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司法
Ⅰ 國際私法的規范有哪些
國際私法規范有,沖突規范、國際統一規范、民事商事規范。
1、沖突規范
沖突規范是指規定確定某種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應適用何國法律的規范,又稱為法律適用規范或者法律選擇規范。
2、國際統一規范
這類規范是指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中具體規定涉外民商事法律關系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范。
3、民事商事規范
這類規范是指一國法院或一國涉外仲裁機構在審理涉外民事案件時所專用的程序規范。 國際民事訴訟程序規范主要包括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轄權規范、司法協助規范、外國人民事訴訟地位規范等;國際商事仲裁規范主要涉及仲裁范圍、仲裁協議、仲裁員和仲裁機構、仲裁程序、仲裁裁決、仲裁費用、仲裁裁決的撤銷、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等方面的內容。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兩種規范都不是調整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規范,它調整的是涉外民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與法院之間以及本國法院與外國法院之間的關系,所以不是國際私法規范。
(1)國際司法擴展閱讀
公法與私法區分:
1、公法與私法的區別是很明顯的,二者在法律原則、法律運用、法律理念、規制原則與方法等方面有著諸多不同。釐清公法與私法的區別對於正確認識和適用公私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2、二者在法律原則、法律運用、法律理念、規制原則與方法等方面有著諸多不同。從法律的調整對象上來看,公法調整的是國家機關的地位、權力。
3、國家行為的運作方式和程序以及對公民權利的救濟等,而私法則調整的是市民社會生活中平等主體的人身關系和法律關系。
4、在控制權力腐敗和濫用的基礎之上,公法的一個重要的職能是保障國家權力合理有限的進入市民社會領域內。
Ⅱ 國際法和國際私法有何區別
根據國際法泰斗王鐵崖先生(前南斯拉夫刑事法院法官,中國國際法學內會會長)在經典著作《容國際法引論》一書中的的觀點,見P16:
國際法這個名稱加以「公」字,成為國際公法,這是除德國以外不少歐洲大陸學者常用的名稱.這個名稱主要是以與國際私法相區別為目的的.但是,一方面,國際私法在本質上不是國際的也可以說不是屬於私法的性質,而另一方面,國際法既然是規范國家直接的關系的法律,當然屬於公法的性質.因此在「國際法」中加以「公」字使其成為「國際公法」,是沒有必要的.
我理解下王老的觀點是,國際私法主要解決的是不同國家間法律沖突的解決與適用,換言之,國際私法的內容多數是有內國法規定的,只不過調整的法律問題常帶有了涉外的因素,與國際法的定義「主要是國家之間的法律,是以國家之間的關系為對象的法律」有很大差別,國際私法中以沖突法為核心,重在法律的選擇與適用.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閣下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心中自有答案!
Ⅲ 如何學習國際私法
國際私法一般是放在大三上半學期開設的,一般放在國際公法(一般在大二下學期開設)之後。這里大家要注意,不要以為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僅是簡單的公與私的區別,他們不像國內公法(憲政,刑法)與國內私法(民法)的區別。所以大家不要想當然認為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有某種聯系,嚴格意義而言,兩者完全不搭邊。
為了區別二者(國際公法與國際私法),我們可以把國際公法稱之為「外交法」,把國際私法稱之為「沖突法」(當然這只是為了區別二者的聯系,概括並不全面。)
下面主要介紹一下在學習國際私法中應注意的問題,許多同學都會感覺國際私法很空洞,說了等於沒說,一堆廢話。尤其是沖突法,什麼有的時候可以用A方法,有的時候可以用B方法,如果甲國同意,什麼什麼的,又可以用C方法,反正就是不知所雲,感覺有點像我們在初中起初學古文的意思。大家不要著急,這是正常現象,如果那麼容易讓你理解了,那就不叫國際私法了,哈哈!
國際私法主要包括總論,沖突法,涉外民事糾紛,涉外民事訴訟與仲裁四個部分,下面我來談談我在學習國際私法的時候的一些學習心德與體會。(我的國際私法期末成績97分,全系第一)
A:總論部分主要講述國際私法的概念,范圍,淵源,這些知識點大家先了解一下就可以了,聽不懂也沒關系,因為總論就是屬於一開始聽不懂,學到後來再翻回去看就懂了的重復性章節,如果你能達到只看第一張總論就能回憶出整個學科的知識體系框架的話,那麼這就證明你學到家了,學到點子上了,講法學的精髓真正掌握了,呵呵!
