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少年
『壹』 青少年該如何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青少年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應該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和法制觀念,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並且要監督國家有關機關的執法行為。
『貳』 民法典20條關於未成年的內容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但是如果父母盡不到應有責任,法律會主持公道,必要時甚至會撤銷其父母的監護資格,並指定新的監護人。
【法律分析】
未成年是受法律保護的,除了未成年保護法之外,其他相關法律也有相關的規定。未成年的監護人和未成年的民事能力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可以更大力度更加全面的保護和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的合法和諧發展。保護未成年人,保護下一代,穩定社會治安壯沅,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家庭合睦,家庭幸福,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兒童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關繫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8周歲是民法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年齡節點,是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分界點。不滿8周歲的未成年人實施的一切民事法律行為都無效,哪怕是接受贈與。國家民事行為能力的界線是8周歲,8周歲以上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認知能力,撫養權的確定與其權益密切相關,應當尊重他們的真實意願,更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三條 國家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未成年人依法平等地享有各項權利,不因本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民族、種族、性別、戶籍、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家庭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等受到歧視。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條 開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應當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保護未成年人的名譽權、隱私權和個人信息等合法權益。
『叄』 青少年可以參加民法典嗎
青少年可以參加民法曲
『肆』 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典規定十四周歲以上,十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段時間,青少年心智發育不全,需要有監護人。
『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多少周歲以上的未成年
我國民法典明文規定,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我國與國際主流做法一致,將18周歲作為成年人的標准。之所以將18周歲作為分界線,系充分尊重自然人成長認知的科學規律及充分關照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首先,自然人的理性能力一般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18周歲的自然人通常具備了在社會生活中必備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能夠預測自己行為的效力,並且對後果有相應的承擔能力。其次,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發展尚不健全,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有義務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障其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七條:【成年人與未成年人的年齡標准】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八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十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陸』 民法典關於兒童的規定
口罩是阻斷呼吸道分泌物 傳播的有效手段
就是要你好看。
一九五五年九月下旬一天中午,我偷溜上一列從洛杉磯開出、朝聖巴巴拉(Santa Barbara)而去的貨運火車。我頭枕在行李袋上,翹著腿,注視著天上的滾滾浮雲。那是一列慢車,我計劃在聖巴巴拉的海灘睡一晚,隔天一大早再偷溜上一列開往聖路易斯-奧比斯蟹(San LuisObispo)的慢車,要不就是等到傍晚七點,溜上一列到舊金山去的直達車。
5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
7編、84章、1260條!
一生各階段的權利
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答案。
(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民法典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而未成年人又因其身份的特殊性,
成為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部分。
今天,和團團一起來看看
民法典如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
守護從孕育到成年的各個階段
胎兒
「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民法典在總則編「自然人」章節中,加入新規,將一個人受保護的起始點前移到了胎兒時期。
「從事與人體基因、人體胚胎等有關的醫學和科研活動的,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不得危害人體健康,不得違背倫理道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
——這不僅為近些年熱點的基因編輯等劃出紅線,也為一個生命從最開始提供法律保障。
八周歲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用通俗的話說,八周歲以上的小孩,就可以「幫家裡打醬油了」。
十六周歲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八周歲
「十八周歲以上的自然人為成年人。不滿十八周歲的自然人為未成年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守護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權益
5點速覽民法典在維護兒童權益方面
有哪些進步——
一、《民法典·總則編》結合疫情,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結合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民法典對監護制度作了進一步完善,規定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該條能有效避免當父母因疫情被隔離而兒童卻無人照料的情況,完善了因疫情等突發狀況下對兒童的保護。
二、《民法典·物權編》新增「居住權」規定,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居住權
