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司民刑商 » 殷商刑法盆

殷商刑法盆

發布時間: 2022-02-13 01:52:39

A. 商朝有種刑法是一個坑裡有很多蛇叫什麼名字

蠆盆是商朝時酷刑之一。將作弊官人跣剝干凈,送下坑中,喂毒蛇、毒蠍等物。相傳商朝最後一任君主紂王曾在大將黃飛虎之妻與紂王之妃子蘇妲己發生口角之後將其推下蠆盆,令其慘死。此刑罰在歷史上使用較少。

B. 商代的一種刑法,將罪大惡極的人推進養滿毒蛇的深淵里,叫什麼名字,本人記得是(cai盆)


拼音: chài,
解釋1: 蠆 (蠆) chài 古書上說的蠍子一類的毒蟲:蠆芒(蠆的毒刺)

C. 商朝的殘酷刑罰有哪些有多殘忍

其實現在刑法比著古代的刑罰,那簡直就是小兒科。只不過現在的對於犯罪細節的規劃上要比古代的刑罰規劃得更為細膩一些,但是在處罰的力度上,相對於古代的刑罰來講簡直就是一個弟弟。對於我們現在的刑罰來講,重則會處於死刑處以無期徒刑,輕者會判有期徒刑,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些想法在當時那都是很多人想要而沒有的,坐個牢坐幾年出來在古代顯然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很多時候皇帝都是一句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讓你活的生不如死,即便是死,也只想要一個痛快的死法。03、長時間煎熬的刑罰——徒刑。

這三大類刑罰中徒刑是作用時間最長的,一般來說徒刑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囚禁,另一種就是奴役,讓這些服刑的人去做苦役。

D. 怎麼看待殷商時期的刑罰

殷商時期,是我國奴隸製法發展的重要階段,也是神權法高度發達的時期。作為重要的統治工具,刑法在商王朝興衰過長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商末紂時更有重刑,商王朝最終亡。

E. 商朝13種刑法都有什麼

商朝共11種刑法,並沒有13種。

1、戮:就是活著刑辱示眾,然後再斬殺。

2、炮烙,是在銅柱上塗油,下加炭火烤熱,令有罪者行走其上,最終墜入炭火中燒死。

3、醢刑,是將受刑人搗成肉醬,又稱菹刑。

4、脯刑,是將受刑人殺死並曬成肉乾。

5、劓殄:劓殄。即刑殄,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相當於後世的族誅。

6、剖心。

7、墨刑,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額上刺刻後,塗以墨色。

8、劓刑,就是割去受刑人的鼻子。鼻子是人的重要器官,而且與人的尊嚴密切相關,因此劓刑較墨刑為重。

9、剕刑,也作刖刑,是指砍去受刑人手或足的重刑。始於西周,九刑之一。砍足曰剕,砍手曰刖。另外,與砍去手足相類似的還有砍去膝蓋骨的臏刑。

10、宮刑是破壞受刑人生殖器官的殘酷刑罰。對男性為去勢,對女性為幽閉。這種宮刑剝奪了受刑人「傳宗接代」的能力,在中國古代社會被視為是最大的恥辱和不幸,因而是五刑中除死刑以外最為殘酷和最重的刑罰,一般適用於較重的犯罪者。

11、徒刑,將犯罪者拘系使其勞作的刑罰。

(5)殷商刑法盆擴展閱讀

古代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徵肅殺。

人的行為包括政治活動都要順應天時,否則要受到天神的懲罰。皇帝即是天的兒子,更要遵守天意,按照天時行事。處決犯人也是如此。

從西周開始就有了秋冬行刑的做法,到了漢朝成了制度。除了謀反等大罪可以立即處決外,一般死刑犯都要等到秋天霜降後冬至以前才能執行。

F. 商朝十大酷刑都有啥

1.劓殄
商朝的一種刑罰。劓,割也,斷也;殄,絕也。即斬盡殺絕,把犯罪者連同其子孫後代都斬盡殺絕。注意:不能與奴隸制五刑中的劓混淆。

2. 炮烙
商朝的酷刑。即在銅柱上加上油脂,銅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銅柱既滑又熱,可使有罪者從銅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燒死。相傳商紂王是為了博妲己一笑而使用此刑罰手段處罰罪犯。

