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刑法定原則意義
1.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
1.刑法中所規定的犯罪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簡稱罪的法定;
2.刑法中所規定的刑罰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簡稱刑的法定;
3.刑法中所規定的刑事責任必須由法律明文規定。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條,罪刑法定,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簡述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優秀成果,歷經數百年人類政治內文明容、法治文明的洗禮與錘煉,它已經成為世界性的推動、驗證刑事法律理論與實踐發展不可撼動的思想基礎和帝王標准。在今天,普遍認為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指:什麼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種犯罪構成條件是什麼;什麼是刑罰,刑罰有哪些刑種,各個刑種如何適用,以及各種罪的具體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概括起來說,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罪刑法定原則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刑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原則。
3. 罪刑法定原則的含義
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
4. 罪刑法定原則對刑事司法的指導意義
遵循罪刑法定原則對司法解釋具有如下意義:
首先,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有助於防止無權機關進行司法解釋。現實中這樣的例子不可謂不多,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於刑事訴訟法實施中若干問題的規定》。誠然,這些規定都有各部門的職責所在,且該解釋是對程序法的解釋,但是,它從側面說明了無權解釋的存在。
其次,堅持罪刑法定原則有助於有權解釋的司法機關之間不發生越權解釋。我們知道1981年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中明文說明了審判解釋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檢察解釋歸最高人民檢察院,但是現實中,「兩高」的聯合司法解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8年11月20日)等司法解釋,雖然聯合解釋讓法律的適用更為統一,但難免有檢察院介入審判解釋和法院介入檢察解釋的嫌疑。
再次,堅持罪刑法定有助於劃清立法解釋和司法解釋的界限。罪 刑法定原則要求刑事法律只能由最高立法機關創制,因此司法解釋不能成為二次立法。另外筆者還認為,對於最低追訴標准最好是由立法機關解釋,因為這是劃分「罪」與「非罪」的界限的根據,應屬於「明確含義」而不是「具體適用法律」。雖然「進一步明確含義」和「具體適用」不能絕對的區分,但筆者仍認為在無法明確區分時應推定為應該進行立法解釋,而不是司法解釋,因為立法解釋更能更好的顯示罪刑法定原則。實踐中我們甚至出現轉授權的現象,如《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二款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並考慮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幅度內,分別確定本地區執行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的標准。筆者認為此類規定欠妥當,不可否認,同樣的盜竊金額在不同的地區造成的社會危害肯定會不一樣,但把數額標准確定權授權給高級人民法院難免有失偏頗。
當然上述這些意義應該只是形式意義上的,更重要的是以罪刑法定原則為指導對解釋方法的限制和要求的意義,此意義應該是罪刑法定原則之於司法解釋的實質意義:有助於司法機關在忠於法律規定的原意和符合法律規范含義的范圍之內正確進行司法解釋,也就是可以讓司法機關在合法的范圍內作出合理的司法解釋,讓司法解釋不超出刑法具有的和可能具有的意思,更好的實現實質法治。以此進一步推不難得出以下幾點:
1、賦予公民最大限度的自由。自由是法的價值的最頂端,合理的解釋法律可以讓公民在可預料的禁止的范圍內不為一定的行為,反過來講,公民可以將自由最大化;
2、最大限度的實現司法公正。司法公正要求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而司法解釋則是具體適用法律的指導和「准准繩」。
3、最大限度的限制司法權的發動。司法解釋中諸如追訴標準的規定即是對此的限制;
4、最大限度的對應追訴的犯罪進行追訴。犯罪是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理應受到懲處,合理的司法解釋有利於更好的打擊犯罪,以此保護人民。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明文規定不等於機械的明確規定,而應是邏輯上的明確規定,實踐中必須避免此類理解誤區。
總之,堅持以罪刑法定原則指導刑事司法解釋可以使法律得到正確解釋:即由正確的解釋主體在正確的許可權內解釋其應解釋的內容並用正確的方法作出正確的解釋,其正是通過正確解釋法律為實現最大限度的打擊犯罪和最大限度的保護人民提供最佳的依據並以此促進人權的保障。
5. 闡釋97刑法典中規定罪刑法定原則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罪刑法定原則,簡單的說就是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沒有法律就沒有犯罪與刑罰。「法官要認定犯罪和判定刑罰,必須依據預銜規定何種行為構成犯罪,並可以以人何種刑罰的法律
:(1)我國國體所決
定。盡管罪刑法定原則產生於資本主義社會,但並
不是決定資本主義性質的根本制度,它同樣也能為
社會主義社會所用。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
