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開瓶費
⑴ 娛樂場所不準自帶酒水,有沒有法律依據
娛樂場所不準自帶酒水是不合法的。法律依據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準自帶酒水」系格式條款,應屬無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1)最高人民法院開瓶費擴展閱讀:
消費維權方法:
一、協商和解。消費者與經營者在發生爭議後,在自願、互諒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擺事實、講道理,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使糾紛得以解決。這種快速、簡便的爭議解決方式,無論是對消費者還是對經營者來說都是理想的途徑。
二、投訴調解。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請求消保委調解,即由第三方對爭議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溝通調和,以促成雙方達成解決糾紛。
消費者投訴時應注意四點:
1、消費者合法權益受損處理,一般按管轄范圍受理;
2、是當消保委未能解決時,消費者可請消保委作損害鑒定,提供證據;
3、是消費者要盡快選擇申訴或起訴來保護自己的權益;
4、是消費者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向人民法院起訴都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
三、行政申訴。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權益爭議後,可請求有關行政部門解決爭議,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強等特點。消費者決定申訴時,一般用書面形式,並載明要求、理由及相關的事實根據。如與經營者達成和解,可撤回申訴,請求有關行政部門作出調解書。
四、提請仲裁。雙方當事人達成協議,自願將爭議提交仲裁機構調解並作出判斷或裁決。仲裁具有當事人程序簡便、一裁終局、專家仲裁、費用較低、保守機密、相互感情影響小等特徵。仲裁費用原則上由敗訴的當事人承擔,當事人部分勝訴,由仲裁庭根據各方責任大小確定各自應承擔的仲裁費用。
五、提起訴訟。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消費者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提起的訴訟屬於民事訴訟范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網路
⑵ 酒吧可以自帶酒水嗎
最近有朋友問我:能不能自帶酒水和零食進ktv?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答,我們這行的,往往都不會直接妄斷「可或不可」。但趁這機會,我把禁止自帶酒水、禁止外帶食物、設置最低消費的問題都理一理吧,大概涉及:
「禁帶酒水」——禁止自帶酒水(自帶酒水服務費、開瓶費)
「外食禁入」——禁止外帶食物
「低消」——設置最低消費(包間費)
商家設置諸如上述規定,我們稱之為「格式條款」, 即商家事先擬定的條款,對此消費者只能選擇「受或滾」(take it or leave it)。因此,界定該類格式條款是否依法設置、是否公平合理,則顯得至關重要。設置得當,則是商家合理行使自主經營權的表現。否則若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下稱「消費者三權」),該等格式條款將無效。
上來先表明立場:
我不為商家說話,也不為消費者說話,我為一種公平合理有效益的制度說話。這種制度應該是平衡商家自主經營權和「消費者三權」二者權利的,而非是一刀切的行政或司法干預,斷定商家一旦設置格式條款即無效。
好了,必須來看看法律規定及行政監管的傾向:
其一,想必普羅大眾對抗商家的信心,一幕幕都是來自「最高法答媒體問」的記憶——
據《中國消費者報》20140214期第A1版報道,最高人民法院在2014年2月12日回復該報的書面采訪時表示:(筆者註:為方便後文分析,故對摘選原報道分點羅列)
「1、餐飲業制定的不平等格式條款(俗稱霸王條款)雖不適用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葯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 《規定》),但對於違反《合同法》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的條款,消費者可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霸王條款無效。
2、最高法在回復中進一步指出,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均屬於餐飲經營者利用其優勢地位,作出的加重消費者責任的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違反了相關法律規定,屬於霸王條款。消費者可以依據上述法律規定,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霸王條款無效。
