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的前沿問題
❶ 民法的問題
1.撤銷權指民事行為的當事人依法享有的請求法院或仲裁機關對可變更可撤銷的民事行為予以變更或撤銷的權力。 難么,這里撤銷權是否包括變更權呢?還是變更權另有所指?
這個定義不太精準,所以你會產生疑惑,還是以下面這個定義為准吧——「撤銷權是指債權人在債務人與他人實施處分其財產或權利的行為危害債權的實現時,申請法院予以撤銷的權利。」
其實等你多接觸民事行為或合同法等章節的案例後,對撤銷、變更等常見的概念會很清楚了,現在不必著急,剛開始學時都會有各種困惑,加油!
2、啥叫保證合同啊?為啥是單務無償諾成性的?
舉個簡明的例子:你的朋友向A 借1000元錢,你願意為你的朋友進行擔保,於是簽了一份保證合同:當你的朋友不向A還錢時,由你向A還1000元錢。
可見保證合同是:
1,單務的--當你的朋友不還錢時,你則需付還錢的義務,而A則無需對你負任何義務);
2,無償的---- 你的朋友無需支付你任何費用。
3,諾成的---- 諾成與「實踐」相對,諾成合同只要雙方達成合意即可成立,而「實踐」性合同,則需要進行交付,如保管合同。 上述例子中,你簽定保證合同,合同即成立,所以是諾成合同。
3、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由他的監護人做為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同時,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監護人。那麼,我想問的是,當監護人是指定監護人時,算是指定代理人還是法定代理人呢?
簡單來說就是: 當案子發生時,誰是無訴訟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就由誰為該無訴訟行為能力人進行事務代理。 不要考慮地太復雜了。
4.委託代理中的轉代理原則上以被代理人同意為條件,否則代理人應對其轉托的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這話是什麼意思啊?轉代理不是本來就是代理人承擔民事責任的么?難道被代理人同意這就又被代理人或者復代理人承擔責任啦?
就是說,如果代理人想將代理權轉讓給另一個人的話,他要先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否則出現後果,就要由他(代理人)來承擔。 如果是在被代理人不知情情況下發生轉代理,責任由代理人來承擔。
❷ 當前法律專業領域的前沿研究問題有哪些
1.迴避制度來的合理性。比較法自上英美法系是陪審團制度,而中國卻把迴避的決定權給了院長,審判委員會,審判長,容易形成自己做自己的法官
2.管轄權異議的分歧
3.特免權(這一點證據法上闡述都比較少),但絕對是法律專業的前沿領域。
4.商法的制度價值(和民法中法律行為的區別)
5.傳統物權法中關於不當得利的研究(可以參考王建英<不當得利>一書)
6.合同法的漏洞。
等等
❸ 關於民法的問題!!!
一、因為繼承尚未開始,所以甲對字畫暫無權利.
二、賭債是非法債務,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甲跟對方簽訂的協議屬無效協議,不受法律保護。
❹ 當前,民法領域的前沿課題有哪些課題要有前瞻性的,新鮮的。課題可大可小,只要問題不要答案。寫論文用
樓主真的很沒有教養,本來沒有網路賬戶的,特意注冊一個,想回說一下,樓主屬於找抽型答的,一點教養都沒有,自己求助別人還那麼狂妄,一開就是打小沒有教育好的孩子,寫什麼狗屁論文,先學學做人吧,連人都不會做,怎麼做學問!!!!!!!!!
❺ 目前我國民法領域有哪些前沿問題
民法前沿問題
從各國和我國民法學研究的重點看,近年來民法學研究的重大問題主要包括:
一、公法與私法的關系
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這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公法學者的研究成果,也包括民法學者的研究成果,如環境權的公法與私法保護、公法上的請求權與私法上的請求權、人格權的公法淵源和私法淵源、法律行為中的國家強制與私法自治、物權法定原則中的強制與自由等。我國正處於改革時期,妥善處理公法與私法的關系顯得越來越重要。
公法與私法的劃分直接對應的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兩分模式。國家與社會最理想的狀態不是此消彼長,而是同生共長、相互促進的關系,最終促進國家的善治。任何一方的力量過小都可能引發重大的社會問題。這既是理論的邏輯,也是人類歷史展現的邏輯。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公民政治冷漠、公共領域淡泊、公民與國家的距離越來越遠的情況下,尤其應注意這一問題。在我國,不能走強調私法自治而忽視國家作用的極端,也不能因為強調國家的推動作用和主動性而忽視了群眾的改革想像力和創造力。事實上,制度的形成總是社會自組織和國家推動合力的結果。中國的經驗也表明了這一點。如改革開放後,民間組織日趨壯大,吸納能力增強,這為解決中國的社會問題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在我國,雖然公法與私法的區分已經成為法學界的常識,但是,公法與私法關系的真正澄清和釐定,還有許多技術問題。民法學界有學者討論過德國法關於憲法對第三人的效力問題,很多學者也都注意到了「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的傾向,但大多數議論以宏觀縱論居多,鞭辟入裡、細致精微的微觀問題分析較少。在一切部門法學中,民法學應是最擅長微觀分析的學科。在公法與私法的兩分已經達成共識的學術背景下,我們需要討論更為細致的公法與私法的關系問題。如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的國家賠償與民法通則中規定的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執行職務侵權行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系?某人被公安機關無端羈押,在決定賠償數額時,應適用何種法律?如果對這類侵權行為都適用國家賠償法,那麼國家減輕其責任的合法性是什麼?民法通則的規定還有什麼價值?
