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外來居民法案

外來居民法案

發布時間: 2022-02-13 01:06:13

⑴ 法律如何定義居民區周圍(關於噪音擾民)

1.可以向環保局投訴
2.可以向法院起訴

法律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音污染防治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防治環境雜訊污染,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保障人體健康,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本法所稱環境雜訊污染,是指所產生的環境雜訊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並干擾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現象。

第三條 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

因從事本職生產、經營工作受到雜訊危害的防治,不適用本法。

第四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環境保護規劃,並採取有利於聲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

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制定城鄉建設規劃時,應當充分考慮建設項目和區域開發、改造所產生的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功能區和建設布局,防止或者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各級公安、交通、鐵路、民航等主管部門和港務監督機構,根據各自的職責,對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聲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

第八條 國家鼓勵、支持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推廣先進的防治技術和普及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科學知識。

第九條 對在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

第二章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分別不同的功能區制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劃定本行政區域內各類聲環境質量標準的適用區域,並進行管理。

第十一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十二條 城市規劃部門在確定建設布局時,應當依據國家聲環境質量標准和民用建築隔聲設計規范,合理劃定建築物與交通干線的防雜訊距離,並提出相應的規劃設計要求。

第十三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照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第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保持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正常使用;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的,必須事先報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六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進行治理,並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

徵收的超標准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七條 對於在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造成嚴重環境雜訊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被限期治理的單位必須按期完成治理任務。限期治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對小型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內授權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第十八條 國家對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落後設備實行淘汰制度。

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公布限期禁止生產、禁止銷售、禁止進口的環境雜訊污染嚴重的設備名錄。

生產者、銷售者或者進口者必須在國務院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的期限內分別停止生產、銷售或者進口列入前款規定的名錄中的設備。

第十九條 在城市范圍內從事生產活動確需排放偶發性強烈雜訊的,必須事先向當地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經批准後方可進行。當地公安機關應當向社會公告。

第二十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環境雜訊監測制度,制定監測規范,並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

環境雜訊監測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報送環境雜訊監測結果。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有權依據各自的職責對管轄范圍內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的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部門、機構應當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檢查人員進行現場檢查,應當出示證件。

第三章 工業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二條 本法所稱工業雜訊,是指在工業生產活動中使用固定的設備時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二十三條 在城市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工業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工業企業廠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四條 在工業生產中因使用固定的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以及在正常作業條件下所發出的雜訊值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情況,並提供防治雜訊污染的技術資料。

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種類、數量、雜訊值和防治設施有重大改變的,必須及時申報,並採取應有的防治措施。

第二十五條 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企業,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第二十六條 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對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工業設備,應當根據聲環境保護的要求和國家的經濟、技術條件,逐步在依法制定的產品的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中規定雜訊限值。

前款規定的工業設備運行時發出的雜訊值,應當在有關技術文件中予以註明。

第四章 建築施工雜訊污染防治

第二十七條 本法所稱建築施工雜訊,是指在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二十八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向周圍生活環境排放建築施工雜訊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二十九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機械設備,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施工單位必須在工程開工十五日以前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該工程的項目名稱、施工場所和期限、可能產生的環境雜訊值以及所採取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的情況。

第三十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作業和因生產工藝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除外。

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作業的,必須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

前款規定的夜間作業,必須公告附近居民。

第五章 交通運輸雜訊污染防治

第三十一條 本法所稱交通運輸雜訊,是指機動車輛、鐵路機車、機動船舶、航空器等交通運輸工具在運行時所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三十二條 禁止製造、銷售或者進口超過規定的雜訊限值的汽車。

第三十三條 在城市市區范圍內行使的機動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機動車輛必須加強維修和保養,保持技術性能良好,防治環境雜訊污染。

第三十四條 機動車輛在城市市區范圍內行駛,機動船舶在城市市區的內河航道航行,鐵路機車駛經或者進入城市市區、療養區時,必須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

警車、消防車、工程搶險車、救護車等機動車輛安裝、使用警報器,必須符合國務院公安部門的規定;在執行非緊急任務時,禁止使用警報器。

第三十五條 城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城市市區區域聲環境保護的需要,劃定禁止機動車輛行駛和禁止其使用聲響裝置的路段和時間,並向社會公告。

