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海商法270條

海商法270條

發布時間: 2022-02-11 16:51:48

❶ 海商法,船舶優先權的受償順序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下列各項海事請求具有船舶優先權:

1、船長、船員和在船上工作的其他在編人員根據勞動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勞動合同所產生的工資、其他勞動報酬、船員遣返費用和社會保險費用的給付請求;

2、在船舶營運中發生的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3、船舶噸稅、引航費、港務費和其他港口規費的繳付請求;

4、海難救助的救助款項的給付請求;

5、船舶在營運中因侵權行為產生的財產賠償請求。

載運2000噸以上的散裝貨油的船舶,持有有效的證書,證明已經進行油污損害民事責任保險或者具有相應的財務保證的,對其造成的油污損害的賠償請求,不屬於前款第(五)項規定的范圍。

(1)海商法270條擴展閱讀:

1、船舶抵押權、船舶留置權、船舶優先權三者的受償順序

在關於船舶的這三項權利中,只有船舶留置權需要佔有船舶。這就使得在同一船舶上可能會發生存在兩種或三種擔保物權的情況,必須確定它們競合時的受償順序,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三者受償順序為:船舶優先權、船舶留置權、船舶抵押權。

如此設定順序,其原因是,為了維護公共利益,才設立了船舶優先權制度,用以保護特定的債權人,所以,該制度是應該得到最優先的考慮。

船舶留置權所擔保的債權直接佔有了船舶,居於有利的地位,而且船舶留置權對於航運事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船舶留置權也得到較優先的考慮。

而船舶抵押權所擔保的一般為借貸之債的普通債權,雖然船舶抵押權對航運業的發展也很重要,但是其受償的迫切性明顯弱於前兩種權利,因而船舶抵押權被置於其他兩個權力之後。

2、船舶優先權項目的受償順序

該權利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受償順序的原則也與一般債權不同,這些原則主要是:

(1)公共政策原則。公共政策原則是指各國立法機關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規定海事請求權人享有不同的受償順序。

該原則主要表現在對船員等不利地位人員利益的特殊保護,對因侵權行為所導致的無辜受害者的保護,對海難救助的鼓勵等。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在社會公共利益的指導下,分成等級,依次受償。

(2)倒序原則。即時間上後發生的債權優先於先發生的債權受償。一般說來,優先權范圍內的同類海事請求,受償遵循比例原則。

但是,對於其他具有對已存在的船舶優先權起到保全的海事請求時,比例原則不再適用,這是我們應遵循倒序原則。

例如,多個救助報酬請求權同時存在時,時間在後的請求權應該最先受償,因為在後的請求權不僅保全了其他海事請求優先受償的擔保物,使其他船舶優先權得以存續,還使得在前發生的救助報酬請求權得以存續。因此應當給予其更為優先的受償地位。

我國海商法明確規定海事請求受償順序,以維護公共利益。其中救助報酬請求權又適用了倒序原則。

如果存在兩個救助報酬請求權,後發生的應該先受償。根據我國海商法的規定,救助報酬請求權之外的其他四種海事請求權,如果同時存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海事請求在同一順序中,那麼它們地位應該是相等的,可以同時得到船舶拍賣所得價款的賠償。

但是,如果船舶拍賣所得不夠清償同類海事請求的全部的,就應該按照該類海事請求債權的比例分別得到賠償。

此外,應該注意到,我國海商法第24條規定了先行撥付制度,即行使船舶優先權產生的費用,以及為維護公共利益的支出可以於拍賣所得中得到最先賠付。

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海商法雖然沒有規定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包括司法費用和為債權人共同利益支出的費用,即使如此,仍然可以看出兩者可以優先於船舶優先權的項目受償。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



❷ 什麼是海商法

簡單的說說吧。

海商法是一種很古老的法律,起源於地中海,最初是海運商業中日積月累形成的的習慣做法和制度,後來發展成慣例、習慣法,再慢慢成為海商法。

現代海商法一般有兩種觀點,商法的一種(民商分離的國家)或是民法的特別法(民商合一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條規定如下:
為了調整海上運輸關系、船舶關系,維護當事人各方的合法權益,促進海上運輸和經濟貿易的發展,制定本法。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271條【抵押權的法律適用】:「船舶抵押權適用船旗國法律。船舶在光碟租賃

其實這個法條很好理解,關鍵是要理解為什麼會針對光船租賃這種情況規定了這專么一個特例。因為船舶被光船屬租賃後,承租人往往希望船舶懸掛對其有利的船旗,比如說法國的一家石油公司光船租賃一條中國船東的油輪,我們假定該船舶原先在中國登記,這時候法國的石油公司希望船舶登記在法國,這樣便於獲得法國政府的承認,享受國民待遇,這時候船旗國就變成了法國,那麼根據第271條的前半段,船舶抵押權就要適用船旗國法律,即法國法律。那麼法律為何要做出這樣的特別規定,理由在於船舶抵押權誰可以設定?光船承租人是無法設定的,所有權人,也就是從船東才可以設定,那麼船東是中國的,是原登記國的,所以適用原登記國法律。當然,這其實也是我國法律擴大自己適用范圍的一種方式。也就是說,我國海商法不希望因為光船租賃導致的船舶登記國的變更而導致原來在中國登記的船舶的船舶抵押權不能適用中國海商法。這就是立法的用意。