確保人民民主、自由是社會主義的核心任務,而恰恰
罪刑法定原則在保障公民自由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
作用。所以,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罪刑法定原則
必然在我國刑法中存在。(2)罪刑法定是我國政體的
必然要求。憲法規定的政治體制中,將國家機關分
為權力機關,行使立法權;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審
判機關和檢察機關,行使司法權。要確保司法權不
逾越立法權,限制司法權的濫用,就必然要求罪刑法
定。(3)「依法治國」之需要。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主
義法制建設的核心,要求國家的一切活動都必須納
入法制軌道,這也必然要求在刑事審判中堅持罪刑
法定,防止司法機關有法不依,隨心所欲地處罰他
人,以達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之目的。(4)實現刑罰
目的之使然。將罪、刑明確法定,建立罪與刑的必然
聯系,對社會上一般人起著重要鑒別功能;對欲犯罪
之人也起著心理強製作用,從而有利於預防犯罪。
總之,罪刑法定在實現我國刑法的兩大機能,即保護
社會和保障人權,尤其是在保障人權方面有著重大
意義。這是其得以存在的最根本理由。
6. 罪刑法定原則原則有什麼積極意義
罪刑法定原則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一項基本原則。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回」和「法無明答文規定不處罰」。即犯罪行為的界定、種類、構成條件和刑罰處罰的種類,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規定,對於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的行為,不得定罪處罰。在刑法中明確規定罪刑法定原則,不僅僅是一個宣言式的條文設置問題,而是在促進刑法的科學進步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同時也能防止司法機關濫用刑罰權,有助於強化刑事司法人員的執法意識,樹立嚴肅執法,依法定罪判刑的法治意識,避免對法無明文規定行為的刑事追究。
7. 對罪刑法定原則的進一步理解是什麼
【罪刑法定原則】試論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
刑法第3條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罪刑法定原則」又稱罪刑法定主義,即某一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構成什麼罪,對犯罪處什麼刑,均須由法律預先明文規定,也即所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這一來自拉丁語的法律格言,是對罪刑法定原則含義的高度概括。罪刑法定原則的思想淵源,可上溯至1215年英國自由大憲章所明確的「適當的法定程序」的原則,而後,罪刑法定思想逐漸與西歐近代啟蒙思想相結合,形成一種與當時封建刑法擅斷相抗衡的一種思潮,廣為傳播,並以三權分立學說和心理強制說作為其理論基礎。從罪刑法定原則近兩百年的發展演進過程中,可以發現,其基本精神乃是通過消極地限制刑罰權以積極地保障人權;其基本要求乃是通過刑法的確定性和絕對性來實現其社會保護和人權保障的雙重機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和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個人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意識也隨之進一步增強,人民需要罪刑法定,法治社會呼喚罪刑法定。
因此,新刑法在第三條中庄嚴宣告了這一基本原則——「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罰;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罰。」但對於這一表述,有的學者揭示了其中的「中國特色」;我國的罪刑法定原則有兩個基本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其積極側面,第二個方面是消極側面,並且積極側面優於消極側面。從這個意義上講,正確適用刑罰權,懲罰犯罪,保護人民,這是第一位的;防止刑罰權的濫用,以保障人權,這是第二位的。我認為,正是由於這種「中國特色」的存在,造成了罪刑法定原則應然性與實然性的沖突。我國實行罪刑法定原則(即思想基礎
①)是由刑法與民主的關系、刑法與自由的關系、刑法與秩序的關系決定的:是為了實現人民意志,保障公民權利,維護社會秩序,必須實行罪刑法定原則。這一原則折射出當代中國是以依法治國、保障人權為其價值取向的,其核心是實現刑法對人權價值的有力保障。
8. 我國刑法確立罪刑法定原則的意義有哪些
罪行法定原則確立的意義
1、對刑事立法的意義
罪行法定原則,促進刑法內容的完善。因為這一原則首先要求完備刑法內容,明文規定罪與刑的對應關系,並且客觀全面准確地反映現實的犯罪情況以及與犯罪作斗爭的實際需要。因此在具體的刑事立法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把盡可能多的社會生活的社會關系納入刑法的調整范圍,盡可能的減少疏漏。同時也促進刑法立法內容與立法技術的科學性,因為這一原則要求必須具備規定犯罪構成特徵,適當設置刑種刑度及與罪責相協調的法定刑,並注意法條表述,用語上的確切、統一、嚴謹,這必然促進立法的科學性,進而提高我國刑事立法的技術水平。罪行法定原則的確立也就意味著廢除類推制度及杜絕溯及力上的從新原則。正如古羅馬法學家西塞羅指出:我們都是法律的奴隸。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是自由的,如果沒有法律所強加的限制,每一個人都可以隨心所欲,結果必然是因此而造成自由毀滅。
2、對刑事司法的意義
罪行法定原則,有助於強化執法意識,杜絕有意無意地曲解法律,輕視法律乃至無視法律的錯誤意識,強化依法定罪判刑的法律意識。也就是說司法工作人員必須在法律的明確規定下適用法律,而不得任意的進行自由裁量,從而防止少數不法司法工作人員的知法犯法。同時有助於提高司法水平,提供完備科學,便於操作的法律武器,使司法工作人員能夠切實得到適用。最後,還有助於完善司法解釋,防止侵入立法領域的越權解釋,由於我國刑法罪行法定原則的規定,司法機關在解釋具體的某個條文時必須從立法者的本意進行解釋,而不得任意的擴大或者縮小解釋。以維護立法的權威性。