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馳刑法

馳刑法

發布時間: 2022-02-09 13:04:04

1. 哪些國家對馳名商標進行刑法特殊

1、對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依據《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保護范專圍及於相同或者類似的商品屬/服務。2、對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依據《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保護范圍及於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的商品/服務。

2. 侵權馳名商標刑法標准

依據《刑法》規定,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215條
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3. 我這樣是不是自衛

應該算是吧

對加害行為以武力進行自衛所要滿足的條件在於自衛者必須合理地相信:
(1)本人處於即時非法的身體傷害的危險之中;
(2)自衛中使用的武力是避免遭受這一危險所必需的。

4. 哪些國家對馳名商標進行刑法特殊

馳名商標除享有普遍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外,還享有普遍商標所不具有的特殊保護,主要體現以下二個方面:
①商標申請注冊和使用方面的特殊保護。《商標法》第十三條規定;就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標申請注冊的商標是復制、摹仿或
者翻譯巴人已經在中國注冊(也規定了未追究注冊)的馳名商標,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時間損害的,不予注
冊並禁止使用。由於看到馳名商標所有人能依法禁止他人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注冊與自己的馳名商標相同的商標;並同樣能依
法制止他人自己沒有注冊的商品類別上使用與自己的馳名商標相同的商標。而對以上兩點普遍注冊商標則無權禁止他人申請注冊和使
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第32號)第一條第二項規定:復制、摹仿摹仿、
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或其主要部門在不相同或者不相類似商品上作為商標使用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說明
損害的,術語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四鄉規定的給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②在企業名稱登記方面的特殊保護。《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認為他人進其痴迷深表子五企業名稱登
記,可能欺騙公眾或者對公眾造成誤解的可以向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申請撤銷該企業名稱登記,企業名稱登記主管機關應依照《企
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處理。也解決說一件商標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後,商標所有人能禁止他人將其馳名商標作為企業名稱的字型大小進行
登記。但是,對被認定前已經組成的與馳名商標相同的企業字型大小,馳名商標所有人無權追溯,即不能對認定前已經存在的與馳名商標 相同的企業字型大小提出撤銷。

5. 刑法關於正當防的修改的意義和內容

論新刑法對正當防衛制度的修改

刑法中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不僅是正當防衛人不負刑事責任的法律依據,而且具有積極的社會政治內容。它以法律的形式規定,每個公民都有通過對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犯罪分子造成一定損害的方法進行正當防衛的權利。同時,規定了正當防衛制度,對於犯罪分子就有一種威懾力,從而對預防犯罪具有積極的意義。可見,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司在緊迫情況下依靠自身力量同不法侵害行為作斗爭的一項重要權利,歷來都是刑法典的立法重點。
1979年刑法第十七條規定:「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免受止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正當防衛行為,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不可否認,這一條文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它是建立在傳統的正當防衛又觀念基礎之上的立法產物,把正當防衛與刑事犯罪緊密聯系;對正當防衛的界限缺乏明確界定;合司法實踐中對防衛人過於苛求,不能實事求是地處理防衛案件。因此,新刑法對止當防衛立法作了重大修改,為公民積極行使正當防衛權提供了明確、具體的條件。

