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資產重組
『壹』 公司重組與破產重整的區別有哪些
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不是一個意思。一、重整與重組的相同之處1、前提條件相似公司企業面臨重大財務危機,陷入生存困難,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等情況,是二者的共同前提。2、目的相同通過清理債權債務關系,引入戰略第三方,公司企業整體轉讓,易主經營等措施,挽救困境中的企業,以使企業獲得新生,避免公司破產帶來的消極後果。二、重整與重組的區別重組,不是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而是一個約定成俗的稱謂(通俗講,法律從未針對重組作出任何規定)。約定成俗的「資產重組」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收購兼並。(2)股權轉讓。(3)資產剝離。(4)資產置換。重整,是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其法律依據在於《企業破產法》的明文規定,其內涵、程序、效率、後果均由法律明確規定。重組,由於沒有法律框架約束,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協商都是自願的,沒有任何強制。比如,談判的時間、債權人的清償率等等,均是自由確定的,沒有法律約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貳』 丨司法重組的概念是什
司法重組就是破產的一種,其實就是債務重組,用司法重整手段將資產價值最大化利用。
『叄』 資產重組有哪些方式 各有什麼特點
1.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保殼、保配、買殼、借殼」來進行。
2.重組目的和推動者多元化。主要有:(1)為保持地方企業融資能力,均衡整合地方企業,由地方政府主導進行資產重組;(2)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使公司保住配股權或者不被ST、PT而進行資產置換或主動尋求並購對方;(3)非上市公司為節約融資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購買上市公司的國有股、法人股權而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實現買殼上市目的;(4)為迅速擴大規模,創造規模經濟優勢,在同行業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甚至形成壟斷,一些實力強大的企業(多為傳統行業企業)展開的以行業內強強聯合為特徵的戰略收購與兼並;(5)為使股價炒作具有題材,謀取二級市場上的超額利潤,上市公司與機構投資者合作進行的帶有投機性質的資產重組,甚或假兼並、假重組。
3.國有股、法人股的協議轉讓是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主要形式,通過二級市場進行收購的微乎其微。
4.股權變更伴隨著大量的資產置換,上市公司與關聯大股東或政府之間的「等價不等值」的資產置換是上市公司資產重組的主流形式。
5.我國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中的股權轉讓基本上都是以現金方式完成的。
6.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中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7.股權轉讓分散,規避全面要約收購。在第一大股東易主的56起股權轉讓中,有35家(佔62.5%)通過各種方式使股權轉讓都控制在公司總股本的30%以下,以迴避全面要約收購的豁免申請。
8.多種重組形式並舉,重組周期縮短。在涉及重組的4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近100家的公司在短短的幾個月進行了超過3次的重組。原因主要有:(1)前一次重組進行得不徹底,許多無效資產仍然沒有剝離出公司;(2)雖然進行了資產重組,但公司的經營機制沒有大的改變,前一次注入的優質資產又發生了劣化,不得不再次重組;(3)雖然前一次重組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資產置換,但為滿足中國證監會75號文件規定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的條件,還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置換。如北大科技的多次股權轉讓與資產置換;上工股份的資產出售、收購兼並和投資參股;凌橋股份的股權轉讓、資產出售和置換,部使公司的主業很快轉向。重組周期的縮短使績差公司的業績很快得以改善。
除以上一些重組方式與特徵外,近來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手段突破原有的簡單資產置換、投資控股、參股等方式的局限,出現了宇通客車、深圳方大等MBO(管理層收購)重組方式,東百集團、天宇電器等以股權拍賣方式實現資產重組目的的股權轉讓行為。
9.因股權的「非常變動」而引起的對上市公司控制權之爭越來越多。許多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之間(主要是原來的大股東和現任大股東之間)發生了控制權之爭,之所以發生這種爭奪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市公司的股權發生了「非常變動」,如原來的大股東因欠債或其他原因導致所持有的公司大宗法人股股權被法院凍結,進而被拍賣或被抵押,通過司法裁定給了第三方。通過此種方式實現的股權變動,帶有強制收購的味道,原股東和現任大股東之間的矛盾自然就不可避免了。
