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江刑法
㈠ 認罪認罰量刑建議的法律規定是怎樣的
認罪認罰量刑建議的法律規定是在原則的基礎上,對認罪認罰的人員進行從寬處理,但是要堅持罪責刑相適應等原則。
根據《關於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指導意見》第一條 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應當根據犯罪的具體情況,區分案件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實行區別對待,做到該寬則寬,當嚴則嚴,寬嚴相濟,罰當其罪。對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認罪認罰案件,要盡量依法從簡從快從寬辦理;
探索相適應的處理原則和辦案方式;對因民間矛盾引發的犯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真誠悔罪並取得諒解、達成和解、尚未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要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特別是對其中社會危害不大的初犯、偶犯、過失犯、未成年犯;
一般應當體現從寬;對嚴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犯罪,嚴重暴力犯罪,以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敏感案件,應當慎重把握從寬,避免案件處理明顯違背人民群眾的公平正義觀念。
第二條 堅持罪責刑相適應原則。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既要考慮體現認罪認罰從寬,又要考慮其所犯罪行的輕重、應負刑事責任和人身危險性的大小,依照法律規定提出量刑建議,准確裁量刑罰,確保罰當其罪,避免罪刑失衡。特別是對於共同犯罪案件,主犯認罪認罰,從犯不認罪認罰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應當注意兩者之間的量刑平衡,防止因量刑失當嚴重偏離一般的司法認知。
第三條 堅持證據裁判原則。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嚴格按照證據裁判要求,全面收集、固定、審查和認定證據。堅持法定證明標准,偵查終結、提起公訴、作出有罪裁判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防止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而降低證據要求和證明標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認罪認罰,但證據不足,不能認定其有罪的,依法作出撤銷案件、不起訴決定或者宣告無罪。
第四條 堅持公檢法三機關配合制約原則。辦理認罪認罰案件,公、檢、法三機關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保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願認罪認罰,依法推進從寬落實。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強化對自身執法司法辦案活動的監督,防止產生「權權交易」、「權錢交易」等司法腐敗問題。
(1)王其江刑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八條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後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告知犯罪嫌疑人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可以從寬處理的法律規定。
第二百七十九條對於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公安機關可以向人民檢察院提出從寬處理的建議。人民檢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對於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作出不起訴的決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對被告人從寬處罰。
㈡ 刑法修正案九最新消息
目前還沒有消息,以下是關於刑法修正案九最新動態的最新動態:
6月2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了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常委會組成人員紛紛表示,這次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充分吸納了一審時很多委員、代表和群眾的意見,體現了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同時,他們也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意見建議。
其中,刑法第三百九十條第二款,關於行賄犯罪規定了第二種情形,即「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此,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此款很容易成為行賄犯罪者的免罪理由,放縱行賄犯罪行為。受賄和行賄都是犯罪,沒有行賄才沒有受賄。對行賄犯罪,符合一定條件的可以減輕處罰,但不可以免除處罰。
毒駕建議入刑
