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下列商主體屬於商法人的有

下列商主體屬於商法人的有

發布時間: 2022-02-07 16:18:41

⑴ 下列哪些單位屬於法人

題目中A.嶺東職業技術學校和 B.大崗鎮人民政府屬於法人,前者是事業單位法人,後者屬於機關法人。

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是具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第一依法成立,第二有必要的財產或者經費.第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第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只有具備上述四個必備條件才能依法成立.只要具備了這些,這樣的機構的法人才是法定代言人.

事業單位法人
事業單位法人又稱事業單位法人、事業單位,指國家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具備法人條件的社會服務組織。

機關法人
機關法人是指依法行使職權,從事國家管理活動的各種國家機關。包括國家各級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軍事機關等。

國家機關只在進行民事活動時才成為法人,才是民事的主體。只能以自己的名義,而不能以國家的名義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只能以平等民事主體,而不能以法定管理職能主體參與民事法律關系;只能以本機關所必需的後勤服務保障為限,而不能從事商品生產經營等營利性活動。

機關法人不以登記方式成立,而依法以決議、命令、決定等方式成立。

⑵ 為什麼要確認法人資格,例如商主體中有商法人,也有不具法人資格的商個人,商合夥等。這是為何

公司沒有法人資格說明沒有負責任的能力啊。

⑶ 商法問題 下列屬於具有法人資格的商事主體的是() A.商自然人 B.商事合夥 C.有限合夥 D.商事公司

1D 公司是法人,其他的不是法人
2A 股東對公司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以出資為限。公司對自己的債務承擔無限責任

⑷ 下列不屬於民事主體與商主體的區別的是

下列不屬於民事主體與商主體的區別的是
A、商主體必須同時具有權力能力和行為能力,而民事主體卻未必如此
B、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可以不同時產生,商主體則必須同時產生
C、公法上的主體如政府部門等可以成為商主體,但不能成為民事主體
D、商主體的構成,一般必須是行為人積極法律行為的結果

答案:C、公法上的主體如政府部門等可以成為商主體,但不能成為民事主體
解析:民事主體與商事主題的區別:
民事主體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夥企業等主體都屬於商法所規范的對象。只不過在商法中體現出不同的特性罷了。具體來講,商事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和商事合夥(國家不能直接從事商事活動,其商事活動是通過其授權投資機構或部門來實現的)。
正如前面所言,商法作為民法的部門法,商主體因而是民事主體的一種特殊形式。故其具有民事主體的一般特性,即主體的「自由與平等」性。但它又有不完全等同於民事主體的特性。民法是市民社會的產物,因而「獨立與自由」便是民法的終極價值,在民法的規范下,各民事主體之間呈現出一種不同於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的「新關系」,它突出的表現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主體(人格獨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人格平等)。而作為商品經濟產物的商事法,「安全與效率」便成了其終極價值。在其規范下的商事主體們以追求營利作為他們的最高目標。與此相適應,為了保障整個市場秩序的建立與良性運轉,商事法對進入市場的主體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實行對當事人嚴格義務和責任規定的嚴格責任主義。並且,民事主體相比,當代商法主體觀念還明顯的體現出從商個人向商法人傾斜的傾向,總的來說兩者的不同具體表現在:
1、 民事主體一般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統一為基礎。但是,權利能力是民事主體構成之必備要件,行為能力則是非必備要件,權利能力可以獨立於行為能力而存在,如未成年人,雖不具有行為能力,但已有權利能力,他就可以在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成為民事主體。與其不同,商主體之構成必須同時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有權利能力而無行為能力者,所實施的行為在商法上應屬無效。因此,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互為依存。
2、 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可以不同時產生。一般情況下,就自然人而言,權利能力產生在先,行為能力在後,但商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總是同時產生的。
3 、許多公法上的主體,如政府及其部門,作為財產的所有者,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但其不得成為商主體,不得從事商事經營活動,這就是各國法律所奉行的政府部門不得成為商事主體,不得直接經商辦企業的原則。
4 、特定法律關系中的民事主體之構成,既有行為人積極行為,更有行為人消極行為的結果,如財產的繼承關系,贍養、撫養關系等之中主體的形成。而商主體之構成,一般必須是行為人積極法律行為的結果。這是因為商行為是行為人積極的、有意識的行為,非行為人自願的、有意識的行為,將導致商行為無效。
5 、商事主體的資格的取得一般需要在國家指定機關進行登記注冊。因此,其主體資格存在取得與喪失的規定。而民事主體的自然人不存在此種情況。其主體資格與生具有。

