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Ⅰ 我國公司法所規定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怎樣的
關於公司股東會:股東會的職權,新公司法第38條作了10項原則規定,關鍵是第11條,即公司法授權公司通過公司章程確定股東會的職權,也就是說,在不違反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公司章程可以自行規定哪些事項屬於股東會的職權;哪些事項是屬於董事會的職權,並可以根據實際運作情況進行調整,重新調整股東會與董事會之間的權利。
關於(有限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公司法規定了三種要求召開的權利:A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B三分之一以上的董事;C監事會和不設監事會的公司監事提出要求的。
關於股東會的召集與主持,新公司法第41條規定:一般情況下的股東會召集責任:股東會由董事會召集,董事長主持;董事長不能主持的,由由副董事長主持;副董事長不能主持的,由半數以上董事推舉的董事主持。而特殊情況下的股東會召集權是:董事會不能或不履行召集責任的,由監事會召集或主持;監事會不召集或主持的,由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決權的股東自行召集或主持。這一權利的行使是有一定限制的:必須是董事會、監事會均不能或不履行職責時,股東才能召集或主持;該股東須代表十分之一以上的表決權。
關於表決權的行使,新法第43條規定,股東會會議由股東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規定的除外。也就是說,股東的表決權不一定按照出資比例來行使,公司可以在章程中規定:股東所享有的表決權不按出資比例來進行分配,允許某些股東行使超出其出資比例的表決權。
關於公司董事會:關於董事會職權,新法規定了11項,應當注意第11項,即: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所謂「其他」,就是允許公司章程對於法律規定的十項職權以外的其他事項,可以作出規定。充分體現了新法進一步擴大了股東自治的法律空間。
關於董事會的召集和主持,新法規定:在董事長不能履行或不履行職務的情況下,副董事長有權召集或主持,副董事長不能履行或不履行職務的情況下,無須任何人指定,半數以上的董事就可以共同推舉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新法這樣規定的意義在於,制止了董事長或副董事長利用其董事會的召集權而封殺董事會會議的現象。
關於董事會的議事規則,按照新法第49條的規定,董事會會議的議事規則和表決程序屬於公司自治的范疇,由股東在公司章程中自行規定,法律不再加以干涉。公司法明確規定:董事會實行一人一票制,防止董事長權利過大或「一支筆」現象。
關於公司監事會:關於監事會的構成,新法第52條規定,包括股東代表和適當比例的公司職工代表。職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具體比例由公司章程規定,職工代表由職工代表大會或職工大會選舉產生。該條還規定,當監事會主席不能履行或履行職務時,由半數以上的監事共同推舉一名監事召集或主持監事會會議。
(最近我在「人民法院報」專門發表文章,對我國現實中的監事會狀態及問題進行揭露和批判)事實表明,監事會對董事會的監督,或者說監事會的監督權,至今落實的非常不盡人如意。上市公司中的獨立董事被稱為「花瓶董事」之後,出現了「花瓶監事」之說。而該「花瓶監事」更廣泛於「花瓶董事」。其主要表現是,由於公司法對監事會制度規定過於簡單,而不利於正確實施和操作,更多的是,公司監事對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不甚明了,由於監事本人多由黨的書記或工會主席等內部人員擔任,始終處於經營決策層的領導之下、由於多數監事來自企業的非經營業務的內部人員,熟悉財務或經營者甚少,故很少能提出自己的主見,更有甚者,許多企業將已經「退居二線」的領導幹部安排到監事會,使監事會成為裝多餘人員的一個「筐」。這些監事會,一不獨立召開監事會,二不作監事會決議,三沒有請任何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提供支持。可見,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的監事會已經圖有虛名。這也是國資監管機構為改變該狀態,實施派出監事會措施的直接動因。即使是目前國資委實行的派出監事會制度,也存在兩個明顯問題,一是對派出監事的職責定位有失全面,二是派出監事會的人員構成不合理。
關於監事會的職權,新法第54條規定了7項。同樣規定了第7項「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將這些職權歸納一下:A公司財務檢查權;B對公司董事、高管人員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公司章程或股東會決議的行為進行的監督權;B當董事、高管人員損害了公司利益時的要求糾正權;C提議並主持召開臨時股東會會議權;D向股東會體會提出議案權;E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對董事H高管人員提起訴訟權;F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職權。
關於監事的任職保障,新法第55條規定,監事需要對公司有關事項進行調查時,如涉及到專業問題,有權聘請會計師和律師協助其工作,費用由公司承擔;監事行使職權所需要的費用由公司承擔。
Ⅱ 法人治理結構
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幾乎就等於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階層的權力分配模式。然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含義決不止此,甚至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一詞也並不準確。從其英文原文看,更為嚴謹的用語是「公司治理結構」或「公司治理」,它主要是指公司制企業(即所謂的現代企業)的治理問題,而很少涉及合夥制和個人獨資企業等其他企業形態。
特點為:
1.層次性,一級有一級的責任和權利,並且一級比一級高。最高權力機構當然是股東大會,經營決策機構是公司董事會,執行機構是公司總經理或者總經理辦公會。
2.完備性 設立監事會督查董事會及高管的經營及決策是否合法
3.權力性 出資者享有最高決策權和收益分配權以及最終處置權
Ⅲ 淺析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一、人力資本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已越來越被企業所重視。文章主要就人力資本在企業中內的地位和作用進容行闡述: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淮安市的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已步入新進程。在國有企業的改制進程中,國有股份全部退出,由企業經營者及企業員工持股,認購國有股份,國有企業將逐步轉化為民有民營。企業改制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企業中將從企業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文化等三方面對企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人力資本對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影響 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是現代企業特有的運行機智,其特點是權力的分力與制衡、決策的科學與民主,它是與企業的產權結構緊密相連的。
三、三、人力資本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人力資本對企業的產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那麼,企業文化也必然發生相應的變化
Ⅳ 簡述我國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CorporateGovernance),作為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是明確劃分股東會(包括股專東),董事會屬(包括董事)、監事會(包括監事)和經理層之間權力、責任和利益以及明確相互制衡關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通過這樣一種制度安排,企業形成清楚的利益機制和決策機制,確保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組成,包括依法設置的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以及在治理結構中作用日益加強的公司職工.
