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我國的民法淵源

我國的民法淵源

發布時間: 2022-02-12 10:11:06

A. 關於我國民法淵源的問題

1、理解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什麼是民法的淵源,或稱民法的法源,它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
因為我國是成文法國家,民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
上述理念或者概念必須首先建立起來,然後我們再來理解例外的情況是指什麼?
2、在網路里的回答中,我看了一下,基本正確。
3、我理解的民法淵源有:
1、制定法;2、習慣法;3、判例;4、法理。下面我再作解釋。
4、在制定法方面:
(1)憲法中的民法規
(2)民法通則以及民事單行法
(3)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
(4)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5)規章
(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釋規范性文件
(7)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淵源之一,如 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等。
5、在習慣法方面
我國民法沒有對習慣的效力做一般性規定;但有些單行法肯定習慣效力,如合同法第125條就允許用交易習慣解釋合同的歧義條款。
6、在判例方面
主流觀點認為中國沒有判例法歷史傳統,但在事實上,《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發布的民事判決實際上對各級人民法院裁判民事案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
7、法理方面
我國民法沒有規定法理是民法的淵源,但是法理對解釋民法和裁決民事案件實際上起的重要作用。

你需要解決的是事實上的民法淵源與主流觀點認可的民法淵源的關系,我國的大陸法系,主流觀點不認可習慣、判例、法理等是我國民法的淵源,事實上民法通則上有尊重公序良俗的原則,從法的淵源上講,其實公序良俗也是民法的淵源。
為什麼主流觀點不認可?主要原因是判例、法理等在具體案例中的運用不具有普遍性,只是針對個案的,習慣運用必須有明確的規定時,可以作為斷案依據。
至於怎麼應付考試,你用的教材是什麼觀點,你就採用什麼觀點。如果是參加什麼全國的統考,那就採用主流觀點:習慣、判例、法理等不是我國的民法淵源,僅指成文法是我國民法的淵源。

B. 在我國,民事習慣也是民法的淵源之一.對還是錯

是對的,民法的淵源即是民法的表現形式,指正式載有民法規范的公開文件。在法律效力上,民法淵源是指一切有效民事法律,包括制定法和習慣。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釋規范性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民事法律的系統性解釋文件和對法律適用的說明,對法院審判有約束力,故也有法律規范的性質。

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淵源之一。



(2)我國的民法淵源擴展閱讀: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我國民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C. 1、下列( )屬於我國民法的淵源

A B制定法 習慣
我國民法淵源有以下幾種:
一、制定法 (一)憲法中的民法規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據。憲法中的作為民事法律所依據的原則和規定,如關於所有權的規定、關於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等,既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據,也是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民法通則以及民事單行法
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則和制度。在民法淵源中,民法通則處於指導和核心地位。此外,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公司法、著作權法等,均是重要的民事單行法。在其他一些法律如文物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規范。
(三)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
國務院制定的民事法律規范,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但其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國務院制定的民事法規有兩類:一類是根據政府行政職能,為立法部門制定的法律配套的,如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還有一類是含有民事法律規范的單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
(四)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有些屬於民事規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立法許可權,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機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只能在制定者管轄的行政區域內有效。
(五)規章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規章有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規章中有些是民事規范,規章也是民法的主要淵源。
(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釋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民事法律的系統性解釋文件和對法律適用的說明,對法院審判有約束力,故也有法律規范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系統性民事法律解釋文件很多,如《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通意見》)、《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解釋》)、《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七)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
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淵源之一,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等。
二、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交易中形成的經常性做法。習慣根據其適用,可以分為區域性習慣和行業性習慣、生活習慣和交易習慣等。我國民法沒有對習慣的效力做一般性規定;但有些單行法肯定習慣效力,如合同法第125條就允許用交易習慣解釋合同的歧義條款。

D. 民法理論,民法學理能否作為我國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學理淵源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法
2、判例
3、國際條約
4、習慣
5、法理
我國的民法淵源包括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

E. 什麼是民法的淵源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我國民法的淵源主要是指國家有關機關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有關民事的規范性文件。我國民法淵源有以下幾種:

(一)憲法中的民法規范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據。憲法中的作為民事法律所依據的原則和規定,如關於所有權的規定、關於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等,既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據,也是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民法通則以及民事單行法
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則和制度。在民法淵源中,民法通則處於指導和核心地位。此外,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公司法、著作權法等,均是重要的民事單行法。在其他一些法律如文物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規范。

(三)國務院制定發布的民事法規
國務院制定的民事法律規范,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但其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國務院制定的民事法規有兩類:一類是根據政府行政職能,為立法部門制定的法律配套的,如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還有一類是含有民事法律規范的單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

(四)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中,有些屬於民事規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根據立法法規定的立法許可權,有地方性法規制定權的機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只能在制定者管轄的行政區域內有效。

(五)規章
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規章有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規章中有些是民事規范,規章也是民法的主要淵源。

(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釋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民事法律的系統性解釋文件和對法律適用的說明,對法院審判有約束力,故也有法律規范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系統性民事法律解釋文件很多,如《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民通意見》)、《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擔保法解釋》)、《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等。

(七)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范
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淵源之一,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等。

F. 在我國,正式的法律淵源或法律形式有哪幾

您好,法的表現形式問題實質就是法的效力等級問題。根據憲法和有關 法律的規定,我國法律的主要形式有:

1、憲法: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國家的總章程,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主要的法律淵源。

2、法律:按照法律制定的機關及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法律可分為基本法律和一般法律。

基本法津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的、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基本性和全面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刑法》、《民法通則》、《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行政訴訟法》等。

