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干預司法案例
『壹』 請分別舉幾個典型的案例:1、行政違法行為;2、民事違法行為;3、刑事違法行為;4、違憲行為。
1、行政違法
職務過錯,即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這類失職行為使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遭受損害,但還沒達到瀆職罪的程度。行政過錯,即公民和法人違反行政管理法規的行為。如司機違反交通管理法規的行為。有的學者認為行政違法在許多情況下,專指行政過錯,主張把職務過錯稱為紀律違法。
2、民事違法行為
朱某在工廠浴室撿到蘇某的進口手錶,先說第二天歸還,後來又說自己把手錶弄丟了。蘇某向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朱某限期歸還手錶。我國民法第七十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歸還失主。
3、刑事違法
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軍人違反職責罪。
4、違憲行為
如1978年憲法規定全國人大常委會只能「解釋憲法和法律,制定法令」(第25條第3項),沒有制定法律的權力,但由於改革開放要求制定大量法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未經修憲,也未作憲法解釋的情況下,自行行使立法權,1979年至1982年間共制定了11個法律,這都是違背當時憲法規定的。
(1)行政干預司法案例擴展閱讀
行政違法的主體必須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是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不可能構成行政違法;行政違法違反的是行政法律規范,侵害的是受法律保護的行政關系;行政違法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但尚未構成犯罪;行政違法依法應當承擔行政責任。
民事違法行為的構成條件主要有兩條: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護的權利和利益;行為具有違法性,即違反民事法律的規定。民事違法行為分為違反合同行為和侵權行為兩大類,前者指合同當事人沒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後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權利的行為。
『貳』 重復處理行為及行政干預司法行為
一、你已申請勞動仲裁,勞動行政部門不會處理的。
二、勞動行政部門如果處理,屬於違法行政。
三、你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法案不會受理。
四、你提的「如勞動行政部門處理該事項」不可能存在,也與行政干預司法無關。
『叄』 行政干預司法違了什麼法
法學界普遍認為,司法獨立是確保司法公正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司法改革實踐表明,行政對司法的干預是最為廣泛和深刻的,其對司法公正造成的戕害也是最大的。因此,有必要從制度上加強對行政權力監督與制約,斬斷行政干預司法的黑手。
按照現代法治要求,包括立法權、行政權在內的各種國家權力的運作都應當納入司法最終審查的范圍。在法治國家,法院在社會關系調整過程中居於核心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26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與此同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也對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作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由於傳統政治體制的影響,我國法院遠沒有樹立起應有的權威。非但如此,行政機關通過財政、人事、編制等行政管理對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干擾與限制,使我國的法院淪為相當邊緣化的境地。
行政干預司法的第一個途徑即財政控制。我國實行「一級政權,一級預算」的財政預算管理體制,人民法院財政預算是同級人民政府財政預算的組成部分,其決定權掌握在同級人民政府手裡。不但法院辦公環境的改善、辦公設備的添置決定於同級政府預算,就連法院人員工資開支、辦公經費支出等也都要受制於同級政府。「吃著人家嘴短,拿著人家手短」,法院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因此,法院有時不得不充當地方政府的看家護院。盡管《預演算法》規定政府預算應當依法進行,盡管同級人大及常委會對預算具有審批、監督和撤銷權,但這些都不足以約束政府的預算行為。中國的法院院長們都知道,與政府搞不好關系意味著什麼。因此有人說,在中國當法院院長可以不懂法律,但不能不懂官場邏輯。
編制管理是政府幹預司法的第二個手段。《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對法官的性質、范圍、職責、及權利義務、任職條件、考核培訓、獎勵懲戒、福利保障等各方面作出了詳細規定。但是,符合這些條件就能夠成為法官嗎?當然不是,這只是成為法官的必要條件或者說是前提條件。按照現行人事管理制度規定,法院法官職位還要受到政府編制的約束。編制管理本來是行政機關設置行政機構的管理活動,但是現在卻同時成為政府控製法官職位設置的制度。另外,許多地方政府還規定,法院招聘法官除了符合《法官法》條件外,還要具有本地方居民戶口、通過人事部門組織的公務員資格考試。這就意味著地方政府突破法律規定,在事實上把法官納入行政人事管理的范疇。這樣,各級政府就通過編制管理、公務員資格管理及戶籍管理等從宏觀上控制了法院人事權。
行政干預司法的第三個途徑是通過政法委。作為黨領導政法工作的專門機構,政法委在組織協調司法機關辦理案件、保障人民權利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否認個別黨的政法機關違反憲法和法律,干擾司法機關依法辦案、妨礙法律正確實施的情況存在。按照現行黨政領導體制,政府首長多為地方黨委第一副書記,其黨內排名較政法委書記靠前,而政法委又是司法工作的「領導」機關。為維護政府利益,政府首長常以其在黨委中的身份通過政法委干擾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職權。與前兩種方式相比,政府通過此種方式干預司法更為隱蔽,造成的危害也更為嚴重。