「毒駕」入刑是很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共同呼聲。「據統計,我國現在吸毒人口達1400餘萬,比2008年增長了6.8倍,而且吸毒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吸毒人員駕駛車輛,會有方向感、距離感和時空感的錯亂,發生事故風險明顯增加。與酒駕相比,毒駕行為對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更大,但是按照現行法律,與酒駕相比,毒駕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明顯偏輕。」方新委員說。
韓曉武委員表達了類似觀點,並且指出,「據有關部門檢測,酒後駕車比正常反應時間慢12%,而毒駕比正常反應時間慢21%,特別是毒癮發作時駕車更加危險。另一方面,目前吸毒快速檢測技術已獲得突破,公安機關採用唾液檢測法,在路邊就可以進行吸毒篩查。毒駕完全符合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應納入刑法范疇。」
對於收買拐賣婦女建議刪除「免除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將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第六款修改為,「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進行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此,張平委員表示,「新的規定仍保留了『可以從輕處罰』,這一規定的最初動機是好的,從具體案例看,這樣可以降低公安機關解救被拐賣兒童的難度。但這種『從輕』不利於震懾拐賣兒童犯罪,不利於徹底肅清被拐兒童的買方市場。」
「我支持將收買拐賣婦女和收買拐賣兒童區分開來,但是對於收買婦女,建議刪除『免除處罰』。」
列席本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甘善澤說,因為在買賣婦女過程中,都會有違背婦女意願,脅迫婦女、欺騙、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出現性侵犯行為,都會造成受害人的精神傷害。
有關恐怖犯罪的量刑偏輕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對有關恐怖活動犯罪作出了新的規定。「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既對恐怖犯罪等社會危害嚴重的犯罪懲處保持了高壓態勢,也對社會危害較輕或者有從輕情節的犯罪,留下從寬處理的餘地和空間,總體上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能夠較好地滿足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司法需要。」王其江委員說。
同時,有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目前有關恐怖犯罪的量刑仍然偏輕。其中,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將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的部分內容修改為,「為參加恐怖活動組織、接受恐怖活動培訓或者實施恐怖活動,偷越國(邊)境的,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㈢ 刑法修正案(九)如何體現反腐敗法
「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簡稱「刑(九)」)在反腐敗制度建設方面有什麼重要修改和完善,對中國的反腐敗會有怎樣的促進作用?」這是8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郎勝表示,刑(九)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懲治腐敗犯罪的法網,完善了有關制度,加大了對這類犯罪的懲處。
那麼,刑(九)相關條款是怎樣體現懲治腐敗犯罪法網「嚴密」性的?接下來,將會為反腐敗工作帶來哪些影響?日前,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學者。
「數額+情節」
更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
在8月2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副主任臧鐵偉介紹,刑(九)進一步完善了貪污受賄犯罪的定罪量刑標准,將以前規定的單純的「數額」標准,修改完善為「數額+情節」標准,更符合實際情況,能更好地做到罪刑相適應。
「對定罪量刑標准進行修改,使其更具彈性,體現了立法的科學性。」9月6日,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反腐敗教育與研究中心秘書長彭新林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現行刑法過於突出數額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沒有考慮實踐中的一些具體情形,導致罪刑不相適應。
彭新林分析說,1997年刑法修改時確定的5000元起刑點,與我國自古以來「計贓定罪」的立法傳統有關。但是在實踐中,這一具體標准早已脫離實際,而且也會令公眾產生「量刑不公」的質疑。比如,「為什麼受賄500萬元的與受賄2000萬元的,判處的刑罰一樣?」「為什麼有的貪官受賄幾百萬元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有的受賄幾千萬元只是死緩?」
「在單純數額標准之下,人們很容易忽略犯罪情節,如是否對國計民生產生惡劣影響,是否有索賄情節,是否抗拒、干擾調查,是否拒不認罪等。」在彭新林看來,「數額十情節」的彈性標准確立後,更能體現罪責刑相適應,也更有利於貫徹寬嚴相濟政策。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表示,「數額十情節」的定罪量刑標准充分體現了十八大以來對待腐敗的「零容忍」態度,即無論貪污受賄數額多少,只要情節嚴重,就要受追究;在打擊腐敗和量刑時,可以避免一些爭議和誤解;非常重視腐敗的後果和影響,能提高反腐敗力度,也讓腐敗分子減少僥幸心理。