3. 醢
商紂王時的一種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醬。相傳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入之紂」,但九侯的女兒不喜淫,紂王發怒,就把九侯的女兒殺了。九侯因此受牽連,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被剁成肉醬。

4.脯
商紂王時的一種酷刑,即把人殺死晾成肉乾。在商朝末期,商紂王醢九侯之後,鄂侯因對九侯案不滿而與紂王發生爭辯,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曬成肉乾。

5.坐嘉石
指對於有罪過但尚不夠判處徒刑的人,要給他們戴上刑具,強迫他們在官府門外左側的嘉石(文石也,上刻嘉言,欲獄囚見之而悔悟也)旁坐一定的時間反省自己的罪過,然後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監督他們服一定期限的勞役。坐嘉石的時間及服勞役的期限,根據罪犯罪過輕重而有所不同。勞役期滿,罪犯由其居住地的負責人擔保,即可被釋放回家。坐嘉石類似於近世的拘役。

6.湯刑
以湯命名的商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左傳,昭公六年》:「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注意:湯刑雖然是以湯來命名的,但它並不是商湯所做,同樣是商朝統治者為了追述他們的祖先而以湯命名的。其具體內容不詳。

G. 商朝13大大酷刑像炮烙這樣的

1.劓殄 商朝的一種刑罰。劓,割也,斷也;殄,絕也。即斬盡殺絕,把犯罪者連同其子孫後代都斬盡殺絕。 注意:不能與奴隸制五刑中的劓混淆。 2. 炮烙 商朝的酷刑。即在銅柱上加上油脂,銅柱下燃起木炭,令有罪者在柱上走,因銅柱既滑又熱,可使有罪者從銅柱上掉下,落人木炭中燒死。相傳商紂王是為了博妲己一笑而使用此刑罰手段處罰罪犯。 3. 醢 商紂王時的一種酷刑,即把人剁成肉醬。 相傳在商朝末期,九侯有一個漂亮的女兒,「入之紂」,但九侯的女兒不喜淫,紂王發怒,就把九侯的女兒殺了。九侯因此受牽連,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被剁成肉醬。 4.脯 商紂王時的一種酷刑,即把人殺死晾成肉乾。 在商朝末期,商紂王醢九侯之後,鄂侯因對九侯案不滿而與紂王發生爭辯,被紂王處以死刑,行刑後曬成肉乾。 5.坐嘉石 西周的刑罰,指對於有罪過但尚不夠判處徒刑的人,要給他們戴上刑具,強迫他們在官府門外左側的嘉石(文石也,上刻嘉言,欲獄囚見之而悔悟也)旁坐一定的時間反省自 己的罪過,然後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監督他們服一定期限的勞役。坐嘉石的時間及服勞役的期限,根據罪犯罪過輕重而有所不同。勞役期滿,罪犯由其居住地的負責人擔保,即可被釋放回家。坐嘉石類似於近世的拘役。 6.質劑 西周時出現的買賣契約,《周禮·天官·小宰》「聽買賣以質劑」。據鄭玄注釋,把兩份買賣的內容寫在一片竹簡上,然後一分為二,買賣雙方各執一半,半而字全。這種竹簡 分為兩種,長的叫質,短的叫劑;大買賣,如買賣奴隸或牛馬等用長券,即用質;小買賣,如買賣兵器或食品用短券,即用劑。 7.傅別 西周時出現的借貸契約。《周禮·天官·小宰 》:「聽稱責以傅別」。稱責指借貸,傅別即契約。傅別的形式與質劑有所不同,傅別是在一片簡犢上只寫一份借貸的內容、然後從中央剖開,債權人和債務人各執一半,櫝上的字為半文。 注意:在西周時期,民事案件的書狀也叫「傅別」。 8.禹刑 以禹命名的夏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據古書記載,夏朝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刑法和軍法。刑法又包括刑名、罪名和一些刑事政策原則。 注意:禹刑雖然是以禹來命名的,但它並不是大禹所做,而是夏朝統治者為了追述他們的祖先而以禹命名的。