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淺談

民法淺談

發布時間: 2022-02-11 07:54:04

『壹』 淺談民法典頒布的意義

民法典頒布的意義在於:1、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現實需要;2、編纂容民法典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3、編纂民法典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

『貳』 談談民法與我們生活的關系

談談民法與我們的生活關系,其實我們對於民法典現在的改革,我們不專是說很理解,但是我相信一個屬國家出具了民法典,一定是對老百姓是有利的,對我們的生活也是有所改變的,比如說我們現在的農民工可以用法律保武器保護自己,能拿到每年的薪水,而不會為拖欠工資而煩惱,這些都是國家為我們做的好事情

『叄』 淺談民法總則如何反映民事權利

這部分規定在民法總則第三章。
第五十七條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版事行為能力,依法獨權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
第五十九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
第六十條法人以其全部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希望對您有幫助。您可以在中國人大網查看民法總則全文。

『肆』 淺談民法與市場經濟的關系

一、民法的基本法律制度與市場經濟

(一)民法原則

民法的私權神聖、意思自治、平等、誠實信用、權力濫用之禁止原則最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也是對市場經濟基本精神的反映和概括,以誠實信用原則為例,即民事活動中的任何一方必須本著善意進行民事活動,任何惡意的即以損害對方或社會利益為代價獲得己方利益的民事行為都違反了誠實信用原則。違反這一要求,盡管不違反任何法律條款和合同,但是,法官仍可裁定惡意方敗訴,以求達到個體公正。目前我國的經濟還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誠實信用原則沒有得到很好的遵循。這也說明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民法基本原則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民事主體制度

民法的民事主體制度,包括對自然人、法人以及合夥組織的法律規范,是規范市場經濟主題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類民事主體的經濟利益的實現是通過市場交易完成的。作為民事主體的當事人,絕大多數是商品的所有者。民法就是以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各項財產和人身關系為基礎的。它的民事主體制度賦予了參與市場運行的商品所有人以主體資格,賦予了市場參與者以平等的地位和自由的意志,使一切人均可以真正獨立和平等的身份進入市場,參與商品的交換和流通,實現各自的利益需求。從而形成一個規范、秩序的市場運行體制。

(三)物權制度

民法的物權制度是保障市場經濟主體支配其有形財產從事商品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法律制度。市場經濟的不同參與者必須以交換的形式開展經濟活動,而所有權是商品生產和交換的前提。民法中的所有權制度對產權歸屬及行使作了明確的界定,用益物權制度和擔保物權制度為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過程中的用益關系以及擔保關系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據,充分尊重和平等保護了各類市場參與者的財產權,為在商品交換中權利的正常轉移和交易秩序的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合同制度

民法的合同制度是規范市場交易行為的基本法律制度。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需要簽訂的合同越來越多,合同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合同的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簽約的程序、手段越來越規范。民法的各類合同制度,對合同履行的原則,合同的訂立程序,合同的主要條款,成立及生效條件,違約責任及承擔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及形式等主要內容都作了詳盡的規定,為市場交換的安全順利的運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民法在維護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局限性

(一)民法平等主體的定義在市場經濟中不切實際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但是平等原則在民法中只是片面的重視抽象的人格平等,而忽略了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不平等現象,這些不平等現象很多是從經濟個體的規模和社會群體的差異而導致的。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里,這些現實狀態存在的不平等對於民法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此民法的調整方式在市場經濟下顯得捉襟見肘。

(二)民法與市場經濟缺陷

市場缺陷表現為宏觀經濟失衡、收入分配不公和經濟秩序失范,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民法的人格自由理念和意思自治的觀念造成的。民法作為市民社會的法,私法自治是市民社會的基本要求,所以民法從產生之日起就以維護私法自治原則為己任,排斥國家權力介入私人經濟領域。在簡單商品經濟和自由競爭資本主義時期,以亞當斯密的古典經濟理論為指導,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經濟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下迅速發展以自發的交易和生活關系為規范對象的民法及其相應的民法的精神得到了弘揚。但是,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導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的出現,經濟危機爆發,社會不平等現象加劇。面對這些,私法陷入空前的困惑之中。