「『數額+情節』標准,也符合國際反腐大趨勢。」庄德水表示,國際上對腐敗行為也不規定基本數額標准,而是綜合考量結果。從現在反腐敗發展趨勢來看,一些利益輸送、新的權錢交易等腐敗行為可能具體金額少,但危害日益加大,對此應加以嚴懲。否則有的官員覺得自己沒有拿到那麼多錢,就不會受到懲處。
根據刑(九),起刑點在個案中可能會高於5000元,對此該怎麼看?「威懾作用不會減弱。」彭新林說,以往的5000元和現在是不同的,人們對社會危害性的衡量標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且,在「數額十情節」標准下,同樣的貪污受賄數額,但是情節比較嚴重的,可能比以往處罰得更重。刑(九)對貪污受賄定罪的二元、彈性標准,更科學、更有威懾力。
「終身監禁」
讓「巨貪」把牢底坐穿
刑(九)草案三審稿新增一大亮點,即對重特大貪污受賄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犯罪分子,增加規定「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在其死刑緩期執行二年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後,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該內容被保留至表決稿並獲通過。
「這不是一個新的刑種,它的對象只是針對貪污受賄被判處死緩的犯罪分子在具體執行中的一個特殊措施。」臧鐵偉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說。
「這在我國刑法史上是一大突破,將載入史冊。」刑(九)草案三審時,任茂東委員對「終身監禁」內容表示肯定。這一內容,源於部分常委會委員的建議。草案二審時,針對重特大貪污受賄犯罪,王其江委員建議增加終身監禁刑罰,趙白鴿委員建議對此進行專題討論。
三審前,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刑法室(以下簡稱「刑法室」)曾就在刑(九)中規定「終身監禁」等問題召開座談會。最高檢、公安部贊成死緩不得減刑的規定,認為對嚴重犯罪可以起到震懾作用。與此同時,刑法室也通過外交部致電我國駐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1國使館,了解這些國家終身監禁的立法和實施情況。調研發現,在已經廢除死刑的國家,終身監禁就是最嚴厲的刑罰。該11國法律都規定有終身監禁或無期徒刑。
「『終身監禁』就是『不許他出來』,相當於死刑,但基於人性的尊重又沒有剝奪其生命。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相信威懾力會很大。」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李景平分析說,司法實踐中,一些貪官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或者無期徒刑,但是過不了多久就可以通過減刑、假釋得以重返社會,「這是老百姓對反腐效果不滿意的根本原因之一,也讓一些貪官有了『越獄』的僥幸心理。」
「終身監禁,不得減刑、假釋,也有利於實現罪刑相適應,讓受賄數額不等的人的刑期產生差別。」李景平說。
「刑法中明確寫入『終身監禁』,這在建國以來還是第一次。」庄德水告訴記者,規定「不得減刑、假釋」,是終身監禁落到實處的雙保險,一方面可以加大對腐敗分子的威懾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我國死刑的負面壓力,更好地開展國際追逃。
彭新林認為,「終身監禁」體現了嚴厲懲處腐敗的方針,高壓反腐會成為常態。同時也體現慎用死刑精神,發揮了死刑替代措施的作用,對潛在的腐敗犯罪分子有遏制威懾作用,「想到沒有出來的希望了,心理震懾會很大。」
嚴懲行賄
讓「圍獵」者「賠了夫人又折兵」
深圳商人徐某等通過向國家工作人員陳某行賄30萬元、向對水務局相關官員有影響力的市民張某行賄70萬元等手段,接近、拉攏水務局相關官員,違規向該市一水庫傾倒殘渣余土。後法院依據刑法修正案(七),認定陳某、張某構成利用影響力受賄罪並追究刑事責任。但對徐某的行賄行為,法院僅認定其向陳某行賄30萬元構成行賄罪,而對其向張某行賄70萬元的行為則未定罪量刑。
這是發生在2009年的一則案例。在今年11月1日刑(九)施行後,類似徐某行賄張某這種向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近親屬等特定關系人行賄的行為,也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庄德水表示,對有影響力的人行賄是近年來滋生的腐敗現象,一些行賄中介「圍獵」官員無效的時候,會轉而向官員身邊的人,如親屬或司機、秘書等工作人員進行利益輸送,如高薪聘請、重金送禮、合作經營等,以「曲線」行賄的方式達到目的。「刑(九)的這一條款相當於切斷了行賄渠道,壓縮了行賄犯罪的空間,對行賄人將給予沉重打擊。」
記者看到,刑(九)對行賄犯罪增加了財產刑,在每一檔量刑中新增「並處罰金」。「這是讓行賄人『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一項懲處。」庄德水認為,很多行賄人是為了不正當利益和需求才行賄,現在讓他經濟上受損、無利可圖,相當於切中要害。
李景平也表示,很多行賄人行賄目的是獲取更高收益,如果給予單純的自由刑,其財產沒有損失,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不利於遏制尋租行為發生。而有了財產刑以後,通過計算成本和收益,會遏制一部分人的行賄行為。
此外,刑(九)還嚴格了行賄犯罪從寬處罰的條件。依據現行刑法第390條,行賄人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刑(九)則規定,被追訴前主動交待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對偵破重大案件起關鍵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受訪專家一致認為,對行賄人加大懲處力度,是從源頭上打擊腐敗,從而防止腐敗發生的有效手段。那麼,對行賄人「免除處罰」門檻的提高,是否會給司法實踐帶來挑戰?
