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擁軍事跡
1. 朱呈鎔的事跡
朱呈鎔時刻情系「沂蒙紅嫂」、人民子弟兵、困難群眾,在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和非典疫情發生時,義不容辭地承擔起一個企業家、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不論是「八一」建軍節,還是大年三十;不管是零下30度的冰天雪地,還是零上30度的高溫酷暑;無論是在北方萬里之遙的「中國東方第一哨」,還是在南方抗擊雪災的最前沿;無論是在首都北京,還是在偏遠的海島;無論是對抗旱打井部隊,還是對拉練海訓官兵;無論是在鐵軍獨立團,還是在鴨綠江畔好五連,她都義無返顧地開展擁軍慰問活動,擁軍行程10萬里,送鞋墊3萬多雙,送水餃100多噸,做報告130餘場,文藝演出60場,開展優屬活動30多次,累計捐款捐物達300餘萬元。2011年,為了向建黨90周年獻禮,她組織9位新老紅嫂,歷時3個月,綉制了帶有「永遠跟黨走」字樣的90平方米的巨幅黨旗,獻給黨中央。
2. 擁護軍人的優秀事跡材料
十佳軍人好母親——陳金蘭
陳金蘭,現年八十多歲,家在XX鎮上沙村,她對黨、對軍人有著一種特殊的摯愛之情,只要一提到她那群身著綠軍裝的兒孫們,老人的臉上便會自然地流露出一副掩飾不住的驕傲與光榮。陳媽媽幾十年如一日的關心和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擁軍媽媽」,她常對孩子說:「沒有國家,哪有我們的家,沒有國防的鞏固,哪來我們的安居樂業。」
1971年底,為了戰備,某機場需要招收一批臨時支前民兵,主要負責挖掘地下隧道供戰機停放。盡管當時家中正缺勞力,但她得知這一消息後,卻豪不猶豫地鼓勵大兒子邱新付報了名,一去便是三年,自己則默默地承攬下一切家務活、農活,從沒有過半句怨言。她希望自己的兒子有機會都能到部隊接受鍛煉、報效祖國,但由於種種原因,只有四子邱新沐圓了她多年的心願。1981年冬,初中畢業的邱新沐,滿懷獻身國防的豪情,在母親的鼓勵支持下,終於如願以償穿上了夢寐以求的橄欖綠軍裝。兒子出發時,陳媽媽緊緊握住兒子的手說:「兒子,在部隊好好服役,要給咱父老鄉親爭光啊!」。兒子帶著家人的期望滿懷自信地來到了福建某野戰部隊,新兵訓練3個月,表現突出,當上了班長,在母親不斷的鼓勵下,又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XX陸軍學院。現在邱新沐已是XX市人武部的部長,時常提起母親,總說母親的叮囑和鼓勵是他成為二十多年來作為一名光榮的合格的中國軍人的無限動力。 1997年和2001年,陳金蘭又親手分別將兩個孫子送到了部隊。看著自己的兒孫們在部隊里為家鄉爭光爭氣,老人的心裡感到無比欣慰。
為了不讓當軍人的兒孫們有後顧之憂,陳金蘭在後方默默地做著堅強後盾。1995年,陳金蘭的丈夫病危,為不讓兒孫在部隊分心,她沒有給部隊發電報,而是多方安慰和照顧丈夫,直到去世。第二年,自己因胃出血住進醫院治療了一個月,在這期間,她強忍著疼痛,硬是不準家人將實情告訴在部隊的兒孫。正是因為有了這位愛國擁軍的好母親,用她那寬廣的胸懷與無私的奉獻品質,才使得兒孫在軍隊里健康、茁壯地成長。
陳金蘭不僅從自我做起,還帶動鄉親們共同做好擁軍優屬工作,幾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不圖名利。她的先進事跡,幹部、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同時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社會的承認。正是有許許多多像陳金蘭這樣的擁軍媽媽,才築起了共和國鋼鐵長城的堅強後盾。
3. 劉胡蘭的英雄事跡1500字
