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239條
Ⅰ 請問刑法239條中「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是指過失殺人呢,還是只要出現被綁架人死亡的事實就都算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是指由於在綁架過程中對被綁架人使用暴力或者進行虐待版等導致被綁架人死權亡,以及被綁架人在綁架過程中自殺身亡的行為。「殺害被綁架人」,是指在劫持被綁架人後,由於勒索財物或者其他目的沒有實現以及其他原因,故意將被綁架人殺害的行為。
2、由於法律對綁架致使被害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立法上採用的是絕對確定的法定刑,而且是處死刑,因此,司法機關在適用時應當採取十分慎重的態度,嚴格掌握適用的條件。
Ⅱ 刑事訴訟法239條與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訴訟法的解釋350條第5項區別。
第三百七十四條 【接送不合格兵員罪】在徵兵工作中徇私舞弊,接送不內合格兵員,情節嚴重容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百七十五條 【偽造、變造、買賣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罪;非法生產、買賣軍用標志罪】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制式服裝、車輛號牌等專用標志,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該款的規定處罰。
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Ⅲ 如何解讀《刑法》第23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39條規定:犯綁架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產為目的偷盜嬰兒的,按前兩個規定定罪處罰。
對239的探索和解析:
一、明確綁架罪概念,構成特徵
綁架罪,是指以勒索財物或者扣押人質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他人或者偷盜嬰兒的行為。本罪的特徵是:
1、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權,也侵犯公民、集體、國家的財產權。
2、犯罪客觀方面的表現是:
(1)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行為;
(2)採用暴力、脅迫、其他方法實施綁架行為;
(3)造成被綁架人被綁架的後果發生;
(4)有以勒索財產為目的的偷盜嬰兒的後果發生。
3、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即年滿16周歲以上、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對綁架行為中的故意殺人行為負責。
4、犯罪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行為人出於勒索財物的目的,或者以扣押他人作人質為目的。行為人明知自己採取的手段是綁架並積極為之,並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發生。
二、關於綁架罪的罪與刑的沖突
我國嚴重刑事犯罪中,量刑起點均是3年,唯獨綁架罪是以10年為起點刑,且未設「情節嚴重」或「惡劣」之規定,這種「高下限,無上限」的立法量刑模式,即使在國外的立法中也不多見,足見立法者對綁架罪的社會危害性嚴重程度的關注。
按照常規立法慣例,量刑幅度不宜過嚴窄,以便讓操作者有足夠自由裁量空間利於操作,這本是罪刑相適應原則的體現和要求,但綁架罪這種近乎嚴酷的量刑規定已讓裁決者幾乎沒有迴旋餘地,這種罪與刑的沖突在司法實踐中凸顯歷害。
眾所周知,生活復雜,犯罪行為方式多樣。在現實中,確有一些人因為一時沖動或者因為存在糾紛或者抓住被害人的某些弱點,綁架人質,索要少量錢財或者其他條件的。
例如因為被害人拖欠工資、債務而索要少量超出工資、債務范圍的錢財的,或者由於沖動、無知、愚昧扣人質索取少量錢財的,或者扣住岳母要求媳婦回家的等等。
這種情形的綁架,顯然不具有與法律的嚴厲評價相當的不法程度,如果一味追究綁架罪刑罰的量刑要求(「起步價」為10年以上),這樣有可能會導致刑法司法公正的喪失和淪落。
(3)刑法239條擴展閱讀:
一、關於綁架罪的極刑的認定范圍
根據現行立法規定,在綁架犯罪中,造成被綁架人死亡結果的有兩種情況:一是致使被綁架人死亡;二是故意殺死被綁架人。
「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應當理解為行為人在綁架過程中過失致被綁架人死亡和故意傷害致被綁架人死亡(不包括被綁架人因自己原因死亡的情形),是綁架罪的加重結果;而對「殺害被綁架人」應當如何理解,在刑法理論界和實務界存在三種不同觀點:
1、綁架罪的加重結果,即只能是故意殺害被綁架人並致被害人死亡。
2、綁架罪的加重情節,既可以是殺害被綁架人致死,也可以是僅有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而無致人死亡的結果。
3、即非綁架罪的加重結果又非加重情節。「殺害被綁架人」是加重結果,即應當理解為危害結果即死亡結果發生,理由如下:
(1)從《現代漢語詞典》對「殺害」一詞的解釋來看,其解釋是「殺死;害死(多指為了不正當目的);慘遭殺害/殺害野生動物。」因此,僅就「殺害」一詞本身的詞義來說,應該是包括死亡後果在內。如果指的是殺害行為的話,它就應該和「行為」一詞聯系使用.
