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名詞解釋刑法

名詞解釋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2-09 01:21:56

刑法名詞解釋,非常感謝啊

汗、名詞解釋有很多種形式,根據具體罪名就是解釋一下構成要件就行了,司考中要答上具體法條內容。至於你說的那些是論述裡面應該涉及的內容。答題時要看分數確定答題的內容的簡易程度。

㈡ 刑法名詞解釋

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專系的科學。屬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刑法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卻是近代才出現的。一般認為,1764年義大利著名刑法學家貝卡里亞《論犯罪和刑罰》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現代刑法學的正式誕生。此後,經費爾巴哈、龍勃羅梭、菲利、李斯特等人的不斷努力,先後出現了刑事古典學派與刑事實證學派(包括刑事人類學派和刑事社會學派),創立和發展了刑法理論體系。

㈢ 請求法律(刑法)名詞解釋

這應該不能算是正常抄的名詞解釋。

這是罪刑法定主義的四個派生原則。

習慣應是指人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共識。習慣分為成文習慣和不成文習慣。而經過國家認可並賦予法律效力的習慣就稱為習慣法。
排斥習慣沒什麼好解釋的,就是不適用習慣,而應以成文法定罪量刑。

不定期刑制度是指對犯罪者裁定時不確定其刑期,而根據行刑中的表現以定其最後釋放日期的制度.
在裁判時完全不宣告刑期的就無絕對不定期刑。
禁止不定期刑制度就是法庭宣判時應明確其刑期。

有罪類推,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人在未經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也將他作為犯罪者對待。
與之對應是的無罪推定,即未經審判不得認為任何人有罪。這也是我國現刑法規定的。

重法朔及既往,當新舊法規定不同時,適用新法的基本條件是其處刑較重的,適用新法。
我國現在的原則是「從舊兼從輕」,所以是禁止重法朔及既往。

㈣ 名詞解釋 刑罰

刑指肉刑、死刑;罰指以金錢贖罪。後泛指依照法律對違法者實行的強制處分。語出《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

㈤ 刑法學-名詞解釋2

單位犯罪: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依法應當承擔刑事責任的危害社會的行為。 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心理態度。在判斷過於自信的過失時,主要是看行為是是否應當避免,這也是避免義務和避免能力的統一。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罪要法定,刑也要法定」。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 自首:犯罪後自動投案,向公安、司法機關或其他有關機關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為我國刑法第27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這就是我國刑法關於從犯的法定概念。 結果犯是指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的發生作為犯罪既遂標志的犯罪想像競合犯,亦稱想像數罪,是指行為人實施一個危害行為,而觸犯兩個以上數個罪名的犯罪形態罰金是指強制犯罪人向國家繳納一定數額金錢的刑罰方法。罰金作為一種財產刑,是以剝奪犯罪人金錢為內容的,這是罰金與其他刑罰方法顯著區別之所在。 累犯:已經犯過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服刑完畢或赦免後,在一定期限內又犯必須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人。 刑法第65條(一般累犯) 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釋放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刑法第66條(特別累犯) 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在刑罰執行完畢或者釋放以後,在任何時候再犯危害國家安全罪的,都以累犯論處。數罪並罰是對一人所犯數罪進行合並處罰的制度。我國刑法中的數罪並罰,是指人民法院對犯罪人在法定期限內所犯數罪分別定罪量刑後,依照法律所規定的並罰原則決定所應當執行的刑罰制度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閉或者其他強制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行為.

㈥ 犯罪故意名詞解釋刑法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一種心理狀態。犯罪故意的內容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認識因素與意志因素。即對適合於犯罪構成要件的違法事實的認識。這些事實包括行為、行為的性質、行為的時間與地點、行為的情節、行為的客體、行為的結果、因果關系、身分等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實。關於違法性的認識是否屬於故意的內容,傳統的刑法理論認為,違法性認識不是故意的內容,羅馬法時期便有「不知法律不赦」的格言。刑事古典學派基於道義責任論認為,違法性認識是犯罪故意的內容。刑法學新派基於道義責任論認為,對於故意的成立不需考慮行為人的違法性認識。

㈦ 法律名詞解釋(刑法227條)

見《刑法條文案例精解》中對於第227條的規范闡釋:
本條中所謂「其專他有假票證」,屬是指由中央或地方有關部門制定和發行、具有一定價值、在規定的范圍內流通和使用的書面憑證,單位製作的由內部人員使用的票證不包括在內。