襲文水一帶。為保存實力,中共八地委決定平川地區大部份幹部轉移上山。她以自己年紀小、熟悉環境為由,主動要求留下來,黨組織同意了她的請求。十二團三營連長王本固負傷,她將王本固隱蔽在一戶軍屬家,用自己平時節省的錢給他買葯治傷,並精心護理直至痊癒返隊。12月,敵人頻繁出擊雲周西村,並捕走地下工作人員石三槐等,形勢日險。家人勸其撤退但她仍堅持等上級通知。
1947年1月11日夜,上級通知她轉移。次日拂曉,國民黨卻突然包圍了雲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強令全村群眾到觀音廟集中。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隨同群眾來到會場。國民黨當場又抓捕了石世輝、陳樹榮、劉樹山、張年成等,並脅迫她出場坦白。審訊中,國民黨千方百計,軟硬兼施,想誘使其供出同黨,並相許給她土地。劉胡蘭百般不從,從容就義。
(3)司法擁軍事跡擴展閱讀:
劉胡蘭生長在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在反動的封建軍閥閻錫山統治的黑暗年代,惡霸地主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劉胡蘭的心靈里從小就種下了仇恨的種子。紅軍來了,把地主呂善卿家的財物分給了窮人。劉胡蘭從紅軍戰士孫同志講的故事裡,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劉胡蘭漸漸長大了,為了擔負家庭的生活重擔,她和鄰居家的孩子小青,一起去山裡馱炭,倆人漸漸產生了愛情。日本鬼子佔領了文水縣,地主呂善卿又當上了村長。孫同志回到這里,領導農民們建起了農會、民兵隊、婦救會,劉胡蘭擔任了婦救會的領導。
小青要參軍了,劉胡蘭鼓勵他要勇敢戰斗,爭取入黨。劉胡蘭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群眾反掃盪,粉碎了敵人的掃盪。劉胡蘭經受了嚴峻的斗爭考驗,黨組織吸收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劉胡蘭—網路
4. 關於劉胡蘭的事跡,內容要少一點,急需!!
劉胡蘭事跡簡介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我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第二年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的軍隊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已連鍘幾人的鍘刀前,怒問匪軍:「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1947年2月,山西《晉綏日報》連續兩天刊登的消息,使一個女共產黨員的名字在華北大地不脛而走。隨後,毛澤東主席又為她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犧牲半年後,1947年8月1日中共晉綏分局決定破格(通常需年滿18歲)追認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雖然只有十五年短暫的生命,但劉胡蘭卻將自己的青春書寫得格外絢爛。毛澤東主席用「生的偉大,死的光榮」來概括她的人生。
在那個並不缺少英雄的年代,劉胡蘭的英勇就義令無數人震撼不已。此後,她的事跡和體現出的精神被公眾進一步詮釋為追求真理,有堅定的信念,愛憎分明,敢於和一切邪惡勢力斗爭。
5. 花二軍的先進事跡