其具體內容不詳。 9.湯刑 以湯命名的商朝奴隸制刑法的總稱。《左傳,昭公六年》:「商有亂政,而作湯刑。」 注意:湯刑雖然是以湯來命名的,但它並不是商湯所做,同樣是商朝統治者為了追述他們的祖先而以湯命名的。其具體內容不詳。 9.九刑 西周實行的九種刑罰,即墨、劓、刖、宮、大辟、流、贖、鞭、撲。 注意:考試時,要區別《九刑》。 10.奴隸制五刑 即黥(墨)、劓、刖、宮、大辟。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額上刻辭後塗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斷足;宮刑即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閉的刑罰;大辟即死刑。 11.《呂刑》 西周時呂侯受周穆王之命而作的有關贖刑的刑書。 注意:它參考了夏朝的贖刑,所以最早規定贖刑制度的是在夏朝。 12.竹刑 春秋時期鄭國的鄧析在竹簡上所著的刑書。竹刑原是鄧析私人所編,本無法律效力,後被鄭國採用,才產生了法律效力。竹刑比刑鼎便於攜帶和流傳,是新興地主階級對法律制度改革的又一成果。 13.殺越人於貨 西周的罪名,即殺人而取其貨,類似於近世的搶劫殺人罪。 14.六禮 中國古代的六道結婚程序,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采指男家請媒人去女家提親,女家答應議婚後,男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指男家請媒人額外內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後,備禮通知女家,決定紡結婚姻。 納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禮,又叫納市。 請期指男家選定婚期,備禮告訴女家,求其同意。 親迎指新郎親自去女家迎娶。 六禮始於奴隸社會,對後世影響很大,是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相結合的體現,並充滿濃厚的迷信色彩。 15.明德慎罰 西周的刑事政策,意思是發揚德教,謹慎刑罰。這個思想最早由周公旦提出,他認為商朝最終滅亡的原因是商紂王不務德,不能得到上天的支持。西周統治者一定要承天命、順民意,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才能奉天成運。 注意:西周雖然提出明德慎罰的思想,但並未完全拋棄神權法,因為統治者加強自身修養的目的是「以德配天」。 16.禮 最初是原始習俗,由供奉鬼神發展而來,到了階級社會便逐漸成為調整人們社會關系的行為准則,成為西周法律的一部分。 17.不孝不友罪 西周法律中的罪名之一,不孝指不孝敬父母;不友指不恭敬兄長。該罪被認為是罪大惡極的犯罪。 18.群飲罪 西周法律中的罪名之一。周初統治者接受商紂作長夜之飲而招致死亡的教訓,要求官吏勤於政務,不要飲酒,對聚眾飲酒者以該罪論處。 19.附遠厚別 這是西周同姓不婚原則的擴大。附遠指通過聯姻與血緣關系遠的異姓貴族建立姻親關系;厚別指嚴禁同宗通婚,以免紊亂綱常。 20.七出 又稱「七去」、「七棄」。中國古代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所謂「七出」,即無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所謂「七去」,即不順父母、無子、淫、妒、惡疾、多言、盜竊。 「七出」和「七去」詞殊而意同,都體現了男尊女卑思想,有利於家庭中的夫權統治。

H. 商代刑法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該基金基金

商朝法律指導原則是以神權為主要指導原則。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神權法盛行的王朝,商王以神的名義實施法律,法律活動主要是占卜。