一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或修改的,規定和調整除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涉及國家和社會生活某一方面的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產品質量法》、《國家賠償法》等。

法律是依據憲法的原則和規定製定的,其地位低於憲法,但高於其他的法律淵源。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和法律。

4、地方性法規: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其法定許可權內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轄區內有效,其地位和效力低於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不得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大會依照法定的自治權,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帶有民族區域自治特點的法律規范性文件。

6、行政規章:行政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為了管理國家行政事務所制定的法律規范性文件。行政規章的效力低於前面五種法的形式,但同樣是我國法的淵源之一。

7、特別行政區的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的法律包括與基本法不相抵觸的原有法律,是我國法的一部分,是我國法的一種特殊形式。

8、國際條約:國際條約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國家之間規定相互這間權利和義務的各種協定。是我國法的一種形式,對所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具有法律效力。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G. 民法的學理淵源是什麼我國民法的正式淵源是什麼

民法的學理淵源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法
2、判例
3、國際條約
4、習慣
5、法理

我國的民法淵源包括正式淵源和非正式淵源。
正式淵源:
1、憲法中的民法規范。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中關於所有權的規定、關於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既是民事立法依據,也是調整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
2、民法通則及民事單行法。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則和制度,在民法淵源中處於核心地位。另外還有民事單行法,重要的有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繼承法、公司法、著作權法等。其他一些綜合單行法如文物法、草原法、礦產資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規范。
3、國務院制定發布民事法規。這些民事法規不得與憲法和法律相抵觸。有兩類:一類是根據政府行政職能,為立法部門制定的法律配套而制定的,如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專利法實施細則;另一類是含有民事法律規范的單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條例。
4、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和自治條例。其中有些屬於民事規范。但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只能在制定者管轄的行政區域內有效。
5、規章。根據立法法的規定,規章有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規章中有些是民事規范。
6、最高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釋。最高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釋是對法律適用的說明,對法院審判具有約束力,司法實踐中被作為法律淵源援用。
7、國際條約中的民事規范。我國政府簽署並經人大批準的國際公約或雙邊協定,具有與國內法等同的法律效力,如《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等。

非正式淵源:
1、習慣。習慣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交易中形成的經常性做法。許多國家民法典中都有「本法無規定者從習慣」的規定。我國民法沒有對習慣的效力做一般性規定,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其法源地位。無論制定法是否認可習慣為法源,習慣為法源的事實都存在。因為任何制定法都不可能窮盡一切可能,當制定法有疏漏時,法官的選擇之一就是尋找習慣,習慣就成為事實上的法源。
2、判例。由於立法本身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活動,不可能一墩而就,包攬無余,最高法院可以通過判例的形式不斷促進立法的完善,用判例來指導全國的審判工作。成文法條太抽象,容易造成司法適用上的不統一,最高法院核准並頒布一些典型案例,法官通過類比樣板,援引其規則,創造性地適用法律。目前的司法實踐中也非常注意運用判例,實際上對下級法院的效力不是借鑒,而是必須遵循。

H. 在我國民法的淵源包括哪幾類什麼是民法的基本原則其作用是什麼

民法的淵源,又稱民法的法源,是指民事法律規范的來源或表現形式。根據民法總則第10條的規定,我國民法的淵源是法律和習慣。
主要包括:1法律。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包括:①憲法②民事基本法③民事單行法和其他法律中的民法規范。2法規。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3規章。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為貫徹法律、法規,在其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4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就法律適用中的問題作出解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包括關於貫徹執行法律的意見、適用法律的解答、就某案件如何適用法律的批復等,也是民法的重要淵源。5國家政策和習慣。

民法上的基本原則是指具有普遍法律約束力的一般原則,也包括即使在法律文本中沒有寫明亦具有法律拘束力的法的一般原則。民法基本原則與普通法律條文同樣可直接適用。
根據《民法典》,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公平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公序良俗原則以及綠色原則。

I. 我國民法的淵源不包括

民法的淵源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規范的形式.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判例不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民法的淵源不包括。

J.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有什麼

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有:憲法、法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特別行政區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國際條約。
當代中國法律淵源是以憲法為核心的制定法形式,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淵源可分為以下幾類:

(1)憲法。憲法是集中反映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利益,規定國家制度、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其主要功能是制約和平衡國家權力,保障公民權利。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我國最高的法律淵源。憲法主要由兩個方面的基本規范組成,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二是其它附屬的憲法性文件,主要包括:主要國家機關組織法、選舉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國籍法、國旗法、國徽法、保護公民權利法及其他憲法性法律文件。

(2)法律。這里的法律專指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即狹義的法律,其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法律分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兩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指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帶有普遍性的社會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統稱,如刑法、民法、訴訟法以及有關國家機構的組織法等法律。非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種具體社會關系或其中某一方面內容的規范性文件的統稱。其調整范圍較基本法律小,內容較具體,如商標法、文物保護法等。

(3)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的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制定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其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但高於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

(4)地方國家機關的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地方性法規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權力機關,在其法定的許可權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文件。地方性法規只在本轄區內有效。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其適用范圍是該民族自治地方。

(6)特別行政區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特別行政區根據憲法和法律的規定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特別行政區的各類法的形式,是我國法律的一部分,是我國法律的一種特殊形式。

(7)國際條約。經我國政府簽訂、加入、承認後的國際條約也是我國的一種法的淵源。國際條約的名稱,除條約外還有公約、協定、議定書、憲章、盟約、換文和聯合宣言等。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講座ppt 發布:2025-02-07 00:00:01 瀏覽:806
2017婚姻法婚前買房 發布:2025-02-06 23:41:18 瀏覽:868
怎麼樣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22:18:27 瀏覽:266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