馬頭崗村地處黃河灘區,過去被稱為鄭州的北大荒。如今,這里擁有佔地300餘畝的兩層花園別墅式住宅368棟,全村1053口人全部入住綠樹成蔭、道路寬闊的新村,人均住房面積達80餘平方米。村中央寬敞的水泥廣場,全套的健身器械,掩映於綠樹和別墅間。在村北,繁忙的色拉油廠、飼料廠生產線正歡快運行,村控股企業--河南北方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河南馬頭崗綠色生態園有限公司,現已成為省、市政府審定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10年多的時間,馬頭崗村由一個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貧窮村,發展成為財富過億的富裕村、文明村。200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來河南考察時,到馬頭崗村視察,他十分高興地稱贊說:從這里,我看到了中國農村的希望和億萬農民的美好前景。舍棄安逸生活,立志回鄉創業
十年前的馬頭崗,由於地處黃河故道,荒灘多、良田少,農業種植模式單一,畝產不足三百斤,人均年收入不足四百元。群眾住的是茅草屋和破瓦房,村集體經濟空白,且外欠債務20多萬元,連電費都交不上。1993年以前,村兩委班子五年時間換了六任,人心成了一盤散沙,賭博及治安事件時有發生。
那時,正值中國的廣大鄉村在農村改革開放進程中漸漸富裕的時刻。停滯不前的馬頭崗,讓人痛心疾首。看著千名父老鄉親愁苦的面容,面對生他養他卻毫無生機的故土,已走出家鄉、在鄭州一國營企業上班的花二軍,於1993年春毅然返鄉,擔當起了馬頭崗領頭人的重任,與村兩委班子一起,帶領全村百姓開始了艱苦的創業之路。
至今,安居在馬頭崗別墅式新村的村民們,往往不願談論過去。花二軍卻時常提醒村幹部和群眾:莫要忘記過去作為北大荒的苦難史。那段苦難的經歷,恰恰正是村兩委班子立志改變馬頭崗落後面貌的動力之源。
決戰千畝荒灘,誓讓百姓致富
只有當不好的村幹部,沒有帶不好的老百姓。這句話被花二軍奉為名言。他深知,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需要的是既能做好基層黨政工作,又能帶領農民致富的好乾部、能幹部。
在花二軍的血液中,融匯著硬漢子的錚錚豪情;在花二軍的心靈中,蘊含著對百姓鄉親的細膩情懷。兩者互相交融,形成了他大膽心細的性格特徵。他從團結幹部和安定民心入手,強化幹部管理制度,同時充分發揚民主,凡事均進行民主決策,重大事項都由百姓說了算,利用集體智慧和力量贏得民心、發展經濟。花二軍根據馬頭崗村實際情況和所面臨的機遇,提出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服務城市市場需求、實現自身發展致富的創業思路。
毗鄰鄭州市區的馬頭崗,土地荒灘多,花二軍把具體發展模式歸結為三句話:村南果套糧,村北挖魚塘,村東建暖房。
1993年冬,開挖魚塘的戰斗在資金缺乏和少數幹部群眾思想障礙的兩難境地中展開了。花二軍理解祖輩沉寂於沙土地的農民的觀望態度,他決定用事實來驗證這一切。沒有資金,他帶頭捐助;沒有設備,他向親友求借。結腸炎復發,吃點葯仍堅守在工地上。村民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紛紛解囊並投身於千畝荒灘的戰斗中。
在鄭州北郊,馬頭崗人率先開挖出987畝的大型系列水產養殖基地。那年冬天,當花二軍帶著浩浩盪盪的車隊第一次載著自己喂養的水產品去交貨時,全村人扶老攜幼,放著鞭炮,夾道為壯士送行!這一年,馬頭崗村養魚收入達126萬元,1995年,產值迅速膨脹至600萬元。隨後,近百座日光溫室也相繼建成。世世代代在黃河灘區掙扎的馬頭崗人,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久違的笑容,開始跳動在每一個人的臉上。
村集體有了積蓄後,馬頭崗還清了所欠大量電費,架設了8000米高低壓線路,強化村內道路建設,使村裡臟、亂、差的局面得到初步治理。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脫胎換骨
在馬頭崗村民心靈深處,有這樣一個嚮往:啥時也像城裡人一樣,天天能按時上下班、月月發工資?