商朝主要法律是《湯刑》。

商朝的刑罰種類:除五刑外,還有斷手、活埋、沉水、火焚、炮烙等。刑罰種類多且極為殘酷。

商朝國家制度比夏朝有了很大進步,司法制度已具雛形。主要司法結構是內、外服制度。

商王宣稱自己是自然神在人間的代表,「率民以事神」,尊重商王就是敬天。商王通過血緣關系、身份繼承,將祖先神的崇拜演變為維護其統治的主要方式,既違背王命,不僅獲罪於天,而且為祖先所不容。

商朝的政治、司法統治比夏朝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商王的權威進一步加強外,商朝將中央與地方的統治關系以「內服」、「外服」的方式加以確定。商王直接統治的區域為「內服」;與商部落聯盟、聽從商王命令的其它地區為「外服」,在這些地區生活的部落,其首領被商王封為諸侯、伯,有很大的獨立性。在司法機構的設置上也是如此,「內服」地區由商王直接控制,「外服」則由諸侯實施司法統治。商朝的司法官由高級貴族以世襲的方式擔任。

I. 殷商刑罰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一個比一個殘忍

J. 商朝的刑法制度有哪些

(一)罪名

盤庚曾經向臣民宣布「顛越不恭,暫遇姦宄」為重罪,這是商朝刑法打擊的重點,凡有犯者,斬盡殺決不留遺類。所謂「顛越不恭」,就是狂妄放肆,不守法紀,不敬國王。所謂「暫遇姦宄」,就是危及政權,犯法作亂,凡亂起於外者為奸,起於內者為究。商朝對奴隸和平民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統治的行為的懲罰,是極其嚴酷的。

商朝也有不孝罪,《呂氏春秋》中引《商書》說「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傳說,伊尹放逐太甲的原因之一,就是太甲不明居喪之禮。商援夏法,不從王命罪即構成滅族大罪。

除此之外商還有「不吉不迪」罪。不吉,就是不善;不迪,就是不循正道辦事。另外,「舍棄穡事」也是刑法規定的罪名。

商朝的罪名明顯多於夏朝。

(二)刑名

南朝的刑罰,據典籍記載主要還是沿用夏朝的五刑,只是有所損益。在典籍和甲骨文的記載中多處可見有關墨、劓、刖、宮、大辟的記錄。據資料記載,一次受刖刑的奴隸竟多達80人,可見商朝刑罰的殘忍,同時也說明在商朝奴隸制五刑應用非常廣泛。

商朝除「五刑」作為主體刑以外,後世常用的徒刑、流刑在商朝也開始出現。《史記》中記載了商王武丁因夢尋找聖賢的故事,最後找到正在傅地作苦工的說(悅)。《集解》中也記載在傅岩地方有從事修築道路的刑徒和奴隸。

商朝刑罰最重的是劓殄,即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後代都殺掉,類似後世的族刑。

南朝末代統治者紂王,暴虐無道,當時階級對立尖銳,為挽救崩潰的危機,實行法外極刑,制炮烙之法及脯、焚、剖心等酷刑。但這時已是商亡前夜了。

熱點內容
宋疃司法所 發布:2025-02-06 22:11:37 瀏覽:186
泰州市姜堰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2-06 21:11:45 瀏覽:162
民事訴訟法監督程序 發布:2025-02-06 20:10:29 瀏覽:603
章程適用合同法嗎 發布:2025-02-06 20:08:19 瀏覽:562
北京市法律援助的困難證明 發布:2025-02-06 19:31:09 瀏覽:839
上海對外經貿法學調劑 發布:2025-02-06 18:04:15 瀏覽:464
公司會議紀要法律效力 發布:2025-02-06 17:55:50 瀏覽:966
法治限制黨 發布:2025-02-06 17:53:18 瀏覽:680
勞動法非定時工作制 發布:2025-02-06 17:25:21 瀏覽:638
民法自然年 發布:2025-02-06 16:22:48 瀏覽: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