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國際商法英文案例及答案

國際商法英文案例及答案

發布時間: 2022-02-07 05:52:43

⑴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

  1. 這個要看具體的交貨質量了。一般而言憑樣品買賣為准。在出口交易中,賣方應特別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同時,賣方想買方寄送樣品時,應考慮留存「復樣」,備作交貨或處理糾紛時核對。

  2. 本題當事人營業地位於不同國家,適用《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公約》,其中31條規定,

    如果賣方沒有義務要在任何其他特定地點交付貨物,他的交貨義務如 下:

    (a)如果銷售合同涉及到貨物的運輸,賣方應把貨物移交給第一承運人 ,以運交給買方;

    (b)在不屬於上一款規定的情況下,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貨物或從特定 存貨中提取的或尚待製造或生產的未經特定化的貨物,而雙方當事人在訂 立合同時已知道這些貨物是在某一特定地點,或將在某一特定地點製造或 生產,賣方應在該地點把貨物交給買方處置;

    根據(b)我們知道,環島公司已經完成交付義務,而交付完成那麼風險也隨之轉移,所以城外公司應該負擔這批貨物的風險,即應該將款給環島。


⑵ 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答案 急!

一、
全部復為共同海制損,
依據:
共同海損是指在同一海上航行中,船舶、貨物和其他財產遭遇共同危險,為了共同安全,有意地合理地採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犧牲、支付的特殊費用。根據慣例,共同海損的犧牲和費用, 應由船舶、貨物和運費三方按最後獲救的價值多寡,按比例進行分攤。
單獨海損(particular average) 是指除共同海損以外的部分損失,即被保險貨物遭遇海上風險受損後,其損失未達到全損程度,而且該損失應由受損方單獨承擔的部分損失。
構成共同海損的條件:
船方在採取措施時,當時必須確有危及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存在;
船方所採取的措施,必須是為了解除船、貨共同安全的危險,有意識而且是合理的;
所作犧牲具有特殊性,支出的費用是額外的,是為了解除危險,而不是由危險直接造成的;
犧牲和費用的支出最終必須是有效的,也就是說經過採取某種措施後船舶和/或貨物全部或一部分最後安全抵達航程的終點港或目的港,從而避免了船、貨同歸於盡的局面。

二、
倒簽屬於詐騙行為,運輸合同無效,深圳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

⑶ 關於全英文國際商法的案例分析

那就看他們之間是否簽了讓W銷售汽車的權利的合同,有合同關系就證明他們有合作關系。

⑷ 14年考研,求助,國際商法教學案例(英文)如何攻克

起先還是先過單詞關,在同一篇文章中,把常出現、常用的單詞和常用詞語標注出內來,一個個查,比如「plaintiff\defendant\virdict\conclude\contend\by-laws等詞容匯,這個過程耗時較長,但是最需要扎實推進。仔細學那麼幾篇後,閱讀就會順利很多。我剛開始也是一個個單詞注,到考完試已經可以用比較短的時間閱讀一篇案例了。另外,這個也是個翻譯功底的訓練,平時多翻譯一些東西,就可以轉化為中文好理解些(不藉助轉化直接理解當然更好)。而且,通過一年時間經常閱讀英文原版小說,我發現自己閱讀案例的速度也有很大提高。因為那些判決的語言都非常嚴謹、很長,除了詞彙,還需要對句子結構和整體預期結構有個全面的理解。所以,從長遠講,要多看英文的東西,習慣英語的敘事方式。眼下的,先突破單詞,多看,多熟悉吧

⑸ 國際商法一英文案例,急求解答

1)對來於分期交貨合同,付款自是否分期進行,完全決定於雙方買賣合同中對付款的規定。 2)對於韓方的扣押行為,中方可以引用「定牌生產,工業產權爭議概不負責」的免責條款,但是合同中是否有此條款,也沒有明示。所以暫時無法判斷。如有類此條款,中方方可免除冒牌的責任,不然,可能承擔一定的侵權責任。 3)合同是以什麼貿易術語成交的沒有明示,不能判斷風險是否轉移。如果是CIF條件,則風險在裝運港轉移,日方不能以此為借口。如果是DDU或DDP條件,則風險在目的地轉移,第三期貨物風險未轉移,但是其原因是日方「指定牌名侵權」,賣方不負責任。 僅供參考,如有別樣答案,盼望交流。

⑹ 在哪裡可以下載到國際商法英文案例

美國司法部官方網站

⑺ 急求國際商法案例答案

賣方要承擔權利擔保責任的,因為中國作為買方所在地,賣方要承擔所售產品在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證責任,而該項權利在中國以注冊,則日方在出售時已違反了該項權利擔保責任。這種題後面什麼義大利都不用考慮了。時間點就看訂立合同時是否在中國侵犯他人權利就行。

⑻ 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滿意後150贈送)

1.AES的損失應為5000美元。
2.可以適用減輕條款,即77條,聲稱另一方違反合同的一方,必須按回情況採取合理措答施,減輕由於該另一方違反合同而引起的損失,包括利潤方面的損失。如果他不採取這種措施,違反合同一方可以要求從損害賠償中扣除原可以減輕的損失數額。
本案當中,原告在7月到9月間,本可以從其他供應商那裡,以55 000美元的價格購入電腦設備。而他卻等到12月1日才高價購買代替品,並因拖延而遭受2 000美元的額外損失。由於自己的原因而未能避免損失擴大,擴大的部分,被告不負賠償責任。
3.教訓:當一方預期違約時,未違約方應當立即採取適當措施對損失進行救濟,盡合理努力避免損失擴大。

⑼ 急求國際商法案例分析答案QAQ!!!!

英美法系採用發出主義,已發出的時間為准,要約先發出,即生效了,拒絕後發出,拒絕無效
大陸法系採用到達主義,如果拒絕的函先到,則拒絕有效,視為要約被撤銷

⑽ 求國際商法教學案例(英文選編)粉皮書案例中英答案以及中文翻譯,郵箱[email protected]

貌似都沒有

熱點內容
婚姻法自然血親的父母子女關系解除 發布:2025-02-07 22:20:18 瀏覽:903
新婚姻法2020第三者財產 發布:2025-02-07 22:12:58 瀏覽:268
深圳消防法律援助熱線 發布:2025-02-07 21:57:19 瀏覽:334
大學依法治國論文 發布:2025-02-07 21:43:59 瀏覽:114
法院補償器 發布:2025-02-07 21:30:25 瀏覽:238
人大立法環保調研 發布:2025-02-07 21:13:41 瀏覽:382
欽州人民法院領導 發布:2025-02-07 21:08:57 瀏覽:227
私募基金公司出具法律意見書 發布:2025-02-07 20:52:10 瀏覽:642
司法拍賣成交率 發布:2025-02-07 20:26:14 瀏覽:254
梧州十大傑出律師 發布:2025-02-07 20:19:36 瀏覽: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