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親屬的司法解釋
❶ 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都包括什麼人
直系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直系親屬, 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即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如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兩部分血親。己身所從出的血親,即是生育己身的隔代血親,如父母、祖父母等;從己身所出的血親,即是己身生育的後代,如子女、孫子女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等都是直系血親;
直系姻親即配偶的直系血親,包括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岳母。
(1)直系親屬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繼承法》
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本法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
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或者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❷ 直系親屬的司法解釋
直系親屬是指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
我國法律一般使用「直系血親」或者「近親屬」,我國《婚姻法》上的直系血親,包括父母子女間,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間。最簡單的標準是:生你的和你生的人,是你的直系親屬。
直系親屬,即相互之間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的上下各代親屬,如父母與子女、外祖父與外孫子女等。供養親屬是指由工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包括該職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等。因此,供養親屬一定是直系親屬,而直系親屬未必一定是供養親屬。
劃分和確定供養親屬有以下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頒布);(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1953年1月26日勞動部頒布);(3)《勞動保險問題解答》(1964年全國總工會);(4)《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2003年9月23日勞動部頒布);(5)《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勞動保障部函[2004]256號)
❸ 岳父岳母是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嗎
法律未直接定義直系親屬和非直系親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12.民法通則中規定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法律規定了近親屬,但是從實踐理解上,岳父母屬於姻親,不屬於直系親屬。
結合《繼承法》規定的繼承順序進行說明,
《繼承法》第十條, 遺產按照下列順序繼承: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的,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據此,岳父母,並非直系親屬,但是《繼承法》 第十二條規定, 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
也就是說,符合某些法定情形的,在某些法律關系中,法律可將姻親擬制為直系親屬看待。
但是,一般而言,岳父母法律規定的不是直系親屬
❹ 法律規定直系親屬包括哪些人
直系親屬包括了:當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當事人的配偶。另外還包括了,當事人的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孫子女以及外孫子女。換句話說,直系親屬就是指,與當事人存在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自然人。另外需要注意,直系親屬既包括了直系血親,又包括了直系姻親。其中,直系姻親就是指,當事人的配偶的直系血親。具體包括: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岳母,這二者之間都存在直系的親屬關系。另外需要注意,直系血親包括了存在自然血緣關系的直系血親,又包括了由法律所擬制的直系血親。例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存在擬制親子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都是直系血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❺ 國家最新規定直系親屬包括哪些人
直系親屬分為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
在遺產繼承中,被繼承人立有遺囑將其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或者在遺囑中明確將其個人財產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應遵照該遺囑執行。
所以,為了避免財產糾紛,立遺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❻ 法律規定兄弟姐妹是否為直系親屬
你好,法律規定兄弟姐妹是旁系親屬。你爺爺,父親,妻子,你子女才是直系親屬
❼ 請教:直系親屬、近親屬、主要社會關系
直系親屬,即相互之間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的上下各代親屬,如父母與子女,爺爺奶奶與爸爸。外公外婆 與媽媽。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規定,行政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和其他具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
社會關系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系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
從關系的雙方來講,社會關系包括個人之間的關系、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一般還包括群體與群體之間的關系、群體與國家之間的關系。這里群體的范疇,小到民間組織,大到國家政黨。這里的國家在實質上是一方領土之社會,即個人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就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而個人與世界的關系就是個人與全社會之間的關系。
從關系的領域來看,社會關系的涉及面眾多,主要的關系有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法律關系。經濟關系即生產關系。此外,宗教、軍事等也是社會關系體現的重要領域。
❽ 民法近親屬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民事訴訟中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八十五條: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與當事人有夫妻、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近姻親關系以及其他有撫養、贍養關系的親屬,可以當事人近親屬的名義作為訴訟代理人。
(8)直系親屬的司法解釋擴展閱讀
近親屬的范圍影響到民事訴訟中訴訟代理人的確認。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2、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3、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由於《意見》中已界定了「近親屬」的范圍,因此,這就意味著在民事訴訟中,能夠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本條所說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本法所說的父母,包括生父母、養父母和有扶養關系的繼父母;
本法所說的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和同母異父的兄弟姐妹、養兄弟姐妹和有扶養關系的繼兄弟姐妹。
《意見》中的子女、父母、兄弟姐妹范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規定的范圍是否一致,法律沒有進一步規定。
❾ 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都包括什麼人
直系親屬的范圍包括配偶、父母(公婆、岳父母)、子女及其配偶、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及其配偶、曾祖父母、曾外祖父母。
直系親屬,指和自己有直接血緣關系或婚姻關系的人,即直系血親和直系姻親。
直系血親是指彼此之間有直接血緣聯系的親屬,包括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的兩部分血親。值得注意的是,直系血親除自然直系血親外,還包括法律擬制的直系血親,如養父母與養子女、養祖父母與養孫子女,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等都是直系血親;直系姻親即配偶的直系血親,包括兒媳與公、婆,女婿與岳父、岳母。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條,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
❿ 岳父岳母是法律規定的直系親屬嗎
法律未直接定義直系親屬和非直系親屬。法律規定了近親屬,但是從實踐理解上,岳父母屬於姻親,不屬於直系親屬。在直系親屬關系中是不包括岳父岳母的,這個主要是屬於姻親。
法律分析
當我們出生到這個世界,就會由我們的親生父母作為我們法定的第一監護人,對我們進行保護,如果說當第一監護人發生狀況時,則是由其他的直系親屬來充當我們的監護人,相關法律法規中的直系親屬一般是指直系血親,是指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子女上上下下的各代親屬,如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等, 勞動和社會法律法規中供養親屬是指職工的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子女、兄弟姐妹、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 親屬是基於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我國法律所調整的親屬關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姊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孫子女和外孫子女、兒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親屬不等於家庭成員,有親屬關系的人可能分屬於多個不同的家庭;家庭成員並不絕對有親屬關系, 血親還可以分為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前者是指生育自己的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親屬;後者是指彼此間具有間接的血緣聯系,除直系血親以外的親屬。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五條 親屬包括配偶、血親和姻親。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為近親屬。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家庭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