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述民法典
① 即興評述,如何看離婚冷靜期
一個家庭的建立也是不容易的,如果因為一點小事,由著自己的性子說離婚就離婚,這是不成熟的考慮。遇到問題可以冷靜一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想想對方的好,往往這一段時間過去就會和好如初了。青年男女對待婚姻方面一定不能沖動,要考慮周全,這樣對自己,對孩子,對家裡的老人都是很好的交代。
② 評述《法國民法典》的基本特點、影響及現代的發展變化
http://ke..com/view/84349.htm
③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出哪幾部法典組成為什麼說它集羅馬法之大成如何評價它的歷史地位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新律》四部分組成。
《查士丁尼法典》是歷代羅馬皇帝所頒布的憲令,按年代順序編排,共編出10卷,凡未被列入的都一律作廢。《查士丁尼學說匯編》搜集和節錄的是已知公認的法學家的著作,共編出50卷,凡未被選入的法理陳述都被宣布為無效,以後永遠不許在法律上引用。《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是一本羅馬私法教科書,由皇帝欽定,本身具有法律效力。《查士丁尼新律》是法學家把查士丁尼皇帝在法典編完後陸續頒布的168條新敕令匯編成集。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羅馬法的精華和集錦,它總結和匯集了羅馬法和羅馬法學發展的最高成就,對羅馬法的廣泛傳播起了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査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頒布標志著羅馬法已經發展到完備階段,它保留了羅馬在法學方面的創造成果,對人的行為做出詳細的法律規范,為調解復雜的社會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為維系東羅馬帝國統治的有效工具。它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羅馬法具有資本主義發展初期所需要的現成法律形式,是現代資本主義法制的先聲,如英國的《權利法案》、美國的《獨立宣言》和1787年憲法、法國的《人權宣言》都是以羅馬法為基礎的。
④ 評述我國現行的夫妻財產制度。
這里就涉及到夫妻間侵權行為的責任豁免問題,夫妻間侵權行為責任豁免原則是與夫妻一體的立法主義密切相關的。該原則的理論預設是:夫妻間的內部事務不應由法律來干預。由於該理論與一般民眾的道德觀念相吻合,因此在法律中長期保留,這種保留不僅體現在民法中,也體現在刑法中,如刑法中的強奸罪「丈夫豁免」等。但歷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丈夫吸收妻子人格的一體主義立法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挑戰。近代以來,民事權利主體意識覺醒,特別是現代以來女權運動的興起,① 要求立法中體現男女平等,使得一體主義理論已經站不住腳。刑法學界已對強奸罪的「丈夫豁免」提出質疑,上海市已有婚內強奸罪的判例,民法作為自然人真正權利的保障書,更應體現這種歷史發展,總之,強調真正的男女平等,必然承認夫妻間的侵權行為的存在,並在法律上加以救濟,這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態度。
三、夫妻關系破裂後,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由於新修訂的婚姻法未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可對財產分割,故於此僅討論夫妻關系破裂以後對共同財產的分割。
(一)共同財產的界定。
我國婚姻法對此採取列舉式,即(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這種列舉式比較直觀,便於普通民眾理解,但其不周延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在下文將述及。《法國民法典》對此有一個比較准確的定義"共同財產的組成,其資產指夫妻在婚姻期間共同取得的財產以及夫妻憑各自的技藝所得的財產與各自財產之果實與收入所形成的節余"。②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夫妻關系開始的財產,二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引起的財產凈益。該定義採用了概括式,比較周延,理解起來也不困難。
(二)共同財產分割原則:
1、夫妻雙方首先應清償共同財產的債務,債務尚未到期的或有爭議的,夫妻雙方必須保留為清償此種債務所必要的財產。