3、對於有觀點認為『食品、餐飲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一些不平等的格式條款,如「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等,法律並沒有明文禁止,沒有明文禁止的行為都是合法的』,最高法在答復本報采訪時表示,《規定》與『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都是合法的』觀點並不沖突。」
對此,我仍然選擇相信最高法的智慧。采訪過程我不得而知,但可能是這當中有什麼誤會,導致原意曲解。但依此否定所有商家格式條款的效力,我認為是夠不上的,理由如下:
1、從該「答媒體問」法律效力來看,並非司法解釋或正式的批復、決定,不能作為法院判決的依據。
2、退一步說,其涉及的內容僅針對餐飲業,並不必然可類推適用於其他行業(如ktv、電影院等娛樂行業,游樂園等旅遊行業)。
3、再退一步說,「消費者可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霸王條款無效」並不意味消費者的請求一定有勝訴權,並且是否必然構成霸王條款值得商榷。
4、最後,第3點關於最高法表示「《規定》與『法律沒有明文禁止的都是合法的』觀點並不沖突」的陳述往往被媒體忽視,這點很重要,只要商家的行為未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往往是被允許的,不必然構成侵害消費者權益。
其二,看看我大廣東地區,據《廣州日報》2016年1月1日報道:廣東省發改委聯合省商務廳、省工商局、省消委會等單位召開餐飲行業價格行為提醒會,要求駐穗餐飲企業不得以任何方式設置「最低消費」。
其三,是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發文《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2014)第十二條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
最後,從南到北挑幾個省市的地方性法規、規范性文件,口徑竟如此統一:禁設低消、開瓶費。
附:
《三亞市餐飲業價格管理暫行規定》(三府[2012]214號 )第七條餐飲經營者不得巧立名目進行收費。不得採取制定最低消費價格等附加條件的限定方式強迫消費者接受高價餐飲品或者服務;不得向消費者收取一次性消毒餐具費、開瓶費、空調費、座位費、包廂費等費用。
《甘肅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15修訂)第四十條餐飲業的經營者,應免費為消費者提供符合衛生條件的餐具,不得設定最低消費,不得設定開瓶費,不得收取或者變相收取不符合規定的費用。
《黑龍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2015)第四十四條經營者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對與消費者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內容,應當用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並按照消費者的要求予以說明,不得作出含有下列內容的規定:(四)收取餐位費、開瓶費、消毒餐具費、包房最低消費;
看吧看吧,根據上述司法與行政傾向,看這態勢,可以說,目前就大部分地區的餐飲行業而言,商家收取開瓶費與低消是不被允許的。如此一刀切的規定,恐怕也是出於兩點現實考量:
(1)與對待勞動法律關系中的勞資雙方同理,商家往往處於優勢地位,對消費者的傾斜保護,有其現實合理性。
(2)類似消費者投訴激增,且現實中確實存在部分商家設置的「霸王規則」顯失公平合理,從急於尋求有效監管、整治措施的角度看,出台一刀切措施也屬大環境亂象中的無奈之舉。
(3)由於該類矛盾在餐飲行業中尤為突出,所以就先砍為敬了。就法律層面而言,沒有哪一條是明確禁止商家設置「開瓶費、包廂最低消費」的,本來就存在爭議的問題,監管部門、地方立法和行政機構就不好向其他行業開刀了。
回到本文最初的制度構想,我認為,一個公平合理有效益的制度,應是惠民、利企、維護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僅靠簡單粗暴的行政或司法干預,寄望於鎖定某個一勞永逸的標准,是消極行政和放棄司法能動的表現。這世間可沒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一刀切」的標尺,解決商家「格式條款」帶來的社會矛盾,關鍵在於如何平衡商家自主經營權和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而這個過程,必定是從適用公平合理原則(抽象)到尋求量化標准(確定)的長期過程,但不意味著我們的司法、行政部門可以偷懶。
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確實需要保護,但商家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合理的行業慣例,我們是否也應該予以尊重?來聽聽行業協會的聲音:
《中國旅遊飯店行業規范》第二十九條飯店可以謝絕客人自帶酒水和食品進入餐廳、酒吧、舞廳等場所享用,但應當將謝絕的告示設置於有關場所的顯著位置。
啪!
楊斌姐恐怕要打岔喊冤:不是說好行業自律了嗎?最高法啊,憑啥你敢打旅飯行業協會的臉,不敢打正骨醫院旁邊大廈9樓某協會的臉?
好了不調侃楊斌姐了。較真地說,這臉也只打得半邊:根據前述規定與監管傾向,也就明確了餐飲業不得收取「開瓶費」而已,商家仍可依據《中國旅遊飯店行業規范》第二十九條,禁止消費者自帶酒水和食品——不過我們都知道,商家收取「開瓶費」,目的根本不在於收費,而在於「拒絕自帶酒水」;只允許商家設定「禁止條款」,而不允許其規定「違者收費」的「責任條款」,實際上架空了商家的自主經營權。
那,商家,消費者,究竟誰有理了?