花二軍理解鄉親的渴望。急劇擴容的鄭州城市人口迅速膨脹,市民的菜籃子副食品供應商機無限。水產養殖成功後,花二軍發現了菜、魚、肉等副食品生產市場的巨大需求,決定逐步發展以養魚業為大樹,帶動飼料生產、鮮魚運銷同步發展、互為依託的產業鏈經濟模式。他這一思路,村民全票通過。1996年,馬頭崗村籌資148萬元,建成了北方飼料公司,當年實現產值1000萬元。1997年,又成立鮮魚運銷車隊,形成產、供、銷一體化的漁業經濟增長鏈。
花二軍很注意市場變化,關注順應時勢,遵循市場規律,探索出富有馬頭崗特色的分階段、鏈條式產業發展戰略。為降低生產飼料所需原料--豆粕的調運成本,2000年9月,馬頭崗又投資1900萬元,建成了年產值2.3億元的植物油廠。2005年,與西北農大聯合投資,建成泰瑞科飼料研究試驗基地,現已投入使用。
為活躍農業經濟發展,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在花二軍的帶領下,馬頭崗村又立足本村優勢,於2002年引資1000餘萬元建起鄭州起重設備廠,2003年投資500餘萬元建起黃河熱風爐廠,2004年引進一家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手機顯示屏……村辦企業的迅速崛起,不僅圓了本村百姓的工人夢,同時安排近百名下崗工人重新上崗,還讓馬頭崗走上了以工帶農、以工促農的致富路子。
每一次創業成功之後,花二軍總是不斷強化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他組織村幹部展開討論:為什麼眾多鄉鎮企業的壽命只有五到十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深造後,花二軍意識到:在市場經濟時代,大魚吃小魚的競爭規律,正被快魚吃慢魚 的競爭規律所取代。隨後,馬頭崗對村辦企業進行了現代企業改制:將村委會全資全權管理的集體企業改由村委控股、全村村民自願入股的股份制公司,聘請高級管理專家來企業任職,加強政策分析和發展策劃。
至2005年底,馬頭崗村工農業總產值已突破1.5億元,人均年收入7008元,是十年前的16倍。
物質精神同步,全村和諧富足
物質富不算富,要讓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精神需求必不可少。在花二軍的帶領下,馬頭崗村投入6000多萬元,建成佔地總面積達288畝、功能齊全的別墅式住宅群,全村人戶均一棟帶庭院的兩層歐式小洋房。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馬頭崗人投資560萬元,在新村一側建成一座佔地52畝、建築面積6000平米的現代化中學,徹底解決了周邊十多個村莊1600多名孩子的就近上學問題。
為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除民間自發組織的曲藝團、秧歌隊外,馬頭崗村還成立了以民間藝人周海泉為團長的40人小劇團,每月都進行演出,義務宣傳黨的政策,倡導農村新風。
為黨為民奮斗,坦途美景遠大
在馬頭崗村民的腦海中,存有太多關於好支書花二軍的記憶:在建魚塘、改善產業結構時期,他是捐款最多、挑泥最多的突擊隊員;在辦工廠、發展集體企業階段,他是轉變觀念、勇涉商海的探險者;在改變村貌、創建世紀新村的決定性時刻,他是舍棄自身利益、一心奉公的人民公僕;在河南電視台愛心救助萬里行和鄭州市迎新春、送溫暖活動中,他是志願捐款救助失學兒童的愛心使者;在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共抗非典的關鍵時刻,他是號召馬頭崗全體村民向社會捐款的公益事業先行者……
從1993年以來,馬頭崗村被省、市、區評為先進文明治安村、計生工作先進村、擁軍模範村。2002年,馬頭崗村黨支部被評為河南省先進五好黨支部,馬頭崗村被國家精神文明辦評為國家級文明村。2005年被國家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民主法制示範村。
十多年艱苦創業,花二軍碩果累累,各種榮譽稱號紛至沓來:百名全國農村青年創業致富帶頭人標兵、河南省十大傑出青年、河南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鄭州市雙強黨支部書記標兵、鄭州市十大傑出青年、鄭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等。2002年,花二軍當選為河南省第十屆人大代表。2005年,他又連任馬頭崗村黨支部書記。
本分朴實的村民賀瑞芹說:俺村群眾都信任二軍,跟他干,有奔頭。
6. 關於軍婚的新規定
沒有新規定。
7. 承德擁軍兵媽媽趙玉蓮
嗯 老人的擁軍事跡有目共睹
8. 愛國擁軍獻身國防的感人事跡
韓素雲,山東省梁山縣人。她鼓勵丈夫獻身國防事業,結婚後獨自一人挑起9口之家的生產、生活重擔。用最朴實的行動,譜寫了一首愛國擁軍的凱歌,是新時代好軍嫂的優秀代表。
9. 中國100個先進模範人物都有誰還有他們的事跡
一、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值得永遠銘記的革命先烈(39位):
1、李大釗: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
2、鄧中夏: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者
3、蔡和森:黨的早期卓越領導人、黨建理論家
4、楊匏安:黨的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宣傳理論家和活動家
5、惲代英: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6、瞿秋白: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
7、趙世炎: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者、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8、羅亦農: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革命先驅
9、陳潭秋: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0、何叔衡:黨的"一大"代表,黨的創始人之一
11、向警予:黨的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和第一任婦女部長
12、何孟雄:最早的黨員之一,工人運動的重要組織者
13、張太雷:黨的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14、鄧恩銘:黨的"一大"代表
15、林育南:二七大罷工的重要組織者
16、阮嘯仙:廣東地區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是中共早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者。
17、黃愛:"我的生命,終必為勞動運動一死!"