共有財產清償後,債務所剩餘的財產,由夫妻雙方按相同的等份所有,這里要考慮到《婚姻法》第四十條照顧對家庭作出較多貢獻一方的規定。如共有財產不能清償共同債務,則由各自的財產份額中清償債務,即雙方負連帶清償之責。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該協議是其雙方內部協議,不得對抗債權人,否則,法律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將得不到體現(債權人對該協議同意的除外)。清償債務後,無過錯方可向有過錯方行使追償權。
2、 夫妻個人財產的債務,以個人財產自負其責為原則,實踐中注意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
實踐中,夫妻有財產的約定,但我國《婚姻法》並未對此規定公示公證程序,債權人對此可能並不不知情,則該約定不得對抗債權人,該債權人可向該婚姻共同體二人主張其債權。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在此,法律對善意第三人的權益有所疏忽,實踐中應著意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權益。夫妻共負清償之責,債務清償後,無責任方有追償權。
3、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應注意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利益的適當保護。
這方面關鍵在於落實對《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六條等有關規定,我國法律在對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利益的保護方面,規定得比較全面,這里不再贅述。
四、關於新修訂的婚姻法的檢討及立法建議。
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在夫妻財產制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為解決夫妻財產方面的爭議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有助於建立穩定的社會主義家庭關系。但筆者認為這次修訂仍存在許多不足,令人深感遺憾,現略述如下:
綜上,我們可以類推適用於合夥財產管理,具體如下:
1、共同財產以共同管理為原則,有關滿足生活需要對動產的處置,夫妻均有權單獨作出處分,對於此外的動產與不動產之處理,須以雙方意思一致為原則。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關於共有財產的規定,共有人對共有財產有平等的管理權和處分權。於此我們可以借鑒其他國家法律的規定。法國民法典第1421條規定「夫妻各方均有權單獨管理共同財產並進行處分,但對其在管理時的過錯承擔責任。由夫妻一方無欺詐完成的行為,對另一方具有對抗效力。」①德國民法典第1357條規定「夫妻的任何一方均有權處理適當滿足家庭需要而效果也及於夫妻的另一方事務。夫妻雙方均因此種事務而享有權利並承擔義務……」②由於夫妻關系是一種特別的人身關系,該關系的建立是在一種特別信任的基礎之上,一方對他(她)方的日常管理、處分行為應予承認,這就提出了「容忍代理權」的問題。「對『容忍代理權』的處理,應同於對實際上並不存在的內部代理權作實質上不正確告知的處理。結果是可以認為代理效果發生。」③其實,這些規定對不參與管理方也有保證,即管理方對其過錯承擔責任。當然,對於大宗動產(如汽車。船舶等)與不動產,由於涉及到夫妻關系存在的根本財產基礎,須取得雙方意見一致方能處理。
2.夫妻之間可約定由一方管理處分共同財產,但有關不動產的處理仍須取得雙方意思一致。
夫妻雙方可以在財產契約中規定其共同財產可由夫妻之間一方進行管理、處理,約定中未作規定的,推定共同管理。關於其管理權的內容,德國民法典第1422條規定:「管理共同財產的夫妻一方,尤其有權佔有屬於共同財產的物和處分共同財產;其以自己的名義實施涉及共同財產的訴訟。」④關於不動產的處理,由於其對於夫妻財產的極端重要性原因,仍需雙方取得意見一致。
2、共同財產所負債務,以共同財產清償為原則,不足由夫妻從各自財產中補足。其中,管理方有重大過錯的,應賠償他(她)方因此而所造成的財產減損。
(二)對夫妻個人財產的管理、處理,可採用如下幾種模式:
1、夫妻個人財產,應採取各自管理,自負其責為原則。
2、一方可委託另一方管理其財產,這時適用代理有關規則。
這里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A.須授權明確;B.表見代理仍產生代理效果,以保護善意第三人,夫妻內部的責任追究按表見代理規定處理。
3、 一方未經他(她)方授權或者無約定之義務,為其利益對其財產進行管理,適用無因管理原則。