B:沖突法部分是整個國際私法中的難點,同時也是重點,這裡麵包含很多國際私法的術語(專有名詞),這個章節就是韓德培教授(大陸國際私法集大成者,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所長)所說的「一機兩翼」論中的「一機」,也就是國際私法的核心與主體部分,大家上課的時候要集中一百二十分注意力聽老師講課,有不懂就問,別害羞,沖突法對老師的教學能力的考驗性與挑戰性極大,據我所知大多數老師在講這個章節的時候都講的不怎麼到位,當然我們蘇大的張利民教授講的很不錯,很有耐心的。
這裡面的專有術語有沖突產生的原因(時間,空間等等),沖突規范的結構(范圍與系屬,連接點,)四大沖突規范的種類與公式,七大系屬公式,准據法的選擇與確定,沖突規范的適用制度(識別,反致,外國法的查明與解釋,公共秩序保留,法律規避)。這一章節,我在下篇文章中詳細敘述學習方法與技巧。
C:涉外民事糾紛部分,我們有稱之為「國際民法」,這個章節與國際經濟法有很強的聯系,所以大家一定要學好,非常重要。這個章節所講述的內容是韓德培教授所闡述的「一機兩翼」論中的「左翼」,主要包括「國際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代理,時效」(民法總論中可以找到原型)「國際物權」(物權法中可以找到藍本)「國際債權」(債權法中可以找到參考)「國際商事糾紛」(商法中可以找到母版)「國際婚姻家庭與繼承」(婚姻家庭與繼承法中可以找到答案),這一章節,我在下下篇文章中詳細敘述學習方法與技巧。
D:涉外民事訴訟與仲裁部分,我們又稱之為「國際民訴與仲裁法」,這個章節主要討論民事程序問題,大家可以結合學習國內民訴與仲裁的知識來分析國際民訴與仲裁的問題,這個章節所講述的內容是韓德培教授所闡述的「一機兩翼」論中的「右翼」,主要包括「協商與調解」「國際商事仲裁」「國際民訴」,
這一章節,我在下下下篇文章中詳細敘述學習方法與技巧。
先解釋一下韓德培教授的「一機兩翼」論:
「一機」就是指沖突法,這是國際私法的主體與核心部分,是維系國際私法這座大廈的頂樑柱!英美法系甚至認為國際私法就等於沖突法,可見其重要性非同一般!
「左翼」就是指涉外民事糾紛(國際民法),這是國際私法的「左膀」,是維系國際私法這座大廈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右翼」就是指涉外民訴與仲裁(國際民訴與仲裁),這是國際私法的「右臂」,是維系國際私法這座大廈的得力助手。
但是從案件處理流程上面來講的話,他們的順序就得做一點微調了。順序是首先「左翼」(發生涉外民事糾紛),其次是「一機」(律師處理案件的法律依據與方法),最後是「右翼」(訴訟或仲裁應注意的程序事項以及事後處理)。
下面來講述一下「沖突法」部分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僅述部分規則性技巧)
1.沖突規范的結構公式
沖突規范=范圍+系屬(包含「連接點」)
Q:例題:《民法通則》D144:不動產所有權,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A:解析方法與步驟:1.方法——首先在腦中迅速反應出沖突規范的結構公式(即沖突規范的三要素--范圍,系屬,連接點)
然後在分別確定各自相對應的文字部分內容(先確定「范圍」與「系屬」,然後再在「系屬」裡面劃分出「連接點」)
2.步驟----a.三要素:范圍,系屬,連接點
b.范圍:不動產所有權(即發生有關不動產的所有權的法律問題)
系屬:不動產所在地法律(即發生關於不動產所有權的法律問題時,應該適用的法律)
c. 連接點:不動產所在地(即適用該法律的標志,紐帶,媒介)
范圍:~指沖突規范所要調整的民事關系或者要處理的法律問題(縮句法:范圍=法律問題)
系屬:~指調整該民事關系或者處理該法律問題應當適用的法律(縮句法:系屬=法律)
連接點:~指將特定的民事關系或者法律問題和某國法律連接起來的標志或者紐帶(縮句法:連接點=標志,紐帶,媒介)
連接點與系屬的關系:連接點包含於系屬之中
連接點的主要類型與主要內容:動態連接點(連接點會隨著法律問題發生時的具體情況發生變化,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國籍,住所,居所,動產所在地;
靜態連接點(連接點至始至終均不會改變)——婚姻舉行地,合同締結地,侵權行為地,法人登記地,不動產所在地。
系屬公式:屬人法(屬人管轄)——當事人之國籍,住所,居所為連接點,來解決有關人的身份,民事能力,婚姻家庭和財產繼承等方面的法律沖突問題
物之所在地法(屬地管轄)——物體所在地為連接點,來解決相關物權問題
行為地法(屬地管轄)——作出具體民事行為時所在地之法律為連接點,來解決合同,侵權,婚姻與繼承相關事項
旗國法(屬人管轄)——懸掛或噴塗在船舶或者飛行器上的特定旗幟所屬國家的法律為連接點,來解決國際海事與國際航空民事糾紛
法院地法(屬地管轄,司法主權原則的體現)——法院地法為連接點,來解決相關國際民事法律糾紛事項
當事人合意選擇的法律(選擇性管轄,民法中「意思自治」原則的體現)——發生國際民事法律糾紛時,雙方當事人就選擇適用何種法律達成一致意見,最終適用大家都 同 意的法律,但不得於前面的系屬公式相沖突。
最密切聯系地法律(此方法為美國法官獨創)——與涉外民事關系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地區的法律,通常用在「合同」與「侵權」糾紛領域,且沿用十分頻繁。
Ⅳ 國際法和國際私法有何區別
1、調整對象不同:國際法是用來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主要包括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國際私法國際私法的調整對象是國際民事關系,可以稱之為涉外民事法律關系。
2、強制方式不同:國際法主要是依靠有組織的國際強制機關加以維護,保證實施,國際私法主要是國內法,而國內法的強制方式主要依靠國家的本身的行動。