因此,斬斷行政干預司法的黑手應當從改善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入手。首先,在現行政治體制下,提高人民法院院長在黨內的地位。按照黨的組織原則,將法院院長增選進各級黨委常委會,並不斷提高其在黨內的位置;其次,按照《憲法》規定,建立黨政領導幹部違法干預司法的責任追究制。《憲法》第五條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應當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從本質上講,違法干預司法也即妨礙法律實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再者,按照《黨章》規定的組織原則,規范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通過立法禁止各級黨組織對正在審判過程中的具體案件發表意見、作出指示,要進一步強調民主集中制,防止個別黨員領導幹部假借集體名義干預司法。同時,將各級黨委會對政法工作的決議、決定記錄在案,並要求參與討論的黨委會成員簽字確認,以備將來復查,追究違法干預者的法律責任;最後,在加強和改善黨對政法工作領導的同時,積極推進司法體制改革。需要說明的是,司法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協調進行。只要這樣,才能使法院從人財物上擺脫對政府的依賴,斬斷政府對司法干預的黑手。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隨著人類法制文明的進步,隨著人權保障水平的提高,行政干預司法必將受到更為強烈的質疑和抵制,依法治國這一基本治國方略也必將得到真正的實現!
『肆』 行政違法行為案例
行政違法行為案例太多了,你可以查閱一些資料就知道了。
『伍』 如果發現行政干預司法怎麼辦
你好,可依法提起上訴,或搜集證據向其主管部門投訴。
『陸』 國務院最近有什麼新文件行政不得干擾法律
是「權力」干預司法,而不僅僅是「行政權力」干預司法。因此,解決這一問題的文件應該是中央文件或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提出要建立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插手具體案件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於2015年2月發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見》規定,要建立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等信息依法提取、介質存儲、專庫錄入、入卷存查的機制,相關信息均應當存入案件正卷。
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執行。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全文如下。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領導幹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三條對司法工作負有領導職責的機關,因履行職責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況,組織研究司法政策,統籌協調依法處理工作,督促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為司法機關創造公正司法的環境,但不得對案件的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體決定。
第四條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執行任何領導幹部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五條 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以組織名義向司法機關發文發函對案件處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親屬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司法人員均應當如實記錄並留存相關材料。
第六條司法人員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行為,受法律和組織保護。領導幹部不得對司法人員打擊報復。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司法人員免職、調離、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
第七條司法機關應當每季度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報送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必要時,可以立即報告。
黨委政法委應當及時研究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報告同級黨委,同時抄送紀檢監察機關、黨委組織部門。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領導幹部屬於上級黨委或者其他黨組織管理的,應當向上級黨委報告或者向其他黨組織通報情況。
第八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黨委政法委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四)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
(五)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第九條領導幹部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領導幹部對司法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司法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情形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紀依法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第十一條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應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本規定所稱領導幹部,是指在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領導幹部。
第十三條 本規定自2015年3月18日起施行。
『柒』 為什麼我國行政干預司法
這是由我國的體制決定的。司法權在我國並非獨立的一權,而是在黨和內政府領導下貫徹司法容政策,執行法律,因此,行政對司法的干預有體制上的合法性。
具體操作上,政府並不直接指示具體案件的處理,但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有政法委,這是凌駕於公檢法之上的正式組織,黨和政府可以通過政法委合法地介入到具體案件中。可能有人會產生困惑:古代還有堅持理想的清官,現代難道就沒有堅持法律理想的法官檢察官嗎?有,但是很少,因為現行的司法官員遴選是行政方式的,有獨立思想的人不易入選,偶有漏網之魚,也很難在體制中生存。此外,非常關鍵的是,司法機關的財政也仰仗於政府。
所以,行政有充分的能力控制司法。
『捌』 媒體干預司法公正的案例。
當年的張金柱案算是一個典型,去年的李昌奎案也是典型。
『玖』 行政干預司法違了什麼法
不違反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