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
1. 信訪事項辦理意見在什麼情況下可訴
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1、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2、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各級政法機關及時審查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轉入相應法律程序辦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做好解釋說明工作。3、嚴格落實依法按程序辦理制度,對已經進入法律程序處理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在法定時限內公正辦結。4、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對經過中央或省級政法機關審核,認定涉法涉訴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已經得到公正處理,除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外,依法不再啟動復查程序。5、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經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造成當事人生活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給予司法救助。
2. 信訪條例對信訪事項的處理程序有哪些規定
信訪對事件處理的力度不如司法程序,
建議聘請律師起訴。
3. 什麼是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涉法涉訴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
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是指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自2003年全國首次「集中處理涉法訪」案件以來,各地相關部門集中力量查辦了一大批涉法涉訴案件,解決了問題,化解了矛盾,息訴罷訪,相關責任人也得到了相應的處理,維護了公平與正義。
(3)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擴展閱讀:
根據2015年12月31日雅安市人民政府發布的《中央政法委關於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的意見》一文
為深入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依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中辦發[2013]26號)和相關法律法規,現就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
(一)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統一由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辦理。
各級政法機關要積極配合黨委、人大、政府等信訪部門做好涉法涉訴信訪與普通信訪分流工作,引導涉法涉訴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向政法機關反映問題。
對黨委、人大、政府的信訪部門按規定轉交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同級政法機關應當及時接收,依法處理。
(二)暢通和拓寬涉法涉訴信訪渠道。各級政法機關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信訪人的申訴控告權利,耐心聽取和了解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和訴求。
對不屬於本單位管轄的信訪事項,要詳細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告知信訪人向有管轄權的部門或層級反映問題,或者將信訪材料轉交相關部門處理。
要進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積極推進網路信訪、視頻接訪,整合來信、來訪、電話、網路、視頻等訴求表達渠道,建立集控告、申訴、咨詢、查詢一體化的綜合受理平台,提高工作實效,把信訪群眾吸附在基層、在本地、在政法機關,努力減少進京訪、越級訪、非正常訪。
(三)准確區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的訴與訪。
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屬於政法機關管轄的信訪事項,可以通過司法程序或相關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作為訴類事項辦理;對政法機關依法不能通過司法程序或其他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以及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依照《信訪條例》處理的信訪事項,作為訪類事項辦理。
中央政法各單位要按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訴與訪的甄別標准和區分界限,細化受理范圍和條件。
4. 如果走信訪所出具的答復意見不同意下一步該怎麼辦
《信訪條例》規定信訪案件三級終結制。第一個受理信訪案件的單位或部門向信訪人出具《內信訪事項容答復意見書》後,如果信訪人對答復意見不同意,就可以向其上級主管部門或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查(《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後均註明「如不同意本答復意見,可在30日內向xxxx提出復查」)。復查應提出書面申請,說明為什麼不同意答復意見及相應的政策依據,以及有什麼要求。復查單位受理後,30日內應出具復查意見。如果對復查意見仍不同意,按照同樣的原則,再申請復查的上一級單位進行復核。如果對復核意見仍不同意,信訪程序就走完了,信訪部門就不再受理了(當然指的是同一個信訪事項)。
如果您對答復意見不同意,並且不想繼續通過信訪途徑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比如依法起訴。
5. 信訪衣法導入司法程序規定
信訪是在司法里之前
起訴之後又撤訴的不可以再起訴,除非是因為有新的證據或者之前的撤訴時被脅迫的。。由於法律是最後的手段,最後的手段你都放棄了,信訪也不可能受理了。
6. 信訪移交到司法局怎麼做
不會移交司法局的
信 訪 是政府職能
司法局作為法律部門,可以提供法律支持,配合 信 訪 做好工作
7. 什麼是涉法涉訴信訪案件
法律分析:涉法涉訴是指當事人對刑事執法、行政執法等權力部門在案件或問題處理上不滿,認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從而引發上訪告狀的案件。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是指信訪中有屬於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門和司法行政部門處理的信訪案件。
法律依據:《中央政法委關於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法律程序工作機制的意見》 一、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一)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統一由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辦理。各級政法機關要積極配合黨委、人大、政府等信訪部門做好涉法涉訴信訪與普通信訪分流工作,引導涉法涉訴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向政法機關反映問題。對黨委、人大、政府的信訪部門按規定轉交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同級政法機關應當及時接收,依法處理。(二)暢通和拓寬涉法涉訴信訪渠道。各級政法機關要充分尊重和保障信訪人的申訴控告權利,耐心聽取和了解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和訴求。對不屬於本單位管轄的信訪事項,要詳細解釋相關法律規定,告知信訪人向有管轄權的部門或層級反映問題,或者將信訪材料轉交相關部門處理。要進一步完善便民利民措施,積極推進網路信訪、視頻接訪,整合來信、來訪、電話、網路、視頻等訴求表達渠道,建立集控告、申訴、咨詢、查詢一體化的綜合受理平台,提高工作實效,把信訪群眾吸附在基層、在本地、在政法機關,努力減少進京訪、越級訪、非正常訪。(三)准確區分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的訴與訪。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屬於政法機關管轄的信訪事項,可以通過司法程序或相關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作為訴類事項辦理;對政法機關依法不能通過司法程序或其他法定救濟途徑解決的信訪事項,以及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應當依照《信訪條例》處理的信訪事項,作為訪類事項辦理。中央政法各單位要按照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國家賠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訴與訪的甄別標准和區分界限,細化受理范圍和條件。
8. 如何把涉法涉訴的信訪件納入法治軌道解決
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有何新機制?