新刑法第二十條分三款進行了規定: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的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總的來說,新刑法在正當防衛的概念,防衛過當以及無限防衛三個方面對1979年刑法作了重大修改。
一、新刑法對正當防衛概念的修訂。
1979年刑法規定了實行正當防衛的條件,至於什麼是正當防衛並未加以解釋。因而在執法活動中,司法人員頭腦中關於正當防衛的概念是刑法教科中的學理性解釋,為了使人們對正當防衛的概念有一個統一的、准確的認識,新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通過立法解釋,給正當防衛下了一個定義。任何正當防衛都必須具有一定的起因條件,即「合法利益遭受不法侵害」。對於其中的「合法利益」, 1979年刑法界定為「公義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與之相比,新刑法首先明確規定「國家利益」為合法利益,對於任何侵犯國家利益且只有相當緊迫的不法行為均可以實施止當防衛,強調這一點是完全必要的。其次,對於私人利益,新刑法明確規定私人『財產」利益屬於正當防衛制度 所保護的合法利益。 79年刑法或許由於制訂當時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以公民個人手中極其貧乏的私人財富,將財產權利籠統地包括在「其他權利」中,客觀上導致了對「合法利益」進行界定時的模糊性和爭議性,在司法實踐中亦給辦案法官留下了極大的自主裁置權。很不利於保護防衛人的正當合法權益。
二、新刑法對防衛限度的修訂。
傳統刑法觀念認為,正當防衛是「形似犯罪,實質無罪」的一種社會現象。這種觀點來源於前蘇聯的刑法理論,因此,一直以來我國理論界將正當防衛放在「排除犯罪性的行為」中加以講授。這種將正當防衛與刑事犯罪緊密聯系的正當防衛觀對新中國的刑事立法產生了巨大影響。研究新中國正當防衛的立法軌跡,不難發現,立法者對正當防衛的規定比較保守,可謂是謹慎有餘,對於正當防衛權如何不被濫用考慮過多,而對於鼓勵公民積極行使防衛權利同不法侵害行為斗爭考慮的少。
1979年刑法對於防衛限度的規定為:「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危害的,應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危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酌情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立法至少具有下述缺陷:什麼是「必要限度」?什麼又是「不應有」危害?一直以來,刑法理論界對此有各種學說,其中的「基本相適應說」為大多數人所接受,其具體內容是:
(1)防衛人的防衛行為是以有效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行為的強度基本相適應;
(2)防衛人的防衛行為給不法侵害者所造成的損害是為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而且這一損害結果同不法侵害可能造成或正在造成的危害結果基本相適應。
(3)可見,該理論對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界定仍是一個大致可循的標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著隨意性和難以操作的缺陷。
立法,理論的不完善往往導致司法實踐中的重大偏差。刑法修改以前;一些司法人員往往忽視了正當防衛的正義性;脫離開正當防衛的動態環境,對防衛人一味評頭品足,求全責備。有的不顧案件的整體事實,單純以結果論防衛的限度,一旦防衛人將不法侵害人打成重傷或打死了,就認為是防衛過當;有的單純以不法侵害者的主觀心理狀態為標准,去衡量防衛限度,如事後查明不法侵害者當時只有傷害的故意,防衛人在防衛中把對方打死了,就認為是防衛過當;有的單純以防衛的工具定防衛的限度,認為能用木棍進行防衛的就不能用鐵鍬,否則即為防衛過當,甚至有的單純以防衛人在防衛中使用了法律所禁止攜帶的工具或自製的武器,就認為是防衛過當;等等。上述種種,都涉及到了正義與邪惡,英雄與罪犯的根本界限問題。
其次,1979年刑法對於正當防衛必要限度的規定,完全將防衛人置於法官或法學家的高度,來選擇法律所規定的「必要限度」之內的手段與方法進行防衛。殊不知,防衛人面對不法侵害,往往毫無防備,精神緊張,很難判明不法侵害的意圖和危害程度,更沒有充分的時間和條件去選擇恰當的防衛方式,工具和限度並預料防衛的結果。因此,法律的這種規定不啻於是對防衛人處處設防,使正義向邪惡讓步,限制、約束正當防衛人的手腳,這無疑是與刑法規定正當防衛制度背道而馳的。新刑法對此的規定為「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這里,必須要清楚地認識到兩點:
其一,對於什麼是「明顯超過」,必須結合哲學中質與量的規定加以理解。考察不法侵害人的手段、強度,如果對不法侵害者實際造成的損害後果與足以制止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損害相比,若僅為量上的差別,如都是輕傷,而僅僅是傷勢程度不同,則不為「明顯超過」;若造成了質的差別,如本該造成輕傷即是以制止不法侵害,但卻致人重傷或死亡結果。因此,結合上述分析,我們實際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新刑法大大放寬了有限防衛的限度條件,即只要防衛人未造成重傷、死亡結果,即不存在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構成防衛過當的可能性;而反過來,即使防衛人造成了重傷、死亡結果,根據當時的客觀情況分析,也未必一定構成防衛過當。
另外,還必須強調的一點是,1979年刑法對防衛過當行為的處罰是「應當酌情減輕或免除處罰」。新刑法明確地刪除了「酌情」二字,從而廢除了法院在防衛過當行為量刑上的自由裁量僅,更左右有利於強化對公民正當防衛權利的保護。
三、新刑法首次規定了無限防衛權。
新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首次規定了針對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可以採取無限度的防衛,即使造成了不法侵略者的損害後果也不負刑事責任。這一規定是我國刑法在正當防衛制度上的一個重要突破。它使公民在受到正在進行的暴力犯罪時,能夠站出來進行英勇的反擊,不致於因過多地考慮防衛過當責任而畏首畏尾,不能適時制服犯罪,從而極大地有利於司法實踐中劃分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界限。正確理解這一嶄新的刑法規定,無疑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首先,必須明確無限防衛是正當防衛的一種。因此,除了沒有限度條件外,正當防衛的其他四個條件:起因條件,防衛時間,防衛對象以及防衛意圖必須同時具備。這一規定不適用於打架斗毆和挑釁性的案件,否則會使有些人利用無限防衛作為侵害他人的合法理由。其次,適用無限防衛的前提必須是:合法利益正遭受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包括行凶、殺人、搶劫、強奸、綁架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的暴力犯罪。一、不法侵害行為必須針對人身,使人身利益遭受了十分緊迫的危險,如果僅僅危及到財產的安全,則不能適用無限防衛;二、針對人身的不法侵害行為必須是藉助暴力實施的;三、這種暴力不法侵害必須達到嚴重的程度,即不採取無限防衛不足制止人身危害結果的發生。
http://www.ccolo.com/wenben/j98-18.htm

6. 侵權馳名商標刑法標准

法律分析:偽造、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條 民事權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侵權責任。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條 侵權行為危及他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等侵權責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條 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7. 因自我防衛而傷人,醫葯費該不該賠償

按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屬於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對於醫葯費不需要賠償。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所以,對於醫葯費按實際情況適當承擔賠償責任。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二十八條因正當防衛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正當防衛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的,應當承擔適當的民事責任。

熱點內容
律師擔任法律顧問如何考核 發布:2025-02-07 14:39:47 瀏覽:619
法官詢問證人 發布:2025-02-07 14:31:30 瀏覽:331
最後一次出走社會與法 發布:2025-02-07 14:27:26 瀏覽:224
法律服務所存在的問題 發布:2025-02-07 14:20:24 瀏覽:350
專利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2025-02-07 14:15:12 瀏覽:453
良知下集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 發布:2025-02-07 14:14:00 瀏覽:969
婚姻法財產分割過錯方 發布:2025-02-07 14:05:55 瀏覽:134
合同到期終止合同是勞動法的第幾條 發布:2025-02-07 13:41:31 瀏覽: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顧問簡報 發布:2025-02-07 13:18:24 瀏覽:775
山西財經大學法律碩士的學費 發布:2025-02-07 13:12:45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