「這對司法機關辦案會有一定的壓力,這就要求我們採取更有效的策略來獲取犯罪證據。」庄德水表示,一方面加大對犯罪官員的懲處,另一方面加大對行賄犯罪空間的壓縮,「兩頭掐,才能真正減少腐敗增量。」
「程序上的要求,應該服從於司法的實質正義。」庄德水表示,換個角度看,刑(九)的這一修改,也是倒逼偵查機關、司法機關提高反腐敗查案能力,不依賴口供,更多依靠書證、物證等客觀證據。
「受賄犯罪具有特殊性,特別是一對一的受賄犯罪人不供述的時候,行賄人如果不指控,會給偵查帶來挑戰。」彭新林分析說,但是刑(九)的修改也並不是說行賄人指控了受賄人就沒有回報,還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在有重大立功等表現時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參考:網頁鏈接
㈣ 誰知道刑法修正案的消息最新消息跪求
「毒駕」入刑是很多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共同呼聲。「據統計,我國現在吸毒人口達1400餘萬,比2008年增長了6.8倍,而且吸毒的人群越來越年輕化。吸毒人員駕駛車輛,會有方向感、距離感和時空感的錯亂,發生事故風險明顯增加。與酒駕相比,毒駕行為對道路交通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的危害更大,但是按照現行法律,與酒駕相比,毒駕要承擔的法律後果明顯偏輕。」方新委員說。
韓曉武委員表達了類似觀點,並且指出,「據有關部門檢測,酒後駕車比正常反應時間慢12%,而毒駕比正常反應時間慢21%,特別是毒癮發作時駕車更加危險。另一方面,目前吸毒快速檢測技術已獲得突破,公安機關採用唾液檢測法,在路邊就可以進行吸毒篩查。毒駕完全符合危險駕駛罪的構成要件,應納入刑法范疇。」
對於收買拐賣婦女建議刪除「免除處罰」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將刑法第二百四十一條第六款修改為,「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對被買兒童沒有虐待行為,不阻礙對其進行解救的,可以從輕進行處罰;按照被買婦女的意願,不阻礙其返回原居住地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此,張平委員表示,「新的規定仍保留了『可以從輕處罰』,這一規定的最初動機是好的,從具體案例看,這樣可以降低公安機關解救被拐賣兒童的難度。但這種『從輕』不利於震懾拐賣兒童犯罪,不利於徹底肅清被拐兒童的買方市場。」
「我支持將收買拐賣婦女和收買拐賣兒童區分開來,但是對於收買婦女,建議刪除『免除處罰』。」
列席本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甘善澤說,因為在買賣婦女過程中,都會有違背婦女意願,脅迫婦女、欺騙、限制人身自由,甚至出現性侵犯行為,都會造成受害人的精神傷害。
有關恐怖犯罪的量刑偏輕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對有關恐怖活動犯罪作出了新的規定。「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既對恐怖犯罪等社會危害嚴重的犯罪懲處保持了高壓態勢,也對社會危害較輕或者有從輕情節的犯罪,留下從寬處理的餘地和空間,總體上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能夠較好地滿足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司法需要。」王其江委員說。
同時,有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為,目前有關恐怖犯罪的量刑仍然偏輕。其中,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二審稿將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的部分內容修改為,「為參加恐怖活動組織、接受恐怖活動培訓或者實施恐怖活動,偷越國(邊)境的,處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