3、淵源不同:國際法的主要淵源是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國際私法的主要淵源是國內法,對於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關系規定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規則,即國際私法規則,稱為抵觸規則,因為這種法律規則的作用在於解決各國法律抵觸時的法律運用問題。
4、基本原則不同:國際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國際法中被各國公認的、具有普遍意義的貫穿於國際法各個領域、構成國際法基礎的法律原則。國際法的基本原則屬於強行法的范疇,而並非可以任意選用或者廢棄的原則。現代國際法的基本原則主要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民族自決原則等。
國際私法的基本原則有主權原則、平等互利原則、國際協調與合作原則。(有約必守原則)、保護弱方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
5、產生條件不同:國際法是國家之間有了來往關系,就有可能產生對一些國傢具有拘束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國與國之間越來越重視主權問題,從而產生的。
國際私法是各國人民往來頻繁,有些民事法律關系含有涉外因素,或者涉訟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外國人,或者涉訟財產在外國,或者涉訟行為或事實發生在國外。
Ⅳ 國際私法案例
當事人一方在外國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外國法院已受理,在此情況下,位於我國境內的一方當事人還能向我國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嗎? 答案是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條的規定:"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我國法院對此類案件審理時,應使用哪國的法律? 依據我國國際私法規范,離婚案件適用離婚案件受理法院的所在地法。故,我國法院審理時,應適用我國法律。 在我國法院判決後,我國能否承認加拿大的法院作出的判決?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一方當事人向外國法院起訴,而另一方當事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決後,外國法院申請或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對本案作出的判決、裁定的,不予准許;但雙方共同參加或者簽訂的國際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中國和加拿大沒有共同參加或者簽訂的條約,故本案不適用該條關於但書內容的規定,對加拿大法院的判決應當不予承認。 本案中,王萍在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後,利用中國法律,通過司法途徑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其他涉外婚姻案件中,國內的一方當事人同樣可以利用中國法律維護個人權益,而不能束手無策,坐以待縛。
Ⅵ 什麼是國際私法,舉三個例子
網上找了一個國際司法案例,不知道能不能幫到你:
當事人一方在外國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外國法院已受理,在此情況下,位於我國境內的一方當事人還能向我國法院提起離婚訴訟嗎? 答案是可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條的規定:"中國公民一方居住在國外,一方居住在國內,不論哪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離婚訴訟,國內一方住所地的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如國外一方在居住國法院起訴,國內一方向住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訴的,受訴人民法院有權管轄。" 我國法院對此類案件審理時,應使用哪國的法律? 依據我國國際私法規范,離婚案件適用離婚案件受理法院的所在地法。故,我國法院審理時,應適用我國法律。 在我國法院判決後,我國能否承認加拿大的法院作出的判決?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6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和外國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一方當事人向外國法院起訴,而另一方當事人向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可予受理。判決後,外國法院申請或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外國法院對本案作出的判決、裁定的,不予准許;但雙方共同參加或者簽訂的國際條約另有規定的除外。"中國和加拿大沒有共同參加或者簽訂的條約,故本案不適用該條關於但書內容的規定,對加拿大法院的判決應當不予承認。 本案中,王萍在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後,利用中國法律,通過司法途徑保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在其他涉外婚姻案件中,國內的一方當事人同樣可以利用中國法律維護個人權益,而不能束手無策,坐以待縛。
