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姓名權

民法姓名權

發布時間: 2020-12-20 20:53:33

民法姓名權,名譽權與隱私權中盜用和假冒的區別

《民法通則》第99條第1款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內變自己的姓容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據此可知,侵犯姓名權的行為包括干涉、盜用、假冒等。本題中,不存在這些情形,因此,網民的行為並沒有侵犯牛某的姓名權。選項B錯誤。《民法通則》第100條規定,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據此可知,侵犯公民肖像權必須是以營利為目,本題中,網民並沒有營利的目的,因此,不構成對牛某肖像權的侵害。選項C正確。隱私權又稱個人生活秘密權,是指公民不願公開或讓他人知悉個人私密的權利。本題中,網民收集和公開牛某的私人信息,構成對牛某隱私權的侵害。選項D正確。《民通意見》第140條第1款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本題中,網民在網站上捏造牛某曾與某明星有染的情節,屬於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的行為,構成對牛某名譽權的侵害。

⑵ 民法典之前公民享有姓名權嗎

當然有了,民法典是明年1月份實施,要看最高院的解釋和相關的司法解釋。

⑶ 民法通則第150條公民的姓名權.公民是否擁有

《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條規定:依照本章規定適用外國法律或者國際慣例的,不內得違背中華人民共容和國的社會公共利益。該條款與你所表述的「公民的姓名權.公民是否擁有」似乎沒有什麼關系吧?
倒是《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 涉及到「公民的姓名權」的問題。
《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規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99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九十九條 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

姓名權的主要法律特徵為:

第一,姓名權的主體只能是自然人,法人不享有姓名權。只有自然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才叫做姓名,因而自然人才享有姓名權。法人人格的文字標識是名稱,享有的是名稱權。

第二,姓名權的客體是自然人對自己人格的文字標識的專有權。姓名權的核心問題就是專有權,他人不得享有、使用,只能是權利人自己享有和使用。專有的客體,就是自然人的人格文字標識,不僅包括正式的登記姓名,而且也包括筆名、藝名、別號等。

第三,姓名權的基本義務是不得非法干涉、使用他人的姓名。姓名權是絕對權、對世權,除了姓名權本人之外,任何人都是義務主體,都負有不得侵害其姓名權的義務。

(4)民法姓名權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1、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2、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二十二條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第二十三條父母有保護和教育未成年子女的權利和義務。在未成年子女對國家、集體或他人造成損害時,父母有承擔民事責任的義務。

第二十四條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

⑸ 民法總則是怎樣規定公民的姓名權的

您好,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回會第五次會答議於2017年3月15日通過,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沒有關於「姓名該姓」的規定;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

三、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法律解釋」,規定「 公民原則上應當隨父姓或者母姓」,有「選取其他直系長輩血親的姓氏」等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選取姓氏」。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⑹ 民法 姓名權 侵權行為的構成條件

一般有這兩種:
1) 盜用他人姓名:這是指未經本人同意‌,‌擅自以該人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者從事不內利於姓名權人、容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2) 冒用他人姓名:這是指冒名頂替‌,‌亦即行為人完全以姓名人的身份從事活動‌。冒用他人姓名由於完全以姓名權人的身份進行活動‌,‌故其危害往往甚於盜用他人姓名‌。
辨別他人是否侵犯了姓名權,主要看是否具備構成侵權的4個要件:第一、需要有侵害的事實存在。即由於他人侵權而造成被侵權人財產上或人身上的損失或損害;第二、侵權行為違法。第三、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第四、違法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或是故意或是因過失而造成他人損害。此例張秀的行為已經明顯侵犯了張玉秀的姓名權,應對其承擔侵權責任.

熱點內容
撤銷司法判決 發布:2025-01-23 20:14:15 瀏覽:983
物流法律法規的教學目標 發布:2025-01-23 20:11:22 瀏覽:450
法院掃描卷子 發布:2025-01-23 20:09:02 瀏覽:18
老同學社會與法 發布:2025-01-23 19:53:27 瀏覽:692
非獨立法人實驗室法人授權書 發布:2025-01-23 19:52:39 瀏覽:985
法院指揮車 發布:2025-01-23 19:45:12 瀏覽:533
社會法調整的法律部門有哪些 發布:2025-01-23 19:31:48 瀏覽:528
競職條例 發布:2025-01-23 19:22:33 瀏覽:550
文化與道德 發布:2025-01-23 19:09:23 瀏覽:228
熱搜推動司法 發布:2025-01-23 18:50:35 瀏覽: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