市場經濟離不開民法,民法的發展與完善也脫離不開市場經濟的促進。因此,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發展依賴以民法為核心的綜合法律體系的保障。我們應當不斷完善民法體系,讓民法及其相關法律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積極調整和保護市場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建設更加法制化的和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伍』 談談對民法基本原則的認識

首先要知道民法基本原則了有哪些:
1、民事主體地位平等原則:
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地位平等。即使國家參與某一民事關系,其與對方當事人在民法上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2、等價有償原則:
等價有償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從事移轉財產等民事活動中,要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進行等價交換,實現各自的利益。要注意的是,在雙方當事人自願且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情況下,財產移轉也可以是不等價的或無償的。
3、自願和公平原則:
自願原則,也就是傳統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時,可以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但是,民事主體的意志自由不是絕對的,其不得違背法律規定,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公平原則,是指民事主體應本著公平觀念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兼顧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4、誠實信用原則:
誠實信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當誠實信用地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實現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以及雙方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平衡。
5、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原則:
民法是以權利為核心的法,當然要以保護民事權利為基本原則。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再結合一些個人觀點即可,望採納

『陸』 民法典論文淺談民法典幾點認識和建議

民法典是具有劃時代記憶,中國法治進步一種里程碑,是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性的闡述法律之間相關法律屬性,建議呢!就是制定民法典要結合民間風俗根據當地風俗判決就行

『柒』 淺談對民法的認識

民法是可以學一輩子的東西。
一、法律思維
民法可以說是與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部門法。也正因如此,民法不可能對每一個生活細節都設置具體的規范,而不得不進行高度的抽象,把千變萬化的生活事實濃縮到兩三千個法條中去。初學法律的同學,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用樸素的正義觀代替抽象的法律思維,動不動就把顯失公平、誠實信用掛在嘴邊,卻忽略了法律自身的邏輯。在其他部門法中,由於規范相對具體,適用上比較明確,這種現象可能還不普遍,但在學習民法的過程中卻往往出現。我想,學習民法,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人的思維,轉化成法的思維和法的邏輯,學會從實在法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我並不是說實在法是萬能的,但是如果不掌握實在法,不掌握法的方法,那麼不論是去批評實在法還是適用實在法,都會失去基礎。
二、體系體系體系
很多同學說民法「亂」,我想,對於民法學習者來說,體系的重要性是無論如何強調都不過分的。民法的眾多規范、法條,並不是雜亂無章地堆積在一起,而是根據一定的內在結構和關聯有機地組合起來的。一個良好的體系觀念,可以使我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法律事實時,不至於漫無目的地尋找所應當適用的法律依據,也不至於試圖用物法的規范去解決債法的問題。當然,民法體系不是僵化封閉的,而是系於生活實踐和社會發展的開放體系,但是無論怎樣開放,也都有一個基本的骨幹框架在裡面。如果連這個框架都丟掉了,那肯定會造成思維的混亂。
三、網狀結構
民法是一個網狀結構,甚至可能是一個多維的網狀結構。如果將案件事實看成是網上的結點的話,那麼每一個結點都可能對應著多方面的制度和規范。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民法的時候,一方面要注意分解案件事實,分經剖緯,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另一方面則要注意全面考察,不要遺漏了可能適用的線索。有的同學一看某個請求權不成立,就開始叫嚷「法律的不公平」,但是卻可能忘記了還有另外一個請求權在靜靜地等著你去發現呢。民法的發展是一個精細化的過程,有很多相似相近的概念、規范和制度,需要我們注意細節、認真辨別。在分析法律關系的時候,建議大家牢牢記住這個思路:誰,可以向誰,依據哪一條法律規范,享有什麼樣的權利。