數額巨大是根據具體情況裁定,一般超過數萬就可以認為是數額巨大。

㈧ 刑法學名詞解釋

1、形式特徵 正當化行為是一種非罪行為,既然不是犯罪,本不應在刑法中加以規定。但正當化行為不同於一般的非罪行為,它在形式上與犯罪具有相似性。實質特徵正當化行為雖然與犯罪具有形式上的相似性,但它與犯罪之間存在本質區別,這就是正當化行為不具有法益侵害性。法律特徵正當化行為在法律上規定不認為是犯罪,或者雖然在法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司法中不認定為犯罪,因而在定罪過程中應予排除。在這個意義上說,正當化是非犯罪化。2、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實施犯罪過程中,自動放棄犯罪或者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的行為。其具有時間性、自動性、客觀性、有效性這4大特徵。3、兩罪的主要區別在於:1、犯罪對象不同。貪污罪侵犯的是公共財產;而職務侵佔罪侵犯的是私有財產。2、犯罪主體不同。貪污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即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而職務侵佔罪的主體是非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 4、偽證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在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中,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的行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所謂作虛假的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指證人作了虛假的證明,鑒定人作了不符合事實真相的鑒定,記錄人作了不真實的記錄,翻譯人作了歪曲原意的翻譯。所謂隱匿罪證,指掩蓋歪曲事實真相、毀滅證據,將應該提供的證據予以隱匿。所謂與案件有重要關表的情節,主要是指對案件是杏構成犯罪、犯罪的性質或者對罪行輕重有重大影響的情節。如果偽證的事實無關緊要、對案件的處理影響不大,不能以偽證罪淪處。至於偽證行為是否造成了錯判,不影響定罪,可作為量刑的情節予以考慮。
5、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6、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是刑法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在刑事立法中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確立了科學嚴密的刑罰體系。我國刑法總則確定了一個科學的刑罰體系,這一體系由不同的刑罰方法組成。各種刑罰方法相互區別又相互銜接,能夠根據犯罪的不同情況靈活地運用,從而為刑事司法實現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奠定了基礎。第二,規定了區別對待的處罰原則。我國刑法總則根據各種行為的社會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大小,規定了輕重有別的處罰原則。第三,設立了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我國刑法分則不僅根據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建立了一個犯罪體系,而且還為各種具體犯罪規定了可以分割、能夠伸縮、幅度較大的法定刑。這就使得司法機關可以根據犯罪的性質、罪行的輕重、犯罪人主觀惡性的大小,對犯罪人判處適當的刑罰。輕重不同的量刑幅度。7、訴訟欺詐 、合同詐騙罪、非法集資罪、票據詐騙、信用卡詐騙、保險詐騙、惡意透支信用卡。。。。8、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公安機關工作人員都列出來了,希望你滿意(感覺像是刑法分論的主觀題啊~~~)

㈨ 刑法的幾個名詞解釋。。。

緩刑:指人民法院對被判處拘役(管制除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回情節和答認罪、服罪、悔罪表現,認為原判刑罰可以暫緩執行,規定一定期限的考驗期,在考驗期內沒有發生法定的撤銷緩刑的情形、原判刑期不再執行的一種刑罰執行制度。
假釋:是對被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一定刑期之後,因其遵守監規,接受教育和改造,確有悔改表現,不致再危害社會,而附條件地將其予以提前釋放的制度。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間再犯新罪的,不構成累犯。
免除刑罰:是量刑情節,是指根據《刑法》規定,對於符合規定的犯罪分子免於處罰.
減刑:刑法規定的刑罰執行過程中的一項措施。是對於被判處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確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現的,適當減輕其原判刑罰的制度。
加重:對於同時觸犯多條法律的犯罪分子,在量刑時,對其加重處罰!

㈩ 刑法學 名詞解釋 犯罪

1.犯罪解釋:(犯罪是指):1.社會危害性:是指行為對刑法所保護的法益的侵犯性。2.自然犯與法定犯:自然犯是明顯違反倫理道德的傳統型犯罪,法定犯是沒有明顯違反倫理道德的現代型犯罪。3.隔隙犯與非隔隙犯:隔隙犯是指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存在的時間的、場所的間隔的犯罪。非隔隙犯是指實行行為與犯罪結果之間沒有時間、場合間隔的犯罪。4.國事犯罪:是指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5.身份犯:以特殊身份作為主體要件或者刑罰加重、減輕的法定事由的犯罪,稱為身份犯6.親告罪:是指告訴才處理的犯罪。7.基本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不具有法定加重或者減輕情節的犯罪。8.加重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加重情節與較重法定刑的犯罪,其中又可以分為結果加重犯與情節加重犯,實施基本犯罪因發生嚴重結果,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稱為結果加重犯;實施基本犯罪因具有其他嚴重情節,刑法加重了法定刑的犯罪,稱為情節加重犯。9.減輕犯:是指刑法分則條文以基本犯為基礎規定了減輕情節與較輕法定刑的犯罪。10.犯罪: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集體所有或公民私有財產,侵犯公民人身、民主和其他權利,以及其它依法應受刑法處罰的危害社會行為,都是犯罪,但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11.刑事責任:是指行為人對違反刑事法律義務的行為引起的刑事法律後果的一種應有的、體現國家根據刑法對該行為人否定性道德政治評價的承擔標准。12.法律上的(刑法上的)認識錯誤: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何種犯罪或應當受到什麼樣的處罰的不正確的理解

熱點內容
國有企業改製法律法規 發布:2025-02-07 16:26:57 瀏覽:380
法學好找女 發布:2025-02-07 15:59:52 瀏覽:96
公司聘用法律顧問一年多少錢 發布:2025-02-07 15:55:39 瀏覽:35
道德一般屬於 發布:2025-02-07 15:50:27 瀏覽:370
民法通則92條 發布:2025-02-07 15:01:48 瀏覽:583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