Ⅶ 國際私法 案例分析
()答:中國法院可以受理當事人的訴訟。
《民事訴訟法》第265條:「因合同糾紛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被告提起的訴訟,如果合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簽訂或者履行,或者訴訟標的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有可供扣押的財產,或者被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有代表機構,可以由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訴訟標的物所在地、可供扣押財產所在地、侵權行為地或者代表機構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本案中,雙方在中國簽訂合同,且英國B公司的代表機構在中國,符合法律規定,可以由中國法院管轄受理。
(2)答:依據的是特別地域管轄權(牽連管轄權)。因為地域管轄的基本原則為「原告就被告」,而本案被告英國B公司在中國沒有住所地,因此需要依照例外情況適用特別地域管轄。
(3)答:當事人可以選擇瑞士法。
《民法通則》第145條第1款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合同法》第126條第一款也規定:「涉外合同的當事人可以選擇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涉外合同的當事人沒有選擇的,適用與合同爭議有最密切聯系的國家的法律。」
《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第41條也明確:「當事人可以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
本案中,雙方在合同中明確協議規定適用瑞士法,符合相關法律的規定。
(4)答:不可以駁回起訴。
我國民事訴訟法確定的涉外民事訴訟管轄原則包括:①訴訟與法院所在地實際聯系原則;②尊重當事人原則;③維護國家主權原則。其中訴訟與法院所在地實際聯系原則指凡是訴訟與我國法院所在地存在一定實際聯系的,我國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被告對管轄權提出異議的,法院應該遵循這三個原則,不能駁回A公司的起訴。
(5)答: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67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可以選擇以下幾種送達途徑:
①依據國際條約規定的方式送達;
②通過外交途徑;
③向使領館(向中國人);
④向訴訟代理人或代表機構;
⑤向分支機構或業務代辦人(經受送達人授權);
⑥郵寄(受送達人所在國法律允許,3個月);
⑦通過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確認收悉);
⑧公告(3個月);
⑨向在我國領域出現的受送達人或其他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送達。
Ⅷ 什麼是國際私法定義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版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權,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
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8)國際司法擴展閱讀
國際私法是一個從名稱就存在爭議的法律部門,從古羅馬時期的「法則區別說」,到現今「國際私法」、「私國際法」、「法則區別說」等各種稱謂,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促進了國際私法的繁榮。
在國際私法的發展史上,國內立法是最早的國際私法淵源。最早的成文國際私法規范當屬1756年的《巴伐利亞法典》,早期影響最大的當屬1804年《法國民法典》。隨著經濟的發展,各國都開始在國內立法中接受國際私法,但是各國的立法模式並不完全一致。
Ⅸ 國際爭端是如何通過司法手段解決的
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是指通過仲裁和法院判決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爭端。
一、仲裁
(一)仲裁的一般規則
仲裁是指根據爭端當事國之間的協議,將爭端交與它們選定的仲裁人作出對爭端當事方具有拘束力的裁決,從而解決爭端的方法。
1899年和1907年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公約》、1928年的《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總議定書》、1958年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擬定的《仲裁程序示範規則》,對國際仲裁的仲裁協議、仲裁庭、仲裁適用法律、仲裁程序和仲裁裁決效力等的內容作了系統闡述。仲裁裁決對於當事國具有法律拘束力,並為終局性決定。當事國應在裁決規定的期限內執行裁決中的義務。