還是拋個段子再說:
驚聞最高法下聖旨,宣布商家設置「禁止自帶酒水零食」、「最低消費」等規定均屬無效的「霸王條款」,張偉大喜,立馬呼朋喚友,自帶二鍋頭、榴槤若干,下榻愛情公寓樓下餐館。不料,負隅反抗的餐館,仍在門前布告「禁止自帶酒水,否則加收10%服務費」。張偉不然,照樣進入餐館,只點了白開水一壺、花生米一碟,暢飲到打烊。席間,其二鍋頭、榴槤之烈性氣味,驅走了旁邊幾桌食客。餐館老闆曾勸其轉到環境較優越的獨立包廂中就餐,但張偉聽說包廂最低消費須188元後,予以拒絕。
次日,張偉肚子生疾,經診斷為食物中毒。要求餐館賠償,餐館認為並非其食品質量所致,雙方協商未果,對簿公堂。
受工商大力整治影響,餐館終於服軟,不再設置「自帶酒水服務費」、低消。但餐館發現:以前酒水利潤較高,故為吸引顧客,可以把菜品成本壓低。但如今人人自帶飲料前來就餐,貨架酒水無人問津,不得已對菜品漲了價;幾個從不喝酒的老街坊、老顧客為表不滿,紛紛投訴。
某日張偉為接待客戶,約在餐館談案子。欲花稍高價錢,預定環境較好的包廂。餐館則表示受近來取消最低消費的影響,包廂已被退休的大爺大媽佔領,一盞茶一碟餃子的聊正歡,且附近餐館飯店的包廂均已滿座。
情節雖為杜撰,弊端亦可成真。從上述段子大致可以感受,一味禁止商家設定「禁帶酒水」、 「外食禁入」、 「低消」可能帶來以下負面影響:
(1)實際經濟活動中難以得到商家執行,損害司法權威;
(2)發生食品安全問題,難以釐清責任;
(3)過份干預市場經濟、不尊重合理的行業慣例,實際最終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其實,商家設定「自帶酒水服務費」、 「外食禁入」、 「低消」等格式條款,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一,《價格法》說了,像這種適用市場調節的玩意,經營者完全可以自主定價啊!
⑶ 娛樂場所不準自帶酒水,有沒有法律依據
1、娛樂場所不準自帶酒水沒有任何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明確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消費者可以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請求人民法院確認「霸王條款」無效。
2、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6條,「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最高人民法院明確,「禁止客人自帶酒水」等餐飲行業中的這些規定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
3、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KTV不允許自帶酒水的行為屬於霸王條款,消費者可以選擇向消協投訴,或者走司法途徑維權。(3)最高人民法院開瓶費擴展閱讀:商家對條款或存3種誤讀:據了解,工商部門在對餐飲企業行政指導過程中,發現有部分餐飲企業對這6種條款的理解還有所偏差,「至少有3種誤讀。」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說。
首先,對於「禁止自帶酒水」這一條,工商部門表示,條款的核心在於禁止餐飲企業剝奪消費者的投訴權利,而並非鼓勵消費者就餐時自帶食品。很多餐飲企業允許消費者自帶酒水,但在協商前提下合理收取就餐服務費,這一點工商部門並沒有禁止。
第二,對於「消毒餐具工本費一元」或「消毒餐具另收費」條款,規范僅限於提供一種收費餐具的餐飲企業。如餐飲企業既提供消毒好的免費餐具,又提供包裝好的收費餐具,並且已經以店堂告示等方式告知消費者,由消費者自願選擇使用哪種餐具的情況,則不屬於違法。
第三,工商部門禁止的是「包間最低消費」,許多餐飲企業將之誤讀為包間服務費。這在餐飲行業是兩種不同的收費。中消協和北京市消協多年前就已明確提出:飯店餐廳「最低消費」的設置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屬於強制性消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而在全社會倡導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大環境下,餐館、飯店頑固堅持設置最低消費,將直接推升過度消費,應該徹底取消。
⑷ KTV。等娛樂設施禁止自帶酒水是否合法
KTV作出「禁止自帶酒水」的規定是違法的,我們要把立足點放在保護消費者利益上。
⑸ 酒店的「開瓶費」是否合法啊
不合法,消費者有權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這屬於強加式的消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九條規定: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由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
(5)最高人民法院開瓶費擴展閱讀
謝絕自帶酒水」不違法:
一、「收取開瓶費不合法」的判決,並不意味著「謝絕自帶酒水」也違法。道理很簡單,「收取開瓶費」與「謝絕自帶酒水」是不同的概念和行為。
二、「謝絕自帶酒水」並不侵害消費者選擇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