對這一點,可能會存在較大爭議,有人會認為,《婚姻法》中規定了夫妻之間有相互扶養的義務,有相互幫助的義務,「婚姻關系的本質是擺脫夫妻雙方主觀任性的客觀倫理理性。」⑤婚姻關系有著強烈的倫理理性,現將夫妻各自財產管理分得如此清楚,似於法於理不符。但筆者以為,夫妻之間的相互扶養、相互幫助的義務,主要指夫妻之間日常生活的照顧及精神層面慰藉,後者主要指夫妻各自的經營活動,二者並不能等同,否則法律規定夫妻雙方的參加生產等方面的自由何以體現,如果一方對其個人財產管理權可以被他人行使的話,法律又何必將夫妻財產分得這么清楚?實踐中又如何體現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此,我們必須堅信一點-權利主體是其本人利益的最佳判斷者,法律不必也不能為權利主體作出利益判斷。綜上,適用無因管理原則,不僅於法有據,也合符情理。
當然,管理人應盡到善良管理人之義務,重大過失仍應賠償另一方的損失。
4、 一方未經他(她)方同意擅自處分其財產而得利,應當返還不當得利,惡意的,應賠償另一方遭受的財產減損。這一點比較清楚,不詳述。
5、 一方未經他(她)方同意擅自處分其財產造成財產減損的,應負侵權之責。
這里就涉及到夫妻間侵權行為的責任豁免問題,夫妻間侵權行為責任豁免原則是與夫妻一體的立法主義密切相關的。該原則的理論預設是:夫妻間的內部事務不應由法律來干預。由於該理論與一般民眾的道德觀念相吻合,因此在法律中長期保留,這種保留不僅體現在民法中,也體現在刑法中,如刑法中的強奸罪「丈夫豁免」等。但歷史發展到今天,傳統的丈夫吸收妻子人格的一體主義立法發展模式,越來越受到挑戰。近代以來,民事權利主體意識覺醒,特別是現代以來女權運動的興起,① 要求立法中體現男女平等,使得一體主義理論已經站不住腳。刑法學界已對強奸罪的「丈夫豁免」提出質疑,上海市已有婚內強奸罪的判例,民法作為自然人真正權利的保障書,更應體現這種歷史發展,總之,強調真正的男女平等,必然承認夫妻間的侵權行為的存在,並在法律上加以救濟,這才是真正的實事求是態度。
三、夫妻關系破裂後,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
由於新修訂的婚姻法未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可對財產分割,故於此僅討論夫妻關系破裂以後對共同財產的分割。
(一)共同財產的界定。
我國婚姻法對此採取列舉式,即(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這種列舉式比較直觀,便於普通民眾理解,但其不周延性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在下文將述及。《法國民法典》對此有一個比較准確的定義"共同財產的組成,其資產指夫妻在婚姻期間共同取得的財產以及夫妻憑各自的技藝所得的財產與各自財產之果實與收入所形成的節余"。②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夫妻關系開始的財產,二是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引起的財產凈益。該定義採用了概括式,比較周延,理解起來也不困難。
(二)共同財產分割原則:
1、夫妻雙方首先應清償共同財產的債務,債務尚未到期的或有爭議的,夫妻雙方必須保留為清償此種債務所必要的財產。
共有財產清償後,債務所剩餘的財產,由夫妻雙方按相同的等份所有,這里要考慮到《婚姻法》第四十條照顧對家庭作出較多貢獻一方的規定。如共有財產不能清償共同債務,則由各自的財產份額中清償債務,即雙方負連帶清償之責。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婚姻法》第四十一條規定:「共同財產不足清償,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該協議是其雙方內部協議,不得對抗債權人,否則,法律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將得不到體現(債權人對該協議同意的除外)。清償債務後,無過錯方可向有過錯方行使追償權。
2、 夫妻個人財產的債務,以個人財產自負其責為原則,實踐中注意對善意第三人利益的保護。
實踐中,夫妻有財產的約定,但我國《婚姻法》並未對此規定公示公證程序,債權人對此可能並不不知情,則該約定不得對抗債權人,該債權人可向該婚姻共同體二人主張其債權。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在此,法律對善意第三人的權益有所疏忽,實踐中應著意保護善意第三人的權益。夫妻共負清償之責,債務清償後,無責任方有追償權。
3、 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應注意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利益的適當保護。
這方面關鍵在於落實對《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二條、第四十六條等有關規定,我國法律在對對弱者和無過錯方的利益的保護方面,規定得比較全面,這里不再贅述。