(二)國際常設仲裁法院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是專門受理國家間仲裁案件的常設仲裁機構。它是根據1899年《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公約》於1900年在海牙設立。
當事國將爭端仲裁協議提交仲裁法院時,可以在仲裁員名單中各自選定1~2名仲裁員,再由這些選定的仲裁員選定首席仲裁員。仲裁一般經過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兩個階段。然後仲裁庭進行秘密評議並以多數票作出裁決。裁決為終局性的,但如果爭端方對裁決的意義和范圍不明,可以在裁決作出3個月內,請求仲裁庭作出解釋。
二、法院方式
解決國家間爭端的國際性司法機關,目前典型的有聯合國國際法院和國際海洋法法庭。
(一) 國際法院
國際法院即聯合國國際法院,根據作為《聯合國憲章》一部分的《國際法院規約》,於1946年成立。國際法院是聯合國的司法機關,也是當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是法律方法解決國家間爭端的主要機構。
1. 國際法院的組成:
(1)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
15人中不得有兩人為同一國家的國民。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不能擔任任何政治或行政職務,也不得從事任何其他職業性活動。法官不受任何政府的制約,也不受聯合國機構的制約。法官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中分別獨立進行選舉,只有在這兩個機關同時都獲得絕對多數票方可當選。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法官選舉沒有否決權。法官任期9年,可以連選連任。法院的院長和副院長從法官中選舉產生。
(2)專案法官。
法官對於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迴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在法院受理案件中,如果一個當事國有本國籍的法官,他方當事人也可以選派一人作為「專案法官」,參加本案的審理。如果當事雙方都沒有本國籍的法官,則雙方都可各選派一名「專案法官」參與該案件的審理。這種臨時的專案法官在該案審理中與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權利。
(3)書記處。
書記處設書記官長、副書記官長和工作人員。正副書記官長由法官提名並選舉產生。書記處負責處理法院的文書、檔案,日常工作和對外聯系等。
2. 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國際法院有訴訟管轄和咨詢管轄兩項職權。其中訴訟管轄是其最主要的職權。
(1)訴訟管轄權。
法院在行使訴訟管轄權時,涉及「對人管轄」和「對事管轄」兩個方面:
第一,對人管轄。
國際法院的對人管轄是指誰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方。根據法院規約,有三類國家可以作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
①聯合國的會員國;
②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
③既非聯合國的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但根據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願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行法院.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
第二,對事管轄。
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是指什麼事項能夠成為國際法院的管轄對象。根據法院規約,國際法院管轄案件的范圍有三個方面,或者說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權可由以下方式建立:
第一種是自願管轄。
第二種是協定管轄。
第三種是任擇強制管轄。
《國際法院規約》的當事國,可以通過發表聲明,就具有下列性質之一的爭端,對於接受同樣義務的任何其他當事國,接受法院的管轄為當然具有強制性,而不需要再有特別的協定。這些爭端是:對於條約的解釋、違反國際義務的任何事實、違反國際義務而產生的賠償的性質和范圍等。這里「任擇」是指當事國自願選擇是否作出聲明;一旦作出聲明,在聲明接受的范圍內,國際法院就具有了強制的管轄權,而不需其他協定。目前,世界上有60個左右的國家作出這類聲明,但都附有各種保留。中國政府於1972年撤回了民國政府1946年作出的接受國際法院的強制管轄的聲明。
(2)咨詢管轄權。
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院規約》,國際法院除訴訟活動外,還有提供法律咨詢的重要職能,稱為法院的咨詢管轄權。
3. 國際法院的訴訟程序:
(1)起訴。
(2)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
法院確定管轄權後,將命令爭端各方限期提出訴狀、辯護狀或證據及其他文件資料。法院在審理中,還可命令爭端方限期提交答辯狀或復辯狀等法律文書。
書面程序結束後,進行口頭程序。法院可訊問代理人、證人、鑒定人、律師及其他有關人員。除法院另有決定或爭端當事方另有要求外,口頭程序應公開進行。