答:——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
——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各級政法機關及時審查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符合法律規定的,依法轉入相應法律程序辦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做好解釋說明工作。
——嚴格落實依法按程序辦理制度,對已經進入法律程序處理的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政法機關依法按程序在法定時限內公正辦結。
——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對經過中央或省級政法機關審核,認定涉法涉訴信訪人反映的問題已經得到公正處理,除有法律規定的情形外,依法不再啟動復查程序。
——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對因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權,無法經過訴訟獲得有效賠償,造成當事人生活困難的,按規定及時給予司法救助。
實行訴訪分離後,群眾如何反映涉法涉訴信訪問題?
答:總的要求是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
首先,要向政法機關而不是向黨政信訪部門反映問題。《意見》明確,各級信訪部門對到本部門上訪的涉訴信訪群眾,應當引導其到政法機關反映問題;對按規定受理的涉及公安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信訪事項,轉同級政法機關依法處理。信訪群眾直接到政法機關反映訴求,可以少走彎路,便於政法機關及時處理。
其次,要向有管轄權的政法單位反映問題,而不是多頭訪、越級訪。屬於哪一級管的,到哪一級申訴;屬於哪一個部門辦的,到哪一個部門申訴。不按法律規定,到政法各單位多頭上訪、越級進京上訪等,都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第三,要正確理解法律,不纏訪鬧訪。對群眾到相應政法單位反映的涉法涉訴信訪事項,辦案機關不是一律啟動法律程序。要經過審查、甄別,符合法律規定的,才能進入復議、復核、再審程序處理。對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信訪事項,或是正在法律程序辦理中,當事人直接上訪的,政法機關依法不予受理。反復纏訪甚至違法鬧訪的,將受到依法處理。
9. 信訪事項到了鎮政府受理程序性告知會怎樣辦結嗎
信訪事項到了鎮政府受理程序性告知辦結程序:
1、鎮政府收到信訪事項後,應當在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如在15日內能辦結,可以不出具書面告知書。
不受理的向信訪人開具不予受理告知書或不再受理告知書,並告知其不受理理由。
2、對屬於本機關法定職責范圍的信訪事項,應當受理,在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級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超過30日。
3、信訪局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有權處理機關應在法定工作日內依照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作出處理(書面答復信訪人),並將處理情況報縣信訪聯席會議辦公室(信訪局)備案。
(9)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擴展閱讀
信訪人可以提出信訪事項的行政機關人員
(一)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
(三)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
(四)社會團體或者其他企業、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派出的人員;
(五)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及其成員。
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保障信訪工作的正常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經市人民政府批准,現做如下通告:
(一)上訪人員必須自覺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自覺服從國家工作人員的依法管理。
(二)上訪人員要到有關部門指定的接待地點上訪,嚴禁在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門前聚眾鬧事,無理糾纏。
(三)上訪人員必須遵守交通管理法規,嚴禁攔截車輛、強行登車或進行其他妨礙交通管理的行為。
(四)嚴禁上訪人員毆打和捏造事實誹謗侮辱他人;不準攔截、糾纏、圍攻國家工作人員;不準妨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嚴禁造謠惑眾,煽動鬧事,毀壞公私財物,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和管制刀具上訪。
(五)嚴禁上訪人員沖擊或佔住黨政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擾亂正常的工作、生產、營業、醫療、教學和科研秩序。
(六)對於違反上述規定、不聽勸阻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員,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規定,給予治安處罰,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本通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0. 己終結的涉檢信訪案件是什麼意思
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1、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訴訟權利救濟的信訪事項從普通信訪體制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 2、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各級政法機關及時審查涉法涉訴信訪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