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用益物權

民法用益物權

發布時間: 2022-02-11 04:27:34

『壹』 民法中的用益物權是什麼

用益物權本身的概念並不復雜,它是指以一定范圍內的使用、收益為目的而在他人之物上設立的定限物權。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我們會注意到,用益物權雖然可以使用物,但是對該物並沒有處分的權利。因此用益物權的所有者只能使用物權而不能決定該物的去留。考試中常見的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和地役權。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指公民集體對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由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的國有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權利內容由合同約定。因此是指承包經營權就是承包人(個人或單位)因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或其他生產經營項目而承包使用、收益集體所有或國家所有的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水面的權利。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是指利用土地營造建築物、構築物和其他設施的權利。建設用地使用權同農用地使用權相區別,是對土地進行非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而從事建設的權利。

三、宅基地使用權是指公民個人在國家或集體所有的宅基地上所享有的建造房屋以使用居住的一種物權。我國《物權法》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屬設施。

四、地役權是指按照合同約定,利用他人的不動產,以提高自己的不動產的效益的權利。他人的不動產為供役地,自己的不動產為需役地。

『貳』 用益物權的一般規定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條,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叄』 物權法中有哪些用益物權

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指非所有人對他人之物所享有的佔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權利。依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117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其大分類主要有地上權、地役權、典權、用益權。具體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租賃權等。

比如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地役權、自然資源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

"用益物權"這一概念在中國《民法通則》中沒有出現,有關用益物權的規定也只有零星幾條。物權法草案第123條規定:"用益物權人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嚴格說來這也不是用益物權的立法定義。因此,在中國民事立法上難以給用益物權一個明確定義。在民法學上,所謂用益物權,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佔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權。

『肆』 民法典的用益物權規定在

用益物權人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對標的物佔有、使用、收益。另外,用益物權的存在,回對所有權答也構成一定的限制。即所有權人不得妨礙用益物權人行使其用益物權。

用益物權是以使用收益為目的的限定物權。 用益物權的享有和行使通常以對物之佔有為前提。用益物權是一種獨立的物權。

(4)民法用益物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條「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應當遵守法律有關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規定。所有權人不得干涉用益物權人行使權利」。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二條「依法取得的海域使用權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二十三條「依法取得的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使用水域、灘塗從事養殖、捕撈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九條「國家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伍』 民法典物權編新規定的用益物權是

法律分析:用益物權是指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用益物權是一種排他性的權利,其目的是使用、收益。其客體受到限制,客體必須具有使用價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百二十三條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陸』 民法中的內容 用益物權與用益物權之間,一般都難以並存,這句話怎麼理解

一個物上只能同時存在一個用益物權,一般是物的佔有人享有

『柒』 民法典規定的用益物權包括哪些

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居住權、地役權
根據《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條_用益物權的定義
用益物權人對他人所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

『捌』 什麼是民法上的用益物權怎麼理解好理解一點的回答,不要一大堆理論。

簡單明了的說抄,就是你襲用別人的東西來給自己謀利益,這就是用益物權。三點:1.東西不是你的,而是別人的。2.除了你不能隨意處分以外,跟所有權沒啥兩樣。3.用益物權,用益肯定是要為自己謀利益。
舉個小例子:你借用哥哥的車跑出租為自己賺錢,那麼你就是用益物權人

『玖』 什麼是用益物權主要包括哪幾種

.1.用益物權釋義

用益物權是物權的一種,是權利人對他人財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所謂用益,也就是用益物權是以對他人所有物即財產為使用、收益的目的而設立的。建立用益物權制度,促進和規范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有序利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各種資源的需求不斷擴大,而可供人類生產生活的資源又是有限的,特別是土地等資源相對稀缺,又不可替代。 為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就必須既要節約資源,又要使資源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用益物權制度解決了在不能取得物的所有權或不必要取得他人之物的所有權時,用益物權人可以通過對他人所有之物的佔有、使用而獲得收益,如甲租賃乙的房子開一商店。而對於所有人,也可通過設定用益物權,將自己所有的財產交由他人使用收益,自己也能獲得收益。這樣,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所有權人和用益物權人都取得了相應利益。對於整個社會,資源充分的利用也使社會的整體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實現。同時,用益物權還規范了所有權人和用益物權人及其他社會成員之間利用財產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平衡了各方利益,保證了物的有序利用。租賃權(包括出租權和承租權)

以房屋的租賃權為例:

住房的承租人不享有繼承權。房屋承租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承租人只是在合同有效期限內,有權佔有和使用承租的房屋,而不是取得承租房屋的所有權。根據《繼承法》的規定,繼承人所能繼承的只能是屬於被繼承人個人所有的合法財產,即公民死亡時遺留的。

依據法律規定,承租人死亡後,其他共居人(戶口與承租人在一處,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經過協商後,決定由誰來承租,並向產權單位申請變更承租人。
公民租賃的房屋不產生繼承權,不能作為遺產繼承。但根據《城市房屋管理規定》和《城市房屋租賃管理辦法》的規定,父母租賃的房屋,在其去世後,有以下三種情況的,其子女有權續租,即子女一直隨父母生活;子女在該市有正式戶口;子女沒有其他住房或住房特別擁擠。」

如協商不能達成一致,需要通過其他法律途徑解決,如調解、訴訟等,再申請變更,重新簽訂租約。

熱點內容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