18、蘇兆征:中國工人運動的著名領袖
19、林祥謙:二七大罷工的著名烈士
20、施洋:二七大罷的領導者之一,勞動者的律師
21、彭湃:中國農民運動大王
22、蔣先雲:優秀黨員、革命烈士
23、左權: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犧牲的最高將領
24、王若飛:一切要為人民打算
25、韋拔群:右江農民運動和百色起義領導者
26、葉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者之一,傑出的軍事家。毛澤東曾當面稱他是"共產黨第一任總司令,人民軍隊的戰史要從你寫起"。
27、方誌敏:贛東北根據地的創始人,寫有《清貧》、《可愛的中國》
28、夏明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
29、盧德銘:秋收起義總指揮
30、袁文才:協助毛澤東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革命烈士
31、周逸群:中國湘鄂西紅軍和蘇區創建人
34、黃公略:軍事家,被毛澤東稱為"偏師借重黃公略"
35、郭亮:魯迅說:"革命被頭掛退的事是很少有的"
36、楊靖宇:東北抗聯的重要領導人
37、劉志丹:陝甘根據地的創始人,周恩來稱之為:"一個真正具有共產主義品質的黨員。"
38、王爾琢:井岡山時期的紅軍重要指揮員
39、關向應:早期軍事領導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二、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基層優秀黨員、戰斗英雄、革命群眾的傑出代表(61位):
1、楊開慧: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女黨員之一,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的懷念亡妻之作,幾乎為世人周知
2、陳然:紅岩烈士、《我的"自白書"》的作者
3、許建業:小說《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人物,中共重慶市委委員兼工運書記。
4、茅麗英: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主席,"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陳毅親筆寫了輓聯:"為人民利益而犧牲是光榮的,人民永遠紀念她!
5、何功偉:革命烈士
6、繆伯英:第一個女共產黨員
7、於方舟:天津五四運動傑出的領導者之一,也是天津早期黨團組織的重要負責人。
8、馬駿:黨的早期活動家和領導者之一,中國革命的先驅人物,第一批入黨的回族黨員。
9、毛澤建:衡山朱鳳,傲霜秋菊
10、吳煥先:鄂豫陝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
11、曹淵:周恩來贊揚他"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他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12—13、周文雍和陳鐵軍:刑場上的婚禮
14、李林:雁北游擊隊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5、江竹筠:江姐的原型
16、張思德: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高度評價說:"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17、劉胡蘭:生得偉大,死得光榮
18、張森林:冉庄地道戰的組織者
19、何敬平
20、馮平
21、王孝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傑出代表,陳毅寫了"為工人階級犧牲"的題字。
22、陳翰章:東北抗聯的早期領導人這一,"死也不當亡國奴!"
23、羅世文
24、耿長鎖:被毛澤東譽為"群眾所信任的領袖人物"
25、楊暗公:"你們只能砍下我的頭,可絕不能絲毫動搖我的信仰。我的頭可斷,志不可奪!"
26、熊雄:我黨早期從事革命軍隊政治工作的領導人之一
27—28、陳覺、趙雲霄:革命伉儷義感天地
29、趙一曼: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
30、冷雲:八女投江
31、陳為人:中央文庫的保管員
32、李白:〈永不消逝的電波〉
33、田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4、聶耳譜出中國最強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詞作者
35、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作曲
36、吳運鐸:中國的保爾
37、李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位女將軍
38、毛科文:"在行的農民運動領袖"
39、"劉老莊連"群體:朱德在《八路軍新四軍的英雄主義》一文中,把它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40、董天知
41、馬天訓:"山東爆破大王"
42—47狼牙山五壯士
48、楊承貴:《林海雪原》楊子榮原型
49、王克勤:"王克勤運動"中思想、技術、生活三大互助的帶兵經驗迅速在全軍推廣,對人民軍隊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50、楊根思:華東一級戰斗英雄",獲"華東三級人民英雄"、"全國戰斗英雄"稱號。
51、董存瑞:"為了新中國,沖啊!"