四、關於新修訂的婚姻法的檢討及立法建議。
我國新修訂的婚姻法在夫妻財產制度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為解決夫妻財產方面的爭議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有助於建立穩定的社會主義家庭關系。但筆者認為這次修訂仍存在許多不足,令人深感遺憾,現略述如下:
1、共同財產規定得很不周延。
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或第十八條的規定。而第十七條和第十八條分別規定的是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在此兩者並不兼容,更嚴重的是,第十七條第五款規定:其它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第十八條第五款規定:其它應當歸一方所有的財產。兩者都是口袋型條款,都可以作擴張解釋,當二者發生沖突時,如何處理?立法者本意可能是避免不能窮盡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的范圍而有意為之,豈不料留下更大的法律空子,更可能引起法律適用混亂。這一點,我們的鄰國日本規定得比我們清楚得多,也爽快得多:「夫妻間歸屬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共有。」①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也有類似的規定。
2、夫妻財產契約的簽訂必須遵守誠信原則,不得有違社會之公序良俗,婚姻法對此有所疏漏。
實踐中,夫妻之間的一方可能憑借其優勢地位,或者誘使、利用對方的無經驗,簽訂不公平之協議;或借財產協議規避債務。法律應對此作出規制,而我國法律恰恰缺乏相應的規定。或許立法者以為這是不言而喻之意,但往往是一些社會常理,法律不規定就會產生歧義,比如說丈夫是否享有生育權問題,配偶權問題,就是因為法律規定不明而產生。
3、夫妻財產制度的約定缺乏公示程序的規定,令該約定缺乏公信力。
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雖然該規定約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但是筆者以為,該約定毫無公信力,根本不足以對抗第三人。由於書面約定,乃是夫妻之間的合意,無公證機關的介入,其約定勢必可任意曲解,第三人根本不可能知情。於此,善意第三人利益不應因此受損,根據法律最終之價值取向,將不得不以犧牲該約定的公信力為代價,在與夫妻任何一方發生交易之時,第三人的債權可向夫妻任何一方主張債權。在這方面,許多發達國家法典比我們規定得明確:法國民法典規定夫妻所有財產協議,均應有公證人在場,當事人對此協定均表同意並且必須有公證人在契約上簽字,該證書必須指明在舉行結婚前交至身份官員。德國法也有類似之規定,我們應該借鑒。
4、與前一問題相關,夫妻財產制度缺乏協議變更程序。
由於夫妻財產協議是夫妻雙方意思一致達成的結果,是其意思自治的反映,那麼,當事人當然有權利對夫妻財產協議進行變更。遺憾的是,我國婚姻法對此規定竟付之闕如。發達國家對此都有規定,法國民法典規定:夫妻之間對財產契約作任何更改,須具備前述簽訂財產契約的條件,並且必須以書寫在婚姻財產契約的原本之後,才能對抗第三人。
5、婚姻法未規定別居制度,對於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分割成為不可能。
由於缺乏這方面的規定,夫妻的財產分割必須是以婚姻關系破裂為代價,這就掐斷了當事人選擇的餘地,實踐中,有的夫妻僅只想進行財產方面的分割,而不想婚姻關系破裂,走向離婚之路,但我國法律卻缺乏相應的規定,在這方面應值得檢討。
(二)、立法建議
由於婚姻法剛行修改,再進行修改不可能,但卻可在與之不相沖突的婚姻法實施細則或在以後民法典親屬篇的制訂中加以完善,具體說來可以作以下幾方面的完善:
1、 法律中明確規定:夫妻財產約定不明或未加約定的,推定為共同共有。
2、 夫妻財產協議應遵守誠信原則、公平原則、合法原則、不違背公序良俗民法基本原則。
3、 規范夫妻財產協議,規定登記公示程序,未經公示程序不得對抗第三人。
這里可借鑒法國民法典的一些做法。
4、 增加財產協議變更程序,其要求除與夫妻財產協議相同外,須對變更次數作出限制,以保證協議的公信力,也是對夫妻變更沖動的輕率作出必要規制。
5、 增設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財產分割制度,既為更好地體現民事權利主體之意願,也為挽救更多的婚姻。
⑤ 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走紅,網友們是如何評價的
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走紅,網友們紛紛評價這個妹子是一個即漂亮又有才的妹子。