物權編的一大看點就是增加了「居住權」的相關條款,目的是實現對社會弱勢的保護,比如婦女、兒童、老人。而兒童作為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在未能獨立生活前必須依靠在父母或者其他近親屬的撫養才能健康成長,此次意定居住權(可通過協議或者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出台,給予兒童居住權有充分的協議餘地,特別在兒童父母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時候。
三、《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新增部分條款,有利於保障兒童的各項權益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為家庭成員樹立了無形的卻又無處不在的價值准則。優良的家風支撐著家庭的和諧與平安,塑造著家庭成員的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家風同樣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正,則民風淳。」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認為,以法律的形式強調樹立優良家風,宣示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強力倡導,可以強化家庭和家庭成員的責任感和義務感,推進家庭弘揚優良家風的知行合一。而這條規定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家庭中的兒童,兒童需要在一個優良家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努力塑造高尚品格和良好行為,有利於降低今後未年人或者孩子成年後可能違法犯罪的概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條將《婚姻法》修改從原本的「任何人」修改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進一步明確了不得危害或者歧視的主體范圍。在第二項中擴大了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應當負擔撫養費的范圍,包括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進一步保障了雖成年但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權益,比如腦癱兒、殘疾兒、因患病或意外等無法獨立生活的非婚生子女等。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條明確了離婚後子女撫養問題,父母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由人民法院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同時,增加了已滿八周歲的子女自行決定跟誰的條文,尊重已滿八周歲的子女的意願,更有利於子女在其舒適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條將《婚姻法》將離婚後未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應當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更改為「應當負擔部分或者全部撫養費」,這就給將來法院裁判一方負擔子女全部撫養費提供了法律依據,現實生活中,一方婚後回歸家庭,基本上放棄了自已的職場生涯,離婚後再度回歸職場難度可想而知,收入也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若判決雙方各半負擔子女撫養費,極有可能導致子女的生活質量下降,該條規定有利於使父母離婚後的子女其生活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
四、《民法典·收養篇》新增或修改部分條款,完善兒童的收養制度
《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條結合我國的二胎政策,將收養人的條件從「無子女」擴大到「無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拓寬了收養人的范圍,與現行人口政策一致,有利於促進更多的孤兒被收養,回歸到正常的家庭生活中。同時,增加了無不利於被收養人健康成長的違法犯罪記錄的要求。如果收養人有違法犯罪的前科,可能會存在對被收養人不利的情況,該條對收養人條件加以限制,有利於避免此類情況發生。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二條將收養人與被收養人的四十周歲的年齡限制,從「男性收養女性」擴大到「收養異性子女」,即增加了「女性收養男性」的限制,其本質上增加了對男性未成年人的保護。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零五條增加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依法進行收養評估」,有助於符合收養條件的被收養人和收養人建立合法的收養關系。
五、《民法典·人格權編》新增條款,一定程度擴大兒童的「選取姓氏權」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條規定使兒童的「姓氏權」不再局限於隨父姓或隨母姓,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專家解讀:
民法典解釋這5類問題
具體應用到現實中,
會是什麼情形?
能解決哪些問題?
來看看法律專家的解讀5種情況——
0
1
涉及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的條文要點:孩子八歲就可以在某些事項中為自己做主的能力了,不要忽視孩子的權利;十八歲就是獨立的民事主體,不能強制干涉孩子的權利。
『柒』 青少年如何以自身行動促進民法典的實施
法律分析:1、全面知悉自身的權利內容,有助於青少年勇敢地和各種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行為做斗爭,提高其應對各種風險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各類侵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發生。2、青少年正處於獨立人格形成期,加強青少年民法典教育,使青少年全面了解自身各項人身權利,培養自身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有助於青少年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3、青少年在日常民事活動中應當遵守民法典的原則,尊重他人民事權益。
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七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捌』 民法典如何保護少年的我們作文500字
現在的民法典對保護少年兒童起著重要意義,並且出了未成年保護護法
『玖』 作文民法典,青少年成長路上的保護傘怎麼寫
寫作思抄路:圍繞《民法典》的中心思想襲,結合自身感受得描述,正文:
《民法典》充分體現了青少年成長路上的保護傘,人民的意志和意願。因為它完全來自於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無論是在生活中遇到高空拋物、還是在消費中遇到的「套路貸」「校園貸」「高利貸」等等。《民法典》都一一給了解答,豐富地展示了與人民相關的點點滴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是具有生命力的,它堅持問題導向。而問題的提出和解決,自然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民法典》更好的體現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意志,能夠真正用來解決和調解現實生活中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回應社會關切。
為了加強民事立法相關活動和加強《民法典》執法司法活動,我們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同時把《民法典》作為行政決策、行政管理、行政監督的重要尺標,我們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審判水平和效率。發揮人民調解、商事仲裁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多方面推動《民法典》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