自從2006年12月22日新聞媒體報道《北京首起開瓶費案宣判禁收開瓶費首獲司法支持》以來,圍繞著「收取開瓶費是否合法」的爭論就沒有終止過。
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收取開瓶費的做法,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屬於不當得利,應予返還的判決無疑是正確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收取消費者『開瓶費』,侵犯了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的表示與法無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⑹ 深圳沙井柴火飯店讓不讓帶飲料
應該是可以帶飲料的,只有清真的餐飲店是不允許帶飲料進去的。主要是怕你帶一些和他們宗教有沖突的東西去他們的店裡,引起不必要的沖突。
⑺ 收取開瓶費違反了什麼法律法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9條:
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者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
第三十四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⑻ 謝絕自帶酒水是否違法
是的。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規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消費者有權自主選擇提供商品或服務的經營者,自主選擇商品品種或服務方式,自主決定購買或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一種服務。
消費者在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時,有權進行比較,鑒別和挑選。消費者自帶酒水到KTV,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消費者對自帶的酒水與KTV的酒水在經過比較後所作出的選擇。而且,消費者到KTV消費,主要的選擇的是KTV的娛樂服務。
消費者完全有自主權選擇服務的種類。經營者拒絕消費者自帶酒水或向消費者收取開瓶費,理從何來呢?由此可見,KTV的這種作法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此條規定。侵犯了消費者自主選擇商品或服務的權利。
(8)最高人民法院開瓶費擴展閱讀
案例:
2月19日,長沙市解放西路,溫莎KTV門口「溫馨提示」消費者不準攜帶酒水入場。 記者 唐俊 攝
《新消法》禁設最低消費、包廂費 記者調查:部分餐館包廂費變座位費
「霸王條款」難禁,商家換名目收費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虢燦 實習生 張嵐 李慧
KTV唱歌不能自帶酒水,飯店包廂最低消費588元……3月15日,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將正式施行,屆時這些霸王條款均成為違法行為。2月19日中午,記者走訪了長沙三十多家餐館、KTV,發現所有KTV、部分餐館仍禁止自帶酒水,而包廂最低消費悄然變身成「座位費」、「服務費」等。
【記者調查】
過半飯店包廂設置最低消費
19日中午,記者以顧客的身份走訪了長沙湘江中路、黃興南路步行街22家飯店、9家KTV。
22家飯店中,有少部分表示可以自帶酒水,有幾家表示將收取一定的開瓶費。如步行街的花之林,自帶酒水需要收取10元一位的「加杯費」,芙蓉中路的風雅老樹咖啡服務員稱「象徵性收取一點開瓶費」。而解放路9家KTV均稱不能自帶酒水,其中弗洛、溫莎、新麥客等KTV都在門口製作了醒目的標牌提醒。
在22家飯店中,有12家設置了包廂最低消費,如悅方購物中心4樓的豆撈坊,包廂最低消費800元,自帶酒水需要收取酒水30%的開瓶費。坡子街火宮殿,最低一檔的包廂消費需要500元。葯王街的大碗廚最小的包廂最低消費400元,而俏江南包廂人均最低消費200元。
包廂費悄然換成了座位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一些餐館原來的最低消費、包廂費悄然換成了座位費、服務費。
五一大道大成國際酒店的餐飲部負責人唐女士稱,該酒店以前設置了2000元的最低消費,還需要10%的服務費,而現在取消了最低消費,但是服務費照收。
五一廣場的咖啡之翼不能自帶酒水,包廂沒有最低消費,但需要收取1元每人的座位費。服務員稱,該店以前設置了包廂最低388元的消費限制,但最近接到通知取消了。
此外,湘江中路的秦皇食府則是按包廂消費加收10%的服務費。該店蔡姓客戶經理稱,從前包廂最低消費400元,現在改成了收取10%的服務費。
還有一些餐館除了點單消費外,並無其他隱形收費,如金牛角王中西餐廳的幾家店、湘江中路的好食上、七彩江南等。
【權威解釋】
最高法:「霸王條款」貼了告示也無效
采訪中,步行街金漢斯自助餐工作人員稱,該店事先已經告知了顧客禁止自帶酒水,顧客在消費前知情,就不算違反規定了。此外,不少飯店服務員認為禁止自帶酒水、包廂最低消費不是霸王條款,甚至沒聽說這方面的規定。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表示,餐飲行業中的「禁止自帶酒水」「包間設置最低消費」屬於服務合同中的霸王條款,是餐飲行業利用其優勢地位,在向消費者提供餐飲服務中作出的對於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即使這些經營場所貼出了聲明、告示、通知等,也都無效,消費者可以拒絕,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將予以支持。