52、陳樹棠:獨膽英雄
53、魏大光: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在悼念魏大光的文章中說"這種百戰而死的精神,說明魏旅長為國家盡了大忠,為民族盡了大孝"。
54、曹亞范:東北抗聯第一軍二師師長
55、夏雲傑
56、任常倫:用大刀奪取日軍的三八步槍,八路軍"一等戰斗英雄"。
57、桂干生:紅四方面軍授予"夜襲常勝軍"的稱號
58、文立正: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人,誰不熟悉政委李正這位傳奇人物?他的原型
支前英模"沂蒙六姐妹":
59、明德英:"沂蒙紅嫂"
60、李自蘭:"擁軍模範"
61、王鳳英:渡江支前模範
三、堅決擁護和支持革命事業,積極從事進步活動的著名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15位):
1、白求恩:加拿大人,國際共產主義戰士
2、漢斯希伯:德國人,第一個拿起槍桿子保衛中華民族的歐洲人
3、文幼章:加拿大人,致力於世界和平友好事業,世界著名的和平戰士
4、斯諾:美國人,撰寫了轟動世界輿論的《紅星照耀中國》
5、露易�6�1艾黎:紐西蘭人,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鬥了整整60年
6、愛潑斯坦:波蘭人
7、史沫特萊:美國人,在她的葬禮中奏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
8、綠川英子:日本人,日本軍國主義稱為"嬌聲賣國賊"
9、鄭律成:朝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作者
10、魯迅:中國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1、聞一多:中國共產黨的摯友,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2、李公朴:現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
13、蔡元培:被毛澤東同志譽為"學界泰斗,人世楷模"
14、張學良:東北軍少帥,偉大的愛國者
15、楊虎城:推動全國一致抗日,有功於國家民族
四、在全民族抗戰中頑強奮戰,為國捐驅的愛國將士(12位):
1、佟麟閣:是我國抗戰中最早捐軀疆場的一位高級將領
2、趙登禹:強敵面前臨危不懼、英勇奮戰、血灑疆場的國軍師長
3、高志航:第一個擊落日軍戰機的空軍飛行員
4、郝夢齡:抗戰初期犧牲在抗日疆場上的第一位軍長
5、王銘章:抗戰名將,與強敵焦土激戰三天,殺傷大量日軍,守城官兵全部傷亡,王壯烈捐軀。
6、張自忠:抗戰名將,,與敵搏殺,最後身中7彈。彌留之際,留下最後一句話:"我力戰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7、謝晉元:抗日"八百壯士"的領導者
8、蕭山令:湖南益陽縣(今益陽赫山區)人。奉命兼任憲兵司令、南京市長等職,擔負拱衛南京的重任。在率部堅守南京城彈盡援絕之際,疾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自殺殉國。
9、李必蕃:湖南嘉禾縣人。抗日戰爭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率部固守荷澤城,與優勢日軍激戰數日。他在指揮部隊突圍時身負重傷,臨終前留下遺言:"誤國之罪,一死猶輕,願我同胞,努力殺敵。"
鄭作民:湖南新田縣人。抗日戰爭任國軍第9師長。在昆侖關戰役中犧牲。
10、戴安瀾:著名民族英雄,抗日名將
11、彭士量:湖南瀏陽縣人。抗戰爆發任國民革命軍暫編第五師師長,率部參加常德會戰,相持數月余,重挫敵人的進攻銳氣。在作戰前線遭日機轟炸犧牲,彌留之際仍大呼:"大丈夫為國家盡忠,為民族盡孝,死何憾焉!"。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中將。
12、齊學啟:湖南寧鄉縣人。任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少將副師長,赴緬甸作戰。首戰緬北仁安羌即殲敵1200餘人,解救出被日軍圍困英軍數千人,轟動了英倫三島。在一次戰斗轉移中因重傷昏迷被俘。面對日軍誘降,他寧死不屈,大義凜然地斥責:"中國軍人,可殺不可辱,速槍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