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三省
『壹』 三省六部制相當於今天什麼部門
兵部:兵部是主管全國軍事安全工作的部門,相當於今天的國防部,兵部尚書相當於國防部長。
工部:工部是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單位,所負責的事情非常繁雜,不僅有各地建築,而且還有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礦冶、紡織等等,放今天基本上就相當於農業部部長加交通部部長。
戶部:戶部負責全國的財政工作,從國家稅收到軍隊費用都無所不包,國庫也就是由戶部掌管,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
禮部:禮部負責全國的祭祀、外交與教育工作,算得上是一個非常清貴的部門,禮部尚書基本就相當於今天的外交部長兼教育部長。
刑部:刑部負責全國的司法、法律、刑罰、訴訟等工作,那一些大案要案往往由刑部辦理,刑部尚書也就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法院院長。
吏部:吏部是專門管理官員的一個部門,滿朝文物的任免、考核、升遷等事務都由吏部負責,而吏部尚書的名字更是會出現在每一個官員的任免書上,可以說這是最為厲害的一個衙門,而吏部尚書自然也就是六部尚書中地位最高的一位,相當於今天的人事部部長兼組織部部長。
以六部為主體的行政文書制定與處理機構,包括尚書都省的六部二十四司。主要以國家法令為依據,制定並處理所負責的行政文書。六部各設一名長官尚書,並設侍郎作為尚書的助手。
尚書都省的六部二十四司是行政工作的主要處理部門,中書省是國家最高政令製作的主要部門,而對行政文書與最高政令的審核權則在門下省,如無門下省的審核認可,將無法實現政令的發布與行政工作的執行。門下省憑借著這種特殊地位成為唐初三省六部行政中的最關鍵一環。
門下省官員在有關國家政務的公文書上下過程中所擁有的審查和把關的職權。
『貳』 古代的吏,刑,戶,禮,工,兵六部分別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三省六部什麼意思
六部
吏、禮、兵、戶、刑、工
三省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
吏部:主管全國文職官吏的挑選、考查、任免、升降、調動、封勛,大體相當於現代的組織部的職能。
戶部:主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大體相當於現代的農業部、財政部。
禮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禮(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舉考試、接待外國來賓,類似於現代的教育部和外交部禮賓司。
兵部:主管全國武職官員、練兵、武器、彈站,相當於現代的國防部。
刑部:主管國家司法、行政,大體相當於現代的司法部。
工部:主管興修水利、主要的土木建築工程,大體相當於現代的水利部和建設部
『叄』 司法《三省吾身》是指哪三省
堅持「三省吾身」恪守司法良知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此語出自《論語》,精確闡明了中國古代先賢修身處事的境界和理念,這樣一種內修外煉的人生哲學思想亦對當今法官職業操守的養成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面對紛紛擾擾的外部世界,法官應從思想品行上不斷約束激勵自我,培養更加超凡脫俗的人格魅力,並恪守人生的信條和道義,進而勾勒描繪出最具魅力和活力的司法形象。可以說,當今的司法早已從象牙塔踏入了民間,司法工作日益呈現出新穎性和挑戰性,這也給法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標准和要求。
『肆』 三省六部相當於現在什麼機構
「三省六部」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對於三省制,其中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台);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到了隋朝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審核與貫徹執行。各不同時期的統治者做過一些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的調整和補充。
中書省,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代改為「內史省」。中書省掌握行政大權,它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一部分亦由中書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明永樂帝時設內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閣」。負責起草詔令。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有決策權。
門下省,初名侍中寺,東漢時即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的辦公廳。
尚書省,原名叫尚書台,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有執行權。
吏部,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紀委等部門。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相當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
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
兵部,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相當於現在的解放軍總政治部。
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