⑸ 商主體和民事主體的關系

商事主體與民事主體的聯系、區別

民事主體中的自然人、法人、合夥企業等主體都屬於商法所規范的對象。只不過在商法中體現出不同的特性罷了。具體來講,商事主體可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和商事合夥(國家不能直接從事商事活動,其商事活動是通過其授權投資機構或部門來實現的)。

正如前面所言,商法作為民法的部門法,商主體因而是民事主體的一種特殊形式。故其具有民事主體的一般特性,即主體的「自由與平等」性。但它又有不完全等同於民事主體的特性。民法是市民社會的產物,因而「獨立與自由」便是民法的終極價值,在民法的規范下,各民事主體之間呈現出一種不同於封建社會中人與人的「新關系」,它突出的表現為,每個人都是獨立、自由的主體(人格獨立);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主體(人格平等)。而作為商品經濟產物的商事法,「安全與效率」便成了其終極價值。在其規范下的商事主體們以追求營利作為他們的最高目標。與此相適應,為了保障整個市場秩序的建立與良性運轉,商事法對進入市場的主體都進行了嚴格限制。實行對當事人嚴格義務和責任規定的嚴格責任主義。並且,民事主體相比,當代商法主體觀念還明顯的體現出從商個人向商法人傾斜的傾向,總的來說兩者的不同具體表現在:

1、民事主體一般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統一為基礎。但是,權利能力是民事主體構成之必備要件,行為能力則是非必備要件,權利能力可以獨立於行為能力而存在,如未成年人,雖不具有行為能力,但已有權利能力,他就可以在特定的民事法律關系中成為民事主體。與其不同,商主體之構成必須同時具有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有權利能力而無行為能力者,所實施的行為在商法上應屬無效。因此,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互為依存。

2、民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可以不同時產生。一般情況下,就自然人而言,權利能力產生在先,行為能力在後,但商事主體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總是同時產生的。

3、許多公法上的主體,如政府及其部門,作為財產的所有者,可以成為民事主體,但其不得成為商主體,不得從事商事經營活動,這就是各國法律所奉行的政府部門不得成為商事主體,不得直接經商辦企業的原則。

4、特定法律關系中的民事主體之構成,既有行為人積極行為,更有行為人消極行為的結果,如財產的繼承關系,贍養、撫養關系等之中主體的形成。而商主體之構成,一般必須是行為人積極法律行為的結果。這是因為商行為是行為人積極的、有意識的行為,非行為人自願的、有意識的行為,將導致商行為無效。

5、商事主體的資格的取得一般需要在國家指定機關進行登記注冊。因此,其主體資格存在取得與喪失的規定。而民事主體的自然人不存在此種情況。其主體資格與生具有。

⑹ 什麼是商業法人

作為口語,有時將法人代表也稱為法人。

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是與自然人相對稱的,兩者相比較有不同的特點:第一,法人是社會組織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義上的"人",而不是實實在在的生命體,其依法產生、消亡。自然人是基於自然規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國國籍的自然人稱為該國的公民。自然人的生老病死依自然規律進行,具有自然屬性,而法人不具有這一屬性。第二,雖然法人、自然人都是民事主體,但法人是集合的民事主體,即法人是一些自然人的集合體。例如大多數國家(包括我國)的公司法都規定,公司法人必須由兩人以上的股東組成。對比之下,自然人則是以個人本身作為民事主體的。第三,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也有所不同。根據《民法通則》第37條規定,法人必須同時具備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一)依法成立。即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二)有必要的財產和經費。法人必須擁有獨立的財產,作為其獨立參加民事活動的物質基礎。獨立的財產,是指法人對特定范圍內的財產享有所有權或經營管理權,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獨立支配,同時排斥外界對法人財產的行政干預。
(三)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法人的名稱是其區別於其他社會組織的標志符號。名稱應當能夠表現出法人活動的對象及隸屬關系。經過登記的名稱,法人享有專用權。法人的組織機構即辦理法人一切事務的組織,被稱作法人的機關,由自然人組成。法人的場所是指從事生產經營或社會活動的固定地點。法人的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法人的住所。
(四)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指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
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我國的法人主要有四種:機關法人、事業法人、企業法人和社團法人。