第三十六條 建設經過已有的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的高速公路和城市高架、輕軌道路,有可能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應當設置聲屏障或者採取其他有效的控制環境雜訊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七條 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線的兩側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間隔一定距離,並採取減輕、避免交通雜訊影響的措施。

第三十八條 在車站、鐵路編組站、港口、碼頭、航空港等地指揮作業時使用廣播喇叭的,應當控制音量,減輕雜訊對周圍生活環境的影響。

第三十九條 穿越城市居民區、文教區的鐵路,因鐵路機車運行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當地城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鐵路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減輕環境雜訊污染的規劃。鐵路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劃的要求,採取有效措施,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條 除起飛、降落或者依法規定的情形以外,民用航空器不得飛越城市市區上空。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在航空器起飛、降落的凈空周圍劃定限制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區域;在該區域內建設雜訊敏感建築物的,建設單位應當採取減輕、避免航空器運行時產生的雜訊影響的措施。民航部門應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環境雜訊污染。

第六章 社會生活雜訊污染防治

第四十一條 本法所稱社會生活雜訊,是指人為活動所產生的除工業雜訊、建築施工雜訊和交通運輸雜訊之外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因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固定設備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商業企業,必須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擁有的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的狀況和防治環境雜訊污染的設施的情況。

第四十三條 新建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的邊界雜訊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準的,文化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核發文化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核發營業執照。

經營中的文化娛樂場所,其經營管理者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四條 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採用其他發出高雜訊的方法招攬顧客。

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空調器、冷卻塔等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設備、設施的,其經營管理者應當採取措施,使其邊界雜訊不超過國家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標准。

第四十五條 禁止任何單位、個人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設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可能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必須遵守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

第四十六條 使用家用電器、樂器或者進行其他家庭室內娛樂活動時,應當控制音量或者採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四十七條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樓進行室內裝修活動,應當限製作業時間,並採取其他有效措施,以減輕、避免對周圍居民造成環境雜訊污染。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四十八條 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建設項目中需要配套建設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拒報或者謊報規定的環境雜訊排放申報事項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條 違反本法第十五條的規定,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致使環境雜訊排放超過規定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罰款。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法第十六條的規定,不按照國家規定繳納超標准排污費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搬遷、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搬遷、關閉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決定。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生產、銷售、進口禁止生產、銷售、進口的設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經濟綜合主管部門提出意見,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許可權責令停業、關閉。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十九條的規定,未經當地公安機關批准,進行產生偶發性強烈雜訊活動的,由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五條 排放環境雜訊的單位違反本法第二十一條的規定,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部門、機構現場檢查或者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規定行使環境雜訊監督管理權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可以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第五十六條 建築施工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的集中區域內,夜間進行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築施工作業的,由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機動車輛不按照規定使用聲響裝置的,由當地公安機關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機動船舶有前款違法行為的,由港務監督機構根據不同情節給予警告或者處以罰款。

鐵路機車有第一款違法行為的,由鐵路主管部門對有關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可以並處罰款:

(一)在城市市區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內使用高音廣播喇叭;

(二)違反當地公安機關的規定,在城市市區街道、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組織娛樂、集會等活動,使用音響器材,產生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過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規定採取措施,從家庭室內發出嚴重干擾周圍居民生活的環境雜訊的。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第二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第六十條 違反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的規定,造成環境雜訊污染的,由公安機關責令改正,可以並處罰款。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決定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行使前款規定的行政處罰權的,從其決定。

第六十一條 受到環境雜訊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損失的,依法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環境雜訊污染防治工作的監督管理部門、機構調解處理;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六十二條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則

第六十三條 本法中下列用語的含義是:

(一)「雜訊排放」是指雜訊源向周圍生活環境輻射雜訊。

(二)「雜訊敏感建築物」是指醫院、學校、機關、科研單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靜的建築物。

