繳給出租土地的奴隸主。法典中還規定:債務奴隸勞動3年可以恢復自由。但這僅僅是給自由民的一點小恩小惠。奴隸主逼迫一些還不起債的自由民成為債務奴隸,反過來又用這種規定來籠絡他們。
有個名叫烏巴爾.沙馬什的小農,租種奴隸主義魯姆.巴尼一小塊土地,全家人累死累活地幹了一年,好不容易盼到了秋收。但是,糧食剛收上來,義魯姆·巴尼就瞪著血紅的眼睛上門逼租了。富商伊興杜姆也上門索取烏巴爾·沙馬什這年春天向他借的500斤糧食。烏巴爾·沙馬什交了租,還了債再交完了各種苛捐雜稅,一年的勞動成果全部付諸東流。烏巴爾·沙馬什只得把子女賣為奴隸,他本人也淪為債務奴隸。
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穆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
那麼這部石柱法典是怎樣從巴比倫「跑到」蘇撒的呢?原來蘇撒也是一座5000年前的古代都城。公元前3000多年前,在今天伊朗迪茲富爾西南的蘇撒盆地有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國,叫埃蘭(又譯「依蘭」)。古城蘇撒就是埃蘭王國的首都。公元前1163年,埃蘭人攻佔了巴比倫之後,便把刻著漢穆拉比法典的石柱作為戰利品帶回到了蘇撒。埃蘭王國後來被波斯滅亡。公元前6世紀時,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上台後,又把波斯帝國的首都定在蘇撒。這個石柱法典便又落到了波斯人手中。
那麼發掘出來的圓柱正面7欄已被損壞,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埃蘭國王打算在圓柱正面刻上自己的功績。可是,在毀去原來的字跡後,不知為什麼並沒有刻上新字。
這件希世珍寶現在還收藏在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圓柱上被塗毀的7欄文字,可以根據後來發現的漢漠拉比法典的泥版文書進行校補。所以,「石柱法典」仍是世界上現存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法典。

❸ 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是什麼

《烏爾納姆法典》,出自古代西亞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008年)開國君主烏爾納姆制定的。

《烏爾納姆法典》它適應奴隸制的發展,主要用來保護奴隸佔有和私有制經濟,鎮壓奴隸和貧民的反抗。這部法典大部損壞,只剩殘片。《烏爾納姆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於《漢謨拉比法典》)。

(3)最早刑法法典擴展閱讀

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條(傳下來的只有23條)兩大部分,沒有結語,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序言宣稱,是神授予烏爾納姆統治權力,烏爾納姆在人世間的行為是按照神意,確立「正義」和「社會秩序」,並列舉了他在保護貧弱、抑制豪強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

現已發現的最早抄本大約是巴比倫時代的,但大部分已毀損,僅存幾條殘片。從破損較嚴重的法典殘片看,法典的主要內容是對奴隸制度、婚姻、家庭、繼承、刑罰等方面的規定。如:第一次離婚支付1米納白銀,而第二次離婚應當支付1/2米納白銀,通姦者將被處死。

強暴自己的女奴者將被課以5西克爾罰金;作偽證將被處以罰款;斗毆中打折骨頭需支付1米納白銀,損傷腳需支付10西克爾;外國人的土地被淹沒,每0.3公頃土地將給予3古爾(約900公升大麥)補償。

將逃亡奴隸捉回的奴隸主要給捕捉者適當的報酬;傷害他人的身世要處以酷刑並罰款;禁止行巫術;破壞他人耕地者要支付食物賠償;女奴對女主人不敬則予體罰。

婦女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如犯通姦罪則處死等等。這些條文充分表明了當時立法已採用罰金賠款等方式逐步取代同態復仇。

從現在僅存的二十多條殘篇來看,涉及女奴的有五條,她們時常遭受強暴、買賣和毆打;有兩條涉及寡婦,她們的社會地位較之女奴較好——法典序言提到不允許有勢力的人支配寡婦,正文又提到遺棄寡婦的男人應賠償一定數額的白銀。

法典也涉及普通婦女,她們的社會地位比女奴和婦女高,但較普通男子卑下。盡管法典中仍殘存著讓河神澄清妖術罪和妻子被控通姦罪的規定,但有關身體傷害的處罰規定比原始的處罰有了很大的進步。

《烏爾納姆法典》無論在內容上或形式上,都有創新之處,在西亞地區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來兩河流域各國制定的法典影響頗大。

❹ 中國存世最早的成文法典是什麼

中國存世最早的成文法典是《法經》。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法經》成為以後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 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約成書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已失傳。據《晉書·刑法志》記載,《法經》分《盜》、《賊》、《網》、《捕》、《雜》、《具》6篇。

《法經》是李悝在相魏時編纂的。李悝雖然是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但是其老師卻是孔子的嫡傳弟子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之中,子夏精於「務外之學」,是「務外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主要是「重禮」和」博學「。

(4)最早刑法法典擴展閱讀:

歷史地位:

《法經》是戰國時期政治變革的重要成果,也是這一時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總結。《法經》作為李悝變法的重要內容,也是對這一時期社會變革的肯定。

其次,《法經》的體例和內容,為後世成文法典的編纂奠定了重要基礎。從體例上看,《法經》六篇為秦、漢直接繼承,成為秦、漢律的主要篇目,魏、晉以後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發展,最終形成了以《名例》為統率,以各篇為分則的完善的法典體例。在內容上,《法經》中「盜」、「賊」、「囚」、「捕」、「雜」、「具」各篇的主要內容也大都為後世法典所繼承與發展。

第三、《法經》是維護封建國家的統治秩序,保護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後來商鞅在秦國的變法,以及漢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極大影響,它為歷代封建法典所宗。