我國民法對法人的分類
我國《民法通則》根據法人所從事的業務活動,將法人分為企業法人和非企業法人兩大類。

法人:是與公民對稱的另一類主體。《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義務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法人不是人!是相對自然人而言的。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簡言之,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主體資格的社會組織。

我先解釋你第二個問題: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

你的問題有誤,大概你想問的是「是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一個法人代表?」

比如廣州XX公司,「廣州XX公司」就是法人,然後這公司的股東選張三做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那麼張三就是廣州XX公司的唯一法人代表了,這個公司法人代表只有一個。

那麼當然,如果廣州JJ公司又請張三做法人代表,那麼張三既是廣州XX公司的法人代表,又是廣州JJ公司的法人代表。

你問法人是干什麼的,那麼你要了解什麼是法人:

法人必須是經國家認可的社會組織。在我國,成立法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根據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如機關法人一般都是由法律法規或行政審批而成立的。二是經過核准登記而成立。如工商企業、公司等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准登記後,成為企業法人。

我估計你的第一個問題「企業法人的具體任務是什麼?」也是問「企業法人代表的具體任務是什麼?」

法人對自己的民事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承擔全部法律責任。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法人的組成人員及其他組織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同樣,法人也不對除自身債務外的其他債務承擔民事責任。就是說,如果出現廣州JJ公司狀告廣州XX公司,那麼張三作為法人代表,就要出庭。到出庭那天張三代表廣州JJ公司和廣州深圳市XX公司(現實不可能)當然,張三隻是法人代表不是法人,不對法人的債務承擔責任

法人代表和法定代表人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而一些訴訟當事人常常會混淆兩者的涵義。它們之間是有區別的。

一、兩者的概念不同:法人代表一般是指根據法人的內部規定擔任某一職務或由法定代表人指派代表法人對外依法行使民事權利和義務的人,它不是一個獨立的法律概念。而法定代表人是一個確定的法律概念,它是指依照法律或法人組織章程規定,代表法人行使職權的負責人,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沒有正職的,由主持工作的副職負責人擔任法定代表人,設有董事會的法人,以董事長為法定代表人,沒有董事長的法人,經董事會授權的負責人可作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二、兩者產生的方式不同:法人代表依法定代表人的授權而產生,沒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權,就不能產生法人代表,而法定代表人則依法由上級任命或由企業權力機構依法定程序選舉產生。

三、兩者組成的人數不同:作為民事權利主體的法人,其法人代表可以有多個,而法人只有一個法定代表人代表法人獨立行使法人職權。

四、兩者的許可權不同:法人代表對外行使權力都要受到法定代表人授權的限制,他只能在法定代表人授權的職責范圍內代表法人對外進行活動,他的行為不是法人本身的行動,而是對法人發生直接的法律效力;而法定代表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直接代表法人對外行使職權。

五、兩者變更的法律程序不同:法人代表的變更沒有一定的程序,他不需要登記;而法定代表人是法人應登記的事項之一,這是法律規定的必經程序,如有變更,應及時辦理變更法定代表人登記手續。
法人特徵:1、法人不是人,是一種社會組織,但其可以像自然人一樣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
2、法人享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法人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其能夠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能夠以自己的行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法人以它的機關的意思作為其意思,以其機關的行為為其行為來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地位和資格,稱為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3、法人具有獨立的財產。法人之所以能夠具有獨立的人格就是因為其有獨立的財產,這是其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基礎。法人具有獨立的財產,所以具有了獨立的民事權利能力和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
4、法人能夠獨立的承擔民事責任。
在企業法人中,是否批准一個法人設立的行為,是一個行政許可行為。發起法人組織人通過合夥的行為獲得了國家行政權力的確認,這就意味著引起了一個民事法律關系的發生,產生了法人,其就可以享有各種民事權利、承擔各種民事義務。