【律師說法】
收取座位費不合理
湖南普特律師事務所樊志勤律師介紹,座位費的設置不合理,顧客來酒店消費,酒店必須提供座位這類基本服務才能保證顧客正常消費,不應另外收取座位費。服務費是否合理則需看情況,如果酒店提前告知了顧客,同時在包廂內單獨設置服務員,為顧客在消費時提供相應的倒茶斟酒服務的,則服務費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包廂與大廳同樣服務,則可以拒絕收取服務費。
遭遇霸王條款,消費者有三種維權途徑:一是與酒店協商;二是向消協、工商部門投訴;三是向法院提起訴訟。
■三湘華聲全媒體記者 虢燦
實習生 張嵐 李慧
觀點
取消「霸王條款」可倒逼商家服務提質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西餐廳酒店經理表示,包廂比大廳在裝修、人工方面花費更多,所以很多飯店設置最低消費或是增加服務費來保證利潤。《新消法》實施後,將給餐飲行業帶來不少新變化,讓飯店不能從酒水、包廂費用中盈利,這樣就能促使他們更加註重飯菜口味、提高服務品質來吸引、留住顧客。
不少消費者表示,取消包廂最低消費、能自帶酒水肯定受消費者歡迎,但是擔心餐廳變著花樣來收費。
⑼ 你見過哪些商家的霸王條款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肯定會遇到各種霸王條款,吃飯、購物的時候或許都能遇到,而很多人都會無奈地接受,其實對於各類霸王條款,我們要敢於說不,因為這是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筆者來和大家聊聊見過的一些商家霸王條款。
1、不交物業費不辦理交房手續
這個問題就是筆者朋友最近遇到的,說開發商要交過物業費才辦理交付手續,我告訴朋友,這是不合理的,一定要拒交。實際上,現在國內很多開發商都存在這種霸王條款,交房時會有各種費用,包括物業費,否則你拿不到鑰匙。
其實交付房屋和交納物業費是兩個不同的法律關系,開發商無權把交納物業費作為交房的前提。如果交房後,業主不交物業費,方法是很多的,比如協商、仲裁以及訴訟。它們完全是兩種關系。
而且《物業管理條例》第41條規定,業主要按合同約定交納物業費。其他情況的物業費用由建設單位交納。開發商規定的不交物業費就不交房,完全是逃避義務和責任的行為,是非常典型的一種「霸王條款」,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2、禁止攜帶外來食品
此前看到過一個熱門新聞,上海迪士尼禁止外帶食品入園,而且還要檢查行李,最後並大學生告上法庭。這些應該大家也能經常碰到,特別是一些大型游樂園,還有一些電影院、餐飲行業等,都會禁止消費者外帶食品,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遊玩場所和電影院,如果存在這樣的規定,難道不是迫使消費者購買自營食品嗎?
這樣的條款限制了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還有第二十六條「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的規定。
3、會員卡轉讓收費
這種問題也很常見,筆者接著到最多的就是健身房和理發店。比如健身房,一些顧客辦了會員卡之後,可能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繼續鍛煉了,想把健身卡轉讓出去,但健身房明確規定要收取一定的「轉卡費」。筆者此前准備去一家健身房辦卡時,就看到了這樣的規定:「每張會員卡轉讓要繳納300元人民幣轉卡費(轉讓次數僅限一次)」,當時就覺得是一種霸王條款。
其實對於這種條款,《合同法》也有相關條款,其中第79條規定,除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以及約定不得轉讓的情形外,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債務人無權進行限制。健身卡屬於一種預付消費,消費者在進行轉讓的時候,健身房不得設置門檻和限制。
4、本公司擁有最終解釋權
這句話應該大家是最常看到的,在促銷活動中還有各種會員卡背面都能看到,是服務行業的普遍措辭。這句話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平時可能沒什麼用,但當商家和消費者出現消費糾紛,有了這句話就可以推卸責任了,我的地盤我做主。
我們在參加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其實就和商家產生了一種合同關系,依據《合同法》第39條規定,提供條款的一方要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進行說明。很顯然,商家有說明的「義務」,而不是「解釋權」,更不是「最終解釋權」。
《合同法》還規定,合同發生爭議,解釋是其承擔的法定義務,而不是最終裁決權。
其實,生活中的霸王條款遠不止這些,大家在遇到霸王條款的時候如果不確定,可以撥打相關部門電話進行咨詢,看看法律法規是怎麼處理的,您遇到過哪些「霸王條款」?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