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民法繼承編

民法繼承編

發布時間: 2022-02-11 23:48:08

民法共幾個分編

加強民法典普法工作。民法典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分為七編(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及附則,共1260條。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條文最多、體量最大、編章結構最復雜的一部法律。民法典要實施好,就必須讓民法典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裡。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頒布標志著中國正式步入民法典時代,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果。民法典開創了我國法典編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義。

㈡ 關於民法上繼承怎麼進行

法定繼承進行的方式:一般情況下,僅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若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才可以繼承。且第一順序繼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繼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一)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編所稱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編所稱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編所稱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㈢ 民法典規定繼承什麼時候開始

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且死亡時間包括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宣告死亡日期一般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發生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十六條
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死亡:
(一)下落不明滿四年;
(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滿二年。
第四十八條
被宣告死亡的人,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判決作出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發生之日視為其死亡的日期。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第一條
繼承從被繼承人生理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時開始。
宣告死亡的,根據民法典第四十八條規定確定的死亡日期,為繼承開始的時間。

㈣ 民法典草案繼承編有哪些主要內容

8月27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民法典各分編(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這是民法典編纂工作的重要一步,是我國民事立法中的一件大事。

據了解,為保護債權人利益,保障國家稅收應收盡收,草案規定遺產分割前,應當支付相關費用,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繳納所欠稅款,同時明確遺產已經分割時債務清償、稅款繳納的具體規則。

為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草案增加了列印、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為切實尊重遺囑人的真實意願,草案修改了遺囑效力規則,刪除了繼承法中關於公證遺囑效力優先的規定。

㈤ 民法典繼承編司法解釋

民法典繼承編司法解釋的一般規定內容有,繼承就會從被繼承者生理死亡或者是被宣告死亡時開始;如果是屬於承包人在死亡時沒有取得承包收益的,就可以把生前所投入的資金或付出的勞動做為遺產進行處理。
法律分析
繼承編對身份行為效力有特別規定的,適用其特別規定,其依據為分則規定優先於總則規定之原則。總則明確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也就是說通過贈與合同把財產無償送給胎兒、訂立遺囑把遺產留給胎兒,在法律上統統予以保護。當然,如果胎兒沒能正常出生,那也就沒有保護的必要了,這樣的規定比繼承編又進了一步。最高院民法典繼承篇司法解釋的內容有,對於繼承權是在被繼承者生理死亡或者是宣告死亡開始;在繼承時一般有遺囑的按繼承處理,如果沒有遺囑的就可以按法律的條款來進行處理。綜合上面所說的,繼承開始必須要確定被繼承者已經死亡,一般從死亡時繼承的效力就會開始。一般來說,被繼承者生前的合法收入就可以作為遺產來進行繼承,但繼承遺產的人只能是擁有合法繼承權的人,如果喪失了此權利,那麼將不能得到繼承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十六條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第一百二十四條 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的解釋(一)》
第三條 被繼承人生前與他人訂有遺贈扶養協議,同時又立有遺囑的,繼承開始後,如果遺贈扶養協議與遺囑沒有抵觸,遺產分別按協議和遺囑處理;如果有抵觸,按協議處理,與協議抵觸的遺囑全部或者部分無效。

㈥ 民法典對民法中的繼承部分作了哪些刪除、修改

這個有點多,一兩句說不完的

㈦ 民法典繼承編的內容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內容包括:
1、繼承從被繼承人死亡時開始,相互有繼承關系的數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難以確定死亡時間的,推定沒有其他繼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繼承人,輩份不同的,推定長輩先死亡,輩份相同的,推定同時死亡,相互不發生繼承;
2、繼承開始後,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以書面形式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後六十日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權的喪失和恢復】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後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
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㈧ 我國民法典繼承編與現行法比較可能會有哪些變化

民法典尚未修訂,但此次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對胎兒的利益提出了明確的保護原則。草回案規定:涉及遺答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未存活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我國現行的繼承法規定,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胎兒出生時是死體的,保留的份額按法定繼承辦理。這個被稱為「特留份制度」的規定,就已經體現了對胎兒權益的保護。
隨著時代的發展,胎兒利益的保護不僅限於個別情形,應該提出更全面的保護規定。

熱點內容
律師函來了後果嚴重嗎 發布:2025-02-07 03:04:25 瀏覽:153
邊緣性人格障礙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2-07 02:17:09 瀏覽:585
兒童道德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 發布:2025-02-07 02:09:47 瀏覽:631
道德信念有 發布:2025-02-07 01:37:14 瀏覽:863
端正執法司法理念大討論活動 發布:2025-02-07 01:31:25 瀏覽:312
勞動法不能上夜班 發布:2025-02-07 01:24:16 瀏覽:565
李佳行政法精粹 發布:2025-02-07 01:14:10 瀏覽:532
婚姻法中關於性的認識 發布:2025-02-07 01:02:16 瀏覽:543
婚姻法解釋一不得已不知情 發布:2025-02-07 00:28:46 瀏覽:336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