❹ 向海洋非法傾倒垃圾是否屬於海商法第207條規定的限制性債權

不屬於。不屬於可以限制賠償的情形。
海商法
第二百零七條【賠償責任限制】下列海事賠償請求,除本法第二百零八條和第二百零九條另有規定外,無論賠償責任的基礎有何不同,責任人均可以依照本章規定限制賠償責任:
(一)在船上發生的或者與船舶營運、救助作業直接相關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的滅失、損壞,包括對港口工程、港池、航道和助航設施造成的損壞,以及由此引起的相應損失的賠償請求;
(二)海上貨物運輸因遲延交付或者旅客及其行李運輸因遲延到達造成損失的賠償請求;
(三)與船舶營運或者救助作業直接相關的,侵犯非合同權利的行為造成其他損失的賠償請求;
(四)責任人以外的其他人,為避免或者減少責任人依照本章規定可以限制賠償責任的損失而採取措施的賠償請求,以及因此項措施造成進一步損失的賠償請求。
前款所列賠償請求,無論提出的方式有何不同,均可以限制賠償責任。但是,第(四)項涉及責任人以合同約定支付的報酬,責任人的支付責任不得援用本條賠償責任限制的規定。

❺ 如何正確理解我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

《海商法》第七十一條 提單,是指用以證明海上貨物運輸合同和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以及承運人保證據以交付貨物的單證。提單中載明的向記名人交付貨物,或者按照指示人的指示交付貨物,或者向提單持有人交付貨物的條款,構成承運人據以交付貨物的保證。

後面半句是對前面半句的最後一個分句的解釋,主要的理解還是在於前半句,就是提單的定義。這裡面提出了提單在我國《海商法》下的性質,主要有三點:
第一,提單是海上貨物運輸合同的證明,也就是說提單本身並不構成海上貨物運輸合同。
第二,提單是貨物收據,即貨物已經由承運人接收或者裝船,實踐中,接收貨物後簽發的提單叫收貨待運提單,裝船後簽發的提單為已裝船提單,前者在貨物實際裝船後可以直接加批註即成為已裝船提單。
第三,物權憑證或者說交貨憑證,實踐中的體現就是憑提單交付貨物,這也就直接將無單放貨的非法性定義在內了。

供你參考。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一款規定是什麼

第二百一十條
除本法第二百一十一條另有規定外,海事賠償責任限制,依回照下列規定計算賠償限額:答

(一)關於人身傷亡的賠償請求

1、總噸位300噸至500噸的船舶,賠償限額為333000計算單位;

2、總噸位超過500噸的船舶,500噸以下部分適用本項第1目的規定,500噸以上的部分,應當增加下列數額:

501噸至3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500計算單位;

3001噸至3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333計算單位;

30001噸至7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250計算單位;

超過70000噸的部分,每噸增加167計算單位。

❼ 關於海商法中的計算單位

《海商法》第來277條規定:「本源法所稱計算單位,是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的特別提款權;其人民幣數額為法院判決之日、仲裁機構裁決之日或者當事人協議之日,按照國家外匯主管機關規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對人民幣的換算辦法計算得出的人民幣數額。」這一條款相當明確地規定了特別提款權換算成人民幣的時間點,即「裁判之日」或者「當事人協議之日」。但是,如果對這一條款作文義理解,可以發現《海商法》所規定的責任限額,並不是上文中有關海事法院裁決的按照「事故發生之日」或「基金設立之日」的人民幣——特別提款權兌換率所換算的人民幣數額,更不是按照該日美元——特別提款權的兌換率所換算的美元數額。換言之,上述裁決中有關特別提款權換算成流通貨幣的幾種計算方法,與《海商法》的具體規定是不相一致的。

❽ 《海商法》第七十八條規定

中華人民復共和國海商法

第七十八制條 承運人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提單的規定確定。
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不承擔在裝貨港發生的滯期費、虧艙費和其他與裝貨有關的費用,
但是提單中明確載明上述費用由收貨人、提單持有人承擔的除外。

http://ke..com/view/414722.htm

❾ 怎麼理解《海商法》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這首先是涉及到國家抄戰略因素,對於國內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從事水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服務,未經審批許可,甚至不允許外商投資企業參與經營。

其次,由於國內企業的發展制約,有關管理制度較為落後,要使用海商法目前尚不適宜,因此對於這些沿海、江河、湖泊及其他通航水域內因水路運輸或運輸服務發生的法律爭議,通常適用《水路貨物運輸合同實施細則》。只有在今後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才會逐步考慮接軌。

❿ 中國《海商法》第224條例

第二百二十四條 標的物先於合同損失的責任
訂立合同時,被保險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專知道保險屬標的已經因發生保險事故而遭受損失的,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但是有權收取保險費;保險人已經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保險標的已經不可能因發生保險事故而遭受損失的,被保險人有權收回已經支付的保險費。

熱點內容
婚姻法在在線 發布:2025-02-07 04:52:59 瀏覽:751
酸洗刑法 發布:2025-02-07 04:52:58 瀏覽:894
以下不屬於傳統婚姻法的特徵 發布:2025-02-07 04:47:57 瀏覽:551
俄羅斯司法學院 發布:2025-02-07 04:46:31 瀏覽:449
婚姻法測 發布:2025-02-07 04:40:49 瀏覽:31
轉包土地法律責任 發布:2025-02-07 04:18:36 瀏覽:449
英語專業國際經濟法 發布:2025-02-07 03:36:24 瀏覽:45
深圳市勞動法電話 發布:2025-02-07 03:29:16 瀏覽:38
防金融詐騙法律知識網路競賽題 發布:2025-02-07 03:15:24 瀏覽:830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