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作為私法
Ⅰ 為什麼說商法是私法合公法的結合…
商法源於私法,商法是為調節商事行為而產生的法律,規定商事身回份、商人資格的取得要件,答商事交易中涉及的商事保險、票據、運輸等制度都是為了保障交易的順利進行。從這個意義上講,商法就是私法。
商法的公法性不是憑空產生的,商法的本質屬性仍然是私法。公法性的出現是商事關系復雜化之後,商事主體難以避免的商事行為的危害性,需要國家出台相關法律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調節與制止而產生的法律。公法性的出現源自於『商人基於意思自治、契約自由等原則而實施的行為極有可能浸害他人利益及社會公共利益」的潛在危害性。
(1)商法作為私法擴展閱讀
公法在我國法理上的定義為:主要調整國家與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以及國家機關及其組成人員之間關系的法律;私法則主要是調整普通公民、組織之間關系的法律。簡單來說公法的調整對象是國家的公權力,而私法的調整對象則是普通公民或組織之間的私權利。
我國的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所有訴訟法都屬於公法的范疇。這些公法的第一大任務就調整、配置國家的公權力。例如,我國的基本大法《憲法》,通過立法明確規定國家政權的組成形式,明確規定了國家立法權歸全國人大、行政權歸人民政府、司法審判權歸人民法院。
Ⅱ 商法的功能發揮的如何原因何在
名不正,則言不順。對於商法學界而言,商法的獨立性是首要的問題。,商法只是一般私法中的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 ]所謂特殊,就是不能僅僅從商法規範本身來理解和適用商法,民法作為私法的一般法在商法無特別規定時同樣適用,商法之所以具有不同於民法的特殊制度,在於其具有一系列自己所獨有的典型特徵
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因其中的公法性內容而被諸多學者認為已經公法化通過對商法歷史地分析,發現商法自其誕生之日便打上了公法的烙印,公法性內容並非現代商法所獨有。公法性內容的作用、地位是從屬性的,是為商法服務的。籠統地認為商法已經公法化是不恰當的。商法中的公法性內容,應從實質意義上和形式意義上分別審視,形式意義上的商法具有公法性,但實質意義上的商法卻是私法無疑。
作為民法特別法的商法,正如法國著名學者丹尼斯·特倫曾指出的那樣:商法的形成實際上來源於實踐,它們的系統化過程不是由於民法學者的傳播,而是由於其推行者的努力。人們普遍把商法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即中世紀的商法,近代商法和現代商法,分別對應的商法形式可以大致分為商事法典,以王權名義確認的商人習慣法和商人利益的商事成文法以及以法典形式出現的商事法典。商法強調主體的平等,將盈利視為其宗旨,注重商事主體的意思自治,以保護商主體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其私法性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在商法的歷史演進中,尤其是近代商法向現代商法的轉化過程中,在商法中出現了一些公法性的規定,如商業登記制度,商業帳簿制度,公司法中的公司組織形態,公司股份轉讓,以及有關價格、信貸、利息、外貿、投資等領域的監管。這一現象被諸多學者稱為商法的公法化。
Ⅲ 1.商法從根本上看屬於( ) A.倫理性的法 B.經濟法 C.私法 D.公法
C
商法和民法共同調整商品經濟關系,通屬私法,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商法大量使用回民法的某些原則答、制度、規范,同時,屬於商法的一些原則、制度和規范也不斷的被民法所吸收。眾所周知,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它是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它所調整的財產關系主要是指財產歸屬和流轉關系,人身關系是指個人非財產關系。而這些都符合龐德所指的個人利益的特徵。無疑,民法所保護的利益是個人利益。而商法的主要則是由商事交易習慣形成的商品交換規則,完全可以視為民法的特別法,因此,它所保護的利益也是個人利益
Ⅳ 如何認識商法的私法性質與公法的融合
商法可以看作是民法的一個分支 但是商業行為涉及到公家就是公法了哈
Ⅳ 名商法作業求助:為什麼說民商法是私法
公法,是調整從屬關系,即至少有一方當事人是政府的法,私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民事權利義務的法律。民商法調整的是企業、組織、個人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在民商法中強調是意識自治原則,所以民商法是私法。當然,在私法公法化的今天,民商法中也有公權力的存在,政府為調整民商事的健康發展需要對企業、組織、個人進行一定的權利限制,如公司法中關於公司的設立、公司的解散、破產等規定。但這種公法的規定畢竟只是少數,民商法中大部分法律仍然是對企業、組織、個人的規定,所以民商法是私法
Ⅵ 辨析:商法是公法化的私法。先判斷,再說理由。 商法作業,很急!!!謝謝大家前來解難!!!
錯。商法是私法。公法是調節國家與公民國家與法人關系的法律,如憲法、刑版法、行政法等。私法是權調節公民與公民、公民與法人、法人與法人關系的法律,最典型的如民法。民法與商法在有些國家是合一的,叫民商法,有的就只有民法,民法就包含了商法的內容,我國原來也只有民法沒有商法的。所以商法是私法。
Ⅶ 如何理解商法的私法性質與公法融合
私法就是商業中以信譽建立的基礎合同約定條文內容,公法就是國家合同法所規范的程序及條款規定。如果前者的約定違背了後者的規定而使合同不能與後者規定相融合,就必須按後者條件來裁定或處理!