『肆』 破產法所規定的和解和重組的概念是什麼
破產和解,是指具備破產原因的債務人,為避免破產清算,而與債權人會議達成以讓步方法了結債務的協議,協議經法院認可後生效的法律程序。
破產所規定的和解制度與一般民事訴訟中的調解是不同的:
首先,破產和解只能由債務人提出,其的目的是為了中止破產程序,使債務人進人整頓階段,避免破產,而債權人不能提出和解。民事訴訟中的調解,雙方當事人都可以提出和解的要求。
其次,破產和解的內容可以包括減免債務清償的數量,延期清償債務的期限以及企業整頓的事項等。而民事訴訟中的調解的內容主要是關於債務的償還.糾紛的解決等問題。
再次,破產和解是既不是完全由法院裁判,又不是債權人會議和債務人之間自行達成和解即可生效,它必須先經債權人會議原則通過,再由人民法院認可之後方能生效。而在民事訴訟的調解中,只要雙方當事人不違反有關法律,就可以自由和解。
最後,破產和解協議雖經法院認可,但沒有強制執行力,其效力主要表現在中止破產程序,使債務人進入破產整頓階段。如果企業整頓失敗,就恢復已中斷的破產程序,按法定的程序繼續破產。債權人不能以法院認可了破產和解協議,作為向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或訴訟的依據,要求法院強制執行和解協議。
破產破產和解提出可以在申請破產時到破產分配開始前之中的任何時間提出.
破產重整是現代破產制度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又名「重組」、「司法康復」,或者「重生」。我國破產法稱之為「整頓」,乃指經由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在審判機關的主持和利害關系人的參與下,對具有重整原因和經營能力的債務人,進行生產經營上的整頓和債權債務關繫上的清理,以期擺脫財務困境,重獲經營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
在破產法體系中,完善破產重整制度,是世界破產法的發展趨勢。我國破產法盡管起步較晚,但一開始,便在破產法中規定了破產整頓的有關內容。然而,如同破產法體系不完善一樣,破產重整制度急需解決的問題相當多。我國目前正在修訂破產法,在此過程中,加強對破產重整的研究,無疑對破產立法的完善,破產法的推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倆者有時候是很不容易區分的,我國現行法律關於破產的規定很是凌亂,因為對待不同的所有制企業,有不同的規定。比如國企和私企。
『伍』 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的區別
破產重組和破產重整不是一個意思。一、重整與重組的相同之處1、前提條件相似公司企業面臨重大財務危機,陷入生存困難,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等情況,是二者的共同前提。2、目的相同通過清理債權債務關系,引入戰略第三方,公司企業整體轉讓,易主經營等措施,挽救困境中的企業,以使企業獲得新生,避免公司破產帶來的消極後果。二、重整與重組的區別重組,不是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而是一個約定成俗的稱謂(通俗講,法律從未針對重組作出任何規定)。約定成俗的「資產重組」一般包括以下幾種情形:(1)收購兼並。(2)股權轉讓。(3)資產剝離。(4)資產置換。重整,是一個嚴謹的法律概念,其法律依據在於《企業破產法》的明文規定,其內涵、程序、效率、後果均由法律明確規定。重組,由於沒有法律框架約束,股東、債權人之間的協商都是自願的,沒有任何強制。比如,談判的時間、債權人的清償率等等,均是自由確定的,沒有法律約束。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七十條債務人或者債權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請對債務人進行重整。債權人申請對債務人進行破產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產申請後、宣告債務人破產前,債務人或者出資額占債務人注冊資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資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陸』 司法重組項目資產保全的怎麼辦
司法重組項目資產保全了,怎麼辦?這個需要咨詢專業的律師
『柒』 p2p刑事案件資產可以司法重組嗎
資產可以司法重組,但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以及各組法律相關的規定進行依法的程度。
『捌』 司法拍賣企業資產屬於資產重組嗎
不屬於資產重組是司法拍賣
『玖』 什麼是叫司法重組
法律分析:司法重組就是破產的一種,其實就是債務重組,用司法重整手段將資產價值最大化利用。企業重組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以外發生的法律結構或經濟結構重大改變的交易,包括企業法律形式改變、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並、分立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第二條 企業法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並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或者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的,依照本法規定清理債務。
企業法人有前款規定情形,或者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規定進行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