表演者錢易文就職於上海市崇明區司法局,負責普法宣傳和人民調解。
視頻中她用動畫還原案件,生動解讀法言法語,用輕松一點的氛圍科普《民法典》。
《民法典》是我國在2020年實施的一個法典。
很多人對於《民法典》還略顯陌生。
如今有了上海市崇明區司法局,負責普法宣傳和人民調解的錢易文幫大家生動解讀,也是一種高效的普法行為。
90後女調解員用《民法典》講脫口秀走紅的是這個人,而不是《民法典》。
當然,就像網紅買口紅一樣,購買者買賬的並不是口紅本身,而是這個網紅的宣傳。
所以說網友們不一定關注的是《民法典》,但是他們最終得到的知識是《民法典》的知識。
⑥ 客觀的評論拿破崙的《民法典》
(一)《拿破崙法典》不但是當時惟一之重要民法典,而且是以整個法典去統一全國民版法的首次成功。因此,權各國不編纂民法典則已,編纂則幾乎必須以《拿破崙法典》為模範。固且,普、奧二國的民法典之產生也還很早,且有相當的完善,然而因為那時的普、奧都是小國,故不能如《拿破崙法典》之易引起國際之注意。
(二)《拿破崙法典》之形式及內容均甚完備,它的編制又是取法當時歐人所習誦的蓋氏《法學階梯》,故易受歡迎。
(三)《拿破崙法典》之文字為法文,而法文在十九世紀幾為國際間之普通語言;所以容易為一般人所了解。
(四)《拿破崙法典》是以時代最偉大且最受崇拜之人物(Napoleon)而命名,故易引起人們之景慕、注意。
(五)《拿破崙法典》自命為最合理性,且最富於平等觀念及普遍性。因此,它不但能合十九世紀之時代思潮,且易為各國所仿慕、效法。
(六)法國在革命後,教育上有極大的改革,尤其是大學教育方面。由於這種的改革,法國大學之法律教育遂特別發達,幾執全歐之牛耳。他國負笈來學者,為數甚多,這點對於《拿破崙法典》之推廣,亦不無關系。
⑦ 如何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二審稿
這種徵求意見稿,沒啥評論的必要。
如果是學法律的或者法律工作者,發現有問題,可以提意見反饋。
等到民法典頒布的時候,再來評論吧。現在評論,沒准過兩天又修改了。
⑧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篇》在內容上與《侵權責任法》有哪些不同的規定試羅列出幾條並進行評述
《侵權責任法》第一章有5個條文組成,分別為第1條立法目的、第2條保護范圍、第3條被侵權人請求權,第4條法律責任的聚合與民事責任優先原則和第5條本法與其他法律的關系。在侵權責任編中,這一章內容全部刪除。這是因為:
《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和《民法典》分則的一編有很大的不同。《侵權責任法》在作為一部獨立的法律時,必須規定立法目的、侵權責任與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重合時的處理規則、《侵權責任法》與特別法的關系等;而把侵權責任法作為《民法典》分則的一編,就僅僅是《民法典》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凡是涉及《民法典》總則的內容,侵權責任編就不必規定。
如上圖所示,《侵權責任法》第一章第1、3、4、5條的內容分別在《民法典》總則編的第1、120、187、11條作了規定,為免重復,侵權責任編就不應再作規定。
而《侵權責任法》第2條是關於侵權責任法調整范圍的規定,由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本編調整因侵害民事權益產生的民事關系」的規定所替代,成為了確定侵權責任保護范圍的新規則。這是《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創新之一。
《侵權責任法》第2條借鑒的是衣索比亞侵權法的侵權責任一般條款立法模式,即「概括+列舉」式。第2條第2款的列舉式規定雖然詳盡明確,但掛一漏萬,立法技術所帶來的問題需要法解釋來解決,倒不如採用概括式規定。
(8)評述民法典擴展閱讀
其一,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在形式上與《民法典》其他分則編表述一致,如物權編「本編調整物的歸屬和利用而產生的民事關系」、合同編「本編調整因合同產生的民事關系」、人格權編「本編調整因人格權的享有和保護產生的民事關系」、婚姻家庭編「本編調整因婚姻家庭產生的民事關系」。採用一致的表述方式,更顯結構上的工整、優美。
其二,《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1款表述為「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按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仔細分析此款條文,其邏輯重點在於保護權利,承擔責任,而非落腳在侵權法保護的范圍上。既然立法者設立該條是為了確定侵權法保護的范圍,那麼,侵權責任編第1164條的表述顯然更加清晰、明確且簡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