❺ 我國最早刑法是什麼

我國最早刑法是由1979年7月1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1979年7月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五號公布,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
之後截止目前為止修訂了一次,修正了9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訂)》由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修訂,1997年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十三號公布,自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由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通過, 1999年1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七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由2001年8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2001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五十六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三)》由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2001年12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四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四)》由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由2005年2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由2006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七)》由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由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由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

❻ 中國刑法是什麼時候開始實施的

全國人民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該法典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回1997年3月14日第答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對刑法進行修訂後形成了新的刑法典。
同時我國已經有八次刑法修正案:1999年的刑法修正案(一)、2001年的刑法修正案(二)(三)、2002年的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的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的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以及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正在討論中。

❼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內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容。 唐玄宗時官修,舊題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實為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成書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後世設六部即本於此。

❽ 我國古代最早刑法是誰發明的什麼朝代建立的

1、禹刑。具體是誰參與制定,已經不可考。
刑法起源有這樣的說法,"刑始於兵而終於禮"。這是對中國古代法獨特發生路徑的經典概括。在部族戰爭中產生的暴力行為方式作為刑罰,規范己方的軍事行為,維護己方的軍事利益,是為軍事刑法。而這種暴力方式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即通過刑罰懲罰犯罪確立正確的行為規范,是為刑法。
2、出處:《禹刑》僅見於《左傳》昭公六年。晉國的叔向在抨擊鄭國子產「鑄刑書」時提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
3、釋義:指的是夏朝的刑法,也是夏朝刑法的總稱。
4、內容:禹刑的具體內容已經無從考證,漢代以後的典籍說夏朝的刑條很多,東漢鄭玄說:「夏刑,大辟二百,臏辟三百,宮辟五百,劓、墨各千。」已經有了「五刑」。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奴隸制五刑法——墨、劓、刖、宮、大辟。
分別指的是,在臉上刺字、挖掉鼻子、剜掉膝蓋、毀掉生殖器(男為去勢;女為幽閉)、死刑。這種對人的肉體進行殘忍懲罰的,統稱為」肉刑「,在漢朝時期被逐漸廢除(除了死刑),五代時期又逐漸興起。
5、發展:夏——《禹刑》是夏朝法律的名稱,性質相當於現代的刑法典
商——《湯刑》是繼夏而起的商朝在開國之初制定,在立法思想上是《禹刑》的繼承和發展,罪例有三百條,最重的刑例是不孝。
西周——《九刑》是西周時期成文刑書的總稱,全書共分9篇。九刑基本沿襲商朝的五刑制度,又增加了贖、鞭、撲、流等四種刑罰,稱以上的九種刑罰為為西周的九刑。
5、參考資料:
http://ke..com/view/489014.htm
http://ke..com/link?url=9v_OGUZC1n3czkxa
http://..com/link?url=eYb5BpSOEpm7Jp6JF93fknXvpmDl9_UymOdmE0mkzjDFxu2vtJ_xair__mPBLN1VyQU8OmW

❾ 誰知道中國最早的刑法是哪個時間斷春秋戰國時期哪國最先變法中國的封建時代何時開始

我國刑法成文法典源於夏朝的「禹刑」,以後各代均有刑律。據甲骨文記載,商代不但有了刑法,而且有了司法結構,設置了監獄,使用了刑具,並有了專門的司法人員。《書、泰誓》:「罪人以族。」即一人有罪,刑及其家族。《史記、殷本紀》:「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即炮烙之刑。足見商代刑罰之殘酷。周朝制定了「九刑」。《左傳、昭公六年》:「周有亂政而作《九刑》。」杜預註:「周之衰,亦為刑書,謂之《九刑》。」春秋時期,鄭晉等國把刑法條文鑄刻在鼎上,稱之為「鑄刑書」。《左傳、昭公六年》:「三月,鄭人鑄刑書。」杜預註:「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後來鄧析又用竹簡造刑法書,稱為「竹刑」。《左傳、定公九年》:「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杜預註:「鄧析,鄭大夫。欲改鄭所鑄舊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書之於竹簡,故言竹刑。」戰國時期,成文法典進一步增多。魏相李悝集各國法典之大成,制定了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具法等篇章的《法經》六篇。商鞅在秦變法時,在《法經》的基礎上制定了《秦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將《秦律》補充修訂,刑法內容相當豐富,刑罰相當殘酷,頒行全國。漢承秦制,成文法典洋洋大觀,總稱《漢律》。程樹德《九朝律考、漢律考序》:「漢蕭何作《九章律》,益以叔孫通《傍章》十八篇及張湯《越宮律》二十七篇,趙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為《漢律》。」晉、北齊、北周、梁、隋各朝代都有統一法典,雖原文佚亡,但篇目有史籍為證,斑斑可考。

熱點內容
合同法糾紛涉及到家人嗎 發布:2025-02-08 04:54:10 瀏覽:102
世俗道德 發布:2025-02-08 04:52:35 瀏覽:96
民事訴訟法申請法院調取證據的規定 發布:2025-02-08 04:44:01 瀏覽:802
軍事情報條例 發布:2025-02-08 04:29:39 瀏覽:652
刑事訴訟法關於賠償物質損失的條款 發布:2025-02-08 04:01:54 瀏覽:958
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 發布:2025-02-08 04:01:16 瀏覽:610
專職安全生產管理員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8 03:48:50 瀏覽:471
我國現行婚姻法第32條規定 發布:2025-02-08 03:35:52 瀏覽:190
法律知識古樹保護 發布:2025-02-08 02:59:19 瀏覽:984
經濟法稅收試題答案 發布:2025-02-08 02:26:36 瀏覽: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