(三)「雜訊敏感建築物集中區域」是指醫療區、文教科研區和以機關或者居民住宅為主的區域。

(四)「夜間」是指晚二十二點至晨六點之間的期間。

(五)「機動車輛」是指汽車和摩托車。

第六十四條 本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1989年9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條例》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區域環境雜訊標准

1 主題內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城市五類區域的環境雜訊最高限值。

本標准適用於城市區域。鄉村生活區域可參照本標准執行。

2 標准值

城市5類環境雜訊標准值如下:

類別 晝間 夜間

0類 50分貝 40分貝

1類 55分貝 45分貝

2類 60分貝 50分貝

3類 65分貝 55分貝

4類 70分貝 55分貝

3 各類標準的適用區域

(1)0類標准適用於療養區、高級別墅區、高級賓館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位於城郊和鄉村的這一類區域分別按嚴於0類標准5分貝執行。

(2)1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鄉村居住環境可參照執行該類標准。

(3)2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

(4)3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5)4類標准適用於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內河航道兩側區域。穿越城區的鐵路主、次干線兩側區域的背景雜訊(指不通過列車時的雜訊水平)限值也執行該類標准。

4 夜間突發雜訊

夜間突發的雜訊,其最大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分貝。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企業廠界雜訊標准

1.標準的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工廠及有可能造成雜訊污染的企事業單位的邊界。

2.標准值

各類廠界雜訊標准值如下:

類別 晝間 夜間

一類 55分貝 45分貝

二類 60分貝 50分貝

三類 65分貝 55分貝

四類 70分貝 55分貝

3.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的劃定

一類標准適用於以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

二類標准適用於居住、商業、工業混雜區及商業中心區。

三類標准適用於工業區。

四類標准適用於交通干線道路兩側區域。

4.各類標准適用范圍由地方人民政府劃定。

5.夜間頻繁突發的雜訊(如排氣雜訊)。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0分貝,夜間偶然突發的雜訊(如短促鳴笛聲),其峰值不準超過標准值15分貝。

⑵ 江蘇哪幾個市實行外來人口永久居住法案

江蘇有很多個是實行外來人口永久居住好了的。

⑶ 外國賬戶稅務合規法案 非美國居民需提供的材料有哪些

1. 中國企業(或其非美國子公司)可能需要考慮並且提供相關文件以證明其FATCA分類
對於要求提供FATCA文件的中國企業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確定其FATCA分類。FATCA將收款人分為海外金融機構(FFI)和海外非金融實體(NFFE)兩類。大部分FFI為銀行,主要涉及存款、託管或投資活動,但在某些情況下,控股公司、財務中心及保險公司也可算為FFI。例如一家香港控股公司或者一家中國的跨國集團財務中心都可被認定為FFI。FFI以外的其他所有實體則為NFFE。
FFI和NFFE在滿足FATCA 合規程序和相關證明文件的要求上有很大區別。當收款人為FFI時,滿足FATCA 合規要求的過程會更加繁瑣,並且取決於FFI所在居民國是否完善了與美國的政府間協議(IGA)以及該類型的其他協議。
中國已經與美國達成模式1的IGA實質協議,協議要求凡涉及美國的賬戶,中國的FFI都需要向中國政府報送相關信息,同時這些信息也會提供給美國相關部門。同時,中國的FFI還需要在美國的稅務機關登記注冊並得到全球中介機構識別編號,此識別編號需要包含在FATCA的相關證明文件中。
在FATCA合規程序和相關證明文件方面,對中國NFFE的要求,遠低於對FFI的要求。要滿足FATCA的要求,中國NFFE有以下兩條途徑: 第一,中國的NFFE可以給代扣繳義務人報送文件,披露其主要美國控股人(一般為直接或間接控制中國NFFE超過10%股權的美國公民)或者披露其沒有任何的主要美國控股人。第二,中國NFFE可以判斷其是否屬於不涉及FATCA代扣繳的特例。
最常見的兩個豁免特例是對上市企業(包括其附屬機構)及活躍 NFFEs。第一,上市企業及其附屬機構可以免除FATCA 所要求的披露內容(即該公司的股票在一個公歷年度里通過一個或多個股票交易市場進行正常交易);第二,活躍 NFFE 的豁免條件為,當該NFFE上一年度的被動收益不超過總收入的50%,並且少於50%的加權平均資產是用於被動收益時,可以不披露資料。因為現金及子公司的股份被視為被動資產,所以活躍 NFFEs豁免條件測試很難過關。上市企業及活躍 NFFEs的豁免測試,需要NFFE依照美國稅法來判斷其是否符合條件。
在FATCA狀況決定後,FFI和NFFE需要將相關證明文件報送給代扣繳義務人,通常情況下代扣繳義務人需要FFI和NFFE報送新修訂的W-8BEN-E表。
2. 中國企業的美國子公司可能需要面對新的文件證明和扣繳要求
綜上,對於不遵守FATCA文件要求的海外實體,美國將會對其可代扣繳性的付款款項進行30%的預提代扣繳。因此中國在美的子公司需要從海外的收款人取得相關文件,如不能報送所需文件則需要進行代扣繳。
需要關注的,是對於支付給關聯方的可代扣繳性的付款款項,FATCA並沒有免除相關的提交文件證明和代扣繳要求。例如當美國子公司向中國的母公司支付股息,或者向姊妹公司支付利息,需要遵守FATCA。