Ⅷ 為什麼說民商法是私法
公法和私法是抄按調整的范圍分的襲,民商法調整的是私人之間的關系,區別於調整公權力的法律,所以叫私法。
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是根據其所保護的利益不同來劃分的,私法是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利益的法律范疇,恰巧民商也是保護私有關系的法律部門,所以私法包括民商法,而民商法就不一定是私法的全部,私法還包括很多法律。
Ⅸ 私法即民商法.對嗎能這么說嗎
私法即民商法的說法有點片面,他們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公法和私法的劃分是根據其所保護的利益不同來劃分的,私法是保護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利益的法律范疇,恰巧民商也是保護私有關系的法律部門,所以私法包括民商法,而民商法就不一定是私法的全部,私法還包括很多法律,例如國際經濟法中的民商事法律關系都是私法的范疇,所以單純的說私法就是民商法的提法是不正確的·
Ⅹ 商法與民法關系
司考商法:商法與民法的關系。在歷年司法考試中,商法都是丟分比較多的部分,小編在此為各位考生收集整理了商法的復習資料,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所幫助。
精彩鏈接:
2013司法考試《商法》考點:出資瑕疵
司法考試商法輔導:股東代表訴訟
司法考試商法知識點:票據抗辯
司法考試商法知識點:管理人
商法與民法
現在世界上關於商法與民法的關系,大致存在三種類型:
(一)民商合一模式
採用這種模式的國家實行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即只制定民法典,而不再另行制定商法典。這種模式認為商法與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商法也涉及私人利益,貫徹著私法的共同精神,其內容是民法的組成部分。要麼規定在民法典中,要麼制定單行法來規定。因此,在民法典之外,不必另行制定商法典。
民商合一模式率先於瑞士實現,其1872年制定的《瑞士債務法》中包括了公司、有價證券及商號、票據、商業登記、商業賬簿等本屬商法的內容,並且於1911年將該法納入1907年頒布的《瑞士民法典》當中,作為其中的一編,從而開創了民商合一的模式。義大利商法原來是民商分立模式,後於1942年制定一部包括民商法在內的新的民法典。
(二)民商分立模式
採用這種模式的國家實行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在制定民法典之外,又制定商法典,商法是其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在此種模式下,商事主體被認為是不同於一般民事主體的法律主體,商事行為也被認為不同一般民事行為的法律行為,商法是獨立於民法的一個法律部門。因此,在民法典之外,另行制定獨立的商法典。
對各國存在的民商分立模式進行具體分析,又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客觀主義模式,又稱商行為法模式或法國商法模式。
1807年《法國商法典》的頒布,標志著大陸法系國家民商分立模式的形成。《法國商法典》是近代第一部商法典,對此後許多國家商法典的制定產生了深刻影響。此後,又有西班牙、盧森堡、阿根廷、墨西哥等國相繼採用了這種模式。
第二,主觀主義模式,又稱商人法模式或德國商法模式。1861年德國《普通商法典》是以商行為為法律適用的決定性因素,即采客觀主義模式而制定的。1871年德國統一後,開始修訂《普通商法典》,於1897年頒布了《德國商法典》。新的商法典采主觀主義模式,以「商人」的概念為出發點來編制。主觀主義模式的立法主張認為,商行為就是商人所為的行為,由商行為引發的關系都是商事關系,如果行為主體不是商人,其行為就不是商行為,所發生的關系也就不是商事關系,從而不適用商法典。
第三,折衷主義模式。這種模式將客觀主義模式和主觀主義模式相結合,在商法典的制定中將商行為概念和商人概念同時作為立法的基礎,因此稱為折衷主義模式。1899年頒布的《日本商法典》即為採用該模式制定,此外還有比利時等國家也是採用該模式來制定商法典。
(三)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
商法之所以是民法的特別法,是由商法的調整對象的性質決定的。作為商法調整對象的商事關系和民事關系具有同質性,民事關系是范圍更廣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商事關系是民事關系的一部分,民事關系和商事關系是典型的種屬關系。因此,不論是否存在獨立的商法典,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這一點是無法否認的。
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它們的關系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商法與民法在基本原理、基本制度方面有共通性。
第二,法律適用方面,商法的適用優先於民法。依照特別法優先於一般法適用的原則,凡涉及商事的事項,當商法有規定時,應優先適用商法;只有當商法沒有規定時,依照民法補充適用的原則,才可以適用民法的有關規定。
我國立法采民商合一模式,商法作為民法的特別法而存在。
1.在立法文件的制定上,應選擇在民法典之外另外訂立商事單行法規。
2.在法律適用上,堅持以下原則:
民法的一般適用和補充適用;商法的適用先於民法;商法的效力優於民法
(四)商法與民法的聯系,是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民法是一般私法,商法是特別私法,兩者的聯系為:
1、民法的所有權制度是對從事商品經濟活動的正常條件的一般規定。
2、民法的主體制度是對商品經濟活動主體資格的一般規定。
3、民法的債權制度是關於流通領域中的商品交換活動的一般規定。
(五)商法與民法的區別
1、立法價值的取向不同。民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公平;商法的基本價值取向是效益。
2、二者產生的經濟基礎不同。民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商法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
3、適用主體不同。民法在適用主體上具有廣泛性;商法的適用對象僅限於商人。
4、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不同。民法規范具有強烈的倫理性;商法規范具有較強的技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