我國已經出現了一些典型的、引起公眾關注的公法、私法交融的案件,如山東的受教育權被侵害案。對於本案,公法學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而民法學界相對寂然得多。民法學家研究的是私法問題,是社會的秩序問題,但關注公眾事務,似乎也應該是我們的社會擔當,也是我們的職業(或許還是一種天職)。
二、大規模侵權、風險與賠償
在西方,因為技術的有限性和經濟效益的驅動,因為產品責任而造成的大規模侵權相當嚴重,勞動者和消費者遭受的損害也相當嚴重。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石棉造成的損害。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確認石棉是一種致癌物質,但由於找不到更合適的替代材料,石棉在工業生產中仍然被廣泛使用。近年來最為突出的例子是,瑞士的ABB公司1990年收購了生產鍋爐的CE公司。這一收購將ABB公司帶到了虧損的邊緣。這是因為CE的鍋爐產品使用了含有致癌物質的石棉為隔熱材料,10萬名接觸過這種鍋爐的人(不包括CE員工)對ABB提起集體訴訟。過去10年,ABB為此先後支付了8.65億美元的賠償,官司卻仍未了斷。日本的一些健康專家預計,因石棉導致的癌症大潮還沒有正式到來,在未來的40年中,日本將有10萬人死於石棉引發的各類疾病。美國總統布希在2006年3月的電話講話中,甚至還專門提到「濫用石棉損害訴訟」,呼籲要改革石棉官司的司法程序。
因為科技、權利意識以及救濟技術等原因,中國的石棉損害還遠遠沒有引起索賠風潮。但我國仍是石棉生產國,石棉製品仍被廣泛應用。有專家指出,如不及時採取限制措施,石棉將成為我國公共衛生的極大隱患。目前,我國比較多發的是矽肺,這也是一種較為長期的損害。之所以如此,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矽肺的潛伏期不如石棉損害長。
大規模侵權涉及現代社會的風險分配問題。其各項法律制度的設計也是一個風險分配問題。德國社會學家貝克指出,晚期工業社會則主要通過反思現代化、技術民主化、全球風險控制體系來控制。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僅捲入了風險製造,而且還參與了掩蓋風險真相的活動。風險分配的利益平衡必須考慮以下問題:第一,潛在損害發生之前,有關損害的知識幾乎都為廠商所掌握,消費者和勞動者可能一無所知。吉登斯依據其對現代國家變遷中知識/符號系統功能的考察,指出在風險社會中,社會成員對符號系統和專家系統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無法獨立做出風險判斷。但是,在損害發生後,消費者和勞動者則可能獲得關於因果關系的知識。這樣,讓廠商承擔責任就在雙方的信息獲取能力上達成了一定的平衡。第二,廠商往往因風險而獲得巨大的利益,他們已被豁免了與技術有限性有關的責任,再免除其潛在損害的責任,社會政策上未免失衡。在市場經濟建設初期,由於技術的有限性、勞動力的過剩、國家執法能力與風險管理和控制水平的不足,我國的產品市場、勞動市場幾乎還處於「失范」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讓消費者和勞動者承擔經濟發展的成本,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無疑是不公平的:可能是很多人付出各種代價,成就了一個企業。第三,如果廠商不承擔潛在損害的賠償,可能會造成敗德行為,尤其是在市場經濟初期信用失范的時期。廠商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則至少可間接促進各種社會保障法以及產品責任法的適用。
大規模侵權還涉及許多問題,如公益訴訟的啟動、訴訟時效、損害賠償額的確定等,這些問題需要結合其他相關學科來研究,目前美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我國的研究還剛剛起步。
❻ 民法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民法主要解決公民間的民事糾紛,也包括公司與公司之間,公民與公司之間的民事糾紛
❼ 今年有關民法的熱點問題都有什麼
1、《物權法》頒布與實踐;
2、房屋拆遷的賠償問題;
3、不動產登記問題;
4、房產的保護問題;
5、擔保法調整問題;
6、人格權法的問題;
7、民法典的制定問題;
8、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問題。
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啦
❽ 關於民法方面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合同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回和國合答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
❾ 目前民法的新問題有哪些
受害人只要能夠證明自己損害的事實發生,和損害事實的發生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就可以提起訴訟(一般是病歷記錄和醫生診斷)。
但因為是高空墜落物引起的糾紛,應該是被告負舉證責任 ,證明傷害與高空墜落物之間沒有關系;
否則就要承擔責任的。
賠償項目包括醫療費用、護理費用、誤工費用、伙食補助費、交通費等。
這問題可以通過私下協商了結的。
❿ 關於民法的問題,,,,
首先,王某已構成侮辱屍體罪,因此排除A,B選項
而D中構成對張某身體侵害,因為張某已經死亡,故也不能成立
所以民事部分應當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