工部,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明清工部下設四司﹕營繕清吏司;虞衡清吏司;都水清吏司;屯田清吏司。除四司外,清設有製造庫;節慎庫;料估所。相當於現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
除了三省六部還有一個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
『伍』 三省六部制是什麼
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代至唐初建立起來的中樞體制,是中國古代繼秦漢三公九卿制之後又一套行之有效、影響深遠的政治制度。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5)司法部三省擴展閱讀
以六部為主體的行政文書制定與處理機構,包括尚書都省的六部二十四司。主要以國家法令為依據,制定並處理所負責的行政文書。六部各設一名長官尚書,並設侍郎作為尚書的助手。
尚書都省的六部二十四司是行政工作的主要處理部門,中書省是國家最高政令製作的主要部門,而對行政文書與最高政令的審核權則在門下省,如無門下省的審核認可,將無法實現政令的發布與行政工作的執行。門下省憑借著這種特殊地位成為唐初三省六部行政中的最關鍵一環。
門下省官員在有關國家政務的公文書上下過程中所擁有的審查和把關的職權。
『陸』 三省六部是哪六部
三省:中書省、尚書省、行書省
六部:戶部、吏部、兵部、禮部、刑部、工部
吏部:掌文職官吏的任免、考核。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人事部。
兵部:掌軍令、軍政、徵兵、官兵的軍籍及兵籍、武官的任免、選用、考核、賞罰,驛站、裝備、軍械、儀仗、疆域測繪、馬政。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軍委下屬的總參及各總部、交通部、安全部、郵政局、政府招待機構、測繪部門等部門的綜合。
禮部:掌管考試、學校教育、禮樂、祭祀、宴會食品、鑄造印符、冊封,全國的佛、道教事務,以及少數民族的冊封、招待等。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宣傳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監督部門、新聞出版總署、宗教局、等部門的綜合。
刑部:掌刑法、囚徒、復審、緝捕等事。相當於現在的高院、高檢、公安部、司法部幾個部門的綜合職能。
戶部:掌管全國的戶口、財政收支及預算、田土地冊、鑄造貨幣、稅收等。相當於現在的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商務部、民政部、央行、稅務總局、審計署及公安部的戶籍管理部門等部門的綜合。
工部:掌管全國的工程建設、屯田水利、山林捕獵、軍器製造、雜項產品的製造等。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農業部、水利部、糧食局及部門大型製造業國有企業等部門的職能。
『柒』 古代的三省六部相當於現在的哪些部門
中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構,有決策權。
門下省,相當於現在的中央辦公廳、國務院的辦公廳。
尚書省,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有執行權。
吏部,相當於現在的組織部、紀委等部門。
戶部,相當於現在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
禮部,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門。
兵部,相當於現在的解放軍總政治部。
刑部,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和公檢法部門。
工部,相當於現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
除了三省六部還有一個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漢為廷尉,北齊為大理寺,歷代因之,明清時期與刑部、都察院並稱為「三法司」。清末新政改稱為大理院,民國初年北洋軍閥政府亦襲此名,為當時的最高審判機關。
(7)司法部三省擴展閱讀:
中書省
中書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設,掌管機要、發布政令的機構。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隋初稱為「內史省」,後改為「中書省」。宋代中書省與門下省合並為一個機構「中書門下」,掌握行政大權,長官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與掌管軍事大權的樞密院合稱「二府」。
元代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門下、尚書兩省皆廢,故中書省較前代尤為重要。地方行政由中書省外派的「行中書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廢丞相、中書省,由皇帝直接統領六部。明永樂帝時設內閣,機要之任開始歸「內閣」。負責起草詔令,明宣宗後擁有票擬奏章的「票擬權」。
門下省
「門下省」為官署名稱。東漢時即設侍中,秩比二千石,屬於少府,職掌為侍從皇帝左右、贊導眾事、顧問應對,皇帝外出,則侍從參乘。門下省原為皇帝的侍從機構,南北朝時權力逐漸擴大,北朝政出門下,成為中央政權機構的重心。
隋唐時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
尚書省
官僚機構。南朝宋得名,前身為「尚書台」。由漢代皇帝的秘書機關尚書發展而來。是魏晉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機構,為中央政府最高權力機構之一。「尚書省」的組織機構於隋朝定型。
以唐代制度為例:有吏部、禮部、兵部、刑部、戶部、工部等六部,下轄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書都以所在「部」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為名。負責執行詔令。