(2)把殺害被綁架人理解成只要被告人實施了殺害行為,不問結果如何,無一例外地對被告人判處死刑,這一理解不僅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執行,而且與立法的原意不相符.
對於刑罰加重情節,我國刑法規定的第263條第4項「多次搶劫」的情形就應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
這說明:多次實施搶劫作案就可能判處死刑,那麼多次實施綁架作案的罪犯理所當然也應該被列入可能被判處死刑的范疇。
二、關於未成年人犯綁架罪的處理
在肯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可以成為綁架過程中殺害被綁架人行為的主體的前提下,有必要作進一步研究,在這種情況下,對行為人究竟是定綁架罪還是故意殺人罪,這里有一個不好解決的矛盾。
1、定綁架罪,與刑法第17條第2款並無「綁架」之列舉規定相悖;
2、定故意殺人罪,則又與刑法第239條關於在綁架中殺害被綁架人仍應定綁架罪一罪的規定不符。
這一矛盾實際上是由立法缺陷所造成的,一則刑法第17條第2款中「故意殺人」是僅指按故意殺人罪定罪的故意殺人行為,還是所有含有故意殺人行為的犯罪都在其列,語焉不詳;
二則刑法第239條規定殺害被綁架人為綁架罪一個情節,在罪數理論上也不能成立。綁架罪的危害性特別大,筆者認為凡是年滿14周歲並且有責任能力的人,均可構成。
不過,就目前立法來說,按照刑法第239條的規定,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一般綁架行為不構成犯罪。
綁架過程中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也只是綁架罪的結果,因此,也可以說,殺害被綁架人的行為就不另行定罪,這似乎有悖於公平正義的法理,所以認為此相對負刑事責任的人有綁架行為且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殺害被綁架人的或多次實施綁架行為作案的,就該定此罪。
Ⅳ 如何解讀刑法第239條
第二百三十九條 【綁架罪】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綁架,是指以暴力、脅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強行拘禁被害人的行為。其中,強行拘禁被害人作為人質,是本罪客觀方面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作為人質,是指行為人以扣押的被害人作為交換條件,向他人提出要求,滿足其要求者,釋放被害人,不滿足其要求,則繼續加害被害人。以將被害人作為人質為目的,是認定本罪的重要方面。如果不具有此目的,而是為了實施殺人、傷害、強奸、拐賣、妨害公務等目的而將被害人予以綁架的,均不能以綁架罪論處。
實踐中由於綁架犯罪以暴力實施者較為常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就特別強調,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也構成綁架罪,旨在對沒有認知及反抗能力的嬰幼兒實行特別保護。綁架罪的既遂並不要求其勒索行為必須發出,更不要求其目的一定實現,只要行為人主觀上以勒索財物或其他要挾為目的,客觀上實施了綁架行為,即可構成犯罪的既遂。
Ⅳ 如何解讀刑法第239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義:
第二百三十九條
【綁架罪】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綁架他人的,或者綁架他人作為人質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致使被綁架人死亡或者殺害被綁架人的,處死刑,並處沒收財產。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
綁架,是指以暴力、脅迫、麻醉或其他方法強行拘禁被害人的行為。
其中,強行拘禁被害人作為人質,是本罪客觀方面的一個重要特徵。所謂作為人質,是指行為人以扣押的被害人作為交換條件,向他人提出要求,滿足其要求者,釋放被害人,不滿足其要求,則繼續加害被害人。以將被害人作為人質為目的,是認定本罪的重要方面。如果不具有此目的,而是為了實施殺人、傷害、強奸、拐賣、妨害公務等目的而將被害人予以綁架的,均不能以綁架罪論處。實踐中由於綁架犯罪以暴力實施者較為常見,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條就特別強調,以勒索財物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也構成綁架罪,旨在對沒有認知及反抗能力的嬰幼兒實行特別保護。綁架罪的既遂並不要求其勒索行為必須發出,更不要求其目的一定實現,只要行為人主觀上以勒索財物或其他要挾為目的,客觀上實施了綁架行為,即可構成犯罪的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