Ⅳ 股份有限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是什麼
股份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主要規范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契約關系。的股東往往比有限責任公司(2-50人)多,股權結構更加分散,必設董、監事會,且成員數往往也比有限公司多,在實際中,許多有限公司僅設執行董事、執行監事,並不一定要設兩會。
股份有限公司有以下特徵:
(1)、股份有限公司是獨立的經濟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不得少於法律規定的數目,如法國規定,
(3)、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務負有限責任,
(4)、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的股份,通過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辦法籌集資金,任何人在繳納了股款之後,都可以成為公司股東,
(5)、公司股份可以自由轉讓,
(6)、公司賬目須向社會公開,以便於投資人了解公司情況,
(7)、公司設立和解散有嚴格的法律程序,手續復雜。由此可以看出,股份有限公司是典型的"資合公司"。一個人能否成為公司股東決定於他是否繳納了股款,購買了股票,而不取決於他與其他股東的人身關系,因此,股份有限公司能夠迅速、廣泛、大量地集中資金。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雖然無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兩合公司的資本也都劃分為股份,但是這些公司並不公開發行股票,股份也不能自由轉讓,證券市場上發行和流通的股票都是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因此,狹義地講,股份公司指的就是股份有限公司。
Ⅵ 什麼是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法人治理結構,又譯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織架構。狹義的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內部股東、董事、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廣義的公司治理還包括與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
1999年5月,由29個發達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理事會正式通過了其制定的《公司治理結構原則》,它是第一個政府間為公司治理結構開發出的國際標准,並得到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
該原則皆在為各國政府部門制定有關公司治理結構的法律和監管制度框架提供參考,也為證券交易所、投資者、公司和參與者提供指導,它代表了oecd成員國對於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結構共同基礎的考慮。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主要內容如下
1、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維護股東的權利;
2、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確保包括小股東和外國股東在內的全體股東受到平等的待遇;如果股東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應有機會得到補償;
3、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確認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利,並且鼓勵公司和利益相關者為創造財富和工作機會以及為保持企業財務健全而積極地進行合作;
4、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當保證及時准確地披露與公司有關的任何重大問題,包括財務狀況、經營狀況、所有權狀況和公司治理狀況的信息;
5、公司治理結構框架應確保董事會對公司的戰略性指導和對管理人員的有效監督,並確保董事會對公司和股東負責。
(6)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擴展閱讀:
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的規定由四個部分組成:
1.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由公司股東組成,所體現的是所有者對公司的最終所有權,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 構。
2.董事會,由公司股東大會選舉產生,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和重大經營活動作出決策,維護出資人的權益,是公司的決策機構。
3.監事會,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對公司的財務和董事、經營者的行為發揮監督作用。
4.經理,由董事會聘任,是經營者、執行者。是公司的執行機構。
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四個組成部分,都是依法設置的,它們的產生和組成,行使的職權,行事的規則等,在公司法中作了具體規定,所以說,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以法制為基礎,按照公司本質屬性的要求形成的。
Ⅶ 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是什麼概念啊
法人治理結構是又譯為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現代企業制度中最重要的組回織架構。狹義的公司治理主答要是指公司內部股東、董事、監事及經理層之間的關系,廣義的公司治理還包括與利益相關者(如員工、客戶、存款人和社會公眾等)之間的關系。 公司作為法人,也就是作為由法律賦予了人格的團體人、實體人,需要有相適應的組織體制和管理機構,使之具有決策能力、管理能力,行使權利,承擔責任。構使公司法人能有效地活動起來,因而很重要,是公司制度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