⑷ 居民法是什麼時候頒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經2003年6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3次會議通過,根據2011年10月29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3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的決定》修正。《居民身份證法》分總則、申領和發放、使用和查驗、法律責任、附則5章23條,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居民法中是不是有一條擾鄰罪是怎麼規定的

沒有居民法,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裡面都沒有「擾鄰罪」。在《民法通則》及《物權法》中有相關法律供參考。

⑹ 國家政策法律文件,在當地居住五年以上算當地居民人口嗎可以享受當地的權力嗎

你好,國家文件當地戶口居住五年以上,應該享受本地福利,謝謝!

⑺ 最近各地出台的禁止居民出入的政策有法律法規依據嗎是否存在權利大於法

最近因為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從武漢往各地傳播,不少地方禁止居民出入,是為了避免居民被傳染,是一種臨時強制措施,是政府的行政行為,沒有法律依據但也不違反憲法,因為政府為了應急可以採取適當措施。不違反憲法還不是權大於法。

⑻ 民法的外來說的具體觀點是什麼

民法一詞來源於古羅馬的市民法(jus civile)。最初的羅馬法僅適用於羅馬市民,稱市民法;對於被羅馬征服地區的居民之間的關系及其與羅馬人之間的關系的調整則適用由裁判法官形成的規則,稱為萬民法(jus gentium)(與羅馬公民法相比,萬民法具有以案例為主、靈活方便的特點,適用范圍的擴大也使它克服了以往那種狹隘民族性的缺點,因而更能滿足整個社會的普遍要求,更能適應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需要)。`


後來非羅馬市民逐漸獲得羅馬公民權,兩法的區別逐漸消失。公元 6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進一步匯總整理編成法典,到12世紀稱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見羅馬法)。恩格斯說羅馬法是「我們所知道的以私有制為基礎的法律的最完備形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13頁)。


羅馬法的理論體系對私有制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有極大的影響,以至歐洲大陸都根據拉丁語(jus civile)分別將民法定名為 droit civil(法)、civil law(英)、 Zivilrecht(德)、граданское право(俄),都有市民法律和公民法律的含義。


日本明治維新時代修訂法律從法語譯為日語「民法」。中國古代法律文獻原無民法一詞,有關錢、債、田、土、戶、婚等法律規范,都收在各個朝代的律、例之中,清朝末年至中華民國時期曾制訂「民律」草案,後經修訂於1929~1930年分編陸續公布時改稱「民法」,這是中國法律歷史文獻上對民法一詞的第一次正式使用。據學者考察,我國法上的「民法」一詞系來自日本語中的「民法」。

⑼ 外來人口與本地居民的矛盾有哪些

對基礎設施使用的矛盾。
就業方面的矛盾
。。。。
總而言之,就是外來人口搶占本地居民的資源

熱點內容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
遼陽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15:42:18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