⑺ 商主體的劃分

商主體如採用不同的標准,其表現形式的劃分也有不同,傳統上對商主體劃分的理論有:依商主體是自然人還是組織體以及組織形態為標准,可以將眾多的商主體分為商個人、商法人和商合夥;依據商主體是否以注冊登記為其條件,可以將商主體分為法定商人、注冊商人和任意商人;依商主體的規模為標准,商主體可以分為大商人和小商人等等。這些分類標准在現代社會發展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將商主體分為商法人、商個人和商事合夥與現實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沖突。比如獨資企業屬於商個人的一種,又因其以組織體形態出現而成為企業類型之一,這就使該種劃分與企業在外延上形成一種交叉關系,不盡合理。
將商主體分為法定商人、注冊商人和任意商人的典型是德國商法典,由於採取主觀主義原則,德國商法對上述三類商人具體從事的行業作了規定,這使法律具有了保守性,難以涵蓋新興行業,也增大了規范的復雜性。而且按經營范圍來劃分商主體也使得某些企業和經濟領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德國也已著手修改商法,試圖增加商主體表現形式劃分的簡明性和可操作性。
將商主體分為大商人和小商人是以商主體規模為標准,姑且不論單純以資本金額來判別商主體的規模是否合理,這一劃分也很難跟上時代發展,因為資本金額的實際價值會隨著通貨膨脹等經濟因素變動。況且所謂「大商人」這個概念的提出只是為了與小商人相對而言,並不具有法律意義。這顯然不符合建立商主體表現形式體系的要求。
在我國,由於商法典或其他形式意義上商法缺失,關於商主體的范圍究竟包含哪些,只是一個學理上的問題,並無法律的明確界定。並且,由於商主體的內涵遠未成為定論,基於商主體內涵而構建的商主體的外延,事實上也就無從定論了。但是,正因為如此,更應該對此加強研究,以期從理論層面上形成較為成熟的思想體系,從而進一步形成較為完善的立法架構,為我國商法建設作好充分的理論准備。認為,應當根據商主體的內涵,各國商法的一般規定及其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對我國商主體范圍予以科學的界定。需要說明的是,長期以來,我國雖存在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販,但嚴格來說,他們並不能算作現代意義上的商主體。對照上述商主體的要件與要素,以及我國從事商事營業必須經過注冊登記的法律實踐,認為可以將我國商主體界定為企業,而在我國企業均指商事企業,故具體可包括商法人、商合夥、商個人等形態。但鑒於商主體由抽象人格向具體人格發展的時代趨勢,認為應當進一步具體到對公司、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及其他變態形式等商主體具體形態予以研究。

⑻ 法人商事主體是什麼企業類型

法律分析 :商事主體分為法人商事主體和非法人商事主體。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公司企業法人、非公司企業法人、農民專業合作社等;非法人商事主體包括合夥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各類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等,具體組織形式按照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規定的分類標准確定。

法律依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 第十五條 改革工商登記制度 對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決定需要取得前置許可的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等外,不再實行先主管部門審批、再工商登記的制度,商事主體向工商部門申請登記,取得營業執照後即可從事一般生產經營活動;對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經營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並放寬工商登記其他條件。推進商務誠信建設,加強對市場主體、市場活動監督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切實維護市場秩序。

⑼ 28,下列可以作為政府采購供應商的是( )屬於法人的是()屬於自然人的是()屬於其他組織的是(

供應商的是(E G I J )屬於法人的是(J)屬於自然人的是(G)屬於其他組織的是(F)屬於聯合體的是(D)
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海事法院院長的級別 發布:2025-02-07 18:49:16 瀏覽:672
社會公民懂法識法的演講稿 發布:2025-02-07 18:39:32 瀏覽:792
秀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7 18:26:11 瀏覽:629
司法部門投票 發布:2025-02-07 17:32:33 瀏覽:298
環境衛生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7:26:05 瀏覽:626
大法官五行 發布:2025-02-07 17:13:28 瀏覽:567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