(3)附帶程序。或稱特別程序
由法院在特定情況下採用。包括初步反對主張、臨時保全、參加或共同訴訟、中止訴訟等。
4. 國際法院的判決。
國際法院對所審理案件,除中止訴訟的情況外,都作出判決。在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後,法院法官進行秘密評議並起草判決書,通過三讀後進行表決。表決時法官不得棄權。判決書以多數法官同意票通過。任何法官不論是否同意多數意見,都可以將其個人意見附於判決之後。個人意見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同意判決的結論,但不同意判決所依據的理由,此稱為「個別意見」;另一種是既不同意判決結果也不同意判決所依據的理由,此稱為「反對意見」。
判決書在法院開庭宣讀,並自宣布之日起對各當事國發生拘束力。
國際法院的判決是終局性的。判決一經作出,即對本案及本案當事國產生拘束力,當事國必須履行。如有一方拒不履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或決定採取措施執行判決。1946年以來,除極個別的情況外,各國都服從了國際法院的判決,並忠實地執行了判決的內容。
當事國對判決的意義或范圍發生爭執時,可以請求國際法院作出解釋。當事國在判決作出後,如發現能夠影響判決的。決定性的且在訴訟過程中不可能獲知的新事實,可申請法院復核判決,復核程序與訴訟程序相同。申請復核至遲應於新事實發現後的6個月內,並在自判決之日起不超過10年內提出。
(二) 國際海洋法法庭
國際海洋法法庭是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它是在海洋活動領域的全球性國際司法機構。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國際法院對海洋活動爭端的管轄,爭端當事國可以自願選擇將海洋爭端交由哪個機構來審理。 法庭由21名法官組成。每個締約國可以提出不超過兩個法官候選人,在全體締約國會議上,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生。獲得最多票者依次當選。法庭設在德國漢堡。
Ⅹ 國際私法法條是什麼
國際私法法條是外國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規范、沖突規范、統一實體規范、國際民事訴訟與國際商事仲裁程序規范。國內法包括《民法通則》《民通意見》《繼承法》《收養法》《婚姻登記條例》《民事訴訟法》《票據法》《海商法》《民用航空法》等法條。
國際私法(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在世界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下,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法和商法關系,解決應當適用哪國法律的法律。由於涉外因素又稱國際因素,民法和商法在西方傳統上稱為私法,國際私法因而得名。
為廣義的民法可以包括商法,各國民法和商法互相歧異的情況,法律術語稱為民法的抵觸或民法的沖突,或稱法律的抵觸或法律的沖突,因此長期以來這一部門法被稱為法律抵觸法或法律沖突法。
國際私法包括的部分法條如下:
《民法通則》
第八章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第一百四十二條 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依照本章的規定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第一百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定居國外的,他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適用定居國法律。
《繼承法》
第三十六條 中國公民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外國人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遺產或者繼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公民的遺產,動產適用被繼承人住所地法律,不動產適用不動產所在地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外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
(10)國際司法擴展閱讀
國際私法的產生條件
①各國人民往來頻繁,有些民事法律關系含有涉外因素,或者涉訟當事人一方或雙方為外國人,或者涉訟財產在外國,或者涉訟行為或事實發生在國外。
②各國民法互相歧異,例如對合法婚姻年齡、繼承人的遺產分配份額、違約法律責任等規定有所不同。
③對含有涉外因素的民事法律關系,在一定范圍內有適用外國法的必要和可能。例如中國同不少外國以條約相互給與對方法人以注冊商標並予以保護的權利,在執行這種條約時,有時會發生一個法人是不是對方本國法人的問題,就是法人的國籍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各國的法律是不一致的。歐洲大陸各國主要採取管理中心主義,以法人的社會住所即主事務所所在地國作為其本國。而按照英美法系的國家的法律,以法人設立地國作為其本國,換言之,法人按照哪一國家的法律設立,即具有該國國籍。
中國受理商標注冊的機關,要決定一個外國法人是否具有該國國籍,只能適用該外國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