『捌』 談談你對民法的認識要1000到1500字

民法的基本原則,反映民事生活的根本屬性,尤其是市民社會的一般條件、趨勢和要求。我國民法通則第3—7條對我國民法的原則做了規定,概括其內容,大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對民法內容有普遍約束力的原則,是指導民事立法、民事審判和民事活動的基本准則,如平等、自願等原則,還有一些是適用於特定民事法律關系的原則,如公平、誠實信用、禁止權利濫用等原則。
一、平等原則 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身份平等是特權的對立物,是指不論其自然條件和社會處境如何,其法律資格亦即權利能力一律平等。民法通則第3條規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二、自願原則 自願原則的實質,就是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其內容應該包括自己行為和自己責任兩個方面。自己行為,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參與民事活動,以及參與的內容、行為方式等;自己責任,即民事主體要對自己參與民事活動所導致的結果負擔責任。
三、公平原則 公平原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以利益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准,在民事主體之間發生利益關系摩擦時,以權利和義務是否均衡來平衡雙方的利益。因此,公平原則是一條法律適用的原則,即當民法規范缺乏規定時,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來變動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公平原則又是一條司法原則,即法官的司法判決要做到公平合理,當法律缺乏規定時,應根據公平原則作出合理的判決。
四、誠實信用原則 所謂誠實信用,其本意是要求按照市場制度的互惠性行事。在締約時,誠實並不欺不詐;在締約後,守信用並自覺履行。如果說任何自由都是受制約的自由,那麼誠實信用應是題中之義。然而,市場經濟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昭示:無論法律多麼嚴謹,也無法限制復雜多變的市場制度中暴露出的種種弊端,總會表現出某種局限性。民法規定該原則,使法院在審理具體案件中,能主動干預民事活動,調整當事人利益摩擦,使民事法律關系符合正義的要求;另一方面,法院可根據該原則作出司法解釋,填補法律的漏洞旨由於該原則位階高、不確定性強,用而不當也可能會成為司法專橫的工具,對該原則的運用,必須與其他原則結合起來統籌考慮。
五、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對於如何判斷權利濫用,民法通則及相關民事法律規定,民事活動首先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及習慣,行使權利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玖』 圍繞民法典淺談自己的認識

要說從《民法典》中學到什麼,可能真的不是三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也不應該是一個問答的量,前幾天通過時,整個法律圈都炸了,《民法典》對人們生活影響實在太大。不過作為專業人士,看到這樣他的問題難免又很感興趣,加上前幾天也初步的發了一些內容,所以我們還是來粗略的嘮嘮《民法典》這個話題。

一、體例結構
民法典的起草歷時近70年,幾輩法律人的心血成就了今天的國之重典,從結構上來說共計1260條,分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家庭婚姻、繼承、侵權責任七編,就在5月28日通過這一天,整個法律圈各種言論可謂萬馬齊喑,有說「專業選得好、年年似高考」的、有說「半生所學、毀於一旦」的,也有搬出第1260條來論證民法典的威力的,畢竟在我國現行有效的法律中,《民法典》內容最多,條文最多,也達到了十萬字之最,更重要的是,《民法典》的出台直接廢止了幾十年來陸續通過的《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所以大家開玩笑說「半生所學、毀於一旦」。

二 具體內容

不過說到《民法典》的具體內容,就真的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雖然這部法律達到了1260條之多,但是它並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新」制定法,這話怎麼說呢,因為我們《民法典》的制定思路就是匯編制,先將各編制定成單行法,陸續施行,待各編都成熟後再匯編在一起,現有《民法典》各編中,只有人格權編沒有制定單行法,但是人格權編的具體內容又實際上散見於《民法通則》《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等單行法律中,可以說,整部《民法典》95%的內容都是現行有效各單行法律規定了的,所以不管是內行還是外行,不必恐慌,只需要翻著《民法典》和相對應的單行法,找到對應發條,即可理解民法典的具體規定,關於完整的內容,請看下圖:

把該圖認真看一遍,即可了解民法典的體例及大致內容,再有針對性的學習其中一些新規,就可以熟練掌握民法典了。

三 《民法典》新規

要說到《民法典》新規,可以說幾條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

1、規定了離婚冷靜期,民法典規定,自婚姻登記機關收到離婚登記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任何一方不願意離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撤回離婚登記申請;

2、未成年人在網路游戲平台大額充值、在直播平台大額大賞主播的,可以退款;

3、職場、校園等場所性騷擾得到遏制,法律規定: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採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4、高空拋物傷人,整棟樓同賠(除非能證明自己不是傷人者)、物管對高空拋物傷人擔責,公安機關、城管等部門應當盡快調查高空拋物責任者;

5、網路APP過度收集個人信息可能面臨巨額賠償及行政處罰。民法典規定,APP處理自然人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不得過度處理;

6,高利貸從此絕跡,民法典明確規定:禁止高利放貸,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針對高利貸頻發、網路借貸無序、金融借款變相高息,民法典有了明確態度,從此再有高利貸的,法律將嚴打,我們期待最高法院司法解釋;

7、小區電梯廣告收益歸業主共享,過去很多年以來,我們一直看到,每個小區的電梯里都掛滿樓宇廣告,但絕大部門地區都沒誰過問廣告收益的歸宿,實際上這個規定也不算新規,在《物業管理條例》中有明確規定,公共區域屬於業主共有,收益也歸全體業主共有,但一直未上升到法律層面,這次,民法典明確規定,該類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後,屬於業主共有。

附言

鑒於民法典出台時間太短,我們也都還在學習過程中,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一起學習,一起總結,有什麼困惑的,可以留言一起交流。

『拾』 對民法的認識和理解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2條從民法的對象和任務角度來看,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組織之間人身關系和財產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法律體系中的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第1款對於合同所進行的概念界定,對民法的定義更為妥當的表述應為:我國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單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規中的民事法律規范。
2、含義:
民法是有國家強制力(區別於道德等)的社會生活規范 ,民法是調整社會生活中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其他關系不調整)的法律規范。民法是調整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
3、性質:
民法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關系的基本法 ,民法為文明法 ,民法為行為規范兼裁判規范;在民商分立的國家,民法為商法以外的全部私法;在民商合一的國家,民法為私法的全部 ,就其內容來說,是規定權利主體有無權利、義務的法律,因此是實體法,而不是程序法 就其適用范圍來說,是施行於一國范圍內的法律,因此是國內法,而不是國際法 ,就其效力來說,是全國范圍內主體間一般通用的法律,
因此是普通法,而不是特別法。
4、分類:
作為一個法律概念,民法有實質意義與形式意義之分。
民法的調整對象是指民法所調整的各種社會關系。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人身關系。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 .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是指民事法律關系中享受權利,承擔義務的當事人和參與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5.作用:
民法是規范社會生活的重要法律,是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民法乃是"以法律形式表現了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准則"。它具有極其重要的功能:
一、民法可以為現代化市場經濟提供一般規則和市場活動的行為規范,是市場參與者在這些規則允許的范圍內各顯神通,開拓進取,創造最佳業績,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民法可以為人權提供基本保障。人權是人按其本質屬性享有和應當享有的權利。民法實質上是權利法。它首先給人的人格權、人身權、財產權等基本權利以規定和保護,為其他權利包括政治權利和經濟、社會、文化權利的保護提供基礎。
三、民法可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民法體現著社會公平和社會正義。它調節著各種利益,保護人們合法地謀求自己的利益,不允許侵害社會和他人的弱肉強食,謀取非法利益。 四、民法可以促進民主政治。民法是私法。它要求私法與公法、民事生活和政治生活區
分開來。私法自治原則不僅有利於抑制行政專橫和行政過度干預,而且有利於經濟基礎的發展。這必將從客觀上推動民主政治的發展。

熱點內容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