六部
三省的長官侍中、中書令、尚書令相當於秦漢時期的宰相。 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禮、兵、度支(後改為戶)、都官(後改為刑)和工六部,與諸寺、台分別處理各類事務。每部設尚書為最高長官,總管本部政務。
吏部
中國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下設四司:明清為文選清吏司、驗封司、稽勛司和考功司。司的長官為郎中,副長官為員外郎,其屬官有主事,令史,書令史等。
文選清吏司掌考文職之品級及開列、考授、揀選、升調、辦理月選。驗封司掌封爵、世職、恩蔭、難蔭、請封、捐封等事務。稽勛司掌文職官員守制、終養、辦理官員之出繼 、入籍、復名復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職官之處分及議敘,辦理京察、大計。
戶部
戶部,中國古代官署名,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戶部尚書,曾稱地官、大司徒、計相、大司農等。明清時期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其內部辦理政務按地區分工而設司。各司除掌核本省錢糧外,亦兼管其他衙門的部分庶務,職責多有交叉。
禮部
中國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設。隋唐為六部之一。歷代相沿。長官為禮部尚書。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
禮部下設四司,明清皆為:儀制清吏司,掌嘉禮、軍禮及管理學務、科舉考試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禮、凶禮事務;主客清吏司,掌賓禮及接待外賓事務;精膳清吏司,掌筵饗廩餼牲牢事務。
兵部
官署名。隋始置,六部之一,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源於三國魏五兵制。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
迄至清末,歷代沿襲,職權則不盡相同。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光緒三十二(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刑部
中國古代官署。隋文帝定六部制度,初沿北齊置都官,主官為尚書;次官,煬帝定為侍郎。後代均以刑部掌法律刑獄,與最高法院性質的大理寺並列。
明清兩代,刑部作為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刑部的具體職掌是:審定各種法律,復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工部
工部,中國封建時代中央官署名,為掌管營造工程事項的機關,六部之一,長官為工部尚書,曾稱冬官、大司空等。工部起源於周代官制中的冬官,漢成帝置尚書五人,其三曰民曹。後漢以民曹兼主繕修、功作、鹽池、園苑之事。西晉以後置田曹掌屯田,又有起部掌工程,水部掌航政及水利。
後周依《周官》,置冬官府,長官為大司空。隋代開皇二年始設立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
『捌』 古代官場的「三省六部」相當於現在的什麼部
【三省六部制】完善確立於隋朝
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統領六部及下屬各司)
六部:吏部、禮部、兵部、戶部、刑部、工部
三省分工原則: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
【三省】
1.中書省——決策機構,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相當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2.門下省——審議機構,負責審核政令——相當於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
3.尚書省——最高行政機構,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相當於國務院
【六部】
1.吏部:管理文職官員的機關,掌品秩銓選之制,考課黜陟之方,封授策賞之典,定籍終制之法。——相當於組織部、紀委等部門
2.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及一切財政事宜。——相當於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等部門
3.禮部:掌典禮事務與學校、科舉之事。考吉、嘉、軍、賓、凶五禮之用;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相當於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等
4.兵部:明職掌全國軍衛、武官選授、簡練之政令。清職掌全國綠營兵籍及武職官員的機構。職掌內外武職官員的除授、封蔭之典,乘載、郵傳之制,甄核、簡練之方,士籍、軍實之數。——相當於解放軍總政治部
5.刑部:主管全國刑罰政令及審核刑名的機構,與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後審理和復核,共為「三法司制」。——相當於司法部、公檢法部門
6.工部: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職掌土木興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寢供億之典。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相當於工信部、水利部、城鄉建設部等
【大理寺】
除了三省六部外,還有一個大理寺——相當於現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獄案件審理,長官名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